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高中的作文集合7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高中的作文7篇,歡迎大家分享。

有關高中的作文集合7篇

高中的作文 篇1

夏日的蟬鳴聲從竹隙間流淌到被陽光打碎的浮塵中,聒噪的空氣把碎影拉到久遠時間之外的角落。

記憶中的外婆佇立在石橋這頭,在春雨迷濛的清晨或是薄暮點染的秋季。少不更事的自己從背後微妙的距離眺望那藏青色的剪影,明白一些事理的伊始或許就是這個視角,而遠山也從那時開始有了存在的意義。

走過千山萬水,你又回到起點,白牆黛瓦的村落原本的樣子未變,只是自己的身份竟似個陌生人。蟬鳴透過悠遠時光傳來,似乎可以抽離你與這個世界的聯繫。

那個蕭索的身影牽着年幼的孩童走過石橋,在她的教導中,你學會了辨識不同的蟬鳴聲,或長或短的鳴奏是童年的主旋律;始終相信那不止息的響聲把你的思緒共鳴溶於浮動的空氣中,在懸浮的視角你看到自己一步步向前,奔赴遠山。

外婆生於一個優越的家庭,在那風起雲涌的時代裏莫如說是一種不幸。你恍然明白外婆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與鄰里的疏離,明白爲什麼外婆眼中不時閃過的沒落。她只是牽着那稚氣的孩童走過流水和日復一日的生活,或許有時還要躲開沒有從那個時代走出來的人們別樣的眼光。雙手摩挲石橋模糊的紋路,她的背影站成一座守望的雕像,也許她的父母就是在一個風雨的夜晚留下她一個人離開,也許她從背後看到他們從這座石橋上倉皇地離開,也許原本的那座橋在又一個風雨的夜晚轟然倒塌……

我不明白她是怎樣一個人泅渡過滿是風雨的漫長人生,我不明白她望向自己柔情似水的目光下隱藏着什麼沉痛。在那從橋欄上伸向遠山的迷離目光中,似乎有某種力量維護着外婆,似滿川風雨結下的羽翼。而那個在她庇護下的孩童,漫長青石板從家到街市的溫暖手掌,門前巨大的榕樹下的言傳身教,不知從何處變出來的糖果,在外婆努力營造的世界中,只是不懂事地長大,竟沒有發現她隱藏着的什麼。

走過交錯連綿的流水,流離過遙遠而險峻的山川,你卻不曾或者說不敢經過那座目之可及的遠山,甚至那蒼青的輪廓的存在與否都是個問號,但你隱約明白,遠山是個可望而終不能即的距離,是需要你保持一定距離的、記憶中的存在。你相信橋頭的身影一定是在等待着他們的歸來,而遠山的存在,只有在那道目光的守望下才有其意義。

你開始明白,無論流離何處,飄搖失所,幾度風雨,總有那座村落駐足在記憶深處,未曾改變。那個守望於橋頭的身影,留給你遠山那可望而不可即的距離。

高中的作文 篇2

看車牌號,算起概率問題;吃飯,自問吃入了多少種蛋白質;騎車,盤算摩擦力會使車子停在幾米外;喝水,唸叨如何運用分子式測得結構簡式……

公式在腦子裏划着勻速圓周運動,不會離心,不會偏轉。這樣的腦袋,居然能萌發出大片哺育文字的園地,我細心地將它們進行自交和雜交,試圖培育出異常優秀的子一代、子二代。

寄蜉蝣於文字,它親切地邁步踱來,笑顏爛漫。只有文字,能讓我飄入雲端,馳騁思緒,縱情四海。我是它忠實的家臣,傾心折服於它。

我的文字不夠飛揚、不夠瀟灑,沒能讓人感受到文字真正的魅力,是我未能盡忠了。

學校的課程,重理輕文,學校的理科生,重理愈加輕文。語文課,只有一種姿態:奮筆疾書地計算,不論是數理,還是化生,彷彿將自己的身家性命全壓在其上,試圖溺於永不可出的境地。沒有人擡頭,極少人將書翻開,老師也早逆來順受了這些冷漠,獨自講着無人問津的課,自問自答。

心不禁一緊,再一寒,可憐的文字,被人糟踐得分文不值,就連考前的突擊背誦,也只是考生對分數的敬畏罷了。而我恰是相反,爲了寫自己熱愛的散文,作文分數低得讓人慍怒。

承載着對文字的愛,我感性地認識着世界上的一株花、一棵草,生動着我的筆尖,細膩着我的思緒。文字,本該是富於情感,有宣泄、有歡愉、有憂思,它不會束縛我,反而爲我撐着一片精神樂土。每當心靈匱乏、需要訴說,只一筆、一紙,它便簡單而無言地默默安慰了我,爲我盪開濁水。

私卻擬好一言諾,

爲吾心寬不惜濁。

感文癡心護吾意,

今生哪敢半途挫。

十餘載,文字陪我走過,溫柔而活潑,我懵懂地讀它,豁然的,成熟多了,我才知道它原來也教會我長大。它伴着我,我攜着它,它不會成爲棄兒,我不會多一抹憂愁。輕輕的,它來了,便不會再離開,因爲我,需要它……

高中的作文 篇3

七年級的第二學期期會考試結束,學習成績單一發下來,我呆了。一百二十分制的語文成績我纔拿了79分,這在以前是前所未有的。我父母當時是無職業工人,他們對我的學習要求非常嚴格。我不想讓他們失望,前思後想,我做了一個重要的決定——在成績單上做手腳。

畢竟是不光彩的事,因此手因爲心慌而不聽使喚,雖然將70改成90,但怎麼看都覺得彆扭,因爲這個99分太顯眼了:筆畫太粗,一看就知道是加工過的。於是我只好一不做二不休——將所有的分數都描了一遍。加粗了筆畫後,忐忑不安的將成績單交給父親。

父親看後,沒說什麼,只是簡單的交代了幾句“繼續努力”之類的老套話。我鬆了一口氣,幸好沒被發現。第二天父親給我買了兩本關於語文的參考書,並鼓勵我要好好學習。我心裏充滿了深深的內疚,我畢竟欺騙了他們。下半學期我再也不敢放鬆語文了,經過努力,終於將成績敢了上來。

後來,期末成績單發下來了,總分排全班22名,單語文就拿了109。5分!

哈哈,我終於又找回了“屬於自己的語文”了。領報告那天,父親突然遞給我一張成績單,對!

就是那張被我做過手腳的成績單。我嚇了一跳,心想:這回完了,父親要和我算總帳了。果然,他嚴肅的對我說:“這是兩個月前你給我看的成績單,我當時就看出來了,只是當時冷靜下來後,沒有說你,是怕給你後半學期帶來太大的精神壓力。”我拿着成績單,腿發軟了。但父親又馬上微笑着對我說:“你不用怕。今天,我不是爲了責怪你,因爲你已經用自己的行動將功補過了。我只是想告訴你,人都會犯錯,關鍵是要有勇氣去承擔過來。現在把它交給你,是爲了避免將來再犯同樣的錯誤。”父親居然還說了一句:“會怪我駁你面子吧!

” 我搖搖頭。那一刻,我內心充滿了對父親的感激之情,我也就在那時才明白父親爲什麼給我買那兩本參考書。從此,父親不再像以往那樣:一味要求我學習成績好,對考試中出現的失誤,也表現得很坦然。期考前,他經常對我說,做人一要誠實,再就是要有進取心。只要自己盡了全力,結果已經不重要了。在以後的學習過程中,我已不覺得有來自父母的壓力了,反而是來自自我的嚴格。

父親是個工人,既沒多少文化,也沒有太多的理論知識,更不喜歡做無用的說教。但他會看準時機,對子女進行最有效的教育。他所做的這一切,都是出於對子女深深的愛。

直到現在,那張改過的成績單還會偶爾閃過我的腦際,接着,一股深深的內疚之情襲過我的心頭。一直提醒我別犯同樣的錯誤,也激勵着我要誠實。進取。努力!

高中的作文 篇4

走過花季,你依然有綻放的權力;錯過青春,你依然有自己的花樣年華。實現我們自己的生命價值,綻放我們自己的花季青春……

她來自於一個落後的小山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大學生,她沒有驕人的成績,沒有漂亮的外貌,更沒有什麼背景,她知道她很平凡,平凡的甚至有些卑微。每天只能躲藏在憂鬱裏,像朵帶刺的月季,將自卑包藏在纖細的枝幹裏,每天靜靜的欣賞別人那如向日葵一樣的綻放青春。

大學畢業,她做出一個決定——去西藏支教,不只是因爲孩子們那求知的眼神,也因爲在稀薄的空氣之下,沒有一朵花可以肆意綻放,在那裏只有衰草連天,她希望自己可以帶去一抹小小的豔麗,帶去一份小小的希望,去渲染整個雪域高原。

她來到大山深處,在那裏只有漏雨的小屋,比她家鄉更爲貧瘠的土地和孩子們那一雙雙求知的眼神,和她一起躊躇滿志而來的其他支教老師都紛紛離開,因爲她們認爲自己的花季,自己的花樣年華不應在這貧瘠的大山裏。唯有她留了下來,每天教孩子們讀書識字,給他們講大山外面光鮮靚麗的世界,亦給他們講各種各樣的花兒。那一刻,她的眼神是渴望的,渴望綻放自己殘損的花季,渴望擁有如別人般如花的四季。

她每天講完課還要爲孩子們準備午飯,晚上還要親自把離家遠的孩子送回家,漸漸地,她熟悉了方圓十幾裏的每一條小路,每一重山澗。一天下午,天空飄起了鵝毛大雪,她不禁感慨:‘雪中的梅花一定很美’。這天下午,孩子們都吵着要早回家,她也怕孩子們冷而早早放了學。第二天早上她早早起來爲孩子準備火爐升上火,等孩子來上學,望着外面依舊飛舞的雪花,她不禁有些擔心,生怕有什麼意外……一陣急促的敲門聲打斷了她的思緒,趕緊打開屋門,看到屋外的情景她驚呆了‘雪地裏齊刷刷地站着所有的孩子,同時雪地裏靜悄悄地躺着兩支深紅地雪蓮,在白雪的襯托下,那一片紅是如此的絢爛奪目。她召喚孩子們進屋,孩子們遞給她一張紙片,上面寫着,我們沒有見過梅花,在我們這片貧瘠地土地上,唯有雪蓮可以綻放,您就是我們大山深處的雪蓮,給了我們無限希望,希望老師永遠像雪蓮一樣綻放。她明白了孩子們昨天早回家的意圖,但她無法想象出孩子們冒雪在深山中尋找雪蓮的身影。看着孩子們那凍的通紅的雙手以及那一雙雙渴望的眼神,她明白了孩子們對知識的渴望,更尋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價值所在。

那一刻她明白了自己的生命之花早已綻放,她不再是憂鬱的帶刺的小玫瑰……自己的花季比別人過的更有意義,更有價值,那一刻她淚流滿面,透過淚光,她看到一朵朵雪蓮托起一輪嶄新的太陽,托起了萬千如向日葵般的花季兒女的希望……

高中的作文 篇5

他是一粒種子,一粒普通的種子,躺在冰冷黑暗的泥土中。

他嚮往着地上的世界,聽小螞蟻說,地上不像地下那樣無趣。地上有綠色的小草,有鮮紅的花朵,有藍色的小溪,還有溫暖的陽光。“陽光是什麼?”小種子問。“陽光是這世界最完美的'東西。”小螞蟻回答。

小種子還是不能理解螞蟻的話,或許它太深奧了,小種子十分想親眼見見陽光的模樣。

最後有一天,小種子鑽出了地面,他真的看到了綠色的小草,鮮紅的花朵,藍色的小溪,但他卻怎樣也看不到陽光。

他問身邊的蝴蝶:“請問你是陽光嗎?我看你是那樣的秀麗,又是那樣的優雅。”

蝴蝶笑了:“謝謝你的誇獎,但是,我可不是陽光。”

“那麼陽光是什麼呢?”

“陽光就是無時無刻不給予你溫暖的東西,它無處不在。”

蝴蝶飛走了,小種子還是一知半解,但是,他已經有些明白了。

當他用根快樂地吸收水份時,他覺得很溫暖。當蚯蚓爲他鬆土時,他覺得很溫暖。當調皮的風帶着微笑向他問好時,他覺得很溫暖。

阿呀,原先這世間有這麼多的陽光阿!

小種子把他所感受到的陽光都收集在一齊,結出了甜美的果實。此刻,他已經不是小種子了,該叫他大樹了。

一隻可愛的小鳥吃着甜美的果實:“請問,你是陽光嗎?”聽到這個問題,大樹彷彿從小鳥身上看到了過去的自己。

這一回,他真正地理解了陽光的含義。

原先,每個人都能夠成爲陽光。當你收集了別人給予你的陽光時,你同時也給予別人陽光,你所收集到的陽光,是助你成功的基石。

陽光無處不在。

高中的作文 篇6

  韓劇《來自星星的你》有主題曲叫《你家門前》。前奏雖短,但旋律高低起伏,婀娜表現外星男子與地球女子愛情的複雜羈絆。推開那扇門,外星人男主角無法給女主想要的幸福;合上那扇門,男女主人公兩個人都不會幸福。

  娛樂之於文化也是這樣,當娛樂敲開了文化的大門,只進或只退都錯誤。只有在進退之中把握適當的尺度,不空洞惡俗,也不曲高和寡,才能得到大衆的擁護。時代如大樹生長,時尚文化如年輪,一圈一圈地永久鐫刻與留存。

  我們爲什麼需要娛樂?因爲吃飽喝足後有了追求。於是就有了現在的選秀節目,耳朵得到享受。我們這個時代需要怎樣的娛樂?是暴發戶式的低俗,還是更高層次的精神追求?新出現的零差評的迴歸傳統文化的幾檔節目讓我們對時尚文化充滿期待與信心。

  我們需要怎樣的娛樂文化?時尚娛樂,不能偏激。文化太通俗,便成了惡俗與下流,於是便有了禁片與**。當然,時尚娛樂也要照顧大衆審美情趣。文化太高端,不接地氣,便是海市蜃樓,或顯得高處不勝寒。

  不同人不同時期對於文化的禁止是不同的,《紅樓夢》裏當時人們眼中的**《西廂記》,早已是現在的我們爭相傳閱的經典;號稱“新中國首部禁片”《武訓傳》,在沉寂了60多年後,開始正式發行正版DVD。文化禁止的解除不意味文化在媚俗,而是人類的認識更加清醒。清朝文字獄將是文化發展歷史上不會消失的傷痕。

  時尚娛樂,應親近自然,不失人情,莫言自稱是講故事的人,他獲得諾貝爾獎,漢語使用者最興奮,鄉村城市都沸騰。他對當今文化產生影響,他也成爲時尚文化的一部分。莫言這樣結束他的演講:“我是一個講故事的人。因爲講故事我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我獲獎後發生了很多精彩的故事,這些故事,讓我堅信真理和正義是存在的。今後的歲月裏,我將繼續講我的故事。”

  他的演說比歌唱好聽,因爲他的作品紮根傳統文化,也充滿有益於人類社會進步的特別的意蘊。這樣的文化如提拉米蘇,鮮奶油、可可粉、巧克力、乾麪粉等製成,吃到嘴裏有咖啡的苦、雞蛋的潤、甜酒的醇、巧克力的馥郁、手指餅乾的綿密、乳酪和鮮奶油的稠香、可可粉的乾爽,錯綜複雜。這讓人的耳邊不由又縈繞來自星星的音樂

  只要對社會有益,文化何妨多元化?只要時尚,而且必須時尚,文化何愁沒有市場!

高中的作文 篇7

我的家鄉在美麗的微山湖畔。曾經聽母親講她小時候的大湖,讓年幼的我心中充滿了無限憧憬。那時,母親的家在湖東堤附近的一個小漁村。一家子5個兄妹很小就開始跟着大人到湖裏“討生活”。母親和大姨跟着姥姥主要在家裏編葦蓆,舅舅們則與姥爺一起到大湖裏割葦子、打魚摸蝦。雖然家裏的日子過得緊緊巴巴的,但一家人其樂融融。

提到編葦蓆,這看起來很簡單,其實工序十分複雜。編葦蓆一定要選擇那種粗細均勻、色澤好、質地柔韌的蘆葦,一捆捆放在院子裏,頭天傍晚用木製的葦穿子將整根蘆葦一劈爲三到五片後放到背陰處,灑上水讓它湮透。第二天天剛剛朦朧,將充分浸水的葦篾片鋪在硬而平整的地面上,用碌碡來回的推軋,等到篾子軋的拿在手裏像鞭子一樣能夠甩起來時,編葦蓆的原料纔算加工成功。

這些都準備好後,母親和大姨常常一邊唱着編席謠“篾子白,篾子長,漁家姑娘編席忙……”,一邊忙活着編葦蓆。先從席子的中心對角線開始一次橫向編織,兩邊依次遞減形成一個直角三角形,待到半個席子編好後再用相同的方法編另一半,最後收角、壓邊,這樣一張葦蓆才能稱得上大功告成。母親常自豪地告訴我,從前每次和大姨比賽編葦蓆,她回回拿第一,惹得大姨到現在還時不時抱怨母親當年不讓着自己呢。

回想年少時光,母親總在激動之餘,眼神裏流露出些許失落。因爲隨着年齡的增加和生活的變遷,她已經很少有機會編葦蓆了。而她兒時的快樂和知足,對於我們這一代人來講早已無法體會。如今,大部分同齡人都將課餘時間用於打網球、發微博、刷朋友圈等,根本無暇體會諸如編葦蓆等傳統手藝的獨特魅力,它們早已成爲被“蜘蛛網無情查封的竈臺”了。

由“編葦蓆”“下絲網捕魚”讓我想起前段時間上映的電影《百鳥朝鳳》。焦三爺與遊天鳴,經歷了從焦家班到遊家班的薪火相傳,從嗩吶匠坐在太師椅面前跪倒一片孝子賢孫的輝煌到被西洋樂器與歌舞表演夾擊而無人問津的尷尬。當焦三爺吹響那最後一曲“泣血”的“百鳥朝鳳”時,我的心也不由得跟着嗩吶的笛眼潮漲,潮落。曾經這些傳統技藝是從師傅的師傅那裏口耳相傳繼承下來的寶貴財富,而如今傳統技藝的傳承僅成爲一個人或幾個人的事情,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背道而馳。

捫心自問,一棵沒有了根的樹如何能茁壯成長呢?英國史學家科林伍德曾經說過:“傳統是活着的過去”,而這些傳統手藝是我們這個民族從遠古走來、繁衍生息幾千年的根,不能僅僅只靠匠人的一腔熱血維繫着不消亡,更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的文化認同與堅守,方能在“嚴冬”中等待“春天”的復甦,再次感受那撲面而來的傳統文化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