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考說明文閱讀複習的看法

從題型特點上看,說明文考查了說明對象及其特徵、說明方法、說明的結構、說明的順序以及說明文的語言等知識,但是考查的方式更加的靈活,另外也增加了一些學生主觀的表述題和感悟題。

會考說明文閱讀複習的看法

一、對說明的對象及特徵的考查:

所謂說明的對象:就是文章說明的話題。說明的話題涉及兩大類型:一是說明事物特點的;二是闡明事理的。

說明的特徵:指一事物區別於其他事物的標誌。這些特徵主要表現在事物的構造、形態、性質、功能、成因、闡明事理等各個方面。

有關這方面的考查考點大致有兩方面:一是整體感知文章內容,概括文段的主要內容。二是明確說明的對象,區分說明文的類型(事物說明文和事理說明文)

在答題中應如何分清說明的對象呢?

首先要區分說明文的類型。事物說明文中事物本身就是說明對象,對象往往可以從題目中找出來。事理說明文中,它的對象不能僅看題目,只有通讀全文,在整體感知文章大概內容的基礎上,思考分析,才能明確文章的說明對象。事理說明文的對象往往就是文章說明的主要內容。其次,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及關鍵性詞語。值得注意的是一篇文章有一篇文章的說明對象,局部段落有局部段落的說明對象,千萬不能把局部說明對象當作整篇文章的說明對象。

比如2008年河北的會考試題《太空“清潔工”》中的第一題問:選文的說明對象是什麼?這是一道考查分析說明對象的常規題。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通讀全文明確文本內容,再注意中心句或關鍵句。本題中,文章的標題就是本文的說明對象。

說明事物的特徵又如何把握呢?

首先我們可以從文中的語句找出事物的特徵。在一篇說明文中事物的特徵有時集中在一兩句話,這些關鍵語句有可能出現的文章的開頭、結尾和中間。

其次我們可以從文中概括、提煉的方法來歸納事物的特徵。

另外把握說明對象的特徵還須防止事物的表面特徵掩蓋了事物的本質特徵,須細讀全文,作總體的分析和歸納。

具體題例如:2008年福建寧德的會考試題《奧運火炬閃現科技之光》中的第1題“本文主要說明了什麼?”這題考查的文本的說明內容,解答時可以先通讀全文,弄清每段的說明內容,摘取內容要點,聯合作答。依此方法便可以知道本文主要說明了北京奧運火炬,無論是選材還是設計,都閃現着科技的光芒。

二、說明文說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考查:

有關這方面的考查考點大致有兩方面:一是辨別說明的方法二是分析說明方法所起的作用。

首先我們應瞭解常見的說明方法有幾種,並且準確地判斷。中學生應掌握的常見說明方法大致有十種:

1、分類別:這是一種把說明對象按類分項(根據事物的形狀、性質、成因、功用等)逐一說明的'方法。

2、列數字:即用列舉數字來體現說明特點的一種說明方法。

3、作比較:即先用具體的或人們熟知的並且和要說明的事物有着某種外部的或內在聯繫的事物與所要說明的事物作比較,或用數字等作比較,從而突出被說明事物的特徵的一種方法。

4、下定義:即用簡明扼要的話對被說明事物的本質屬性做周全、周密的規定地說明。它用一種基本固定的判斷句式,並提示出這一事物區別於其它事物的本質屬性。

5、舉例子:即舉出實物來說明事物。

6、打比方:即用比喻的修辭方法對事物作形象的說明。

7、摹狀貌:就是通過具體的描寫揭示事物的特徵。

8、作詮釋:能通俗地介紹或解說事物或事理的特點或特性。

9、畫圖表:這是一種運用直觀的示意圖和表格等形式,說明事物和事理的一種說明方法。

10、引資料:引用名言警句或者典籍、故事等來說明事物。

除了能準確判別說明方法外還應懂得分析說明方法的作用,分析說明方法的作用首先應把握“大方向”——每種說明方法的特點及其作用,然後結合具體語言環境答題——具體分析、綜合歸納,這樣才能更準確、全面、清楚地說明事物的特徵。具體答題時可參照下面模式。如分類別其作用是把……分別加以說明,顯得條理清楚;打比方的作用是把……比作……,生動形象地說明了……,增強了文章的趣味性;列數字的作用是用具體的數據……加以說明,使說明更準確、更有說服力;作比較的作用是把……和……相互比較,突出強調了……的特點。例如:2008年昆明會考題《黑色金子——石油》中有這麼一題:選文第一段中畫線部分使用了打比方的說明方法,有什麼作用?這是一道關於說明方法作用的分析題。首先題目已告訴我們畫線部分使用了打比方的說明方法,那麼我們要明確這一說明方法具有化抽象爲形象,使說明對象的特徵更爲鮮明的作用;然後,要結合原文分析畫線部分說明的具體內容,從文中“血液”“不可或缺”等字眼及所舉事例、引用數字等都說明了石油資源的寶貴;最後,綜合以上內容,用簡潔的語句概括即可。又如2008年泰州會考題《堰塞湖:不期而至的湖泊》中有這麼一題:文中第二段和第三段都舉了堰塞湖的例子,請分別說說兩處舉例的作用有什麼不同。這題同樣告訴我們確切的說明方法——舉例子,與上題不同的是還要求我們對同一個例子放在不同段落的作用進行比較。文中第二段舉了堰塞湖的例子在於說明堰塞湖形成的原因和類型,第三段都舉了堰塞湖的例子在於說明“穩定的堰塞湖對人類一般不會構成威脅”,同時引出下文,說明不穩定的堰塞湖給人類帶來的危害。

三、說明文說明的順序和結構的考查:

說明文說明的順序和結構考查的考點有:①瞭解文章的說明順序②掌握說明文常見的結構形式③對文章段落、結構特點的分析。

要做好此類題型首先我們應清楚的知道常見的說明順序和說明文的結構有哪些類別。

常見的說明順序有:時間順序(程序順序是時間順序的一種)、空間順序、邏輯順序。邏輯順序主要有以下七種:A、從現象到本質

B、從結果到原因

C、從特點到用途

D、從整體到局部

E、從概括到具體

F、從主要到次要

G、從一般到個別

說明文的總體結構,大體可以分爲三個部分:(1)引出說明對象;(2)闡述說明對象;(3)總結說明對象。說明文的主體部分常見的結構形式;並列式、連貫式、遞進式、總分式。總分式這種結構形式大致有三種情況:A、總——分式、B、總——分——總式

C、分——總式。該結構形式(總分式)常見於用在邏輯順序的從整體到局部,從概括到具體。

結合具體文本應怎樣確定說明的順序。

首先應明確說明的對象是事物還是事理。其次把握語言的標誌。最後還要分清主次,綜合歸納。從說明對象分析來看,一般事物說明文采用空間或時間順序,而事理說明文采用的是邏輯順序。從語言的標誌分析來看,空間順序有東西南北、上下左右等方位詞的標誌語;時間順序有表時間的發展、事物各個階段的標誌語;而邏輯順序有“首先”、“其次”、“爲什麼”、“原因”、“因此”等標誌語。最後還要注意慎定說明文的順序,不能以偏概全,因爲一篇說明文可以根據說明的目的和對象,以一種順序爲主,兼用其他順序。具體考題如2008年荊州會考題《荊州民歌》中的一題:第二段運用了怎樣的說明順序?《荊州民歌》一文從說明對象上來分類的話本文屬於事理說明文,從常理上說事理說明文通常採用邏輯順序來說明,但這道題不考全文的說明順序而單獨問某一段的說明順序,從本段看有很多表時間前後的詞語,主要通過時間的先後說明一個問題是荊州民歌有悠久的歷史,依此就很容易判別本段運用了時間順序來說明的。

怎樣分析說明文說明的結構

(1)說明文結構層次的劃分,往往跟說明順序密切相關,如果文章是按照由古到今的順序來說明的,那麼其結構層次就可以按照時間的變換而劃分。如果是按照從概括到具體的邏輯順序寫的說明文,其結構則爲“總——分”或“總——分——總”。

(2)說明語段(自然節)層次的劃分,也是有規律可循的。一般來說,說明文的一個語段說明的中心往往是很明顯的,其語句間的關係常常是中心句與支撐句的關係,其層次也比較好劃分,有些語段的說明順序是邏輯順序,那麼,劃分層次時也應該考慮到。說明文層次的劃分一定要弄清句與句之間的關係,還要注意“大層次”與“小層次”之間的關係。相關的考題如2008年金昌會考題《氣候災難,世界正在承受》中有這麼一題:本文層次分明而銜接緊湊。請以第二至六自然段爲例分析說明。本題考查考生對說明文結構、內在邏輯的把握能力。從題目來看,它比單純的劃分層次稍微難點,因爲題目不僅要求劃出文章的層次,還要求指出各個層次之間的關係,以及在各層次間起着過渡或銜接作用的語句。所以閱讀時,一定要先把層次劃分正確,不然下面的分析就沒有了基礎。從全文結構來看,第二段到第六段是文章的分述部分,可以分爲三個層次,即二、三段爲一層,四、五段爲一層,第六段可以單獨作爲一層。層次分好以後,我們再用一句簡潔的話把各段的意思概括出來,最後再說明各層之間有何關係即可。

四、說明文語言的品味的考查:

說明文的語言要求準確科學,準確性是說明語言的先決條件主要體現在:(1)表示時間、空間、範圍、程度、特徵、性質、數量等相關詞語要準確無誤;如:“基本”、“大約”、“比較”、“一般”、“極個別”、“大多數”、“主要”等表示修飾、限制的詞語;(2)注意約數和確數。在準確的前提下,語言風格可以平平實實,也可以生活潑。

說明文語言的品味的考查大致會從以下三方面考查:1、對關鍵詞語、重點句子含義及其表達作用的品析。2、品析說明文語言的準確、嚴密性。3、分析語言風格,辨別生動說明、平實說明及其作用。

1、理解文中重點詞語的含義:

說明文閱讀考查的詞語往往都具有較爲重要的作用,這些詞語要麼是關鍵信息點,要麼是某一重要說明對象的簡潔概括(如指代性詞語、概括性詞語),要麼就是或承前或啓後省略了相關闡釋內容。這些詞語往往已突破了其原來的意義限制,與具體語境結合而有了新的內涵。如何準確理解這些詞語的含義呢?在熟知詞語本身固有意義(即字典義)的基礎上,一般有以下幾種技巧:

①瞻前顧後法。聯繫上下文選擇恰當的義項。

②比照辨析法。仔細比較辨別文中的一詞多義現象或同義詞、近義詞在語言運用中的差異。

③參考語境法。根據語境揣摩詞語的語境義、比喻義、借代義等,分析詞語派生或隱含的內容。

2、理解文中的重要句子的含義:

重要的句子有以下幾種情況

①結構比較複雜的句子。對於結構複雜的句子,可以用“抽取主幹法”,抓住句子主幹,理清那些修飾、限制等附加成分進而理解其含義。

②內涵較爲豐富的句子。對於內涵較豐富的句子,應該依照“句不離段”的原則,結合上下語境,整體解析。

③與文章中心和結構密切相關的句子(如文眼句、中心句、過渡句等)。這種句子體現了文章的思路,有的畫龍點晴,有的承上啓下,有的闡明要旨。要理解這些句子的做文章即要注意它在段中篇中的位置,還要看清其來龍去脈,

3、理解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科學性。主要有兩種題型:

A、“XX”詞好在哪裏,(加點字詞有何作用)

答題模式(僅供參考),用了“XX”詞,生動地(準確地)說明了------事物的-----特徵,能夠激發讀者的興趣(符合實際情況,具有科學性)。

B、“XX”詞能不能刪掉(僅供參考):①不能,用了“XX”詞,生動地說明了------,能夠激發讀者的興趣,去掉就沒有這種效果。②不能,如果刪掉“XX”語,句子的意思就變成了-------,顯得太絕對化;用了“XX”詞,準確地說明了------=-,符合實際情況,留有餘地,具有科學性。具體的考題如2008年南寧的會考題《李時珍與<本草綱目>》中的一題:請分析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表達作用。“這部鉅著不僅對醫藥,而且對生物、礦物和化學也作出了重要貢獻”。句中的“不僅——而且”是一對錶遞進關係的關聯詞,藉助這對關聯詞突出了《本草綱目》的影響之廣,貢獻之大。又如2008年龍巖會考卷中的第十一題:選文劃線句子中加點的詞語能否刪去,爲什麼?(劃線句爲:燃料經過回熱之後,一路進入預燃室,一路進入主燃室,基本上按1:2的比例進行分配。)句中的“基本上”是大體上的意思,如果刪去就不符合實際情況,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以上僅是個人對說明文閱讀的幾點膚淺看法,題型是多變的,應考策略也應作相應調整,具體問題應具體分析才能在考試中不會出現大的失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