【精華】我們的國小作文700字3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可分爲國小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爲優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我們的國小作文700字3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華】我們的國小作文700字3篇

我們的國小作文700字 篇1

這是一部關於學習,友情,親情勵志的小說,是寫國小生升國中那段時間發生的事。作者是一位名叫陳盈穎的00後女生,這個女生寫出了我們00後的心聲。

媽媽是在我小升中的時候給我買的這本書,當時的我正處於小升中恐慌症的狀態,看完了這本書後,我立馬振作起來,面對小升中,因爲書中的主人公——漣漪,可比我辛苦多了。

當時的小升中還處於未改革狀態,都是筆試的,而且在考試前幾周,漣漪還有數不甚數的比賽,看到漣漪在爲比賽而煩惱時,我也忍不住了,爲什麼?不能讓我們開開心心的享受國小的最後一個學期呢?爲什麼要有煩人的小升中呢?爲什麼要有可怕的比賽呢?

其實,我在小升中考試時真正的領悟到了,那天,我來考碧桂園學校,出的那些考題真不簡單,如果不是因爲我四年級就開始犧牲我的週末,在校內外報了補習班,還不得全軍覆沒嗎,所以,我開始不討厭補習了,反倒還挺感謝它的。如果我不來上碧桂園,我還有一間學校可上,多虧了這兩年的惡補啊。

俗話說:先苦後甜,這不,漣漪通過自己的努力,在各項比賽中都獲獎了。我以前的數學老師對我們說過:你付出了多少,收穫就會有多少,你只付出了百分之八十,就不要想這收穫是百分之一百。

大概五年級的時候,期末考試時,我得了語文年級第一,因爲那次考試複習期間,我付出了百分之一百的努力,老師叫背的古詩,課文,諺語,歇後語一句不落的背了個滾瓜爛熟,默了大概一二十遍。作文,爭取每週寫個兩三篇,每篇500字左右。所以,老師考的題我基本都做過。

因爲是考試那幾天看的,所以這本書給我的鼓勵很大,書中的漣漪被八九所中學錄取了,而且有六所是上海排名前十的學校,我覺得漣漪很厲害。我更佩服她的,是她的精神。面對撲面而來的考試,她不畏懼;面對無比困難的比賽,她不退縮;面對落選,她不氣餒;面對“朋友”的嘲笑,她也不灰心。漣漪真的很勇敢。

讀完這本書,我收穫多多,兩個學校的錄取通知,加上一次完美的心靈旅程。誰說考試是恐怖的?只要你以一種認真,必勝的態度去面對它,會比學1+1還簡單。這是這本書教給我的。

我們的國小作文700字 篇2

又是一年的二月,春節正一步步的到來。等到農曆的十二月八日之後,人們便全身心地投入到過年中去了。這在中華民族的勞動人民心中,自然是一年中最輕鬆的幾天,它的地位也就不言而喻。

春節曾經也稱爲元旦,起意爲“一年之始”,相傳在遠古舜登基的那天,便將其設爲農曆一月一日,也就是現在的春節。倘若是有文獻記載,便是在《史記》中記載的漢武帝時期太原初年的時候了。元旦的歷史便從西漢中期一直到民國初年,孫中山先生於1912年宣佈使用公曆,元旦則變爲公曆一月一日,即地球繞太陽公轉一週的時間,雖說如此,但各地還保持着農曆一月一日過春節的習俗,直至今天也是如此此。

在人們的印像中,春節是從次年的十二月三十一日至次年的一月十五日。不過,辦法地區還有着過小年的傳統,小年的時間因各地的習俗不同而不同,其時間大約限制在農曆12月22,23,24日左右,小年只是所謂大年的開端,而過年真正的重頭戲便是除夕了。

除夕在民間也叫“大年三十”名字原本來由與“過年”相似,據說是因爲人們除掉了一個叫“夕”的怪物而得名。在這一天早上,人們便開始準備當晚要吃的年夜飯。到了晚上,便會有一大桌豐盛的晚餐。餐桌上的食物有基本套路因南方與北方的差異而定,北方一般有春捲臘八粥等,而在南方,則一般會有雞湯扣肉等,而在不同的家庭中,又各有不同。但是,無論在哪裏,都似乎一定有餃子以及魚,餃子讀音似“交子”意已子時相交而魚則似“年年有餘”寓意十分美好。不僅僅是這兩種食品,在一桌年夜上,每一種食物都有它自己的.寓意,在簡單的食物中,也包含了中國的文化,南方與北方的文化差異,甚至於是一個家庭中的文化。

大約是在晚上七點半左右,電視中開始播《春節聯歡晚會》,一直要播放到次日的一點多鐘,雖然已經有很多人不保持“守歲”的習俗了,但是,倘若是到了兩年之交的時刻——雖說不是科學上的兩年之交,但還是會鞭炮齊鳴,似乎整個昏睡的城市都被那清脆響亮的鞭炮聲驚醒了過來,投入到新的一年中的歡樂中去了,這種鞭炮聲或許會間斷地持續到第二天天亮才漸漸隱去。

春節,作爲一種傳統節日,已經在神州大地上傳承了幾千年,受中國五千年深遠文化的影響,新加坡,韓國,日本也都有過春節的習俗,而中國也正不斷受衆多“洋節日”的影響,希望它不會被那些潮流衝散在人們心中的地位。

“每有一種節日,就會有一種文化”春節是中國的文化,也是中國人的精神,在龍的土地上它畢將發楊下去。

我們的國小作文700字 篇3

悽風,雨露,汩羅河。

傾聽汩羅河的濤濤江水,宕蕩起伏。這裏曾埋葬一位英雄的愛國之心,賢臣屈原爲國投江,滿腔男兒血,不甘與對國的期望,都灑在這河之上。而後人爲這份愛國之情所震動,故以一日名爲端午以奠英雄,而這一日,便是五月初五。

端午節的別稱有很多,例如女兒節,菖蒲節,端陽節等。每一個別稱都給予了這個節日的不同含義及色彩,而在這些綺麗的光環內始終都有一個樸實的核心——追憶華夏民族的高潔情操,讓更多人感受中國的文化與民俗。在時間的移去中,這一核心在不斷地充實,這也引申出了不同的習俗。

清甜,棗香,青角黍。

都說端午節是吃出來的。糉香的清甜,在端午之日便調皮地竄出,香氣溢滿脣鼻。摘下一片片滿布晨霜的箬葉,將粒粒飽滿而晶瑩的糯米攪拌,再放上軟糯的大紅棗,小粒烏黑而香甜的豆沙,將各式各樣的香氣封在一葉寬大的箬葉中,用五彩絲線緊緊地繫好。蒸熟後,香氣四溢,那片折成寶塔狀或是枕頭狀的糉子再也鎖不住那香,所有香混合在一起,形狀各不相同,如一件件工藝品般愛不釋口。入口香氣溢滿脣齒,美味之極。

若是端午,除了香甜嫩滑的糉子,可別忘了五黃——黃瓜、黃鱔、黃魚、鴨蛋黃、雄黃酒。五月時,脆爽的黃瓜剛上市,黃鱔與黃魚也活躍着,不妨趕着端午嚐嚐鮮,意在平平安安,消毒防病,也就是一份心意,一種民間的傳統習俗。

莊嚴,祭奠,划龍舟。

在家鄉常有祭典,在一個祭堂舉行的,總是關於一些龍的節目,據說是因爲中國民族是龍的傳人,龍的精神是中華民族刻在骨上,銘在血液裏的精神。祭堂的牆壁上刻着幾幅畫,油彩上色,但因年代久遠,畫已無法辨識,色彩也一點點模糊了,倒映出了滄桑。屋頂金碧輝煌,陷了幾條祥龍吞雲吐霧,顯得英勇非凡。祭典上,總有幾名壯漢擡着一隻精緻的鼎走上祀臺,倒入雄黃,菖蒲並唸唸有詞,氣氛神聖而莊嚴,令人不禁肅然起敬。

莊嚴的祭典後還有划龍舟。細長的舟身,雕以鱗甲,龍首處高高翹起,幾條紅綢掛在龍舟上,又增添了幾分節日的喜慶。划行時,舟兩旁的急浪便如龍在水中吞雲吐霧一般,水花飛濺,在空水劃出極美的線條。兩旁助威吶喊,更增添幾分節日的激昂,彷彿自己內心的血在不斷沸騰,雙手緊緊握住,在激動、在欣喜、在雀躍,一股屬於節日的歡騰。

每一個節日都是生命中的一個小憩的停車站,在調整中感受民族內在的本質。端午,也是這樣一個時刻。在一次次的感悟中,體驗中,追溯過去,感知未來。

端午時節,糉葉飄香,民間習俗情意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