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湯麪的家常做法

美味可口的白湯麪學會了之後,除了可以做給自己家人吃之外,還可以開店創業使用哦。以下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白湯麪的做法,以供參閱。

白湯麪的家常做法

白湯麪的製作簡介

產地:江蘇省鎮江、蘇州

烹調方法:油煸煎、水煮

味型:鹹鮮味、濃香味

白湯麪的製作用料

原料:麪粉13kg,幹澱粉250g,小鯽魚5kg,豆油750g,豬腳爪1.5kg,熟豬油650g,豬骨25kg,蔥250g,姜250g,白糖35g,精鹽600g,食鹼125g。

白湯麪的製作方法

1.麪粉放在小缸內加水5.5kg和食鹼拌勻揉透放案板上,用大竹槓在麪糰上反覆跳壓,再擀成薄片,摺疊成約33cm寬的長條,切成麪條,

2.鯽魚去鱗雜,洗後泡約2小時後瀝下。

3.鍋置小火上,放豆油250g,將鯽魚煸煎脆出鍋冷卻,然後裝入麻布袋裏紮上口。

4.豬骨,豬腳爪去雜,洗淨放鍋中,加水35kg,燒沸後,撇去浮沫,加豆油、蔥(打結)、姜(拍鬆)、鯽魚、白糖,以中火保持沸騰狀,待湯濃白時即成。

5.另用大鍋下面條。每碗放精鹽和熟豬油各適量,加湯約250g,放入煮好的麪條即成。

白湯麪的製作提示

風味特點:湯如奶色,麪條柔韌,筋道爽口,鹹鮮香濃,營養宜人,四季名食。

操作關鍵:

1.將麪粉加水和成硬麪團,餳30分鐘後再擀壓成薄片,切面條寬約4mm,長約35cm。

2.煸、煎魚時用小火,忌用中旺火,火大容易焦煳味苦,影響質量,慢煎至魚皮發黃即可。

3.煮熬白湯要用旺火,一次加水要足,中間一般不再添水。

4.水煮麪條兩滾即可,調味不可過鹹,湯內不要加帶有顏色的調味晶。

繼承創新:用此白湯麪的做法還可製成銀魚白湯麪、雞絲豆苗白湯麪、銀菇腿腸白湯麪、紫菜蝦米白湯麪、蒜茸鴨肫白湯麪等。

白湯麪的介紹

白湯麪,又叫濃湯大面、魚湯麪、白湯肉面,是江蘇省蘇州、鎮江一帶地區的傳統風味名面小吃

傳說在明末清初的時候,社會動盪,安徽鳳陽鬧了災荒。有一對張姓夫妻帶着小孩,逃荒來到蘇州,在楓橋附近搭了一間茅屋,開了一家小麪店,男女同心精打細算,生意上誠心待客,買賣還算不錯。過了兩年,夫妻倆又蓋起了瓦房,除經營陽春麪外,也賣些花色面,其中以濃香赤醬的'紅燒肉面,最受顧客歡迎。那時候,店裏需用的油鹽醬醋、魚肉米麪,都要進城去買。

有一天,店主挑擔到城裏採辦原料,先買了米、面、鮮肉,再拐彎去城隍廟買醬油、醋調味品之類的東西。店主還沒走到城隍廟,老遠看見一個衣衫襤褸的中年男子,邊哭邊用頭去撞城隍廟前的石牌坊。一打聽,原來這個男子的妻子,昨晚剛生了孩子,好不容易借了點錢,準備買些米麪回去給妻子熬粥。當他路過城隍廟時,見廟前圍了一羣人,聽見一沙啞嗓子高喊着:“要發財的快來啊!一個賺十個……”。那男子眼前一亮,“哈,賭攤!碰碰運氣也許能發財。叭‘這百文錢要是能變成千文、萬文、甚至再多些……”想罷,便將借來的錢全都押了上去。可萬萬沒想到,一上手就輸個精光,急得他渾身顫抖、臉色蒼白,就朝廟前的石牌坊撞去,想一死了事,被衆人拉住正在解勸。

這位張姓店主聽了人們的議論,生出了憐憫之心,他從懷裏掏出僅有一點錢,又拱手向圍觀的人說道:“各位大爺,這個大哥也是一時糊塗,才做出這樣的事來。他家大嫂和孩子正等着買米回去活命呢,我情願把身上僅有的370文錢送給他,還望諸位也多少湊上一些,救他家3條命呢。”衆人聽了都點頭稱是,這個出30,那個出50,共湊了500多文錢交給了那個男子。那人感激地直向大家打躬作揖,千恩萬謝方纔離去。人們散開了,張店主纔想起醬油還沒買,明天的紅燒肉面怎麼做?眼下無錢,只好空手回家了。

到了家中,張店豐對妻子講了方纔施捨的經過,妻子不但沒有責怪,反而誇他仗義疏財做得對。不過,想到明天的紅燒肉面沒有醬油,又不免犯起了愁來。想了一會,妻子猛然拍手說道:“有了!天無絕人之路。如今天氣已轉熱,顧客怕吃油膩的東西,我們沒有了醬油,可以白燒,用原湯下麪,再放上蔥花、薑末、白切肉,吃起來爽口不膩人。”丈夫聽了連聲說好,可以試試。第二天,店主掛出了一塊牌子:“專賣白湯麪”。過路的客人見了感到很稀罕,紛紛前來品嚐,吃過了都說不錯,這白湯麪別有風味,店裏的生意越發興旺了。城裏幾家有名的麪店,看到白湯麪很受人們歡迎,也學着賣起來。就這樣,名小吃白湯麪的流傳也越來越遠,所用的原料雖同中有異,獨特的風味卻保持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