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登革熱預防措施知識

登革病毒經伊蚊叮咬進入人體後在毛細血管內皮細胞和單核巨噬細胞系統內複製,然後進入血液循環,形成第一次病毒血症。下面是小編爲大家分享最新登革熱預防措施知識,歡迎大家閱讀瀏覽。

最新登革熱預防措施知識

  登革熱病因

  (一)發病原因

傳染源:患者和隱性感染者爲主要傳染源,未發現健康帶病毒者。患者在發病前6~8小時至病程第6天,具有明顯的病毒血症,可使叮咬伊蚊受染。流行期間,輕型患者數量爲典型患者的10倍,隱性感染者爲人羣的1/3,可能是重要傳染源,叢林山區的猴子和城市中某些家畜雖然有感染登革病毒的血清學證據,但作爲傳染源,尚未能確定。

傳播媒介:伊蚊,已知12種伊蚊可傳播本病,但最主要的是埃及伊蚊和白伊蚊。廣東、廣西多爲白紋伊蚊傳播,而雷州半島、廣西沿海、海南省和東南亞地區以埃及伊蚊爲主。伊蚊只要與有傳染性的液體接觸一次,即可獲得感染,病毒在蚊體內複製8--14天后即具有傳染性,傳染期長者可達174日。具有傳染性的伊蚊叮咬人體時,即將病毒傳播給人。因在捕獲伊蚊的卵巢中檢出登革病毒顆粒,推測伊蚊可能是病毒的儲存宿主。

感人羣:在新疫區普遍易感。1980年在廣東流行中,最小年齡3個月,最大86歲,但以青壯年發病率最高。在地方性流行區,20歲以上的居民,100%在血清中能檢出抗登革病毒的中和抗體,因而發病者多爲兒童。

  (二)發病機制

登革病毒經伊蚊叮咬進入人體後在毛細血管內皮細胞和單核巨噬細胞系統內複製,然後進入血液循環,形成第一次病毒血症。定位於單核巨噬細胞系統和淋巴組織中的登革病毒繼續進行復制,再次釋入血流形成第二次病毒血症,並引起臨牀症狀與體徵。機體產生的抗登革病毒抗體與登革病毒形成免疫複合物,激活補體系統,導致血管的通透性增加,亦可導致血管水腫和破裂。登革病毒的複製可抑制骨髓中白細胞和血小板的再生,導致白細胞、血小板減少和出血傾向。

病理改變表現爲肝、腎、心和腦等器官的退行性變,出現心內膜、心包、胸膜、腹膜、胃腸黏膜、肌肉、皮膚及中樞神經系統不同程度的水腫和出血。皮疹活檢可見小血管內皮細胞腫脹、血管周圍水腫及單核細胞浸潤,瘀斑中有廣泛性血管外溢血。腦膜腦炎型患者可見蛛網膜下腔和腦實質竈性出血、腦水腫及腦軟化。重型患者可有肝小葉中央竈性壞死及淤膽,小葉性肺炎和間質性肺炎等。

  登革熱預防

傳染源主要是病人,以發病前1d至發病後5d傳染性最強,輕型和隱性感染者可能是重要的`傳染源。主要傳播媒介爲埃及伊蚊,其次爲白紋伊蚊。蚊蟲吸血受染後8-14d纔有傳染性,再次叮人即可傳播疾病。伊蚊受染後終身具傳染性,登革熱病毒在白紋伊蚊的唾液腺及神經細胞中可大量複製。病毒在蚊體內可經卵傳代,故伊蚊又是本病毒的儲存宿主。感染後對同型病毒有鞏固的免疫力,並可維持多年,對異型病毒也有1年以上的免疫力。流行季節與各地氣候、蚊蟲繁殖情況有關,廣東省爲5-10月,海南省爲3-10月。

  預防:

一、預防登革熱要處理孳生地、消滅蚊蚴:

1、疏通溝渠、下水道,防止積水,填平窪地、翻盆倒罐清除積水。

2、儘量避免用清水養植植物,對於花瓶等容器,每星期至少清洗、換水一次,勿讓花盆底盤留有積水。把所有用過的罐子及瓶子放進有蓋的垃圾桶內,摧毀白紋伊蚊孳生地。

二、預防登革熱要殺滅成蚊:在住宅、辦公室、醫院等及其他公共場所可採用藥物殺滅成蚊。目前可採用下列幾種:

1、敵敵畏:可採用藥物稀釋噴灑及煙薰,特點是速效,迅速殺死成蚊。對人畜有毒性。使用時須小心,注意安全。

2、三氯殺蟲酯(7504):對人畜毒性低,可採用藥物稀釋噴灑及煙薰,特點是見效慢,但保持時間長,7~10天仍有效。可與敵敵畏混合使用,比例爲4:1或3:1,其優點是速效且持續時間長。

3、人工合成除蟲菊酯類:其製劑有二氯苯醚菊酯,胺菊酯等,可採用藥物稀釋噴灑,特點是殺蟲效果強,對人畜毒性低。

4、溴氰菊酯:屬於觸殺藥(即接觸中毒)可採用藥物稀釋噴灑,殺蟲作用強,對人畜毒性低。

三、預防登革熱要認真做好個人防護

1、養成睡覺時放蚊帳的習慣。亦可用防蚊油塗搽暴露皮膚,室內可點燃蚊香。

2、到登革熱流行區旅遊或生活,應穿着長袖衣服及長褲,並在外露的皮膚及衣服上塗蚊蟲驅避藥物;

3、避免在“花斑蚊”出沒頻繁時段在樹蔭、草叢、涼亭等戶外陰暗處逗留;

四、預防登革熱要隔斷人爲傳染:一旦有病人發生,要早就診,早報告,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避免向周圍健康人羣傳播,病人在起病日算起應隔離防蚊叮咬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