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一級建造師考試公路工程練習題

單項選擇題

2017一級建造師考試公路工程練習題

1、橋樑建築高度是指(  )。

A.橋面(或軌頂)標高與設計洪水位之高差

B.橋面(或軌頂)標高與通航淨空頂部之高差

C.橋跨結構最下緣與設計洪水位之高差

D.橋面(或軌頂)標高與橋跨結構最下緣之間的距離

2、溼陷性黃土填築路堤說法錯誤的是(  )。

A.路牀填料可使用老黃土

B.浸水路堤不得用黃土填築

C.黃土路堤邊坡應拍實,並應及時予以防護

D.路堤填料不得含有粒徑大於100mm的塊料

多項選擇題

3、 冷拔低碳鋼絲進場驗收時,除應對質量說明書、包裝、標誌等進行檢查外,還應逐盤進行(  )試驗。

A.抗拉強度

B.抗壓強度

C.抗扭強度

D.伸長率

E.彎曲

4、 關於預製場地建設的說法,說法正確的有(  )。

A.場地建設前,施工單位應將樑場佈置方案報監理工程師審批

B.預製場建設規模和設備配備應結合預製樑板的數量,與預製工期相適應

C.主要運輸道路應採用不小於20cm厚的C20混凝土硬化

D.預製樑場鋼筋加工、混凝土拌和應儘量使用合同段既有的鋼筋加工場、拌和站

E.預製樑板如果採用土工布包裹噴淋養護(北方地區應根據氣候情況採用蒸汽保溼養護),養護水不能循環使用

簡答題

5、某高速公路上下行分離式隧道,洞口間距40m,左線長3216m,右線長3100m,隧道最大埋深500m.進出口爲淺埋段,IV 級圍巖,洞身地質條件複雜,地質報告指出,隧道穿越地層爲三疊系底層,巖性主要爲炭質泥岩、砂岩、泥岩砂岩互層,且有瓦斯設防段、涌水段和巖爆段,Ⅰ、Ⅱ、Ⅲ 級圍巖大致各佔1/3,節理裂隙發育,岩層十分破碎,且穿越一組背斜,在炭質泥岩及薄煤層中並存有瓦斯等有害氣體,有瓦斯聚集涌出的可能,應對瓦斯重點設防,加強通風、瓦斯監測等工作。

考慮到該隧道地質情況與進度要求,所以該隧道應採用全斷面開挖。同時針對該隧道採用的新奧法施工,提出了“少擾動、早噴錨、勤測量、緊封閉”的基本原則。

隧道施工過程中爲防止發生塌方冒頂事故,項目部加強了施工監控量測,量測項目洞內外觀察,錨杆或錨索內力及抗拔力、地表下沉、圍巖體內位移、支護及襯砌內應力。

項目部還實行安全目標管理,採取了一系列措施,要求進入隧道施工現場的所有人員必須經過專門的安全知識教育,接受安全技術交底;電鑽鑽眼應檢查把手膠套的絕緣是否良好,電鑽工應戴棉紗手套,穿絕緣膠鞋;爆破作業人員不能着化纖服裝,炸藥和雷分別裝在帶蓋的容器內用汽車一起運送;隧道開挖及襯砌作業地段的照明電器電壓爲110~220V,同時加強瓦斯等有毒有害氣體的防治,通風設施由專職安全員兼管。

在交通監控方面,隧道由監控分中心統一監控,監控中心設有完善的子系統,包括交通信號監控系統、視頻監控系統、供配電監控系統、隧道照明控制系統、調度指令電話系統、有線廣播系統等。

【問題】

1.補充本項目施工監控量測的必測項目,並指出隧道監控量測時出現冒頂塌方的危險信號(徵兆)有哪些?

2.指出並改正項目部安全管理措施中的錯誤。

3.除背景資料中給出的監控子系統外,還應有哪些監控子系統?(至少列出三種)

6、某高速公路N合同段路基工程施工,工期18個月,其中K23+200~K32+200路段以填方爲主,合同段附近地表土主要是高液限黏土(液限值在38~49之間),在較遠地帶分佈有強膨脹土、沼澤土、鹽漬土、有機土、粉土、砂性土等。出於控制造價的考慮,業主要求就地取材。爲此,施工單位針對高液限土填築路堤做了試驗路段,以確定其最大幹密度和鬆鋪厚度等指標。

場地清理完畢後,對路基橫斷面進行測量放樣,動土觸探,並繪製出橫斷面圖,提交監理工程師複測,確認後填築路基。

施工單位嚴格按照試驗路段提供的數據指導施工,經過2個月的填築,發現按試驗路段數據控制施工,施工週期(每層的填築週期超過5d,在雨期,填築週期達到15d以上),無法滿足工期要求。業主在瞭解情況後,書面要求監理工程師指示施工單位在半個月後變更路堤填料。經過現場考查並徵得監理工程師同意和設計單位確認後,選擇了粉土與砂土兩種路堤填料,施工單位隨即組織施工。在路堤施工中,採用一層粉土,一層砂性土,交錯分層水平填築。每層壓實厚度22cm左右。碾壓時,採用縱向分行進行,直線段由中間同兩邊,曲線段由外側向內側的方式進行碾壓。

由於變更後取用的路堤填料需增加較長運距,而在合同中沒有該變更的價格,整個工程完工後,施工單位向業主提出了變更工程價款的報告。

【問題】

1.背景資料中所列土壤類型,哪些不得用於填築路堤?哪些須經處理後才能用於填築路堤?

2.指出施工單位在路堤施工中的錯誤,並給出正確做法。

3.根據公路工程變更後合同價款的確定方法。

4.施工單位提出變更工程價款的時間是否符合相關規定?說明理由。

7、1.背景材料:

某高速公路特大橋爲變截面預應力混凝土連續鋼構橋,其橋跨佈置爲70m+4×120m+70m,主樑採用箱形截面,墩身爲空心墩,墩高50~75m,橋墩採用羣粧基礎,平均樁長約60m。施工單位爲本橋配置了以下主要施工機械和設備:反循環鑽機、混凝土高壓泵、混凝土攪拌站、塔吊、載人電梯,懸臂式掘進機、架橋機、預應力張拉成套設備、爬模設備、鋼模板、鋼護筒、掛籃設備。

3號橋墩在施工到40m高度時,作業人員爲了方便施工,自己拆除了部分安全防護設施。另有作業人員攜帶加工好的部分箍筋乘電梯到墩頂施工。

2.問題:

(1)患有哪些疾病的人員不適合在本橋墩作業?該橋墩的作業人員應配備哪些個人安全防護設施?

(2)指出3號墩作業人員的錯誤做法。

8、1.背景資料:

某高速公路第五施工合同段地處城郊,主要工程爲路基填築施工。其中K48+010~K48+328段原爲路基土方填築,因當地經濟發展和交通規劃需要,經各方協商,決定將該段路基填築變更爲(5×20+3×36+5×20)m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箱梁橋,箱梁混凝土標號爲C40。變更批覆後,承包人組織施工,上部結構採用滿堂式鋼管支架現澆施工,泵送混凝土。支架施工時,對預拱度設置考慮了以下因素:

(1)卸架後上部構造本身及活載一半所產生的豎向撓度;

(2)支架在荷載作用下的彈性壓縮撓度;

(3)支架在荷載作用下的'非彈性壓縮撓度;

(4)由混凝土收縮及溫度變化而引起的撓度。

根據設計要求,承包人對支架採取了預壓處理,然後立模、普通鋼筋製作、箱梁混凝土澆築、採用氣割進行預應力筋下料;箱梁採用灑水覆蓋養護;箱梁混凝土強度達到規定要求後,進行孔道清理、預應力張拉壓漿,當灰漿從預應力孔道另一端流出後立即終止。箱梁現澆施工正值夏季高溫,爲避免箱梁出現構造裂縫,保證箱梁質量,施工單位提出了以下三條措施:

(1)選用優質的水泥和骨料;

(2)合理設計混凝土配合比,水灰比不宜過大;

(3)嚴格控制混凝土攪拌時間和振搗時間。

2.問題:

(1)確定上述變更屬於哪類變更?列出工程變更從提出到確認的幾個步驟。

(2)上述施工預拱度設置考慮的因素是否完善?說明理由。支架預壓對預拱度設置有何作用?

(3)預應筋下料工藝是否正確?說明理由。說明預應力張拉過程中應控制的指標,並指出主要指標。

(4)上述預應力孔道壓漿工藝能否滿足質量要求?說明理由。

(5)除背景中提到的三條構造裂縫防治措施外,再列舉兩條防治措施。

9、 背景資料:

彎山隧道是某高速公路第七合同段的一座分離式隧道,雙向6車道,寬2×14m。左線ZK44+300~ZK45+700,長度1400m,右線YK44+310~YK45+722.3,長度1412.3m,洞身圍巖爲Ⅲ級~Ⅳ級,施工單位按新奧法組織施工,爲防止左右洞在同一斷面同時開挖,對兩隧道之間圍巖產生較大的影響,採用右洞從進口主攻、左洞從出口主攻的方法開挖。隧道立面示意圖見下圖。

開挖採用鑽爆法施工,採用光面爆破技術開挖。進出口主要各配備1臺鑿巖臺車鑽眼,1臺挖掘機配合1臺側卸式裝載機裝碴。6臺15t自卸汽車出碴。洞口IV級圍巖採用超前小導管注漿及超前砂漿錨杆、鋼筋網噴射混凝土、鋼拱架支護,Ⅲ級圍巖採用組合錨杆、噴射鋼纖維混凝土支護。

支護施工中,施工單位採用的工序包括:①開挖;②超前支護;③初噴;④錨杆、鋼筋網、鋼拱架;⑤復噴至設計厚度。超前支護在開挖前施工,初期支護緊跟開挖施工。

該隧道洞內Ⅲ、Ⅳ類圍巖採用HBCφ22組合式錨杆,超前砂漿錨杆採用鑽機鑽孔Ⅳ級圍巖地段錨杆孔均採用手工手持YT28風鑽鑽眼;Ⅲ級圍巖錨杆孔均採用臺車鑽眼,採用高壓注漿泵注漿。噴射混凝土採用幹噴工藝施作。

施工中施工單位認真落實超前地質預報和監控量測工作,確保隧道施工不出現坍塌事故。隧道監測項目見下表。

問題:

1.該隧道內的施工排水用什麼方法?

2.該隧道的監測項目表中哪些屬於必測項目?必測項目還差哪個項目?

3.寫出正確的支護施工工序。

4.指出初期支護中的錯誤做法。

10、某施工單位承接了某隧道施工任務,該隧道爲分離式雙洞隧道,洞口間距50m,其中左線長3996m,進口裏程樁號爲ZK13+956,右線長4013m,進口裏程樁號爲YK13+952。

根據地質勘探報告,YK14+020—YK16+200段分佈有沖刷煤屑、瓦斯包體和含水瓦斯包體岩層節理及裂隙發育。其中YK14+850—YK14+900段穿越背斜組成的複式褶皺帶,爲擠壓強烈、地應力相對集中地段。

開工當年10月5日,該隧道右洞採用全斷面法開挖至YK14+872處,二襯距撐子面68m。

10月6日,監理單位發現YK14+859—YK14+866段初期支護變形超限,立即書面通知施工單位停止掘進,10月13日,施工單位根據設計變更的要求對變形超限段進行了處理,10月20日,YK14+859—YK14+863段發生塌方,至10月23日,塌方段在拱頂部位形成高2-3m,寬2-3m,長3-4m的塌腔,施工單位立即會同監理,設計和業主對塌方段進行了現場確認及變更立項,由設計單位出具了變更設計圖,爲防止類似塌方事故,施工單位進一步加強了對塌方段的塌方預測

10月27日8時,在未對瓦斯濃度進行檢測的情況下,34名工人進入洞內開展塌方段及未塌方段的處理作業,作業採用的臺車配備了普通配電箱和普通電源插座。10時起,由於風機出現故障,洞內停止通風,11時20分左右,右洞發生瓦斯爆炸,34名工人全部遇難。

問題:

1.根據地質條件,指出該隧道潛在的安全事故類型。

2.列舉施工單位可採用的隧道塌方常用預測方法。

3.根據背景資料,簡述對塌方段的處理措施。

4.指出施工單位的哪些錯誤做法可能導致了本次瓦斯爆炸事故。

5.依據現行的《條例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判斷該事故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