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如何防治通信及網絡詐騙的方法

通信及網絡詐騙的治理不是小事,如果處理不好,會給信息產業的發展帶來致命影響。在全社會同仇敵愾的時候,別說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真鬧到不可收拾的程度,其結果一定是連孩子帶髒水一起潑出去,到那時候,可就再說什麼都沒用了。

解讀如何防治通信及網絡詐騙的方法

隨着討論的深入,越來越多的人理解到治理工作的複雜性。如某專業人士所言:所有認爲一招就能制住通信和網絡詐騙的同志,都是頭腦簡單的好同志。而對於我們來說,雖然暫時沒有一勞永逸徹底解決問題的辦法,但還是要往前看,向前走,不能對問題置之不理,還是有必要從更加全面的角度去分析,去想辦法,如何防治網絡及通信詐騙。下面小編來簡單介紹一下防治通信及網絡詐騙的方法。

  通信及網絡詐騙的基本模式

通信及網絡詐騙的原理並不十分複雜:首先通過話術和技術,騙取用戶提供關鍵信息(如驗證碼或密碼),或者誘導用戶自己操作(如匯款或回覆確認短信)。一旦詐騙成功,就將資金提現或者轉移。

隨着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競爭的壓力逐漸加大,無論是網絡通信還是金融服務,都試圖爲客戶提供越來越多的便利產品和快捷服務。這些先進技術和便捷服務在吸引客戶和發展業務的同時,也爲犯罪分子降低了成本,創造了條件。

技術演進和系統升級非常迅速,騙子的手法也越來越高明,從最初的、假網站,再到病毒木馬和僞基站,騙子們對於新技術學習和運用能力逐漸提高,僞裝性越來越強,識別難度越來越高,用戶的操作必須越來越小心。

傳統的銀行在安全管控方面小心翼翼,但被互聯網企業提供的便利服務衝擊得一塌糊塗,痛定思痛之餘也推出了各種創新。然而當產品設計的原則由安全性倒向便利性之後,安全管理和客戶教育工作沒有跟上,風險也就隨之而來了。

對於公檢法單位來說,對詐騙行爲的偵破手段和處罰規則仍沿襲傳統模式:受害者報案,各方協查配合,順藤摸瓜,查實後根據詐騙金額定罪。這個套路被犯罪分子摸清楚後,利用科技和跨域這兩招,有效規避常規的案件偵破手段,或者加大了破案成本。騙子們認爲:那些涉案金額小,破案週期長,費時費力又不討好的案子,公安部門不管。因此通信及網絡詐騙的行爲越來越猖獗,大家內心厭惡至極卻又無計可施。

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騙子的技術水平和手段越來越先進,然而對於詐騙的防範和追查工作,卻並沒有跟上時代發展。其核心問題是:防範和應對手段不能再是各掃門前雪,運營商和互聯網公司、金融企業和部門、公檢法機構,三方要開展跨領域、跨地域、跨專業的協同,利用高科技手段打擊高科技新型犯罪行爲,保障信息社會的有效有序發展。

  單靠攔截難以實現全部防控

通信運營商、互聯網企業提供信息通道,目前的防範手段主要是提醒和封堵。具體表現爲:對行爲異常的高頻次的通信行爲進行攔截和用戶身份確認,向用戶提示疑似騷擾或詐騙行爲的號碼等。

但這種攔截封堵有侷限性:

一是在未經用戶和司法部門授權的情況下,運營商不能查看通信內容,最多隻能實現對關鍵字的過濾。大家經常會收到各種基於"發票"的變形垃圾信息,從技術上來說,這種變形信息可以通過對全部信息的分析識別出來,但由於運營商不能看全部內容,因此只能實現部分攔截。

二是對於本網用戶的騷擾行爲可以及時處理,但跨網的封堵難度大。如果中國移動用戶接到的騷擾電話是移動的,可以儘快予以停機處理;但如果呼叫來自於其他運營商,或者是固定電話,那麼對於源頭的控制就要慢很多。雖然三家運營商有聯手打擊的意願,但在技術和運營流程方面還存在許多可改進的空間。

三是攔截的準確性和合規性方面底氣不足,在客戶投訴中經常看到被攔截或者被限制使用的情況,其中甚至有投訴專業戶鑽漏洞訛詐運營商。所以對於攔截的尺度,運營商左右爲難——緊了,就有誤攔截的投訴;鬆了,就會有漏網之魚。

最關鍵的:攔截封堵做得再好再快,也只能是對已經發生的行爲形成反應,亡羊補牢而已,在事先預防方面有心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