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中外合作辦學

引導語:如何理解中外合作辦學呢?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如何理解中外合作辦學

  一、中外合作辦學的意義

1、中外合作辦學填補了國內高校許多專業上甚至學科上的空缺。比如一些合作辦學項目引進的“物流專業”、“領導力專業”、“體育管理專業”、“零售管理專業”,乃至“花卉設計”、“花卉加工”等專業,不僅培養了相應行業國內急需的高級專業人才,提高了行業的整體素質,也成爲我國在這些專業、學科上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起點。

2、中外合作辦學能夠充分利用國際教育資源,提高國內教師的國際競爭力。通過合作辦學,國內教師可以獲得出國考察、學習、培訓的機會。中美國際管理學院採取的“教學夥伴制度”使中方的教師與外方的教師結成緊密型的合作關係,共同完成教學、科研任務,而且在外方教授上課期間,主動爲中青年教授開放聽課席位,這爲國內教師深造自己的專業,開拓視野、掌握雙語教學技能、現場瞭解國外的教學模式等,提供了優越而便利的條件。

3、中外合作辦學引進國外先進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管理經驗,一方面能夠在國內培養出高水平的國際人才,另一方面有助於提高中國的整體教育水平。通過中外合作辦學,可以引發我們對現有教育形式甚至制度和機制上的反思,改變我們現有的不適應入世後新形勢的舊觀念和老做法,促進我國教育經營體制和管理體制的改革和教育市場化。

4、此外,這些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大多實行自主招生、自主考試,在專業設置、課程設置、教學准入和教師進入等方面,結合用人部門和學員的需求上有較大的靈活度;引進外文原版教材和外方師資配比的比重較大;教學中更注重案例教學方式的應用和及時更新教學參考材料;並採用互聯網手段進行輔助教學;引進市場手段進行項目推廣。

同時,爲了更好地對這些中外合作辦學項目進行規範和管理,配套的法律法規正在陸續出臺,最主要的是國家於1995年出臺了《中外合作辦學暫行規定》以及2003年的9月1日開始實施的《中外合作辦學條例》。《條例》明確了中外合作辦學的發展方向:“國家對中外合作辦學實行擴大開放、規範辦學、依法管理、促進發展的方針。國家鼓勵引進外國優質教育資源的中外合作辦學。國家鼓勵在高等教育、職業教育領域開展中外合作辦學,鼓勵中國高等教育機構與外國知名的高等教育機構合作辦學。中外合作辦學機構依法享受國家規定的優惠政策,依法自主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國家鼓勵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引進國內急需、在國際上具有先進性的課程和教材。”《條例》還將實施高等學歷教育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招收學生納入國家高等學校招生計劃。

國家鼓勵引進國外優質的教育資源,那麼究竟何謂“優質的教育資源”呢?我們認爲檢驗是否屬於優質教育資源的標準在於,主要考察辦學項目是否有利於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和培養創新能力,有利於提高高等教育、職業教育的質量,提高教育的國際競爭力,有利於培養現代化建設急需的各級各類人才,培養全面發展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代新人。引進優質教育資源並不是一味地追求最知名的國外名牌大學,而是要採取積極務實的態度,即使外方不是世界一流的大學,只要其在某一學科領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並且爲我國所急需,我們就應該將其作爲優質教育資源予以引進。

中外合作辦學不僅可以補充我國教育資源的不足和教育體制的缺陷,而且可以通過有機的嫁接與合成,爲我國創造新的教育門類、專業和課程,增強中國教育的自我更新、自我修復能力,使教育爲我國現代化服務的能力大幅度提高。

作爲借鑑中外合作辦學的一項重要成果,2001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批准30所高校開展自頒文憑的EMBA學位教育。

二、中外合作辦學的回顧

根據原國家教育委員會1995制定的《中外合作辦學暫行規定》,中外合作辦學是“外國法人組織、個人及有關國際組織同中國具有法人資格的教育機構及其他社會組織,在中國境內舉辦以招收中國公民爲主要對象的教育機構實施教育、教學的活動。”

中外合作辦學是中國改革開放後在教育領域中出現的新生事物,從上個世紀90年代初開始至今,經歷了10多年的發展歷程。隨着我國對外開放領域的不斷擴大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中外合作辦學發展十分迅速,辦學規模逐步擴大,辦學層次逐漸提高,辦學模式也趨於多樣化,已經成爲中國教育國際合作與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這對於引進國外優質教育資源,借鑑國外有益的教學和管理經驗,加快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步伐,培養國家經濟建設急需的各類人才,促進中國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增加中國教育供給的多樣化和選擇性,發揮了積極作用。

據統計,截至2002年底,全國共有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712個,與1995年初相比,增加了9倍多,覆蓋了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從地域分佈看,中外合作辦學機構相對集中在上海、北京、山東、江蘇、廣東等經濟、文化較發達的東部沿海地區的大城市;從合作對象國別和地區分佈看,外方合作者主要來自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日本、法國、英國等經濟發達、科技及教育先進的國家和地區;從辦學層次分佈看,它跨越從幼兒教育到博士的各個學歷層次,其中學歷教育機構佔多數,有370個,包括從大學本科到研究生層次;從專業分佈看,開設工商管理類專業的機構和項目居多,大約佔36左右。在這些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中,經國務院學位辦批准授予國外與香港特別行政區學位的合作辦學項目已達71家,這主要涉及國內如北大、清華、外經貿、復旦、同濟等衆多名牌大學,以及國外12個國家的55所高校及教育機構。加上經省市教育主管部門批准,可以頒發高等教育文憑的合作辦學項目到去年底達到97個,其中大多數合作外方都是辦學質量較好的大學。

迄今爲止,中外合作辦學發展迅速,已經成爲畢業生和其他在職人員除公立大學、民辦大學、出國留學外的新選擇。

1. 從中外合作辦學院校數量上來看,單從京、滬兩地來說,根據目前公佈的'數字,北京獲得市教委《中外合作辦學許可證》的院校已有59所,取得《京港、京澳、京臺合作辦學許可證》的院校12所,在校生超過25,000人,其中不包括經過教育部直接批准的公立高校與國外大學的合作項目。上海市在高等教育領域的合作項目已達30多所,在校生人數超過5萬,獲得碩士學位的畢業生已近25,000人。據上海市教委最新統計,目前上海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有147家,開設專業70多個,就讀學生8萬餘人,其中近6萬人爲高等學歷和高等非學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