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聯考哲學生活主觀題及哲學原理總結

同學們在複習政治學科時對於哲學部分的內容都覺得比較難,那麼如何學好這一部分呢?以下是本站小編搜索整理的關於大學聯考哲學生活主觀題及哲學原理總結,供參考借鑑,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學聯考哲學生活主觀題及哲學原理總結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哲學,辯證唯物主義包括辯證唯物論、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唯物辯證法三個部分。歷史唯物主義包括歷史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等部分。

一、辯證唯物論

1、宏觀角度

(1)(辯證)唯物論:(物質決定意識;意識的作用;規律的普遍性和客觀性;尊重客觀規律與發揮主觀能動性的辯證關係)

(2)單元標題和課題:(探索世界與追求真理;探索世界的本質;把握思維的奧妙)

2、中觀角度

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係;意識的(能動)作用(認識世界;改造世界;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規律的普遍性和客觀性。

3、微觀角度

意識的特點(目的性、計劃性、主動創造性、自覺選擇性);物質與運動關係;運動與靜止關係等

二、唯物辯證的認識論

1、宏觀角度

(1)(唯物辯證的)認識論:(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係;真理三性;認識三性)

(2)單元標題和課題:(探索世界與追求真理;求索真理的歷程)

2、中觀角度

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係;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

3、微觀角度

實踐的特點;實踐是認識的基礎;真理三性;認識三性

三、唯物辯證法

1、宏觀角度

(1)(唯物)辯證法:聯繫觀、發展觀、矛盾觀、創新觀

(2)單元標題、課題等:思想方法與創新意識;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徵(聯繫、發展);唯物辯證法的聯繫觀;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矛盾觀);創新意識與社會進步

2、中觀角度

“普遍聯繫的觀點”(普遍性、客觀性、多樣性);“永恆發展的觀點”(發展普遍性和實質;總趨勢:前進性與曲折性統一;狀態:量變與質變的統一);“矛盾觀”(矛盾對立統一;矛盾普遍性;矛盾特殊性;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辯證關係;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兩點論與重點論統一);“創新觀”(辯證否定觀;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創新作用;發展實質)

3、微觀角度

整體與部分的關係;系統優化的方法;發展普遍性和實質;發展總趨勢:前進性與曲折性統一;發展狀態:量變與質變的統一;矛盾對立統一(同一性與鬥爭性);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特殊性;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辯證關係;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兩點論與重點論統一;辯證否定觀;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創新作用

四、歷史唯物主義

1、宏觀角度

(1)歷史唯物主義: 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辯證關係; 社會基本矛盾、基本規律;人民羣衆是歷史的創造者;人生價值;價值觀的導向作用;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人生價值的創造與實現

(2)單元標題:認識社會與價值選擇

2、中觀角度

課題:尋覓社會的真諦(社會歷史觀);實現人生的價值(人生價值觀);羣衆觀(人民羣衆是歷史創造者、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最高標準)

3、微觀角度

單獨考查其中某個原理

★哲學主觀題答題模板

1.如何運用唯物論的知識分析問題

→唯物論常用的觀點

⑴物質決定意識,要求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⑵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具有指導作用。正確的意識能夠促進事物的發展,錯誤的意識對阻礙事物的發展。要求自覺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克服錯誤的思想意識。

⑶規律具有客觀性和普遍性,要求必須遵循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

⑷尊重規律是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發揮主觀能動性是認識和利用規律的條件,要求我們把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結合起來。

→另外應注意的觀點

⑴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具有主動創造性和自覺選擇性。

⑵任何事物都是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一。

⑶意識對於人體生理活動具有調節和控制作用。

2.如何運用認識論的知識分析問題

→認識論常用的觀點

⑴實踐決定認識。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⑵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正確的認識對人們的實踐起促進作用,錯誤的認識對實踐起阻礙作用。

⑶認識具有反覆性、無限性和上升性,要求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

→另外應注意的觀點

⑴實踐的基本特徵:客觀物質性、主觀能動性、社會歷史性。

⑵真理是客觀的、具體的、有條件的。

3.如何運用真理的知識分析問題

⑴真理是客觀的,不依人的意志爲轉移的,具有絕對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⑵真理是有條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適用的條件和範圍。

⑶真理是具體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對於特定的過程來說的,都是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⑷真理與謬誤往往是相伴而行的,真理總是在與謬誤的鬥爭中向前發展的,

注意:二者之間有着嚴格的界限;二者相互依存,互爲前提,並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⑸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注意:任何真理都是絕對真理和相對真理的統一。真理是客觀的,即真理是絕對的,具有絕對性;真理又是具體的、有條件的,即真理是相對的,具有相對性。

4.如何運用聯繫的觀點分析問題

⑴聯繫具有普遍性;

⑵聯繫具有客觀性;

⑶聯繫具有多樣性和條件性;

⑷人們可以根據事物的固有聯繫改變事物的狀態,建立新的具體聯繫;

⑸整體和部分的關係;

⑹系統優化的方法。

5.如何運用發展的觀點分析問題

⑴一切事物都是變化發展的,要求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

⑵發展的實質是新事物代替舊事物;

⑶事物發展的途徑——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

⑷事物發展的狀態——量變與質變;

6.如何運用矛盾的觀點或矛盾分析法分析問題

矛盾的觀點主要包括

⑴矛盾即對立統一(特殊: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法⑴堅持一分爲二的觀點

⑵矛盾的普遍性

⑶矛盾的特殊性

⑷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係法

⑶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統一

⑸主次矛盾辯證關係法

⑷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

⑹矛盾主次方面辯證關係,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

7.如何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問題

→歷史唯物主義常用的觀點

⑴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是辯證統一的,一方面,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另一方面,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可以反作用於社會存在,落後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發展起阻礙作用,先進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發展起積極的推動作用。

⑵價值觀作爲一種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對人們的行爲具有重要的驅動、制約和導向作用。①價值觀對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②價值觀對人生道路的選擇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正確的價值觀具有積極的導向作用,錯誤的價值觀具有消極的導向作用。要求我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⑶人民羣衆是社會歷史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要求堅持羣衆觀點和羣衆路線,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另外應注意的觀點

⑴生產關係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的規律。

⑵上層建築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狀況的規律。

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就必須堅持真理,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要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把人民羣衆的利益作爲最高的價值標準,把維護人民的利益作爲最高的價值追求。

⑷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具有社會歷史性、階級性和主體差異性的特點。

8.如何運用人生價值的知識分析問題

⑴人生價值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是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另一方面是社會對個人的尊重和滿足。是社會價值與自我價值的統一。

⑵人生的真正價值在於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

⑶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應遵循社會發展規律,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

⑷實現人生價值的途徑:

①在勞動和奉獻中創造價值。要積極投身於爲人民服務的實踐。

②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人生價值。正確處理好個人與社會的關係,在奉獻社會中實現人生價值。

③在砥礪自我中走向成功。要努力創造主觀條件:需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需要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發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個人素質。需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確價值觀的指引

④遵循社會發展規律,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利益的立場上,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

馬克思主義哲學具體原理

一、辯證唯物主義

第一部分:辯證唯物論

(物質和意識、客觀規律性和主觀能動性)(共8條原理)

1.世界的物質統一性

原理內容:自然界是物質的;人類社會是物質的;意識是物質的產物。世界是物質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在於它的物質性。

方法論:要求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主觀符合客觀。

2.物質世界是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一

原理內容:運動是無條件的、絕對的和永恆的;靜止是有條件的、相對的和暫時的,是運動的一種特殊狀態;動中有靜、靜中有動。

3.規律的客觀性和普遍性

原理內容:規律是事物運動過程中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繫;規律是客觀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的,它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規律是普遍的。

方法論:必須遵循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而不能違背規律。

4.人與規律的關係

原理內容:規律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它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但人在規律

面前又不是無能爲力的,人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在認識和把握規律的基礎上,根據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和形式利用規律,改造客觀世界,造福於人類。

5.物質決定意識

方法論:要求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6.意識的能動作用

原理內容:⑴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具有主動創造性和自覺選擇性。⑵人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①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有指導作用(也即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正確的意識促進事物的發展,錯誤的意識阻礙事物的發展。②意識對於人體生理活動具有調節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奮進;萎靡的精神,則會使人悲觀、消沉,喪失鬥志。

方法論:要求要重視意識的作用、精神的力量,樹立正確的意識,克服錯誤的意識。

7.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係=原理5+原理6

原理內容:⑴物質決定意識;⑵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①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具有主動創造性和自覺選擇性;②人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有指導作用,正確的意識促進事物的發展,錯誤的意識阻礙事物的發展;意識對於人體生理活動具有調節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奮進;萎靡的精神,則會使人悲觀、消沉,喪失鬥志。

方法論:要求既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又要重視意識的作用、精神的力量,樹立正確的意識,克服錯誤的意識。

8.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的辯證關係

原理內容:規律是客觀的和普遍的,尊重客觀規律是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和基礎;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主動創造性和自覺選擇性,發揮主觀能動性是認識和利用規律的必要條件。

方法論:要求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把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有機地結合起來,把高度的革命熱情同嚴謹踏實的科學態度結合起來。

9.如何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⑴要求我們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堅持用科學的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不斷解放思想,與時俱進,以求真務實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

⑵要求我們把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尊重客觀規律結合起來,把高度的革命熱情同嚴謹的科學態度結合起來。

⑶既要反對誇大意識能動作用的唯意志主義,又要反對片面強調客觀條件,安於現狀,因循守舊,無所作爲的思想。

⑷從辯證法角度:認識聯繫的普遍性、客觀性、多樣性,把握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各種條件;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把握變化的客觀實際;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堅持用全面的觀點看問題,一分爲二地對待客觀實際。

第二部分: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

(包括實踐觀和真理觀)

10.實踐和認識的辯證關係

原理內容:⑴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決定意識: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⑵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正確的認識、科學理論對實踐具有指導作用,錯誤的認識會把實踐引向歧途。。

方法論:要求既要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又要重視認識的反作用,特別是科學理論對實踐的巨大指導作用,堅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原則。

原理內容:真理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是客觀的、具體的和有條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適用的條件和範圍,都是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12.認識具有反覆性、無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

原理內容:⑴認識具有反覆性,人們對一個事物的正確認識往往要經過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覆才能完成。⑵認識具有無限性,人類的認識是無限發展的,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⑶認識具有上升性,從實踐到認識、從認識到實踐的循環,是一種波浪式的前進或螺旋式的上升。

方法論:要求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檢驗和發展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