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糉子作文(15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爲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吃糉子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吃糉子作文(15篇)

吃糉子作文1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就是我國的端午節了。在這天,祖國各地都有各自的習俗,有賽龍舟、舞龍、吃糉子等。

說起吃糉子,不得不說說它的來歷。戰國時,有位叫屈原的人,在朝廷爲官。他熱愛人民,關心人民的疾苦,寫了許多描寫人民辛苦勞作、生活場景的詩歌,因此人們都很愛戴他。可是,由於奸臣的陷害,屈原最後跳江而死。人們異常悲痛。爲了紀念他的功德,在五月初五這天,大家紛紛聚集在一起,包了很多糉子往江裏扔,以免魚兒傷了屈原的身體。幾千年過去了,這個習俗一直延續到現在。因此,每到五月初五,人們就要包糉子,並把這天定爲端午節。每當到了這一天,我們小朋友是最開心的,因爲我們既可以吃到香噴噴的糉子,又可以看龍舟、舞龍燈了。

我們家吃糉子的時候有個不成文的規矩:誰吃到包有一顆紅豆的糉子就要說個笑話。有一次,我吃到一顆紅豆就說了個笑話,笑得大家久久地合不攏嘴,真開心啊!今年的端午節又快到了,這真讓我激動不己,我彷彿又可以想象到了那快樂的場景了。不過每當這天,我也會想到偉大的屈原。我暗下決心,我也要像屈原一樣,不能只顧自己,要多爲別人着想,做一個值得大家敬重的人。

同學們,聽了我的講解,你是不是也很想吃糉子了?我國還有很多有趣的傳統文化,有時間,讓我們一起去多多瞭解瞭解吧!

吃糉子作文2

今天是端午節,我去表妹家。吃糉子

一大早,我興高采烈地來到表妹家。進門第一句話就喊:“表妹,包好糉子了嗎?我拿了一大堆的零食跟你換!”因爲我知道,表妹最愛吃零食了,而我愛吃糉子。我本以爲表妹會狂奔出來搶我的零食吃。誰知道她會說:“哦,還差一點就包好了,你再等會,絕對好吃。”沒辦法,我只好坐在大廳裏邊看電視邊等。看累了,我揉了揉眼睛,看看鐘,怎麼回事?已經過了三個小時了,表妹怎麼還不包完呢?我等不及了,急忙跑去廚房。由於太匆忙,在路上跟表哥猛地一撞,一不小心,摔了一跤,坐不起來了,過了一會,我好不容易爬起來,拍拍褲子上的泥沙,又飛奔向廚房。

表妹見我來了,手忙腳亂地從冰箱拿出五個包好的糉子,我捏了捏怎麼硬硬的,儘管糉子這樣硬,可我還是小心翼翼地打開糉子,糉子打開了,我傻了眼,裏面哪是什麼糉子呀,分明是橡皮,我又打開後四個。裏面分別是玩具汽車、紙船、橡皮鴨子和廢瓶子。我見了,氣得怒目圓睜,大聲喊道:“你這不像話的東西,看我怎麼收拾你!”說完,我拿起掃把追表妹打。表妹一邊逃一邊回頭笑嘻嘻地說:“誰叫你那麼愛吃糉子,被我騙了吧!”

我的表妹可真狡猾呀,我以後可要提防着點。

吃糉子作文3

我國有許多傳統節日,有喜慶的春節、有祭奠親人的清明節、有團團圓圓的中秋節……我最喜歡熱熱鬧鬧的端午節了。

端午節的由來還有一個故事呢!很久以前,有個楚國人叫屈原,他由於政見不合被驅逐到偏遠地方去。可是,屈原是一個愛國的人,他報國無門,又不忍見自己的國家被欺負,就跳江自盡了。

當地的楚國人知道屈原死了,就乘船下江尋找屈原的屍體,還將食物扔進江裏,好讓江中的魚鱉吃飽,不要吃掉屈原的軀體。從那以後,人們爲了紀念屈原,每年的五月初五汨羅江上,都要舉行一次賽龍舟比賽,人們還要包棕子、吃棕子。

每逢端午節,我家也要吃棕子,奶奶會包一些形狀各異的棕子。有方的、有長的……其中有一種棕子很小巧玲瓏,它的形狀就像一個個尖尖的冰淇淋,我一口就能吃下一個。棕子的品味也有很多種:有豆沙的、有蜜棗的、有紅豆的,還有鹹肉餡的。我最喜歡鹹肉餡的,剝開綠綠的棕葉,鹹鹹的肉香撲鼻而來,一個褐色的肉棕一會兒就被我“解決”了。那一塊塊小小的鹹肉使我百吃不厭,回味無窮。

端午節,有美味的棕子,也有感人的故事,我怎麼能不喜歡呢?

吃糉子作文4

又到端午節了,媽媽給我買了能避邪的香囊和小布老虎,奶奶也早早地買來了糯米和新鮮的糉葉。哈哈,我最喜歡吃奶奶包的糉子了,特別是鹹肉糉子,非常香。奶奶將碧綠碧綠的糉葉和潔白的糯米洗乾淨,然後晾乾,再將買來的蜜棗、紅豆、鹹肉準備好後,就開始包糉子了,只見她先將糉葉捲成一個漏斗的樣子,然後將糯米和蜜棗、紅豆、鹹肉放在裏面,再將糉葉卷好,最後用一根長長的針將糉子打了個結,一個精美的糉子便好了,看到她一會兒功夫就包了好多個,我也想自己包一個試試,可是長長的糉葉到了我手裏便不聽使喚,不是鬆開了就是糯米漏了出來,忙了一頭的汗,結果一個也沒包好。看到我着急的樣子,奶奶哈哈大笑,對我說:“小毅,等你糉子包好的時候,我們都已經餓昏了,還是讓奶奶來吧。”原來,包糉子也有學問呀!“那是當然的啦!”奶奶笑咪咪地對我說。

奶奶邊包糉子邊講糉子的故事給我聽,古時候,有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他寫了很多爲國爲民的意見給皇帝。但是皇帝不但沒有聽從屈原的正確意見,還把他關了起來,在非常悲憤的情況下,他跳下汩羅江以表示自己愛國的決心。屈原的愛國精神感動了老百姓。人們紛紛划着竹排和小舟尋找屈原,但尋找多日都沒找到,只好往河裏撒一些白米,希望江裏的魚兒不吃屈原的屍體,後來有人就想到包糉子的方法。爲了紀念屈原,後人就把每年的五月初五——屈原跳河的日子作爲端午節。

聽了奶奶講的故事,我覺得屈原真是一個大英雄,原來吃糉子還有這麼感人的故事。

“快來吃糉子啦!”奶奶對我喊,“啊,真香呀!”吃着我最喜歡的糉子,我感到非常非常的開心和快樂。

吃糉子作文5

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是紀念屈原以身殉國,填入汩羅江的日子。爲了不讓魚蝦們把屈原身體上的肉吃掉。人們就用糉葉包裹着糯米投入江裏,並且人們也要吃糉子、鹹鴨蛋,在家門前掛菖蒲和艾草,人們還要舉行賽龍舟。

首先是包糉子,要把竹葉洗乾淨,在熱水中泡軟,在準備好綠豆、雞蛋黃、肉等材料做餡。再把長長的竹葉摺疊,圍攏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後把餡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均,最後把竹葉包着的糉子做四個角的形狀。包糉子最後一道工序是:用棉線繩包好糉子,不然糉子在煮的過程中就會鬆開。把包好的糉子放進鍋裏,水要漫過糉子,用猛火煮,大約一個小時後,改用文火煮三十分鐘。等糉子熟了以後,就會聞到淡淡的竹葉香,清香四溢。

然後是划龍舟,千姿百態的各式彩龍在江面遊弋,有的舒展着優美的身姿,有的搖頭擺尾,有的神采奕奕。當划龍舟比賽開始時,各色各樣造型的“蛟龍”如箭裏弦,欲爭羣龍之首。此時,健兒們狠勁猛劃,奮力衝刺,兩岸滾起陣陣“加油”的聲浪。

端午節不僅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情,還是一種古老的傳統。

吃糉子作文6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又稱端陽節。我來給大家講講端午節的來歷吧。

屈原是戰國時期出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的都城被敵人佔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楚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着淚划着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糉子扔到江裏餵魚,希望江裏的雨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糉子的來歷。

在這一天裏,家家戶戶都要吃糉子,在南方,各地還會舉行龍舟大賽,都與悼念屈原有關。同時,人們在這一天裏會打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等。這些活動也反映了我們民族的優良傳統。

眼看着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在昨天,爺爺家包好了許多的糉子。今天,我和爸爸媽媽來到爺爺家,剛一進門就聞見了那淡淡的糉葉香味。我隨着香味來到廚房,從鍋裏拿出一個糉子放在碗裏。我剝開糉葉,看見那白白的糉子上還在冒着蒸汽,散發着一種特有的糉葉的香味。糯米在陽光下晶瑩透亮,散發着撩人撲鼻的濃郁糯米香,真是棒極了!我迫不及待的朝上面咬了一口,頓時,蜜棗那淡淡的甜味溜進了我的嘴裏,這種味道只有每年端午節的時候,才能嘗得到。

我吃着香噴噴的糉子,禁不住想起了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我們應該學習他那種愛國的精神,長大後做一個做一個對祖國有用,能爲祖國儘自己一份力的人。

吃糉子作文7

每逢六月,盛開,家家戶戶都盛行一股糉子風,我家也不例外。

包糉子是一件簡單並快樂的事,使用糉葉包制而成,用糯米做原材料,裏面可加入像肉啊,紅豆啊,紅棗啊等等,其中我最喜歡吃的便是肉糉。

接下來就讓我爲大家介紹一下製作肉糉的方法吧。

先在糉葉成羣中挑選出葉片大、葉脈長、青綠色的糉葉。採集完成後,將糉葉用水漂洗一下,洗去它表面上的塵埃。接下來就到了最,緊張的時候了——包糉子。先準備好禁錮用的繩子、糯米和切好的臘肉,記住肉一定要新鮮的。接着用兩到三片的'糉葉捲成一個漏斗形,但記住漏斗尖端千萬不要有口,要無縫隙的。然後將糯米與肉攪拌均勻填充到捲成的糉葉內,將餘下的糉葉像紙箱一樣包裝起來,摁緊,再用線將折出的一角包起來,最好是包34下。就這樣一個個糉子就做好了。對了,還有一個特別重要的步驟,如果你想要糉子變得更加好吃的話,可以在裏面加入一些石灰粉或者鹼粉。

接着是篜糉子了。將糉子挨個挨個排成一個圓圈,用中火慢篜。

大約4、5十分鐘後,開鍋,這時你會聞到一股糉葉的清香和臘肉的肉香味,混合在一起,讓人忍不住飄飄欲仙,飛上枝頭的感覺。

最後一步了,也是我作爲一個吃貨最高興地一件事了,那就是吃糉子了。

擺好一個糖碗,用手剝開一個糉子,在快要剝完的時候用一根棍子從底端插入,再將餘下的糉葉剝下,將糉子放入糖碗中左右沾上。這時,你放入嘴中,你會發現世界最美好的事情莫過於如此了。

這就是包糉子的整個過程,你學會了麼?

吃糉子作文8

今天是端午節,我非常高興,早上我早早的把爸爸媽媽叫起來,去買糉子,爸爸還沒睡醒,所以讓媽媽去了,我坐在沙發上,靜靜的等着。

過了幾分鐘,樓梯上響起熟悉的聲音,媽媽回來了,我連忙給媽媽開門,只見媽媽手裏掂着一袋糉子,我喜出望外,拿起糉子就吃,我吃的津津有味,吃了一個又一個,越吃越好吃。

糉子裏有米和紅棗,紅棗非常的甜,在配着米,別提有多好吃了,不知不覺間我已經吃掉了所有的糉子,媽媽說沒事我們不吃。

我對媽媽說了一聲對不起,這一天過的真開心。

大清早,奶奶買回來幾包糉葉、一些花生和蜜棗。糯米早被泡在了盆子裏,今天是端午節,要包糉子吃。

我起牀時,奶奶已經開始包了。奶奶先把葉子捲成一個圓錐狀,再把糯米放進去,中間加一個蜜棗和幾個花生,包好後用細線把糉子綁起來,一個小藝術品就做好了。看着包好的糉子,像一個個穿着綠衣服的“小精靈”,在盆子裏做遊戲呢!可愛極了!

糉子熟了,咬上一口,香噴噴的,還有一股淡淡的清香,中間的蜜棗可甜了。我給奶奶說:“明年我們還要包糉子吃!”

吃糉子作文9

天是農曆五月初五,也就是端午節。關於端午節,還有兩種說法。

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爲古代百越地區(長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帶)崇拜龍圖騰的部族興行圖騰祭祀的節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

後來,楚國(今湖北)有一位叫屈原的大夫,公元前278年,秦軍地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着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於農歷五月初五,抱石投汨羅江身死。屈原死後,楚國百姓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爲了不讓魚龍蝦蟹去咬屈原的身體,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做成糉子,投入江中。

這兩天,每天早晨,我們按照習俗、要吃糉子,所以早飯是一人一個糉子。

昨天早上,我們吃的是嘉興的肉糉,它不是很大,還沒一本新華字典大,糉子被黃綠色的楝樹葉包着,中間繫着一條細細的,魄的繩子。打開後,就露出了裏面淺棕色的糉子,這種糉子有四個尖尖的角,不特別黏,吃起來不粘牙。因爲包的是肉餡,所以味道有點鹹,有股糉子特有的香味。有時一口咬下去,還可以咬到棕色的、有點硬的肉,可好吃了!

今天吃的糉子和昨天吃的就不一樣了,今天我們吃的是舟山本地產的鹼水糉。這種糉子我不怎麼喜歡吃,它是用黃中帶黑的毛竹葉包着的,很大,是嘉興糉子的兩倍。打開後,糉子裏土黃色的,很黏,弄得我手上、嘴邊全部都黏乎乎的,很不舒服,而且它裏面沒有包任何東西,淡而無味,一點都不好吃。

吃糉子是端午節的一個主要習俗,但有些人在端午節已經不吃糉子了,我覺得我們應該將這種中國節日習俗保留下去,不能讓它失傳!

吃糉子作文10

端午節到了,家家戶戶都包涼糉。

我來到外婆家,外婆正在包涼糉,我對外婆說:“外婆,我跟你學包涼糉吧。”外婆說:“好呀,你先看我怎麼包吧。”外婆把洗乾淨的糉葉捲成漏斗的形狀,右手用小碗舀起小半碗泡好的糯米,倒在糉葉漏斗裏,接着將糉葉餘下的一截圍着糯米包成三角體,再用棉線繞兩圈綁好,一隻漂亮的涼糉出現在外婆的手上。

我正呆呆地看着,外婆說:“你來學我的樣子包吧。”我從外婆手中接過糉葉,開始學包糉子,可是,葉子怎樣也不聽我的使喚,不是“漏斗”卷得太鬆,糯米從葉子洞中掉出來,就是包糉葉時手抓得不緊,糯米都撒了。直到外婆手把手地教我,才勉強包成了一個歪歪扭扭的涼糉。真是“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看着外婆包好成堆的涼糉,我說:“外婆,明年我還來跟你學包涼糉,等我學會了,以後咱家的涼糉都歸我包。”

吃糉子作文11

端午,應該是人人皆知的日子吧!不但是中國人的節日,有些老外也開始動起手來包糉子、吃糉子、划龍舟等。當然。我這個小中國人也要開動哦!

端午節爲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等。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爲吃糉子、划龍舟,掛艾葉、菖蒲等。是爲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而建立的日子。見天,我也來“嚐嚐”端午節的滋味。

“包糉子嘍”奶奶端着兩盆東西走過來,我莫名其妙“啥個?”奶奶笑咪咪的說“來,包糉子”我蹲下來,看着一盆糯米和一盆竹葉,滿心的歡喜,捲起袖子。首先取出兩三片竹葉,把他們捲起來,成一個漏斗形,再往裏面灌上糯米。“哎呦”不好,竹葉沒整好全散了!我氣呼呼的喃喃“什麼嘛,這麼小的東西竟然這麼難!不……”說着,又重新開動起來。啊!看,一個小巧玲瓏的小糉子出世啦!翠綠的外衣包裹着一顆顆白色的米珠。看着他就口水三千丈。一個、兩個……十個糉子,哎,總算包完了。

這回該煮糉子了,將糉子放入鍋中,開始蒸。沒幾分鐘糉子便出爐了。“嗯……”太香了,我擋不住糉子的誘惑,立馬打開一個糉子沾了沾糖,放入嘴中。啊,味道還真不錯呀。透露點小祕密,我在糉子裏摻了點“假”,放了許多綠豆,所以才這麼美味呢!

晚上,口中依然回味着糉子的味道,是那樣淳樸,那樣美味……

吃糉子作文12

端午節人們要吃糉子,划龍舟。爲了過端午,媽媽買了幾個糉子。棕葉是綠色的,糯米是白色的,糉子是三角形。

還沒等媽媽煮糉子,我的肚子早已經“咕咕”叫了。於是我迫不及待地對媽媽說:“媽媽,我肚子餓了。”媽媽說:“看把你急得。”

媽媽把糉子放在高壓鍋裏煮。發出一種“絲絲絲”的聲音,還會冒出熱氣,我真想快點煮熟。

糉子終於煮好了,媽媽不知道在廚房幹什麼?過了好一會才端出一盤香噴噴的糉子,我連忙找糉子身上的繩子的結。我折騰了半天,才

解開繩子。在剝糉葉的時候不小心碰到了糉子的裏面,手上粘上了幾粒糯米。我連忙拿面巾紙擦掉,可是卻怎麼也擦不乾淨手黏糊糊的。剛

剛出鍋的糉子有點燙,還是個肉糉散發着一股糉葉夾肉的香味。

不知道糉子還有些什麼味的,是不是還有甜的呢?

吃糉子作文13

五月端午必吃的食物是糉子。

糉子在中國可以說是一種特殊的食品,原本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吧。

古人把糉子叫做角黍,是因爲糉子的有角。糉子一般都是四個角,三個角的也有,但據說還有能包出五個角的。

古人包糉子以黍米,黍米即黃米,黃米很黏,味道亦特殊,昔時人們的祭祖是必用黃米,一碗黍米飯蒸熟,黃澄澄供在那裏亦真是好看,若此時派糯米上場,恐怕就要被比下來,雖然糯米潔白,打年糕離不開它,但白花花的供給祖宗好像不那麼好看。

說到糉子,當然離不開包糉子的糉葉,最好是葦子葉,水澤河汊處到處長有這種水生植物,用新鮮的碧綠的那種,聞着清香,用隔年發了黃的,味道亦濃。

吃糉子要蘸飴糖,或者是玫瑰糖。當然肉糉子是鹹的,但即使肉糉子是鹹的,也很少見有人要一小碟醬油過來蘸糉子吃。

吃糉子作文14

端午節是一個令人興奮的日子,端午節是一個糉子飄香的日子,還是一個紀念屈原的日子。

“端午節”大家一聽到這個節日就一定會想起美味可口的糉子,但是端午節的由來大家知道嗎?還是我來告訴大家吧!端午節是爲了紀念屈原的。屈原不僅是偉大的政治家,而且還是位鼎鼎有名的詩人,但因被一些小人陷害,最後跳江而死,老百姓爲了紀念屈原就在他死後往河中扔糉子。

端午節的糉子都是大人們辛辛苦苦包出來的,每次見媽媽包,我手也很癢癢,想包極了。終於有一次端午節我對媽媽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媽媽說:“行呀。”包糉子開始了,只見媽媽把泡在水中的糉葉放在手中,並說:“要多拿幾片才行。”我答應着拿了三四片後,就學着媽媽的樣子把糉葉七折折八折折,便開始放米。

放米時媽媽還特意告訴我:“米不能放多,也不能放少,多了包時包不住,少了不好吃。”我裝着似懂非懂的樣子點了點頭,便開始放米,放時還接二連三地問媽媽:“這樣行不行?”放好米後,我把糉子一捆,一個糉子便包好了。

後來我又按照這樣包了幾個後,媽媽便煮糉子了,煮好後,我嚐了一下自己的勞動果實,好好吃……我邊吃邊聽到媽媽的誇獎,心中像蜜一般甜。

吃糉子作文15

端午節就要到了,每逢端午,人們都要吃糉子,你們知道這是爲什麼嗎?讓我來告訴你吧!

古時候,有一條惡龍,整天爲非作歹,攪得人們不得安寧。有時候,它會惡作劇,一連下幾天的雨,都快把村子淹沒了;有時候它又用身子遮住太陽,頓時昏天暗地;有時候它會一個接着一個的打噴嚏,就像是海嘯一般,房子被掀翻,路上行走的人們被捲起。還有時它會竄進村子裏,尋找三角形的東西,不管三七二十一,抓到就吃。

有一個人,特別喜歡畫畫。一次,他應朋友之邀做一幅畫。於是,他用三角形勾勒出了一個輪廓,正要繼續往下畫,突然飛龍一閃而過,一口把畫吞進了肚子,嚇得這個人一下子昏了過去。

待他醒來時,惡龍已經不見了,但畫也沒了!氣得他直跺腳!怎麼才能制服惡龍呢?突然一個念頭從他腦海裏一閃而過——只要把惡龍的嘴巴粘住,他就吃不了三角形的東西了!於是他開始用米包三角形的米團,而且一定要用糯米,怕龍發現,就又用蘆葦葉把糯米糰包得裏三層外三層。當惡龍再來找食吃時,發現了這些三角形的米團,開心得不得了,直撲過去,吃完後,它又看見那個人在畫三角,還想去吃,可是它的嘴巴怎麼也張不開了。

於是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都要吃糉子來紀念這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