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安全工程師《管理知識》重點知識點

“聽課、看書是基礎,做題訓練是關鍵”。以下2017安全工程師《管理知識》重點知識點,就跟隨本站小編一起去了解下吧,想了解更多相關信息請持續關注我們應屆畢業生考試網!

2017安全工程師《管理知識》重點知識點

  2017安全工程師《管理知識》重點知識點一

1. 安全現狀評價報告內容:前言(項目單位簡介、委託方、評價目的、要求)、評價項目概況(位置、自然條件、工藝過程、運行狀況、評價範圍、評價依據)、評價程序和評價方法、危險性預先分析、危險度與危險指數分析、事故分析與重大事故模擬、對策措施與建議、評價結論;

2. 列入我國職業病目錄的職業病共有10大類,115種;

3. 由國家主管部門公佈的職業病目錄所列入的職業病稱爲法定職業病;

4. 引起心腦血管系統變化的是射頻輻射;

5. 接觸高濃度硫化氫可導致“閃電型”死亡;

6. 職業性危害因素按其性質分爲物理因素、化學因素、生物因素;

7. 我國已將炭疽病、森林腦炎、布氏桿菌並列爲生物因素所致的法定職業病;

8. 我國已將石棉、苯、砷、氯乙烯等職業致癌物所致的癌症列入職業病名單;

9. 職業危害建設項目分爲一般性危害項目和嚴重危害項目;

10. 嚴重危害項目的條件:放射性危害、高度或極度危害程度、10%以上游離二氧化硅粉塵、石棉纖維、其他;

11. 職業性接觸毒物的毒性分級:極度危害(Ⅰ級)、高度危害(Ⅱ級)、中度危害(Ⅲ級)、輕度危害(Ⅳ級);

12. 有毒作業危害程度分級:零級、一級、二級、三級、四級;級別數越大,危害性越大;

13. 生產性粉塵作業危害程度分級依據:毒物危害程度級別、接觸毒物勞動時間、毒物濃度的超標倍數;

14. 生產性粉塵作業危害程度分級:危害程度級別越高,危害越大,對Ⅱ級以上的作業場所要求做出改進計劃,限期整改,甚至停產;

15. 高溫作業分級依據:溼球黑球溫度結合評價指數、接觸高溫作業時間;

16. 高溫作業危害程度分級:最高不超過Ⅳ級,級別越高,危害越大;

17. 噪聲作業危害程度分級:接觸噪聲超過115dB,無論時間長短,均爲4級。級別越高,危害越大;

18. 職業性有害因素的接觸限值指標:短時間接觸容許濃度(PC-STEL)、最高容許濃度(MAC)、時間加權平均容許濃度(PC-TWA)

19. 粉塵接觸限值選用:應儘量測定呼吸性粉塵的時間加權平均濃度進行評價、尚不具備測定呼吸性粉塵條件時可測定總粉塵濃度進行評價;

20. 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內容:用人單位基本情況,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的種類以及濃度或強度,產生職業病危害因素的'生產技術、工藝、材料,建設項目的安全預評價報告;

  2017安全工程師《管理知識》重點知識點二  

1. 特種設備市場準入制度實施資格許可:設計與製造單位、安裝單位、維修與改造單位;

2. 兩項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制度:市場準入制度、全過程一體化監察制度;

3. “全過程”一體化監察有7個環節:設計、製造、安裝、使用、檢驗、修理、改造;

4. 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制度特點:強制性、體系性、責任追究性;

5. 特種設備的準用制度要求對在用的特種設備進行註冊登記;

6. 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法律體系(5個層次):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規範性文件、相關標準和技術規定;

7. 安全評價的分類(4種):安全預評價、安全驗收評價、安全現狀綜合評價、專項安全評價;

8. 安全預評價(項目建設前):根據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在初步設計之前進行;

9. 安全驗收評價:建設項目建成試生產正常運行後,在正式投產前進行;

10. 安全評價的一般程序:準備階段、危險有害因素辨識與分析、定性定量評價、提出安全對策措施、形成安全評價結論及建議、編制安全評價報告;

11. 安全評價準備階段內容:明確被評價對象和範圍、收集國內外相關法律法規和技術標準、工程系統的技術資料、必要的現場勘查;

12. 根據《生產過程危險和有害因素分類與代碼》的規定,將危險、有害因素分爲6大類,37小類;6大類即:物理性、化學性、生物性、心理性與生理性、行爲性、其他;

13. 按職業健康分類(7類):生產性粉塵、毒物、噪聲與振動、高溫、低溫、輻射、其他;

14. 危險有害因素辨識方法分爲:直觀經驗分析法、系統安全分析法;

15. 在故障樹分析法中,最小割集表示能使頂上事件發生的最小基本事件集合;

16. 按照安全評價給出的定量結果的類別不同,定量安全評價方法可分爲:概率風險評價法、危險指數評價法、傷害範圍評價法;

17. 事故樹評價法首先要確定頂上事件;

18. 事件數評價法首先要確定初始事件;

19. 危險與可操作性研究:發揮集體智慧;

20. 安全預評價報告內容:概述(評價依據、建設單位簡介、建設項目概況)、生產工藝介紹、評價方法和評價單元、定性與定量評價及結果分析、安全對策措施及建議、評價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