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習俗知多少

“立冬”和“立秋”一樣,古人同樣在這個季節用占卜的方法來看冬天的冷暖,如“立冬晴,一冬凌(寒冷);立冬陰(陰雨),一冬溫(暖冬)”。不無例外,古代也有到立冬這天,皇帝會親自率領三公九卿大夫到北郊行“迎冬”之禮。

立冬習俗知多少

立冬,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九個節氣,時間點在公曆每年11月7-8日之間,即太陽位於黃經225°,北半球獲得的太陽輻射量越來越少,由於此時地表夏半年貯存的熱量還有一定的剩餘,所以一般還不太冷。晴朗無風之時,常有溫暖舒適的“小陽春”天氣,不僅十分宜人,對冬作物的生長也十分有利。但是,這時北方冷空氣也已具有較強的勢力,常頻頻南侵,有時形成大風、降溫並伴有雨雪的寒潮天氣。

我國的節氣是農耕風俗的載體,歷史過去了,留下的是文化。節令風俗實際是農俗文化(食俗也是其中之一)。在現代生活中雖然已無實際意義,但增添了生活情趣。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在古代社會中是個重要的節日,這一天皇帝會率領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北郊設壇祭祀。在現在,人們在立冬之日,也要慶祝一下,立冬進補各地“吃得”五花八門。北方人大多在立冬這天要吃餃子,而在我國南方,立冬這天人們愛吃些雞鴨魚肉等。

立冬不僅是收穫祭祀與豐年宴會隆重舉行的時間,也是寒風乍起的季節。有“十月朔”、“秦歲首”、“寒衣節”、“豐收節”等習俗活動。此時,在北方,正是“水結冰,地始凍”的孟冬之月,在南方卻是小陽春的天氣。

立冬習俗有的.改了,也有沿襲至今的。立冬是十月的大節,在漢魏時期,這天天子要親率羣臣迎接冬氣,對爲國捐軀的烈士及其家小進行表彰與撫卹,請死者保護生靈,鼓勵民衆抵禦外敵或惡寇的掠奪與侵襲,在民間有祭祖、飲宴、卜歲等習俗,以時令佳品向祖靈祭祀,以盡爲人子孫的義務和責任,祈求上天賜給來歲的豐年,農民自己亦獲得飲酒與休息的酬勞。

  賀冬

賀冬亦稱“拜冬”,在漢代即有此俗。東漢《四民月令》:“冬至之日進酒餚,賀謁君師耆老,一如正日。”宋代每逢此日,人們更換新衣,慶賀往來,一如年節。清代“至日爲冬至朝,士大夫家拜賀尊長,又交相出謁。細民男女,亦必更鮮衣以相揖,謂之“拜冬。”。賀冬的傳統風俗,似有簡化的趨勢。但有些活動,逐漸固定化、程式化、更有普遍性。如辦冬學、拜師活動,都在冬季舉行。

有些地方慶祝立冬的方式也有了創新,在黑龍江哈爾濱、河南商丘、江西宜春、湖北武漢等地立冬之日,冬泳愛好者們就曾用冬泳這種方式迎接冬天的到來。冬泳無論在北方還是南方,是冬季人們喜愛的一種鍛鍊身體的方法。

  食俗

立冬則有吃水餃的風俗。立冬時,包餃子,味道既同大白菜有異,還要蘸醋加爛蒜吃,纔算別有一番滋味。立冬爲什麼吃餃子?因我國以農立國,很重視二十四節氣,“節”者,草木新的生長點也。秋收冬藏,這一天,改善一下生活,就選擇了“好吃不過餃子”。所以《禮記》中有“食瓜亦祭先也”的說法。冬至,中國古有“冬至節”的風俗。

天文學上把“立冬”作爲冬季的開始,按照氣候學劃分,我國要推遲20天左右才入冬。立冬時節,太陽已到達黃經225度,我們所處的北半球獲得太陽的輻射量越來越少,但由於此時地表在夏半年貯存的熱量還有一定的能量,所以一般還不會太冷,但氣溫逐漸下降。在晴朗無風之時,常會出現風和日麗、溫暖舒適的十月“小陽春”天氣。

立冬後,就意味着冬季正式來臨。草木凋零,蟄蟲休眠,萬物活動趨向休止。人類雖沒有冬眠之說,但民間卻有立冬補冬的習俗。在寒冷的天氣中,應該多吃一些溫熱補益的食物這樣,不僅能使身體更強壯,還可以起到很好的禦寒作用。

  吃餃子

爲什麼立冬吃餃子?因爲餃子是來源於“交子之時”的說法。大年三十是舊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故“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人們已經逐漸恢復了這一古老習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樣的餃子賣得很火。當然冬至那天比如在山東滕州一帶也有喝羊肉湯的習俗。

  秋收冬種

這時節正是秋收冬種的大好時段,各地要充分利用晴好天氣,搞好晚稻的收、曬、晾,保證入庫質量。冬小麥播種要抓緊,注意收聽氣象預報,巧用天時,下雨早播,不如搶晴略爲遲播,以保證播種質量力求做到帶櫱越冬,防止年內拔節,並儘量擴大冬種面積,減少空閒田。各地要抓好冬種、冬修水利、冬季積肥工作。

  蔬菜農事

立冬後要及時做好大棚搭建工作。同時,做好大棚蔬菜管理,白天氣溫高時可在背風口揭膜通氣,晚上要注意做好大棚密封工作。華北及黃淮地區一定要在日平均氣溫下降到4℃左右,田間土壤夜凍晝消之時,抓緊時機澆好麥、菜及果園的冬水,以補充土壤水分不足,改善田間小氣候環境,防止“旱助寒威”,減輕和避免凍害的發生。江南及華南地區,及時開好田間“豐產溝”,搞好清溝排水,是防止冬季澇漬和冰凍危害的重要措施。

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在古代社會中是個重要的節日,古時此日,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禮,並有賜羣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即同立春、立夏和、立秋一樣,立冬日天子也要舉行迎冬的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