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教案

引導語:本文是一篇優美的寫景抒情散文,描繪了春回大地,生機勃勃的動人景象。通過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和迎春圖五幅圖畫,讚美了春天給人帶來的希望和力量。

《春》教案

[教學重點難點]

1. 體會感情,品味語言。

2. 寫景的組織與安排。

3. 構思精巧,結構嚴謹,多種修辭方法的運用。

[學習過程]

一. 瞭解作者及作品

作者,朱自清。散文家,詩人。他的散文成就很高,許多篇目都是中學的傳統課文,例如:《春》《背影》《綠》《荷塘月色》,這些課文都深受師生的喜愛。他的散文大多講述自己的經歷,描繪祖國的湖光山色,抒發個人情思,也有一些是揭露舊社會黑暗的。

《春》大致寫於1928——1937年。此文用孩子般的心靈,借孩子的眼睛寫出了春的美好,春的生機,充滿了新鮮的格調和歡樂的情緒。

古人有“兩個黃鸝鳴翠柳”“春風又綠江南岸”“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春陽垂野草青青,時有幽花一樹明”“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描寫了春草、春花、春風、春雨都貯滿了詩情畫意,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朱老先生是怎樣描繪春天的,是怎樣讚美春天的。

二. 整體感知文章內容 把握文章結構特點。

(1)你能準確地把握作者寫“春”的總體思路嗎?請寫在下面。

盼春(總寫)——繪春(分寫)——贊春(總寫)

(2)文中描繪的圖的先後順序可以調換嗎?請說出理由。

不能,它們在時間上有着一定的先後順序,由花草到天氣到人更符合邏輯。

同學們,以上訓練是檢查一下同學們的自學能力,也是爲同學們更好地理解課文做必要的準備。前三道題都屬於基礎知識的檢查,目的是讓同學們注意平時的積累。後兩道題,是讓同學們在整體感知文章內容的基礎上把握文章的結構特點。

三. 內容分析

1. 整體感知課文,思考:作者圍繞一個“春”字,寫了哪些方面的內容?其中哪一個內容寫得最詳細?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提示:圍繞一個“春”字,寫了“盼春”“繪春”“贊春”三個方面的內容。其中“繪春”寫得最詳細。因爲在這一部分當中,作者依次寫了草、花、風、雨、人,通過寫這些景物的特點表達了對春天的讚美之情。

2. 請帶着感情讀第一段,體會這一段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哪些詞語最典型?

提示:這一段形象地寫出了作者盼春的急切和得知春來的喜悅。疊用“盼望着”表現了作者渴望春天到來的迫切心情,兩個“了”似乎讓人感到了東風,聽到了東風的腳步,形象生動表現了作者那種喜悅的心情。

3. 第二段是怎樣寫春的?讀後你有何感受?

提示:第二段作者勾畫了一幅春醒圖。採用比喻、擬人、排比的修辭方法形象地描繪了萬物經過漫長的嚴冬後,蒙受了春的溫暖、滋潤得以復甦的神態。讀後給人一種親切的感覺。

4. 有感情地朗讀3——7自然段“繪春”部分,概括每一段的主要內容,仔細體會作者的感情。

提示:第3段描繪了一幅“春草圖”,寫出了草的嫩、綠、多。

第4段描繪了一幅“春花圖”?/

第5段描繪了一幅“春風圖”,作者運用觸覺、嗅覺、聽覺、視覺寫出了風的'柔和和給人帶來的愉快。

第6段描繪了一幅“春雨圖”,寫出了春雨的潤澤。

7段描繪了一幅“迎春圖”,由景及人,頌揚抓緊春光,努力工作,奮發向上的精神。

5. 體會最後“贊春”部分,分析其表達上的作用。

提示:這部分作者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方法來讚美春天,貼切而富有表現力。它從三個角度形象地反映了春天剛到人間的“新”的特點,又漂亮又活潑的“美”的特性,有力量有希望的“強”的特性,把春之活力活靈活現地寫出來了,深化了文章主題。

四. 精品細讀

精讀第六自然段,完成下面的問題。

1. “一切景語皆情語”,本段文字抓住春雨的特點,寫出了春雨特有的景象。體會一下它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提示:本段文字傳達出春雨中和平安寧的氣象,渲染了春雨沐浴的溫馨,抒發了作者對春天的熱愛和讚美的感情。

2. “密密地斜織着”一句中“織”用的好嗎?爲什麼?

提示:“織”用得非常好,它既寫出了春雨細、密的特點,又與上文“像細絲”一句相照應。

3. 本段文字,作者描繪了一片細雨綿綿的春光,一派清亮溫馨的景色,一種和諧安靜的氛圍。置身於這春雨中,你會產生怎樣的感覺?

提示:略(與文意關聯即可)

4. 唐朝詩人杜甫的五言律詩“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同朱自清的這段文字在內容和寫法上有什麼相同之處?(請寫出三點)

提示:都抒發了對春雨的喜愛,都寫了春雨的潤物,都寫了春風;(還有:都從視覺角度寫雨;都寫了實景;都運用了擬人的手法等)

五. 總結

(一)主題思想

本文是一篇優美的寫景抒情散文,描繪了春回大地,生機勃勃的動人景象。通過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和迎春圖五幅圖畫,讚美了春天給人帶來的希望和力量。

(二)寫作特色

1. 全文從盼春到繪春,到頌春,到以追求與春天一樣美好的生活作結尾。構思精巧,結構嚴謹。

2. 作者通過對事物的細緻觀察,抓住春的特點,用鮮明、生動、準確的語言來描繪春天的景色,達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3. 文章大量運用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方法,使讀者如觀其景,如聞其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