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基尼是怎麼來的-關於比基尼的歷史演變知識

比基尼(Bikini,香港譯稱爲“比堅尼”)一般指女性游泳時穿着的泳衣,即比基尼泳衣,也稱“三點式游泳衣”。下面,小編爲大家講講比基尼的歷史演變的相關知識,快來看看吧!

比基尼是怎麼來的-關於比基尼的歷史演變知識

  中世紀:光着身子去澡堂

中世紀歐洲的男女在洗澡之前先在家中脫掉衣服,然後光着身子穿過大街跑到澡堂裏去:有一位目擊者說:“除了褲子外什麼都沒穿的父親多次帶着裸體的妻子兒女從家裏跑到澡堂裏去……

我多次在中午看見10歲、12歲甚至18歲的姑娘只穿着一件下面開口的短襯衣,雙手背在身後穿過長長的街道從家裏跑到澡堂裏去,她們身邊跟着跑的是一羣十幾歲的男孩。”

這種拿洗澡和游泳不當回事的態度並沒有持續很長時間。當羞恥觀進入服裝規則後,這種情形開始發生變化。在18世紀,男人仍然在游泳時赤裸着身體,可他們在岸上時卻穿着衣服(上衣或背心加上長褲或短褲)。

只是到了19世紀的中葉,男人們才被迫穿着衣服游泳。早期的游泳褲看上去好像是用厚嗶嘰做成的短褲,這說明了爲什麼男人會面對道德譴責而強烈地反對這種游泳褲。這種游泳褲腰間沒有鬆緊帶,因此經常會下滑,甚至在水下會褪到腳跟上!(可想而知,這種人們不得不穿的游泳褲並不受人歡迎。)只要有可能,男人們還是會赤裸着身體游泳。

  女權運動改變泳裝設計

在20世紀的早期,就有人反對並嘲笑男子泳裝必須有袖子、褲腿、緊身褲和上衣的做法,但只是到了30年代,社會才接受只穿游泳褲游泳的現象。

婦女泳裝與男子泳裝的不同之處在於:前者一直以其性特徵引起關注和爭論。

20世紀泳服的改進變遷與女權運動息息相關,在歐美大部分國家給予女性平等社會地位及投票權後,女性可自由地從事更多戶外活動,她們藉此擺脫以往強加在她們身上的種種規範,女性時裝在這個時代掀起了大革命,泳服除了更方便女性進行海浴外,更顯示了女性不可同日而語的地位和投入社會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