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貝多芬500字作文

  一、

首先真的要感謝羅蘭大師爲我們創造了這部享譽文壇的鉅作,他用生動而又通俗的語言以及豐富的材料向人們道出:任何偉人的天才必定要經過一個與同他對立的社會激烈鬥爭的過程,才能完全展現他們的天才,完成他們的創作。欣賞(貝多芬傳)時,與其把它當作是一部人物傳記,不如把它當成是文學作品來欣賞,因爲它既有大量翔實的史料,又有通俗生動的文學語言,既有傳記的真實性,又有文學作品的審美觀。羅蘭的(貝多芬傳)在揭示貝多芬面對各種困難——愛情的破滅、貧困的侵擾、致命的耳聾——但在精神上依舊堅貞不屈,而且最終在歡樂的凱歌中完成了舉世聞名的第九交響曲樂章,從中投射出了羅蘭對偉人強烈的敬仰之情。

我眼中的貝多芬500字作文

這部作品的一大特點是抒情貫穿始終。貝多芬是一個音樂偉人,於是羅蘭在詮釋他的人生時,又猶如詮釋他的交響樂一般,這可能就是爲什麼我在欣賞這篇傳記時覺得它也像貝多芬的交響樂一樣激昂的原因吧。這篇作品的抒情格調,就猶如貝多芬的交響樂一樣抑揚頓挫,其中,羅蘭採用了擬人的手法,滿懷激情的將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樂)中充滿歡樂的情調描繪出來,並且將這種格調貫穿了全篇作品,於是(貝多芬傳)自然而然地也成了一部激昂的交響曲。 雖然(貝多芬傳)充斥了抒情的格調,但在謀局布篇上,羅蘭還是忠於傳記的寫法,以貝多芬的生平事蹟爲主線展現主人公的頑強意志。首先,羅蘭用了一大段的文字來刻畫貝多芬的肖像,讓讀者對貝多芬的形象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彷彿貝多芬那充滿憂鬱的雙眼就在我們的眼前。

在有了第一觀感的時候,羅蘭帶領我們走進了貝多芬的`生活,霎時間,貝多芬的喜怒哀樂又讓讀者與其同喜同悲,彷彿我們是在身臨其境地陪伴貝多芬走過他的人生。 這裏最值得一說的是羅蘭對貝多芬之死的描寫,如果要說貝多芬的一生是坎坷的,那麼他的死是平靜而震撼人心的。原文中有這麼一段描寫,讓我感覺內心波瀾壯闊。羅蘭把他的一生比作一天——一個有雷雨的日子:先是一個明淨如水的早晨,然後是一陣復一陣的狂風,黃昏將近,雷雨也隨着醞釀。然後是沉重的雲,飽蓄着閃電,夾帶着大風雨。接着有了一個大轉變:“突然,當風狂雨驟之際,黑暗裂了縫,夜在天空給趕走,由於意志之力,白日的清明又重還給了我們。”這是羅蘭筆下的貝多芬的震撼人心的死,讓我們既感受到了偉人死前的悲壯,也將偉人的精神永遠銘記在心。這種寫作手法就好象是電影中常用到的“蒙太奇”,不斷變換鏡頭,羅蘭最後引領讀者從狂風驟雨中走出來,回到晴朗的白天,我想,他是要告訴我們:貝多芬的一生雖然歷盡風雨黑暗,但他給後人留下的,永遠是明朗的白天! 以上就是我對(貝多芬傳)印象最深刻的兩點。

(貝多芬傳)的立意也是很高的,以我的理解,羅蘭選取貝多芬作爲他的寫作對象,主旨是在於歌頌克服困難和戰勝痛苦的精神。羅蘭崇敬貝多芬,崇敬貝多芬的英雄主義,所以英雄主義精神貫穿整部作品。真可謂是英雄眼中看英雄。 通過這部作品,我既看到了文學大師羅曼.羅蘭的光輝,又看到了音樂家貝多芬的才華。在文學史和音樂史上,他們都各有一席之地,發揮着自己的光和熱,寫下一篇又一篇的文章和樂章,所以,在我的眼中,他們都是我們值得尊敬的英雄!

  二、

面對如此偉大的傳奇人物,心中充滿無限感慨。他的身心遭受悲慘命運的折磨,他面對的是懷着敵意的城市維也納,音樂受歡呼,困難卻無人問津。這就是貝多芬的悲慘人生,雖然貝多芬失聰,但他仍然沒有放棄對音樂的追求,對命運的抗爭。

耳聾對音樂家來說是無法彌補的災難,不但影響工作,而且會讓他感到孤獨與無助,過着悲涼痛苦的生活。導致了貝多芬叛逆的性格,貝多芬在書信中寫到他與歌德一起散步遇到皇親國戚的情景,寫到自己對皇親國戚及不在乎的態度,充分表現出貝多芬的叛逆。

貝多芬處在痛苦與磨難中,他的這種叛逆性格,我能深深地體會到他的內心情感,他不是聖人,他也只是一個平凡的聾人,他的情緒也要得以宣泄。

一位熱愛音樂的聾人與苦難搏鬥,經受住殘酷的命運,創作了(七重奏)(聖家庭)(幻想奏鳴曲)(田園交響曲)(月光曲)(歡樂頌)等鉅作。他戰勝了困難,創作了永不垂朽的鉅作,他的行爲震撼了全世界。他告訴我們,意志的力量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歡樂由痛苦獲得。

貝多芬在生命的末日寫下了不朽的(歡樂頌),當我對着窗外想自己的劫難而感到憂傷時,他會來到我身旁,似一位飽經滄桑的老人,在琴上彈奏出一曲悲歌,安慰哭泣的我。當我越過艱難險阻,無法到達目標深感痛苦時,他演奏出一曲鬥志昂揚的(歡樂頌),給予我一份歡樂,一份勇氣。

貝多芬,謝謝你讓我走出悲劇,給我戰勝病魔的勇氣,戰勝困難的決心。

你的叛逆,你的善良,你戰勝挫折的堅強意志,我永遠也不會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