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企業管理方法

餐飲企業要想做強做大,實現健康而可持續發展,以下幾個方面是需要重點打造的,具體有哪些?我們一起來看看!

餐飲企業管理方法

打造難以模仿的競爭系統。

餐飲業是很容易陷入同質化的,要想達到“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的境界,就必須在文化、軟硬件上下工夫,麥當勞、肯德基爲何不怕模仿,因爲很多內在的東西,你模仿不了。自由、開放的西餐文化你能模仿嗎?真正視顧客爲上帝的服務文化你能模仿嗎?24小時營業、送貨上門你能模仿嗎?也許你能模仿一處或一時,但你很難模仿全部,這就是人家的競爭系統。當然,本土餐飲企業也有做的好的,比如,海底撈。筆者曾經親自體驗過,從停車指揮,到入門引導,從躬身前引,到看到有孩子,馬上聯繫嬰兒車,從提供手機套、眼鏡布,到給你椅子上的隨身物品套上罩,從室內放置綠蘿等綠植,到衛生間幫你開門,爲你遞紙,甚至爲女士提供衛生用品,從檸檬水、酸梅湯、豆漿供顧客隨意選擇,到服務員根據顧客人數和習慣,給予菜品相關建議,甚至讓顧客只要半份就可以,結賬時,除了發票,還有一個找錢袋等等,這點點滴滴,你能模仿的了嗎?而正是這不顯眼的細節,構築了企業強大的競爭體系,讓對手難望項背。

要有一顆做事業的心。

一些餐飲企業之所以曇花一現,跟過多的“生意人”思維有關,他們只要看到有錢賺,什麼都敢做,哪怕鋌而走險,違反國家的相關法律,象違規添加、假冒僞劣、以次充好等。比如,有的燴麪館,爲了招攬顧客,使用國家明令禁止的煙殼等,經商的本質是逐利沒錯,但沒有底線的逐利,註定是不會長久的。作爲餐飲企業主,必須要從做生意轉向做事業,以弘揚中華餐飲文化爲己任,不冒進,不短視,穩紮穩打,去年,大河報曾邀請筆者講課,晚上仲記酒樓老闆仲胡周先生請吃飯,地點就在鄭東新區充滿文化韻味的中華國宴酒樓,這位胡老闆,不僅堅持“前店後園”的綠色餐飲理念,而且還將餐飲與傳統文化相結合,將經營上升到文化的層面,不僅如此,他還廣泛參與公益慈善事業,獲得各種榮譽,其格局讓人稱道。

打造有競爭力的員工隊伍。

餐飲企業員工大多學歷不高,而員工的素質,尤其是對於顧客的服務態度,又決定着顧客的滿意度甚至忠誠度。作爲餐飲企業主,要根據自身的品牌定位,盡力打造一支高素質的員工隊伍,爲高層次的顧客,提供相匹配的服務,否則,能力不匹配,就難以吸引有消費力的高層次顧客上門。企業要想方設法通過提供更好的福利待遇,留住核心骨幹員工,員工隊伍穩定了,才能更好地爲老顧客提供物超所值的服務,儘量避免上面談到的,爲了節省成本,辭退有經驗的老員工,招用沒有經驗的新員工。海底撈也是一天24小時服務,爲了方便員工上下班,企業一般會在員工工作所在地,安排食宿,對於成家而不便集體住宿的,企業則每月給員工提供300元的房租,海底撈還根據工齡、貢獻等對員工進行分級,不同級別,待遇不同,鼓勵員工衝刺更高的職位,這些,都爲解除員工後顧之憂,有效留人,激發大家工作的能動性、積極性,提供了前提和鋪墊。除此之外,企業還要打造一個學習提升平臺,對於新招聘的員工,素質可以不高,但如果有了一個提升的平臺,就可以讓一個菜鳥變成熟手,甚至行家裏手。筆者曾留意機場德克士培訓員工,就在正常營業的時候,在最不引人注目的`餐廳裏邊,大家圍桌而坐,管理人員現場對員工進行培訓,這對於員工很快進入角色,應該大有裨益吧?

企業要多與顧客互動。

也許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本土餐飲企業也許是不屑於,也許是不善於,總之,很少與顧客進行互動,基本上是以自我爲中心,來開展經營與管理,這在以買方爲主導的新形勢下,是越來越跟不上市場的發展,企業必須放下姿態,主動與顧客進行良性互動,讓顧客參與企業的一切經營活動,從產品研發、改良,到促銷活動進行,從線上到線下,要與顧客保持溝通與聯繫,如此,才能讓大家感受到企業與自己息息相關,才能在不斷地消費的同時,向更多的親朋好友推薦,最終受益的,當然是企業。三大洋快餐其實是一直很注重與顧客進行交流的。無論是爲孩子過生日,還是教孩子在門外跳舞,甚至在大街上發放促銷宣傳單,包括採取聯合營銷,自打折價券等,都是努力與顧客建立聯繫,他們沒有忘記賴以生存的顧客,當然,顧客也沒有忘記他們。

打造以服務爲先導的企業軟實力。

相對於洋快餐企業,本土餐飲最突出的一個短板,就是服務力提升不夠,不能根據顧客的情況,及時調整自己的服務策略。筆者在上海工作期間,晚上忙完,有時幾個同事一起出去吃宵夜,還不到10點,很多餐館或酒店會告訴你,“抱歉,已經打烊了”,或“廚師已經下班了,改天再來吧”,讓你掃興而歸。而在北京時,有時吃早餐,如果起的早一些,再想着去找一家乾淨衛生環境好的早餐店,是很難找到的,你奔走了半天,可能又不得不走到麥當勞、肯德基等餐館,去心甘情願吃你一直認爲的“垃圾食品”,他們是24小時服務啊。無論什麼時候,他們都是笑臉相迎,哪怕你就吃一個漢堡包,如果想要發票,他們也會給你,不會聽到有些本土餐飲企業服務員告訴你的話:“現在沒發票了,幾天後你再過來拿吧”,或者就是“等你消費夠200元,再給你開發票”,你也不會體驗到如果你吃的太久,服務員一直在你身邊走來走去,那個不耐煩的眼神,足以把你“秒殺”,甚至讓你全身不舒服。一次,爲朋友的公司授課請吃飯,在一個很上檔次的酒店,我們吃到不到下午2點,服務員就來來回回開門,關門,也不說話,筆者看到後,催促大家撤席,當筆者一行人走到樓梯口,聽到服務員跟另一個服務員悄聲說“嗨,這幫人終於走了”,我們突然不知該說什麼好了,大家默默下樓,都不說話,這個酒店,也許再也不會去了。也許中國人總喜歡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問題,而卻忽略了對方的感受,這種做法,在餐飲行業,就是一種服務缺失或不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