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最正宗的特色小吃

榆林因多元文化交融,形成了獨特的文人風俗,其中地方美食種類繁多,獨具特色。豆腐宴、砂鍋扁食、拼三鮮等地方風味入選中華名小吃,倍受遊客青睞。來到榆林,你可以在明清步行街近南門處找到不少特色小吃店。

榆林最正宗的特色小吃

燉羊肉

羊肉被稱爲補元陽益血氣的溫熱補品。榆林燉羊肉味道鮮美,新鮮羊肉連骨剁成大塊,大鍋旺火燉熟,大盆盛上,美味誘人。尤其是橫山縣吃地椒葉長大的山羊,肉質鮮美。府谷、神木、靖邊、橫山也均有此美食。近年來,橫山鐵鍋燉羊肉走出榆林,風靡北京、西安、銀川等大城市,深受廣大食客青睞。

羊肉面

有句民謠“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清澗的石板瓦窯堡的炭,四十里鋪的羊肉面。”可見,羊肉面在當地人眼睛裏是多麼重要的飲食。精選剔骨羊肉,切成小塊,用草果、桂皮、花椒、生薑、紅蔥等佐料製成純肉臊子,然後澆到厚薄均勻、筋道有嚼頭的白皮面片上,噴香撲鼻,極爲誘人。“綏德羊肉面”已成爲知名美食。

羊雜碎

羊雜碎由羊的頭、肚、肝、肺等混合燴制而成,味道酸辣兼宜,無腥不膩,連同粉條燉在湯裏,撒上蔥花,香味撲鼻而來,入口生津,食之可以增加人體熱量,抵禦寒冷,尤其適合在氣候偏冷的北方食用。在榆林,榆陽區、神木、靖邊、橫山、綏德等縣羊雜碎最爲特色,且是當地人早餐必吃之美味。

榆林豆腐

馳名中外的榆林豆腐因採用普惠泉流出的桃花水做出,白嫩細膩,香甜可口,再經獨特工藝製作,口感好,白嫩細膩,營養豐富,品質精良,屬純天然綠色食品,是榆林地方第一名菜。明正德年間,武宗朱厚照巡視榆林,地方官將豆腐上供,武宗食後,稱讚不絕,嘆爲京城御廚所不及,在榆每日必食之。

洋芋擦擦

洋芋擦擦又名“洋芋撥拉”、“洋芋庫勒”。先將土豆擦成扁平長條,然後裹上面粉上籠蒸熟,再以熱油爆蔥花等清炒,拌入佐料即可,令人百吃不厭。榆林各縣均有此美味。

黃米饃饃

黃米饃饃是陝北地區特有的美食,其製作方法是先將硬黃米和少許軟黃米按一定比例搭配浸泡一晚,撈出後磨成面,發酵後包上用紅棗和豆類擠壓合成的豆棗泥爲餡料,揉成饃饃狀,上籠蒸熟,顏色金黃,吃起來味道香軟酸甜,久食不厭。央視《舌尖上的中國》播出後,捧紅了綏德縣黃國勝的黃饃饃,“黃老漢黃饃饃”一夜之間風靡全國,供不應求。

拼三鮮

拼三鮮以豬肉、羊肉、雞肉爲主料,輔以片粉及其他蔬菜,精做而成,加調料製成水丸子、炸丸子、酥肉、燒肉等投入三鮮湯中,再配以魷魚、海蔘、木耳、黃花等十多種配料,味道鮮美無比。據說康熙皇帝私訪榆林時,曾吃過此菜,讚不絕口。後來被帶入宮中,做爲招待外國使臣的壓軸菜。

油饃饃

用黃米磨面、細籮,再用軟米熬成滾米湯燙麪,置熱炕發酵,面發後,攤製成一個個中間有孔的小圓餅,入油鍋炸至紅褐色即可。油饃饃色澤金黃、細膩柔軟,經久而不變色不變質,味道甘甜、可口。

黃蘿蔔扁食(餃子)

扁食是榆林特有美食,以綿羊肉加黃蘿蔔爲主料,輔以各種佐料包成餃子狀,蒸煮皆可。諺曰“羊肉扁食油洝洝,挖出餡餡踢蛋蛋”。正月七年級早飯必是扁食。舊時每逢喜慶節日,或接待貴客吃扁食,新婚次晨,新人必須吃“兒女扁食”,寓吃了兒女扁食將會兒女滿堂。榆林各地都有,做法大致相同。

宰羔肉

定邊有名的風味小吃,上等佳餚。將羊羔連骨剁方塊,鍋內燒麻油、入花椒、地椒、蔥絲、蒜片、鹽、麪醬、爆出香味,投入肉塊炒10分鐘,加溫水燉半熟,再裝盆上籠蒸透熟。上席時撒蔥花、芫荽,味美鮮嫩,難以用言語描述,只有親口品嚐才能知道,是當地百姓招待貴賓之佳餚。

爐饃饃

爐饃饃做工精細,工藝、用面、用油十分考究,選用上好的春小麥麪粉,豬油要色白純淨。爐饃饃酥脆可口、餡味清香,是定邊羣衆春節、中秋節必備的食品,也是走親訪友所帶的上等禮品。閤家福爐饃、付翔爐饃爲當地知名產品,遠銷各地。

黃河鯉魚

黃河鯉魚尤以府谷縣天橋峽所產最負盛名,明清時黃河鯉魚被列爲貢品,其特點是嘴大、鱗少,脊樑上有一道紅線,肉肥味美,獨具風味。

小米涼粉

府谷名小吃。小米掏淨,冷水泡配合清水磨成米漿,入鍋熬煎,邊熬邊攪,將熟時加入蒿籽粉。把熬熟的米漿在高粱箔子上攤成薄餅,晾冷後再攤一層,如此反覆攤晾即成。吃時切成細條,調上芝麻、芥末、辣椒油、香油、醋、等調味品,涼吃味道甚佳。

手擀雜麪

雜麪是陝北地區一種特有的風味小吃,橫山的手擀雜麪最有特色,它的主要原料是白麪和豌豆麪,將白麪、豌豆麪粉加進沙蒿粉和成麪糰,手工擀成的長如絲、薄如紙的麪條,配以羊肉臊子,味道清香,營養豐富。

響水凍豆腐

響水凍豆腐選用營養價值極高的上等黑豆爲原料,用滷水點制而成,經過冷凍後,色澤鮮亮,遍佈針尖大小的沙眼,極富彈性。與羊肉湯合燉,味道鮮美,口感棉軟。

豬肉撬板粉

豬肉撬板粉是佳縣人餐桌上最受歡迎的一道家常菜,本地人稱之爲“專利”。用小炒豬肉和洋芋片、寬粉條同炒,另加木耳着色,紅褐誘人,配菜協和,豬肉噴香,洋芋酥綿,粉條滑爽。

面燕

每年清明,各家各戶都有捏燕的習慣,主要用於祀祭和食用,也作爲觀賞品饋贈親友。捏燕用料簡單,但工藝精細,用發起的白麪捏成大小不等的各種動物。特別是朱家坬申溝村的方保國、方保衛兄弟二人捏得十二屬相,栩栩如生,形象逼真,深受國內外民間文化愛好者的青睞。

酥餃

佳縣酥餃來源很早,具體時間無從考證,其外形美觀,因其形似蒸角,口感香酥故名酥餃。酥餃主要原料是麪粉、白砂糖、熟豬油和酥油等。其特點是甜美可口,清香酥脆,是頗受人們喜愛的甜食麪點。

馬蹄酥

馬蹄酥,因形似馬蹄而得名,陝西佳縣漢族特色小吃,原是佳縣民間走親訪友時的名貴糕點,是用精粉、豬板油、蜂蜜和白糖等爲原料製成,色澤褐黃,紋層清晰,脆酥綿甜,且耐存放。

蕎麪圪坨羊腥湯

由精製蕎麥麪製作成貓耳狀,與陝北羊肉湯相配食用,味道鮮美可口,回味悠長。在陝北,民間以“蕎麪圪坨羊腥湯,死死活活相跟上”喻愛情之堅貞。

剁蕎麪

剁蕎麪是靖邊人待客時必吃的一種美食佳餚。做剁蕎麪首先把蕎麪和好,擀至比麪條略厚,然後用2尺長,帶雙柄的特製刀由前向後操刀剁面,準確勻稱,麪條翻動,若銀絲飛舞。剁好後將面入鍋煮熟,出鍋後配上羊肉臊子,佐以蔥花、香菜,吃起來鮮潤滑爽,面香可口。

驢肉蓋米飯

驢肉蓋米飯是將“佳米驢”驢肉滷製後與粉條、土豆一起用紅辣椒、紅蔥、生薑、大蒜等佐料爆炒,熟後蓋在米飯上食用,味道醬香爽口,獨具風味。

驢板腸

驢板腸是取自“佳米驢”的整副驢大腸做原料,反覆用醋水搓洗乾淨,放入清水鍋煮半熟。撈出再入滷湯鍋,加醬油湯、辣椒、花椒、蔥花、薑片燉煮至綿軟。吃時切成小段,加原湯汁,口味麻辣鹹嫩,香味襲人,可謂一絕。

黑楞楞

土豆磨成沫放在水中,瀝乾水分,加生粉2克,韭菜末0.5克,加鹽、味精、姜面、花椒麪,用手把加工好的土豆沫擠成圓形,上籠蒸15分鐘,配上調料便可食用。品嚐後才能體味令人難忘的味道。

煎餅

清澗煎餅是當地有名的小吃,其做工精細,營養豐富,色澤如雪,薄似蟬翼,入口綿軟,暖胃耐飢,食後回味無窮。清澗街道兩邊的煎餅館比比皆是,當之無愧成爲了清澗最具代表的美食之一。

棗糕

棗糕是將軟米粉糕坯捲進煮熟的紅棗,不經油炸即食的糕,充滿紅棗甜蜜和黃米清香,口感甜蜜,柔軟勁道,特別耐飽。孩子過生日,讓孩子在棗糕案板前跳三下,預示着孩子跳的.高,長的快,早成人。

八碗

每逢婚喪嫁娶,都要操辦宴席,當地人俗稱“過事情”。而“八碗”的質量直接關係到主人所辦“事情”的好壞。在清澗當地,蒲三做“八碗”很有名氣。色香味俱全的紅燒肉、紅條肉、清蒸羊肉、金錢肉、紅燒排骨、紅燒丸子、燉肉、小酥肉不僅只是美味的享受,更代表着婚喪嫁娶事主的殷實生活和熱情好客。

碗託

用蕎麪仁加水滲透碾成糊狀,過濾去渣盛碗入籠,旺火蒸熟,晾涼後脫出成坨。食時切成片,愈薄愈佳,加麻辣羊肝湯和調料湯,清爽利口,爲夏季之美食,有解暑之功效。

老席

神木老席是神木地方菜的傑出代表,老席根據食材選用的類型和數量的不同又分爲“八大碗”、“十大碗”、“十二件”、“十六件”、“三十六件”。老席中最爲常吃的是“十二件”。相傳老席起於宋席,楊家城楊府家宴“八碗三盤”,興於明,盛於清,後傳入民間,經千百年來代代相傳成就出經久不衰的美味。

攤黃兒

攤黃兒以黃米爲主。攤黃兒的做法比較細緻,首先取麪粉適量,調爲糊狀,經發酵後,用勺子舀取,均勻地傾入鏊子中烙蒸。攤制攤黃兒要嚴格控制火量。火力不夠,費時;火力太猛,攤黃兒易焦糊。有經驗的師傅攤制的攤黃兒,每一張都焦而不糊,色香俱佳,此亦無他,惟手熟耳。

粉皮卷

神木粉皮多以綠豆粉製成,柔韌勁道,光滑細膩,不僅好吃且有降脂、抗氧化、抗菌、改善腸胃等功能,符合人們在美食選擇上注重營養和健康飲食的標準,尤其對愛美的女性而言更是小吃首選。粉皮配上香醋、香油,撒上香料等佐料,夾一口到嘴裏,酸辣恰當,綠豆清香,總能感受到神木在粗狂豪爽背後的溫柔細膩。

水炒羊肉

因烹炒羊肉時,不用油只用水,故名“水炒羊肉”。用鮮嫩的前胛或後腿肉,輔以花椒粉、辣椒粉、生薑絲、大蔥絲等佐料製成。水炒羊肉的特點,一是快,烹炒時間只需一兩分鐘;二是香,味道醇厚,越吃越香;三是鮮,不腥不羶,口感新鮮;四是嫩,酥軟渲滑,易嚼易化。拌麪、就餅皆宜,下酒、配飯最佳。凡品嚐之人,無不吃而不忘,入口叫絕。綏德吉鎮水炒羊肉最有名。

黑粉

綏德特色小吃,爲綏德人每天必吃的食品。以綠豆爲原料,吃時切條,加上調料湯、醋、香油,色澤淡黃、清香適口,是待客的上品,風味甚佳。

油旋

綏德油旋手工烙制,其色澤金黃油亮,層層餅旋薄如羽翼,外脆酥裏綿軟,油香撲鼻。若乘熱用刀沿邊劃口,填入涼拌豬頭肉,口味更佳,又得名“獅子大張口”。

雪花

綏德雪花是糕點中的珍品,有“糕點之王”的稱譽,據說在金代便開始製作,那時包的餡子是單一的糖,只在老鄉家中自制自食。上世紀八十年代起,製售雪花的店鋪逐步增多。雪花形似月餅,呈黃白色,皮酥而餡香。其外表面潔白,薄且多層,人們食用時,掉下去的碎片酷似天空中飛揚的雪片,紛紛落下,故名雪花,圓圓的雪花,象徵着團圓、幸福、和諧。

空殼月餅

吳堡月餅,又稱提糖月餅,吳堡人俗稱糖餅,它的製作工藝說簡單也不簡單,關鍵在於技巧,要有一定的功夫。主要製作流程爲制餡—和麪—包餡—成形—鏊烤—爐烤。口感酥甜,老少皆宜。

雞蛋爬漏粉

雞蛋爬漏粉是吳堡地道的特色小吃,選材講究,工藝精密,程序嚴謹。選粉要先觀其色,以乾淨、半透明的灰白色爲上,出鍋後纔會晶瑩剔透,婀娜如脂。雞蛋要以鄉下的土雞蛋爲上佳。做時要掌握好火候與速度,先將蔥花爆出香味後放入線粉炒熱,後加入放花椒粉、味精、適量鹽,並將打好的蛋液澆在線粉上,用猛火炒均勻即成。上桌後集色、香、味、形、神於一身。

炸豆奶

炸豆奶是榆陽傳統名小吃,以濃豆漿爲主料,配雞蛋、白糖、澱粉、麪粉、豬油,燒沸,冷凝,油炸而成,出鍋口,色澤金黃,外脆裏嫩,味道甘美。

鎮川幹爐

溫水和麪,包一撮乾麪粉(加鹽),手壓成形,先烙後烤而成,內空外脆,最宜貯存或上路做乾糧。和麪時加油可製作油幹爐,又酥又脆,順口溜道:“吃着香,咬着脆,飽嗝上來幹爐味”。

抿節

抿夾是一種陝北地方風味麪食,是將小麥、豌豆和沙蒿一起磨成麪粉,然後和成麪糰,在特製的抿夾牀上使勁壓搓麪糰,擠壓出長約2—3釐米的小圓條直接掉進水鍋裏煮,待熟後,撈到碗裏,放上臊子和佐料即可食用。抿夾光滑有豆香味,且粗細糧搭配,營養豐富,清淡可口,易於消化吸收,是陝北面食中的佼佼者。

餜餡

以油酥麪糰包棗泥餡,用木模壓,中心點紅,外沿鼓圓如輪,成形後襬入平底鍋內,文火烤至焦黃。其皮酥肉嫩,棗香宜人。古人常用來祭祀祖先或敬供神靈,故又曰“果獻”。子洲周家礆的果餡最有名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