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國小六年級科學下冊複習資料

小升中是國小生升入國中的簡稱,與國中升高中的會考、高中升大學的大學聯考並列爲中國小生的三大考試。爲了幫助考生們順利備考小升中考試,下面YJBYS小編爲大家搜索整理了關於六年級科學下冊複習資料,歡迎參考複習,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想了解更多相關信息請持續關注我們應屆畢業生培訓網!

2016國小六年級科學下冊複習資料

  第一單元

  一、填空:

1、放大鏡是(凸透鏡),凸透鏡具有(放大物體圖像)的功能,用放大鏡觀察物體能看到更多的細節。(記憶)

2、放大鏡能把物體的圖像放大,顯現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細微之處,使我們獲得更多的信息。並被廣泛應用在人們生活生產的許多方面。在我們的感覺器官(眼、耳、鼻、舌、手)中,(眼睛)能收集到比其他感官更豐富的信息,但人的最高視力也只能看清楚(1/5)毫米的微小物體。(瞭解)

3、放大鏡鏡片的特點是(透明和中間較厚、邊緣薄)。自制放大鏡的方法有:廣口瓶、玻璃杯、燒瓶、燒杯、塑料袋(盒)裝水,冰塊、水滴、透明玻璃球都有放大功能。(注:橫向放大,縱向不放大)。(記憶)

4、放大鏡正確使用方法有(移動放大鏡)和(移動被觀察的物體)。通過透鏡看到的面積或區域叫做(透鏡的視野)。放大鏡的放大倍數與(凸度)有關:凸度越大,放大倍數越大,視野越少;反之,凸度越小,放大倍數越少,視野越大。

5、人類最早使用的凸透鏡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在13世紀,英國一位主教(格羅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裝置的應用,他的學生(培根)根據他的建議,設計並製造出了能增進視力的(眼鏡——凹透鏡)。(瞭解)

6、蒼蠅落在堅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還能在上面爬行,這和它(腳的構造)有關。(瞭解)

7、昆蟲的“嗅覺”很靈敏,據說是因爲它們的(觸角)。昆蟲是自然界中人類肉眼看得見的最小的動物之一,用放大鏡可以觀察到昆蟲的(口器)、(觸角)、(翅膀)等特殊的構造。會畫昆蟲的各種觸角。(瞭解)

8、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內側);蝴蝶的翅膀上佈滿彩色小鱗片,這些鱗片其實是(扁平的細毛)。(瞭解)

9、食鹽、白糖、鹼面、味精的顆粒都是有規則幾何外形的固體,人們把這樣的固體物質叫做(晶體)。(記憶)

10、許多岩石是由(礦物晶體)集合而成。如花崗岩由(長石)(雲母)(石英)等礦物的晶體組成。(記憶)

11、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體物質都是(晶體)或由(晶體)組成(玻璃、松香、琥珀、珍珠等不是晶體)。晶體形狀(多種多樣)有的是(立方體),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一簇簇的針)等,但都很有規則。有的晶體較大,肉眼可見,有的較小,要在放大鏡或顯微鏡下才能看見。(記憶)

12、生物學家(列文·虎克)製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屬結構的顯微鏡。爲了看到更小的物體,人們又研製出(電子顯微鏡)和(掃描隧道顯微鏡)。電子顯微鏡可把物體放大到(200萬倍)。(記憶)

13、英國科學家(羅伯特·胡克)用自制的複合顯微鏡在世界上第一個看了(細胞)

14、顯微鏡主要由(目鏡)(調節旋鈕)(物鏡)(載物臺)(反光鏡)等組成。(記憶)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安放—對光—上片—調焦—觀察(會用)

15、大量的研究事實說明生命體都是由(細胞)組成的。(記憶)

16、(細胞學說)的建立被譽爲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之一。魚缸裏的水發綠,原來是(綠藻)的作用。

17、生命體細胞具有(消化)(呼吸)(排泄)(生長)(發育)(繁殖)(遺傳)等功能。(瞭解)

18、我們還可以利用(乾草)培養微小生物。(記憶)

19、我們知道的微生物有(草履蟲)(變形蟲)(眼蟲)(喇叭蟲)(鼓藻)(船形硅藻)等。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徵如:對環境有一定的需求、對外界的刺激有反應、能繁殖等。(瞭解)

20、葉綠體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場所。(瞭解)

21、(巴斯德)第一個指出微生物與人類健康的關係。(記憶)

22、通過觀察我們知道電視機的屏幕其實是由(紅)(藍)(綠)三種顏色組成。(記憶)

23、蚜蟲喜歡吸食嫩枝上的(汁液),蚜蟲的大小如(針眼),蚜蟲的天敵是(草蛉)。(瞭解)

24、(放大鏡)和(顯微鏡)的發明,爲人類打開了微小世界的大門,是人類認識微小世界的重要觀察工具。微生物對人類並非都是有害的,有許多微生物不僅對人體有益,而且我們還離不開它。雜交水稻(袁隆平),酵母菌它可以分解麪粉裏的糖類,產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加熱時體積急劇膨脹,從而使饅頭、麪包內部疏鬆多孔。

25、人類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進了科學技術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和人類生活的'改善。如:抵抗制服疾病、釀酒、泡菜、發麪、做酸奶、克隆生物、處理垃圾和污水。

  二、觀察工具發展的流程圖:(記憶)

肉 眼:能看清昆蟲等較小的動物 →放大鏡:能看清小於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東西 →光學顯微鏡: 能看清細胞和微生物 →電子顯微鏡: 能看清能看到更小的組成物質的原子、分子 →掃描隧道顯微鏡:納米技術

  三、你可有哪些方法來測定放大鏡的放大倍數?(瞭解)

  方法一:將放大鏡放在有格子的紙上,數出範圍內的格數(A);再將提高,直至格子放大到最大、最清晰,數出範圍內的格數(B);A除以B就是放大的倍數。

方法二:用直尺量出方格的邊長(A);再將提高,直至格子放大到最大、最清晰時,將直尺擱在上量出被放大的格子的邊長(B);B除以A就是放大的倍數。

  四、實驗題:

(1)怎樣分離食鹽和水的?方法有二,一是減少水分,即把某種溶液風乾或加熱使其水分蒸發,使物質重新析出;二是降低溫度,即把某種物質的溶液加熱製成飽和溶液,然後冷卻,使物質重新析出。

(2)得到晶體的步驟:先製作食鹽的溶液,然後用滴管或玻璃棒滴1—2滴在玻片上。爲了蒸發得快,滴後要輕輕晃一下,讓溶液擴散得薄而均勻,然後放在通風的地方。也可以用夾子夾住玻片在酒精燈上加熱,加熱時玻片離火焰要遠一些,慢慢烘乾。在溶液蒸發的過程中,千萬不要用手或器物觸摸它。

(3)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特徵:(1)材料,口杯、清水、滴管、鑷子、小刀、載玻片、蓋玻片、碘酒、培養皿、吸水紙。(2)製作切片標本的步驟,a、在一個乾淨的玻璃載片上滴一滴水b、用鑷子把要被觀察的標本放到載片的水滴中央,注意標本要平展開,不要摺疊c、用蓋玻片或另一個玻璃載片傾斜着慢慢蓋到標本上面,放蓋玻片時,先放一端,在慢慢放下另一端,注意不要有氣泡d、需要染色的標本,可以從標本的邊緣滴一滴碘酒,並把玻片微微傾斜,再用吸水紙吸掉多餘的水e、將做好的載片放到顯微鏡載物臺上。(瞭解)

  第二單元 物質的變化

  一、填空題:

1、世界是由(物質)構成的,所有的物質都在不停地運動。我們能直接或間接觀察到的實際存在的東西都是(物質)

2、物質的變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變化只改變了物質的狀態、形狀、大小等,沒有產生新的不同於原來的物質,我們把這類變化稱爲(物理變化),有些變化產生了(新的物質),我們把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稱爲(化學變化);一些物質在變化的過程中,會既發生化學變化又發生物理變化。如蠟燭燃燒、白糖加熱時融化變色。(記憶)

3、有些物質混合後不會生成新的物質,如(沙子)和(豆)混合;有些物質混合後會生成新的物質,如(小蘇打)和(白醋)混合。(記憶)

4、小蘇打和醋混合產生大量的氣泡,生成新的氣體——二氧化碳氣體,這種氣體能使燃燒的細木條熄滅,說明這種氣體(不支持燃燒)。(記憶)

5、米飯在我們咀嚼的過程中,變得有(甜味)了,這是因爲米飯中有一種叫(澱粉)的東西,在被我們咀嚼過程中發生了變化——澱粉變成了麥芽糖。

6、澱粉遇到碘酒顏色會變成(藍色),產生了一種藍色的新物質。利用這一特性可以檢驗食物中是否含有澱粉。

7、我們周圍世界物質的變化一般分成兩類,即(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化學變化伴隨的現象很多,最重要的特徵是(產生新的物質)。(記憶)

8、物質發生化學變化過程,往往伴隨產生種種現象,如(發光發熱)、(產生氣體)、(改變顏色)、(產生沉澱物)等。(記憶)

9、物質變化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如利用(物質的熱脹冷縮)的原理製成了溫度計,這種變化屬於(物理變化);又如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斷增加,導致全球氣候變暖、土地沙漠化等環境問題日趨嚴重。(瞭解)

10、通過觀察比較鐵片和鐵鏽,我發現鐵鏽是(紅褐色)、(有空隙)、(沒有光澤)、(不導電)、(不能被磁鐵吸引)、(粗糙)等。(記憶)

11、在日常生活中,許多的物質變化屬於物理變化,如(摺紙)(水結冰)(加熱水)(豆子和沙子混合)等。

12、用鑷子夾住鐵釘並將一部分浸入硫酸銅溶液中,過一會兒取出鐵釘,可以發現浸入溶液的鐵釘表面有(新物質附着),同時藍色的硫酸銅液體顏色會(變淺),這種變化屬於(化學變化)。(瞭解)

13、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後產生的氣體(二氧化碳)具有的特徵是(不支持燃燒)、(比空氣重)、(無色透明)。

14、哪些食物含有澱粉?(記憶)

類別食物名稱
含有澱粉的食物玉米、土豆、番薯、蘋果、麪包、饅頭、南瓜
不含澱粉的食物花菜、胡蘿蔔、白蘿蔔、菠菜、番茄、桔子、白糖、洋蔥

15、在生產實踐中,人們一般採用什麼方法防止、減緩鐵製品生鏽的速度?(記憶)

答:(1)製成合金;(2)鐵製品表面塗防護層;(3)保持鐵製品表面的潔淨和乾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