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一級建造師的經驗之談

隨着一建考試時間的不斷接近,相信很多考友們都想知道如何考過一級建造師,在這裏跟大家分享一下備考經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想了解更多相關信息請持續關注我們應屆畢業生考試網!

2017一級建造師的經驗之談


考試只是一個前奏,考過只是一個開始。考過了一建,值得欣慰,但沒有什麼值得自喜和驕傲的。一級建築師們可以直接秒殺我們,註冊土木、設備等直接無視我們,註冊會計師也能投來鄙夷的目光——更重要的是,人家沒證書照樣拿百萬年薪的項目經理也在嘲笑我們的淺薄。所以,不要看得太重,這不算什麼。

但是就考試本身來說,在這裏討論“考與不考”是多餘。我們要考慮的是,一桿進洞還是輾轉迂迴,速戰速決還是打持久戰。

最重要的:心態和決心當你決定了要考,最好是樹立一次通過的決心和信心。因爲這個考試實在很磨人,你不強勢搞定它,它就慢慢消耗你,直至你絕望抓狂。

做好犧牲各種娛樂、休閒時間的準備;做好和各種花花世界的誘惑進行抗爭的準備;做好對枯燥的學習堅持到底的準備。

大家時間都不夠,時間可以擠,實在擠不出來的話,你可以權衡一下“犧牲幾個月少賺點錢”和“考了兩三年,第四年還繼續考”哪個更痛苦些。

把“想要通過”變成“一定要通過”。世間的事情,往往是“想要”不可得,“一定要”纔可得。

比我們努力許多卻沒有開花結果的大有人在,整天玩玩樂樂隨便考考就混過的也有其人,這裏面總有運氣的成分。我們能做的,就是儘量拒絕走鋼絲式通過考試,給每一份努力加碼,強勢的、寬裕的、保險的搞定它。

一級建造師的通過率爲什麼這麼低?當然,近幾年的建造師考試通過率永遠是個謎,沒有任何官方的數據可查。但建造師考試通過率之低是有目共睹的,這其中的因素是很多的。比如,基數大,報考人數多。因爲火爆嘛。其次就是需求的問題,一年需要新增多少項目經理,需要上多少新項目,都是有關係的。將來建築業市場萎縮,通過率肯定是更低的。沒有需求嘛。還有,就是建造師剛開始那兩年,放水放得太大了,其中一年的通過率大概達到了48%,這個是有官方數據的。那時候是爲了充數,所以基本上稍微用點吃奶的力,就過了。以至於09年建設部就開會,說建造師基本飽和、以後要提高質量了。他們這些隨意的動作,都在影響着我們,這都是外部因素,無法改變,只能承受。

內部因素呢?時間。時間投入不足是導致大部分人屢戰屢敗的主要原因。很多同志考了五六年,還在考,但是從來沒有一次下狠心,開個誓師大會,排除一切困難掃除一切障礙。我覺得:不要被所謂的通過率嚇倒,目前來看,一級建造師的一次過四科的通過率雖然在4-8%,但是這其中要除去大量缺考的,不買書的碰運氣的,買來書不好好看的,還有很多土經理上場不知道怎麼塗答題卡的。真正看書並且投入了足夠時間的人裏面,這個通過率絕對在30-50%。這樣看來,就沒有什麼難度了。就是拼誰更用力的事情了。

各科都應該怎麼複習?說到重點了。三門公共課基本上是隻要努力就有收穫,付出和成績基本呈45度線性關係走。實務這門的確不好說,就算你是看了六遍書,也不一定搞定,就算你是在工地上幹了十幾年總工,也不一定OK。爲什麼?因爲題目經常會很偏,偏到你腦袋發懵是很正常的。

建設工程經濟:這一科一般人覺得是三門公共課裏最難的。主要還是因爲很多人看書沒有理解到位。我一開始也發懵,但是後來我發現這門課的任督二脈就在第一章,就在一開始的那幾個公式以及現金流量圖,把各種公式及其適用模型搞清楚,基本上就OK了。大部分知識點都有例題,考題的水平基本也就和例題的水平相當。理解的時候多注意和自己生活聯繫,你要是想公司那些事情,你會被你自己煩死的。你就想你欠債還錢、買菜吃飯的事情就行了。第二章財務的稅費那節很繞,據說只有1分。我就果斷放棄了。

建設工程法規及相關知識:這一科由於文科思維太強。所以難的人覺得很難,簡單的人覺得很簡單。法規考的無外乎是對法條的理解,這門課要聽老師講解,自己有時候摸不到重點,理解會有偏差。對任何一個法律關係和事件,儘量聯繫自身,或者想出一些有趣的例子來進行記憶,效果會很好。這門課也有部分死記硬背的,這個只有多聽課,多看書,別無他法。

建設工程項目管理:這一門課本來應該是一門大象無形,很高深的課程,考的應該也是理解爲核心。但是可惜,這門課走了一個下下路線:考背誦。管理考背誦,這可能也屬於中國的一大發明瞭。今年可能還好一些,翻看前幾年的真題,那簡直是考原文。當然,理解的部分也是有的,最傷大家腦細胞的可能就是進度計劃中的網絡圖了,攻克它,你這門課就有絕對的信心了。這門課也得聽老師講,劃一劃重點,然後形成框架——但是不可只看重點部分,前後文也都該補充看看,理解理解。

三門公共課,不要逐字逐句的看書,你會累死的。跟着老師走,學會抓重點。

專業工程管理與實務:這是最重要的一門課。一般很少有人過了這科而沒有過前三科的,很多人都是過了前三科沒有過這一科的。第二年考這科,結果又沒過。第三年歸零,重頭再來,何其冤枉!實務這門,知識點相當瑣碎,因爲它試圖把某一專業的所有的東西都涵蓋——雖然都很膚淺——拿市政公用專業來說,一本400多頁的書,就想搞定道路、橋樑、地鐵、給排水、供熱供氣管道、園林綠化、垃圾填埋等等專業,基本上沒有人在實際工作中搞過這所有的專業。所以就靠教材了。教材高度濃縮的直接後果就是:處處都是考點。密度很大,必須前前後後裏裏外外的看透,才能萬無一失。每年還會出 10-20 分教材以外的.題目,如果你運氣好,現實工作中做過,那恭喜你,你賺了。如果你聽都沒聽過,那也沒有關係,只要你文筆好,組織語言能力強,能通過已有的專業知識,通過對工程現場那一套套的規律的把握,也是可以大寫特寫,大吹特吹的,這樣,也多少能沾點便宜。

基本上可以說,實務會佔到我所有複習時間的70%以上,書翻了六七遍。自己通讀一遍,之後基本都是配合着各種老師的講課進行看書的。這裏要強調一點:今年的這個方法走了很大的誤區。事後想來,是這麼個道理:每個老師的風格雖然不同,講課也都務實,有的還挺幽默,但是回頭一想,每個老師講的所謂“重點”基本大同小異,我後來所看的五六遍,基本上是在同一條道路上重複了五六遍,走的雖然很快(因爲每個老師的講課其實也就十幾個不到二十小時),但是都迷信了這一條路,迷信了這些大家都認爲是重點的重點。這些知識點最終幾乎是滾瓜爛熟了,就差默寫了。但是考試題目拿到,我就明白了,奶奶的這羣出題的也聽過這些老師的課件啊,今年幾乎把“應該”是重點的部分全都給避開了。市政最大頭是幹什麼的?道路吧,一個道路的題目都沒有。邊邊角角出了不少。考試結束,哀鴻遍野。但是回頭一看,其實90%的內容都是教材上有的東西。這點提醒大家一定注意。

關於做題第一個原則:三門公共課,在沒有搞定歷年真題之前,不要做任何其他題目。基本上歷年真題足夠。做懂做會。其他題粗製濫造的多,題目的水平無法和真題相比。

第二個原則:不建議做教材配套的習題集。這幾本習題集和教材不是一家出版社出版的,編委也不是同一夥人,是外包出去的。粗製濫造不說,題量還很大,做的人沒有信心。

第三個原則:實務不需要做題。選擇題根本無套路可言,案例題更沒有套路。最多抄一抄案例,總歸還是多看書。誰挖的深,誰看的細,誰佔上風。學習一段時間,建議做一套真題或者別的模擬題檢驗一下,不宜太多,總共兩三套爲宜。計劃自己一次性通過的,最終測驗得分應該在及格線以上20分。這樣才保險。經濟80左右,管理和法規最好往100以上弄,實務就按130要求自己。取法乎上,得其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