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有關糉子飄香的作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端午節有關糉子飄香的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端午節有關糉子飄香的作文

端午節有關糉子飄香的作文1

五月初五將至,端午節來了,又到吃糉子的時候。

糉子在潮汕,價格高低不同,低價的三元一個,只有白白的米披上綠綠的衣,高價的十幾元一個,餡料應有盡有,五香豬肉、鹹蛋黃、花生、板栗……更是必不可少。

不過,我們從來不買,都是自己包,餡料更是隨心所欲。我準備的是一束鹹草、一份竹葉,到市場買了幾斤五花肉,一斤綠豆,一瓶陳皮,半斤蒜頭,還有香菇、鹹蛋黃、鹽鵪鶉蛋等等。

回到家,洗涮竹葉、鹹草,再用鹽水煮沸算是消毒。趁此時機,我把五花肉切片,下鍋油炸後放了醬油、料酒、蠔油、糖與鹽,醃製一會好入味。再把糯米、綠豆淘洗,香菇切丁,陳皮切碎,一起攪勻。臘腸切成拇指厚之後,一切準備就妥當了。

我拿起兩片竹葉,摺疊成漏斗狀,先在底面斜鋪一層臘腸,放進半兩糯米,按壓緊緻後放兩片五花肉,再加一層糯米,放個鹹蛋黃,最後又鋪一層臘腸,餡料便裝填完畢!將竹葉摺疊蓋密餡料,壓實、整出菱形,用鹹草按十字包法紮緊打結,糉子便大功告成!

“看來,包得還算緊實。”姥姥評價着。受到姥姥的肯定,我十分振奮,又加快了速度。可是,包着包着,竹葉、鹹草還有,餡料卻沒了。我不甘心,異想天開想包幾個甜糉來。

說幹就幹,我洗淨鍋,放入紅豆、陳皮、加了水和冰糖便熬起來,再拌上米與綠豆,甜餡料準備就緒後,依樣畫葫蘆,甜糉子很容易就包好了。

接下來就是煮糉子。我把糉子放入高壓鍋,倒入適量的水,蓋上蓋子後便大火蒸煮,待冒氣後轉小火保持30分鐘。

鍋剛打開,糉香即刻飄逸開來,外面正玩得起勁的弟弟們聞香而動,立馬衝進來伸長脖子準備吃糉子。

年年有端午,端午有糉子。可大家知道糉子的來歷嗎?

相傳,那是戰國時期,三閭大夫屈原懷揣報國之志,即使“路漫漫”也“上下而求索”,勵精圖治,雖蒙受奸臣陷害,兩度流放,仍“雖九死其猶未悔”“舉世皆濁我獨醒清,衆人皆醉我獨醒”,懷抱利器,縱身跳進汨羅江。當地百姓爲防止魚蝦吃屈原,便把米放入竹葉投入江中,這就是糉子的原型。

在我們吃糉子時,千萬別忘記屈原的愛國之情,更該銘記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核。

端午節有關糉子飄香的作文2

月光灑下,我趴在窗前,彷彿又回到那年,回到了那糉味飄香的廚房,看着奶奶擺弄着手中的糉子。

“奶奶,好香啊!”我眨着眼睛,與奶奶有着說不完的話。奶奶說:“以前,養你爸爸那幾兄弟,我靈活的手可幫了不少忙,搬到了城裏,人也老了,手也就不靈活咯!”奶奶包的糉子從來都是一絲不苟的,她早早地起牀,去市場買上好的臘肉、花生與八角等食材,整整花上兩三個小時。在以前,爸爸就告訴我,奶奶賣糉子絕不賣一隻雜貨,從來都不貪小便宜,只做最好、最有誠信的糉子。

只見奶奶戴着袖套的手上下飛舞,像極了白蝴蝶,奶奶將糯米和餡一點一點地摻和在一起,時不時撈起糖和鹽放入其中,嘴裏還哼着舊時的曲子,好像回到了她的最初。半晌,奶奶微微一笑,快速地將糉子包了起來,放入蒸鍋小火慢燒。

一會兒,廚房裏便四處飄香,那盈滿了廚房的糉香,便從我的鼻腔沁了進去,一陣清爽,直入心田,如同一顆糖,蜜進了腦海裏。

奶奶終於揭開鍋蓋,我早已按捺不住,伸出手就想去抓,奶奶趕忙說:“燙呀!”我只好把手收了回來,但卻無法阻止糉香在心中飄蕩。奶奶拿了兩塊布,將盛着糉子的小碗拿出來,用竹筷扒開糉葉,夾了一口到我嘴裏,糯米糯軟至極,滿嘴裏都是幸福的味道,吞下去,糯米經過喉嚨,帶來了的無盡溫暖。“奶奶,你也吃呀!”我一臉歡樂地鬧着,奶奶卻只是摸了摸我的頭,說:“唉,老啦,不適合吃甜食。”我一臉難受,但奶奶卻說:“奶奶看着你吃,心裏呀,就比吃了蜜還甜。”

奶奶的爲人處事,我永遠記在心裏,事事都講誠信,絕不幹違背道德的事情,奶奶的所作所爲爲我鋪了一條又寬又長的道路。現如今奶奶雖然離我而去了,但我知道,是她讓我生命的.小樹快速成長,長成了一棵參天大樹,更加壯碩和美麗。

爲人若精誠,總能勝人一籌;縱清歡百味,不抵一縷糉香。我從未吃過與奶奶包的味道一樣的糉子,但我卻把它的味道狠狠地記在了心中,就像奶奶的樣子一樣。

月光傾落,那是光,似乎帶着奶奶的模樣飛奔而來,而且還有……

那縷迷人的,糉香!

端午節有關糉子飄香的作文3

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在這個節日裏,家家戶戶都要包糉子、門前屋後插艾葉、賽龍舟;有的地方還把糉子投入水裏去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這不,又快到端午節了。包糉子能手——奶奶已經迫不及待了,早早地包起了糉子。

奶奶包出的糉子不僅好吃而且個個都造型美觀,鄰居們都喜歡讓奶奶幫他們包糉子。

看着奶奶包糉子的熟練手法,三兩下就包出一個大糉子,我真的想找個時間自己也來包一個。

昨天下午上完課回到家,看到爸爸媽媽和奶奶圍在一起包糉子。媽媽也在學包糉子,我真的是躍躍欲試。我趕緊放下書包,洗乾淨手,來到奶奶身邊學學奶奶包糉子。

看了一會兒,我問奶奶:“奶奶,讓我也包一個吧!”“好呀!大孫女也來包一個。”奶奶眯着眼睛笑呵呵地說。

我學着奶奶的樣子,取一片新鮮的糉葉(蘆葦葉)。首先將糉葉折成漏斗狀,再將泡好的白糯米和紅豆放進‘漏斗’裏,但我沒像奶奶一樣在中間放顆大紅棗,再放些米蓋住大紅棗。我只是在裏面塞了白糯米。

我又看了看奶奶包的過程,像奶奶一樣將上面的一片長葉子向下一折。別看這個動作簡單,很好做的樣子,其實做起來很難。你要時刻小心葉子會被折壞,我就是好不容易纔摺好,可是下面又漏米了。我正想補救,葉子破了。但這並沒有讓我失去信心,我比葫蘆畫瓢又包了一個,終於我成功了。包出了一個小糉子。我不解地問奶奶:“我包的糉子爲什麼這麼小?”奶奶說:“那是你放米時沒有把米搗瓷實,所以放的米就少。米多了不就大了嗎?”原來包糉子還有這麼多的學問。

“蒸糉子了!”媽媽把糉子放入鍋裏可始上火了。一個小時後,鍋裏就飄出了糉子的清香。又過了半個小時,我是急不可耐了,纏着媽媽給我先夾了一個糉子。清新的蘆葦葉和着黏黏的糯米真是香氣撲鼻,糉子真香!

端午節裏糉飄香。祝天下的朋友們端午節快樂!都能吃上香噴噴的大糉子!

端午節有關糉子飄香的作文4

走在街上,又聞到了悠悠的糉葉香,終於又到端午節啦!

我喜歡端午節,也喜歡端午節的糉子,而在我的心裏,對端午節也有一個特別的記憶。

其實以前每次過端午節我都沒有什麼特別的印象,只知道這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那天可以吃到我喜歡的糉子,可以吃到綠豆糕。幾年前的一天,也是快過端午節的時候,我看見媽媽買了很多大的葉子,洗乾淨後用清水泡着,另有一盆裝了很多洗淨泡脹的糯米,媽媽在桌邊剪了一堆很長的繩子系在椅背上,我好奇地走了過去,問媽媽在幹嗎?媽媽說她要爲我包糉子吃。

只見媽媽拿了兩片葉子把它們一折,形成漏斗狀握在手裏,開始往裏面裝糯米;填滿漏斗後將剩下的葉子把裝了糯米的部分包起來,來來回回折了一次後,媽媽很麻利地把椅背上的繩子將糉子捆紮起來,緊緊地繫上結,一個漂亮的三角形糉子就展現出來。

看見媽媽靈活地包着糉子,就好像變魔法一樣,我開始佩服媽媽了,因爲我覺得那個糉子太漂亮了,而媽媽包起來卻非常輕鬆。媽媽看見我羨慕的樣子,說:“你也可以包啊!”“真的嗎?我真的可以包嗎?”媽媽笑了,然後開始手把手教我包糉子。一開始我根本就握不緊,常常一裝糯米就漏掉了,然後好不容易裝進去了,卻無法在合適的位置繫上繩子,這樣一個糉子就容易鬆散開來……

媽媽看到了我的沮喪,她說:“餅子這麼圓,油條那麼長,看事容易做事難啊,但你只要多包幾個一定能行的。”在媽媽的鼓勵下我咬咬牙堅持了下來,慢慢地,我的糉子包得成型了;慢慢地,我的糉子包得結實了;慢慢地,我的繩子能系在最合適的地方了!我開心了,覺得包糉子一點都不難了。這時候我無意中看了看媽媽,我看見媽媽臉上有一種幸福的神情,媽媽淡淡地笑着,我知道媽媽在爲我高興,但我更覺得媽媽是因爲我和她一起在包糉子而高興。這時我聞到了糉葉淡淡的香味,我的心裏也涌起一種無法言語的幸福。

現在我們已經不包糉子了,可每到端午節,我都特別喜歡吃糉子。因爲對我而言,端午節總有一個我特別的記憶:我喜歡的是糉葉那淡淡的香味,那種香味讓我想到那個和媽媽包糉子的午後,讓我想到和媽媽一起什麼都不說慢慢包着糉子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