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與自然的距離作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我們與自然的距離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我們與自然的距離作文

我們與自然的距離作文1

我們一定要熱愛自然,這樣才能熱愛生活。——題記

前一陣子,聽說史作家病逝,着實吃了一驚。我那時爲自己的事情忙的焦頭爛額,不可開交。可還是驚駭。有些時候聽聞某某大名鼎鼎之人物仙逝,倒是心起一種“竟與其生活在同一時代”的驚奇的感覺。

記得小時候的語文課本上,總能見史作家的事績。多少都是帶着感動與嘉許的情緒讀完,卻感覺離自己的生活很遙遠,知道他“身殘志堅',"頑強生活”。後來慢慢長大,自悟得一些人生道理。敬仰也如大海中波瀾起伏,一浪蓋過一浪。

等到現在,人心浮躁的時候再想起,想那一人一輪椅在荒草蔓生的地壇度過的十幾載春秋,竟然有些羨慕了。生活給靈魂肉體的苦痛,同時也抽絲撥繭,洗掉了虛浮和煩躁。所以當史先生經歷了孤獨的頓悟,帶着《我與地壇》回來的時候,可引起了怎樣的轟動啊。

自然這東西讓人敬畏。你得真的喜歡它。可惜沒幾個人能做到。把“自然”和“景色”混爲一談。我倒想到全世界去旅行,外國風情實在太美。可是有幾個黃昏,或者下雨的下午,我慢慢把人與環境隔離開了。我想,一國一風物,吸引人的卻是那裏的人,那的文化。至於那裏的山水,可以愛屋及烏的喜歡。但普天下哪裏的景,說到底都是類似的。

有時候走在路上,街道兩旁白雪堆積,路面碾的平實;或者晌午時分,人也疏懶。眼睛半睜,身心飄蕩,似乎陷入時空隧道,整個吸進去,再吐出來,已是黃沙彌漫,布衣小車,依依呀呀有人哼小調。忽地一句“大膽刁民!”,嗬,嚇得腿又軟了。

這就是自然神祕的力量了。信奉“不可知論”的人自知無法與其抗衡。百年以前明黃大袍統治天下,民國老宅深深深幾許,或者滿天繁星遙遠的未來……無一不牽動着人的心。

還喜歡聽雨聲。雨一轟鳴的落下來,世界就彷彿被填滿了,整個城市下沉到水中,澄澈的`水裏,上演一番卡夫卡式的家庭澡盆喜劇。

想起一本捍衛自然的書,“極靜極靜的”“一個人的”書。梭羅一家又不是瘋子,只是在汽笛初響蒸氣時代開啓的當時,人已經不讚美原始而美好的自然了。

可是每一本書,每一篇小說,都有自然或多或少的影子,有些是抽剝下來的時代氣息。像卡波特的閃光百老匯,格蕾絲最不喜歡的;或者拜雅特的維多利亞時期的老宅;哈代的古祭祀羣可以寫部史詩了。

我們離時代這麼近,現代科技把我們包裹成裝甲戰士,變形金剛。可是,只有我們自己明白,甲殼動物的外部再堅硬,卻是它全部的骨骼。我們渴求的內裏,心臟,卻柔軟而軟弱。日復一日的期盼着,在愈演愈烈的時間洪流裏,渴望與自然的貼合,渴望返祖,悲慼又荒涼。

我不認爲我征服了沙漠

我們與自然的距離作文2

有人問,我們離大自然有多遠?我想,這個問題這麼深奧,我是回答不出來的,因爲它的答案很模糊,從不同的途徑去感受大自然,其距離便是因人而異的。

大自然,是一個整體,它包含了許多東西,而我們人類則是一個小小的個體,更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大自然是如此的龐大,而人類缺失這麼渺小,但我們仍能夠了解關於大自然的許多信息,我們所掌握的對大自然的信息量,大概就是我們離大自然的距離吧。

不同的人,對大自然就有不同的看法。但唯一不變的是,無論我們身處哪裏,都在大自然的懷抱中。

在我們生活中,每天都要做這樣一件事,局勢看天氣預報,我們通過天氣預報,來判斷明天穿衣的數量、衣服是的厚度以及活動安排,通過天氣預報,能夠使我們在生活中輕鬆放便,還能夠準備地面對那些即將來臨的問題,這便讓我們覺得,我們離大自然很近,甚至,大自然就在我們手中。但是,如果我們沒有了預知大自然的能力,便失去了應付大自然的能力,我們便會埋怨大自然,這就拉長了我們與大自然的距離。

有時候我覺得我們對大自然的認知過程有點兒冷酷,因爲人們總是通過最快捷的手段或途徑去了解自然,而並不是以親身融入大自然去體驗,親身體驗能得到一種溫柔美好的感覺,而通過電視,網絡的途徑則是機械的,是沒有任何情感的,親身體驗時,我們會不自覺的驚歎,大自然是如此的美好,並對大自然產生敬意,而通過電視、網絡的手段時,我們就總是淡淡地說一句:“哦,原來就這樣而已嘛。”

因此,不同的人通過不同的途徑來了解自然,結果是截然相反的。但是,如果我們都已溫柔美好的方式去了解自然,我們與打字人的距離不久更近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