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大學聯考歷史綜合測試題「帶答案」

保持平常心,營造好環境,揚起常笑臉,輕鬆迎大學聯考。以下是本站小編搜索整理的一份大學聯考歷史綜合測試題【帶答案】,供參考練習,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想了解更多相關信息請持續關注我們應屆畢業生考試網!

2017大學聯考歷史綜合測試題「帶答案」

  一、選擇題(共12小題,48分)

1.英國海軍司令伯麥說:“林公(則徐)自是中國好總督,有血性,有才氣,但不悉外國情形爾,斷鴉煙可,斷貿易不可,貿易斷則我國無以爲生,不得不全力以爭通商。”伯麥認爲英國發動戰爭的直接原因是(  )

A.林則徐領導了禁菸運動

B.清朝政府堅持閉關鎖國

C.林則徐斷絕與英商貿易

D.英國企圖打開中國市場

【解析】選C。從“貿易斷則我國無以爲生,不得不全力以爭通商”,可知斷絕與英國商貿往來,對其打擊沉重,由此挑起了戰爭,故C正確。

【拓展延伸】中國的禁菸運動與鴉煙戰爭爆發的內在聯繫

鴉煙戰爭爆發前,清政府政治腐朽,經濟落後;對外閉關鎖國,但是同時期的英國經濟上工業革命率先完成,資本主義經濟實力強大,急於對外殖民擴張,尋找海外市場和原料產地,因而打開中國市場是英國發動侵略戰爭的主動因素,英國殖民者要求英國政府借中國禁菸運動發動對中國的戰爭,武力打開中國市場,中國禁菸運動只是英國發動侵略戰爭的藉口,鴉煙戰爭本質是英國要打開中國市場。

2.(2016·蘭州模擬)鴉煙戰爭初期,林則徐曾致函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爾等遠海蠻夷如此大膽,竟敢藐侮我天國神威。天道其一,容爾等洗心革面,改邪歸正。”林則徐如此措辭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國軍事實力有所增強

B.深受“天朝上國”觀念的影響

C.看到英國軍事上的弱點

D.戰爭初期中國取得一定的勝利

【解析】選B。鴉煙戰爭初期中國軍事實力有所增強不符合史實,A不正確;“天國神威”“容爾等洗心革面,改邪歸正”說明林則徐仍受“天朝上國”觀念影響,B正確;材料主要是對英國的斥責,沒有涉及軍事,C不正確;戰爭初期中國取得一定的勝利不符合史實,故D錯誤。

3.1894年《申報》寫道:“以我堂堂天朝幅員之廣大,人民之多,財賦之厚,兵卒之精,十倍於爾。爾乃不自量力,輕啓兵端,是不明乎大小之勢矣……我正宜乘機懲戒日本,規復琉球,乃可一勞永逸。”該認識(  )

A.正確分析了這場戰爭爆發的原因

B.高度評價了洋務運動的作用

C.反映了中國輿論界虛驕自大的心態

D.力求堅定民衆抗日信心

【解析】選C。根據材料中《申報》的報道“爾乃不自量力,輕啓兵端,是不明乎大小之勢矣……我正宜乘機懲戒日本,規復琉球,乃可一勞永逸”說明了當時的輿論界對世界形勢缺乏瞭解,盲目自大的心態,故C正確。

4.面對《馬關條約》的賠款,日本外交大臣井上馨直言:“在這筆賠款之前,日本財政部門根本料想不到會有好幾億日元的收入,(以前日本)全部收入只有8千萬日元,所以,想到現在有3億5千萬日元滾滾而來,無論政府或私人都頓覺無比的富裕。”這一賠款(  )

A.改變了日本財政拮据的現狀

B.有利於加速日本資本的積累

C.使日本走上了軍國主義道路

D.阻礙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解析】選B。題幹中並未體現出《馬關條約》的賠款改變了日本財政拮据的現狀,故A錯誤;根據題幹中“無論政府或私人都頓覺無比的富裕”,可知這一賠款加速了日本資本的積累,故B正確;《馬關條約》的賠款與日本走上軍國主義道路之間沒有直接聯繫,故C錯誤;《馬關條約》的賠款與阻礙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之間沒有直接聯繫,故D錯誤。

5.下圖是某一時期中國地圖(局部),圖中斜線部分的涵義是(  )

A.19世紀末英國在華勢力範圍

B.義和團運動主要波及的地區

C.武昌起義後宣佈獨立的省份

D.中國共產領導的農村革命根據地

【解析】選A。該圖斜線範圍居於長江流域一帶,聯繫所學可知爲19世紀末英國在華勢力範圍,故A正確。

6.“丁汝昌拒絕隨從把自己投入內艙,堅持坐在甲板上督戰。可是他只能鼓一艦士氣,戰鬥剛開始,整個艦隊就失去了指揮……”針對材料所描述的戰況,下列相關敘述最準確的是(  )

A.該戰役後,日軍乘機控制黃海制海權

B.此次戰役我方主力喪失殆盡

C.該戰役結束後,日軍乘機搶佔了朝鮮全境

D.此次戰役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解析】選A。材料中提到的戰役是黃海海戰,經過黃海海戰後,北洋水師主力尚存,北洋大臣李鴻章要求避戰保船。日軍圍攻威海衛,最終北洋艦隊全軍覆沒,此戰日軍控制了黃海的制海權。由此可以看出B、C、D不正確,A符合史實。

7.(2016·重慶調研)1940年代,某畫刊刊載了邵恆秋創作的漫畫《日本的今昔》(下圖),其昭示的主題是(  )

A.日本侵華,蓄謀已久

B.抗戰是一場持久戰爭

C.民族覺醒,抗戰必勝

D.中國國力已超過日本

【解析】選C。根據題乾圖片中過去中國是樹葉,日本是蠶蟲,現在中國是雄雞,日本是毛毛蟲的這些信息可知該漫畫表達的是中國抗戰必勝的決心和信心,故C正確。

8.下圖是創作於民國時期揭示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進行侵略的漫畫。漫畫有可能揭示的事件是(  )

A.1914年對德宣戰佔領山東

B.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佔領東北

C.1935年的“華北事變”進逼華北

D.1937年的“七七”事變全面侵華

【解析】選C。“九一八”事變東北淪陷之後,日本製造了侵犯華北地區的一系列事件,與圖片反映的信息一致,故C正確。

【拓展延伸】日本侵華和中國抗戰過程

(1)日本侵華經歷了一個由局部侵華到全面侵華的發展過程:九一八事變→一·二八事變→華北事變→七七事變。

(2)中國抗戰也經歷了一個由局部抗戰到全面抗戰的發展過程:抗日民族運動興起→國X黨內部分化→中國共產黨提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方針→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

9.1933年吳釗在《復興之基點》說:“中國今日……外則國防空虛,喪師失地;國勢岌岌,危如累卵。憂時之士,深慮神明華胄,將陷於萬劫不復;於是大聲疾呼,曰‘復興’!‘復興’!”下列符合當時情況的說法是(  )

A.九一八事變爆發,中國共產黨發表“八一宣言”

B.第五次反“圍剿”失利,中國共產黨準備長征

C.部分國X黨愛國將領積極抗戰

D.東北、華北國土淪喪,一二·九運動爆發

【解析】選C。“八一宣言”是在1935年發表的,中國共產黨準備長征發生在1934年,一二·九運動發生在1935年,A、B、D均不符合題干時間,排除。九一八事變爆發後,部分國X黨愛國將領積極抗戰,故選C。

10.1938年3月5日,蔣中正在日記中寫道:“我之對倭,在以廣大之空間土地,求得時間持久之勝利;積各路之小勝,而成全局之大勝。”這裏,蔣中正(  )

A.認爲時空因素是勝利的根本

B.效仿中國共產黨全民族抗戰路線

C.暴露出消極抗戰的思想

D.表達了持久抗戰的思想

【解析】選D。從“在以廣大之空間土地,求得時間持久之勝利;積各路之小勝,而成全局之大勝”,可以看出蔣中正意圖以空間換時間,進行持久抗戰,故D正確。

11.在波瀾壯闊的'全民族抗戰中,全體中華兒女衆志成城、萬衆一心,共赴國難。下列事件最能反映國共合作抗日的戰役是(  )

A.淞滬會戰 B.武漢會戰

C.太原會戰 D.徐州會戰

【解析】選C。太原會戰期間,八路軍開赴山西,參加會戰,取得平型關大捷,故選C。

12.有學者評論:“抗戰之前的中國是傳統的、一盤散沙的、領導核心無力而且缺乏代表性的非現代化中國,而抗日戰爭給中國的歷史帶來了全新的現代性。”“全新的現代性”是指(  )

A.抗日戰爭取得了全面的勝利

B.抗戰結束促進了現代化建設

C.戰爭促進中國民族意識覺醒

D.抗日戰爭促成了全國的統一

【解析】選C。抗戰之前非現代化中國表現是一盤散沙,抗戰開始之後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實現全民族抗戰,因此抗日戰爭帶來了全新的現代性表現是促進中國民族意識覺醒。A不能體現材料內容,B、D說法不正確。

  二、非選擇題(共2小題,52分)

1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鴉煙戰爭成爲中國古老封建社會的催化劑,使中國人對西方的認識產生了變化。

——劉衛川《鴉煙戰爭前後差異》

材料二 鴉煙戰爭用火和劍的形式告訴中國人的使命:中國必須近代化,順合世界潮流。

——茅海建《天朝的崩潰》

材料三

(1)根據材料一、二,從社會轉型的角度,說明鴉煙戰爭是中國古老封建社會的催化劑。(9分)

(2)結合所學知識,分別說明材料三兩幅圖片反映的歷史信息,並對其進行評析。給我們帶來了哪些啓示?(14分,要求:觀點明確,邏輯清晰,史論結合)

【解析】第(1)題根據所學知識從鴉煙戰爭對中國造成的經濟、政治、思想上的影響回答即可。第(2)題先闡述圖片內容,再進行評析,評析應從政治、經濟和思想文化角度進行中西對比,分析近代中國淪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原因,簡要歸納過程,並給出啓示。

答案:(1)政治轉型:由封建社會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3分)

經濟轉型:自然經濟解體,被迫捲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民族資本主義產生;近代化起步。(3分)

思想轉型:盲目自大到向西方學習。(3分)

(2)信息:左圖反映18世紀末,英國派使者訪華,希望與中國發展貿易關係,而中國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右圖反映19世紀末,政府已經被西方列強所控制,清廷成爲“洋人的朝廷”。(6分)

評析:①18世紀末,英國資本主義經濟快速發展,急需進一步開拓海外市場。(2分)

②中國實行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抱着“天朝上國”的迂腐觀念,堅持“閉關鎖國”的錯誤做法,最終導致“落後捱打”的局面。(2分)

③通過近代以來對中國發動的一系列戰爭和簽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清廷已經完全被西方列強控制了。(2分)

啓示:要積極順應世界歷史發展的潮流,堅持改革開放。要以經濟建設爲中心,要發展科學技術等。(2分)

14.(2015·銀川模擬)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對於日本在戰爭中犯下的罪行,《新歷史教科書》隻字不提,僅指出:“沒有一個國家在戰爭中沒有任何殺害和虐待非武裝人員的事情,日本也不例外。”沒有絲毫罪惡感。關於南京大屠殺,《新歷史教科書》輕描淡寫地稱之爲“南京事件”,並稱“關於事件的實際情況,資料上被發現有很多疑點,存在各種見解,現在仍在爭論”,進一步否定了南京大屠殺的真實性,公開挑戰戰後國際軍事法庭審判的公正性。

——新華網

材料二

版別 要 點 兩岸 歷史教科書一致認爲南京大屠殺死亡人數超過三十萬人。尤其是大陸兩版,對於南京大屠殺的地點、過程,都有很多細節的報道。 北京人教版 還提到,日本軍隊在南京大屠殺時,“竟然衝進紅十字會和其他國際友人設立的‘安全區’,大肆屠殺手無寸鐵的中國人民”。 日本書籍版 聽說有二十萬人被俘和殺害 日本扶桑版 只說“民衆的死傷人數很多” ——楊景堯《兩岸與日本國中歷史教科書有關中日戰爭之比較分析》

根據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評中日兩國對南京大屠殺死亡人數的爭議。(29分)

【解析】現今日本學術界對南京大屠殺的態度,已經從否定到相信確實有這件事,這可以從日本兩版教科書都提到這件事得到證明。從爭議反映出中外史學界對歷史研究要以科學、嚴謹的態度認識歷史,以史鑑今,面向未來,這對培養尊重歷史、科學求真的人才具有重要意義並對推進國際歷史教科書的對比研究也有着非常積極的意義。

答案:示例:兩岸的歷史教科書明確寫明南京大屠殺的死亡人數包括許多細節的描述;日本從不承認南京大屠殺到承認其對中國軍民的屠殺行爲,這從日本兩個版本的教科書上有所體現,但對具體的死亡人數仍閃爍其詞,敷衍不確定。(2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