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愛牙日如何關愛牙齒

西方有句諺語說“牙不好,疾病滿身跑”。國內外多項研究證實,牙的好壞更是與全身健康密切相關。每年的9月20日是全國愛牙日,要如何關愛我們的牙齒、生活中我們又該如何對待牙科疾病?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整理的愛牙日護牙攻略吧。

全國愛牙日如何關愛牙齒

  如何使您的孩子擁有健康的牙齒

  1. 胎兒時期

首先,母親在懷孕時甚至在懷孕前3個月就不要隨便用藥。如果有疾病一定需要藥物治療時,應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少接觸或不接觸放射性物質。

或在有放射性的環境中做長時間的逗留,比如儘量不要拍X片等。另外少去人多的場合,人多空氣污染就相對嚴重,很容易感染如風疹病毒、柯薩奇病毒等,這些病毒很容易使得胎兒發生畸形或產生胎兒的脣裂(兔脣)或齶裂等。此外,還應注意保持母體的營養和心情的樂觀。

  2. 幼兒時期

在嬰兒時期,最好母乳餵養。母乳中富含嬰兒易吸收、消化的各種營養物質,母乳經濟、衛生、餵養簡便,是嬰兒天然的營養食物。嬰兒吸食母乳時,下頜能適當地做前伸運動,將出生時下頜稍向後縮位置調整到正常狀態,可減少因使用奶瓶餵養方法不當而引起的錯頜畸形。如果用人工餵養,在哺乳時,嬰兒應採取半臥位,奶嘴的大小應合適,除中央有孔外,周圍還應刺些小孔,使口腔在吸食過程中受力均勻,而且千萬不要讓孩子空吸奶瓶。半歲嬰兒應輔以其他食物,逐漸鍛鍊正常咬頜,刺激頜骨發育,以免形成小頜畸形。睡覺時不要讓嬰兒長期偏向一側,應經常更換位置,防止顏面部的不對稱。

  3. 學齡前至學齡期

這段時間兒童應注意營養,多吃一些較硬、富含各種維生素和多種營養成分的食物,仍要刺激頜骨繼續發育。與此同時,注意口腔衛生,預防齲齒(俗稱蟲牙)及牙齦炎症。當孩子萌出牙齒以後就應該開始注意口腔衛生,2歲以前大人可以幫助孩子刷牙或用乾淨棉籤擦拭牙齒,喝牛奶或水時最好不要放糖,少喝飲料。2歲以後讓孩子自己刷牙,尤其晚上睡覺前一定要讓孩子養成刷牙的習慣。定期帶孩子去醫院檢查有無齲齒,不要認爲乳牙要換掉就不重視。其實乳牙爲以後恆牙的萌出、頜骨的發育、面型等有非常大的影響。另外,克服孩子的一些習慣性動作諸如咬手指、咬嘴脣、吐舌或咬鉛筆等,這些都是不良習慣,會對牙齒與頜骨的正常發育產生不良後果,應及時糾正。如果到了換牙時期,乳牙還未完全脫落,恆牙就長出來,這時應及時將乳牙拔出,以免造成牙列不齊。

專家提醒:應經常檢查孩子口腔,注意孩子在吃冷、熱食物時有無疼痛或其他不適情況,有病應及早發現、及早治療。這樣,您的小寶寶就會有一副健康而美麗的牙齒了。

  牙周病——老掉牙的禍首

  1. 營養不良是高危因素

中老年人,是患牙周病的高危人羣,原因是成年人腦垂體某些生長激素分泌的減少或停止,會導致口腔及牙齦對於維生素C的吸收出現嚴重障礙,造成牙齦的營養不良,發生牙齦萎縮生理退化現象。

其它原因造成的營養不良,也是高危因素,因爲合理的營養可促進牙周結締組織的代謝和生理性修復。其中維生素C可調節牙周組織的營養,有利於牙周炎的康復。

  2. 青春期、更年期是高危期

牙周炎的患者“下丘腦-垂體-靶腺”不同環節、不同程度的功能紊亂,說明牙周炎與內分泌關係密切。

人在青春期、更年期,婦女在月經期、妊娠期,內分泌水平產生較大改變,造成口腔營養失衡,是牙周病特別是牙齦炎發生的高危期。

  3. 壓力、悲傷是不良刺激

有位女士說,一天她晚上加班到很晚,早上起來,牙疼得厲害。自此落下病根,以後一加班,一感到壓力大,牙就會疼。

科學家發現,牙周病與壓力、悲傷、焦慮等心理問題存在密切聯繫。原因是,人們在受到較大壓力的時候,會釋放出一種皮質醇激素,這種激素水平的升高,會增加牙齦和齶骨受到細菌毒素破壞的速度,引起牙周疾病,或加重病情,也就是說,牙周病症狀也是人體對於長期精神壓力的一種應激反應。

強迫症、抑鬱、焦慮、人際關係敏感、敵對等心理因素,都是精神壓力的一種情緒反應,都與牙周病關係密切。

老百姓中流傳着受涼了、累着了、着急了都會上火牙疼。所謂上火牙疼,其實就是你的口腔內存在的牙周病的慢性病竈,在壓力、受涼等作用下發作了。

  4. 牙周病是糖尿病併發症

有位糖尿病患者反覆出現牙齦紅腫、疼痛、出血症狀,且久治不愈。

國際糖尿病組織已將牙周病列爲糖尿病併發症之一。原因是糖尿病引起糖代謝紊亂,導致機體組織,包括牙周軟組織抵抗力下降,使寄生於口腔的細菌大量繁殖,促進牙周組織形成牙菌斑和感染髮生。

  5. 胖子容易掉牙

有位周先生,中年發福,而且喜歡吸菸,50多歲正當壯年時,牙齒已斷掉了6個。

這位周先生的體型較爲肥胖。日本專家調查發現,如果考慮到年齡和吸菸習慣等因素,男性肥胖者患牙周病的比例比正常體重者高出49%。

口腔微生物學家研究證實,肥胖或超重可能增加人們患牙周病的機率,原因可能是“肥胖會降低免疫系統抵抗細菌的能力,使免疫系統變得遲鈍”。

  6. 菸民容易掉牙

吸菸,是引起牙周疾病的最不利促進因素之一。因爲菸草燃燒的熱和積聚的煙垢,對牙齦是不良刺激,而牙面出現煙焦油沉積物,更促進牙菌斑和牙石量的增多,按那位周先生自己的話說,他的牙根處和牙齒縫裏長滿了“珊瑚礁”(牙石)。

另外,血液病及遺傳性疾病等患者都是高危人羣。

  牙周病的治療與預防

1)預防:防掉牙要從年輕時開始,要內因外因一起抓。

內因:要全身調理,儘量去除引起牙周病的內因因素,如消除壓力、合理營養、減肥戒菸等。

外防:保持口腔清潔,減少細菌感染:一天至少早晚兩次刷牙,中午飯後漱口,不讓細菌堆聚成斑,使用牙線清除牙間牙垢,每半年或一年去醫院洗一次牙,及時除掉牙結石。

內分泌改變較大的高危期,以及糖尿病、營養代謝病的患者更要注意口腔衛生。一些傳統的保健方法如叩齒、中藥煎水含漱等方法也有益於牙周健康。

2)及時治療:

A、病起之初:別放過刷牙出血等蛛絲馬跡,重視牙齦炎的治療。

B、牙要掉時:報社的那位老同志,第一顆牙晃悠悠一兩年掉下來了,不治,現在旁邊那顆牙又晃悠悠地要掉了。

  最常見的牙病——齲齒

齲齒是在以細菌爲主的多種因素作用下,牙齒硬組織發生的慢性、進行性破壞的一種感染性疾病。

致齲的多種因素,主要包括細菌和牙菌斑、食物以及牙齒所處的環境等。牙菌斑中的致齲細菌是齲的主要病原菌。就病因角度而言,齲病也可稱爲是牙齒硬組織的細菌感染性疾病。

齲病時,牙齒硬組織的.病理改變涉及牙釉質、牙本質和牙骨質,基本變化是無機物脫礦和有機物分解。

  齲齒的臨牀特徵

齲齒的臨牀特徵是牙齒硬組織在色、形、質各方面均發生變化。

初期,牙齒齲壞部位的硬組織發生脫礦,微晶結構改變,牙齒透明度下降,致使牙釉質呈白堊色。繼之病變部位有色素沉着,局部可呈黃褐色或棕褐色。隨着無機物脫礦和有機質破壞分解的不斷進行,牙釉質和牙本質疏鬆軟化,最終發生牙體缺損,形成齲洞。

齲洞一旦形成,則缺乏自身修復能力。

  齲齒的危害性

齲齒是人類的一種常見病和多發病。由於其病程進展緩慢,在一般情況下不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不易受到人們的重視。

實際上,齲病給人類造成的危害甚大:

齲洞未及時修復,病變進一步向深層發展,可以感染牙齒內部的牙髓組織和根尖周組織,引起牙髓炎、根尖周炎和頜骨骨髓炎等併發疾病,劇烈的疼痛和組織破壞,嚴重影響全身健康;

牙體硬組織的進行性破壞,逐漸造成牙冠缺損,成爲殘冠,導致牙齒喪失,甚至牙列的缺損和缺失,不僅破壞咀嚼器官的完整性,而且影響機體的消化功能;

當這種破壞發生在童年時期,還可影響兒童的牙頜系統的發育,使人體健康素質下降。

另外,齲病及其併發疾病,如壞死的牙髓、各型根尖周炎和牙髓,牙周聯合病均可成爲病竈,在一定條件下可引起遠隔臟器的病竈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