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幾點思考

中外合作辦學在國內高校的發展呈上升趨勢,對此事的利弊衆說紛紜。從總體上看,中外合作辦學利大於弊,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大好事,因此發展中外合作辦學十分必要,值得大力提倡。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對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幾點思考,歡迎參考!

對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幾點思考

對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幾點思考

自從中國打開國門擴大改革開放的領域,中國的教育改革也不斷深入,高等學校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相應的取得了飛速發展,在辦學規模、辦學層次、合作形式上有了很多新的變化,如辦學規模持續擴大,辦學層次有專科也有本科層次,合作形式也由單一性到多樣化的轉變。面對發展的同時,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也存在一定的問題,本文試圖通過分析中外合作辦學的現狀,挖掘其存在問題,找出適合中外合作辦學健康發展的對策和建議。

▲▲一、中外合作辦學的意義

(一) 引進國外優質教育資源

高等院校開辦合作辦學,通過引進國外優質的教育資源,如學習國外的教學模式,融入中西方課程體系,引進國外教師,倡導雙語教學,通過這些手段促使高等院校提升教學質量,創造品牌,緊隨國際高等教育步伐,這一方面可以學習發達國家的教育手段和模式,另一方面可以促使高等院校教育的健康發展,並填補國內某些空白的學科。

在中外合作辦學方式上,中方在教學設施和設備上進行投資,力圖改善教學環境。而外方選派教師到中方學校講學,並提供課程和外方教材,使得課程體系“中西合璧”。另外許多高校還與合作方在文化交流、教師進修和互派訪問學者上加強了溝通和交流,有些合作方院校甚至互派教師參加國際會議、學術研討會等,通過一系列中外合作交流活動爲國內高校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學生創造出豐富多彩的多元文化環境,同時也加快高等院校教學改革和發展的步伐,拓展高等教育對外開放廣度和深度。

(二)推動了我國高等教育改革

中外合作辦學能夠推動我國高等教育的國際化,改革我國的教育體系,全面深化素質教育。通過引進國外先進的教育理念、專業和課程、教育模式及教學組織形式等,促進了人才培養模式的多元化和教學條件的改善。在合作辦學過程中,國內所提供的課程國際化,使國內學生享受到國外一流的教育資源如多種教學資源、各類教材、音像資料、課件案例等,並且節省了出國留學成本,培養其在未來多元文化社會中的生存能力。

目前我國高等院校在教學上與西方國家仍存在差異。在教學方式上,國內仍有不少教師注重對學生知識的灌輸,而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一堂言”的現象很嚴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很難發揮他們的創造力和積極性。但是國外在教學過程中則把教師只是看做引導者,認爲學生纔是課堂的主體,因此學生在課堂的學習變得非常的主動和積極,極大的促進了學生的創造力和實踐能力。中方學校通過學習合作方的辦學理念和教學方法,能轉變我國傳統教育觀,創新教學模式。

(三)強化教師隊伍的建設

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教師隊伍由中方和外方雙方教師組成,因此能夠資源互補,吸取雙方優勢。中方教師隊伍一般由外語水平較好的教師組成,通過課堂的雙語教學,大大提高了教學能力和外語水平。而中方院校充分尊重外籍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這極大程度上調動了外籍教師在教學工作中的積極性。

(四)促進中西方文化的交流

一方面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可以感受到合作院校教師帶來的文化薰陶,培養他們的跨文化意識;另一方面,通過合作辦學項目的一系列活動加強了中外雙方的交流,促進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

(五)培養國際化人才

隨着全球化的發展,我國需求更多的高素質、國際化的各類管理技術人才,通過與外方合作辦學,有益於引進國外優質教育資源,促進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以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培養。

▲▲二、當前我國中外合作辦學的存在的問題

(一)外方合作者的資質和水平問題

我國一些辦學機構因爲缺乏經驗或出於利益考慮, 外方院校並不是國外一流大學一流專業,很多是國外一些很普通的院校,這就導致了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整體層次不高。而且中方院校在引進合作方的教材也顯得內容陳舊,課程體系不完善,影響了合作雙方的教學水平。

(二)收費管理問題

目前還有部分中外合作辦學院校爲了片面追求經濟利益,在收費方面缺乏規範,也缺乏相應的法規。

一些高等院校在缺乏基本的配套設施(如實驗室、專業圖書、相對穩定的教學實習基地等)的情況下就盲目開發新的專業,嚴重影響了教育、教學質量。另外由於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學生所需的教材有很多都是國外原版教材,這就使得上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英語基礎。但是實際上由於資金的缺乏,教師進修受限,即懂專業又懂外語的的雙語教師較少,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

(三) 質量問題與監督問題

據調查發現中外合作辦學最爲突出的問題就是質量方面的問題。部分中外合作院校在招生過程中出現了虛假宣傳,在教學過程中缺乏配套的教學設備,以及師資低下,甚至有出現亂髮文憑等現象。行政部門也缺乏對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監督和評估。

▲▲三、建議和思考

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提升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質量,促進中外合作辦學的發展:

(一)行政部門要加強監督,頒佈相關的中外合作辦學管理的相關政策和法律法規,做到中外合作辦學有法可依,促進中外合作辦學良性發展;

(二)政府部門要慎重審批相關合作項目,以保證引進境外優質教育資源;

(三)選擇國外高校作爲合作方,首先要對國外高校充分了解,選擇公認的大學,覈實合作方的教學水平和國際地位;其次要對國內市場進行調研,瞭解合作辦學項目專業在國內開辦的可行性,保證就業和發展前景,促進高校自身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四)改革現有國內教育體系進一步吸引優質的外方合作者,提升中方辦學層次,促進中外合作辦學效果。

怎樣理解中外合作辦學項目

近幾年,中外合作辦學項目蓬勃發展,影響深遠的首選北京郵電大學國際合作項目,其專業特色、就業優勢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可。如今,北京五高校(北京化工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北京林業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和北京交通大學)都有了各自的中外合作辦學專業。

根據《中外合作辦學條例》和《中外合作辦學條例實施辦法》的有關規定,中外合作辦學是指中國教育機構與外國教育機構依法在中國境內合作舉辦以中國公民爲主要招生對象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外合作辦學是中國改革開放後在教育領域中出現的新生事物,從上個世紀90年代初開始出現至今,走過了將近20年的發展歷程,其過程跌巖起伏,備受社會爭議,家長和考生更是感覺心裏沒底,難以抉擇。最近幾年,一些院校的中外國際合作項目發展很快,逐步納入招生計劃並得到了社會的響應和認可。

中外合作辦學有合作設立機構和合作舉辦項目兩種形式,具有以下特點:

(一)中外合作辦學的主體是具有法人資格的中國教育機構和外國教育機構;

(二)中外合作辦學的方式必須是合作辦學,既不是合資辦學,也不允許外國教育機構、其他組織或者個人單獨辦學;

(三)中外合作辦學的招生對象是中國公民,而不是主要招收外國或者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地區的學生;

(四)教育教學的地點主要在中國境內;

(五)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都應當依法取得行政許可。

考慮到我國中外合作辦學的實際,國家規定,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也包含中國教育機構採取與相應層次和類別的外國教育機構共同制定教育教學計劃,頒發中國學歷、學位證書或者外國學歷、學位證書,在中國境外實施部分教育教學活動的方式依法舉辦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

但中國教育機構沒有實質性引進外國教育資源,僅以互認學分的方式與外國教育機構開展的學生交流活動,不納入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加以管理。

近年來,隨着我國對外開放領域的不斷擴大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中外合作辦學發展十分迅速,辦學規模逐步擴大,辦學層次逐漸提高,辦學模式也趨於多樣化,已經成爲中國教育國際合作與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這對於引進國外優質教育資源,借鑑國外有益的教學和管理經驗,加快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步伐,培養國家經濟建設急需的各類人才,促進中國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增加中國教育供給的.多樣化和選擇性,發揮了積極作用。

根據原國家教育委員會1995制定的《中外合作辦學暫行規定》,中外合作辦學是“外國法人組織、個人及有關國際組織同中國具有法人資格的教育機構及其他社會組織,在中國境內舉辦以招收中國公民爲主要對象的教育機構實施教育、教學的活動。” 正是從那時起,中外合作辦學發展起來,但早期的中外合作辦學基本是面向大學聯考落榜生,以預科班的形式向國外輸送學生,也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因此走出國門,拿到國外大學的文憑,圓了自己的大學夢,其中很多畢業生的事業發展相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