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公開課優秀教學設計

《荷塘月色》是中國著名文學家朱自清任教清華大學時所寫的一篇散文,因被收入中學語文教材而廣爲人知。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荷塘月色》公開課優秀教學設計,希望大家認真閱讀!

《荷塘月色》公開課優秀教學設計

  【1】《荷塘月色》公開課優秀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1、課文的特點與地位

《荷塘月色》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著名的詩人、散文家、學者、民主戰士朱自清先生的代表作。這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散文。在這篇散文裏,作者給我們描繪一幅月色下的荷塘的美麗景象。語言優美、典雅,是一篇著名的美文。本文構思巧妙,寫的荷塘,是月下的荷塘;所寫的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作者將描寫荷塘與描寫月色巧妙地結合起來,突出優雅、朦朧、幽靜的意境之美。語言優美,恰當地運用比喻、通感的修辭手法,是本文一大特色。學生仔細閱讀,反覆品味,領悟滲透在文章中的作者的情感和匠心獨運的構思,以及語言藝術的魅力。

2、教學重點、難點:

本課的重點是課文四、五、六三段的賞析。通感的修辭手法學生第一次接觸,也是重點之一。難點主要有兩個:一是作者爲什麼會有“頗不寧靜”的心情,二是寫江南採蓮舊俗的作用。

  二、目標分析

(1)情感與態度目標: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流露的彷徨苦悶的心境和潔身自好、嚮往自由美好生活的情懷。

(本文寫於1927年,蔣介石叛變革命,中國陷於一片黑暗之中。讀課文理解作者內心“頗不寧靜”的原因。)

(2)知識與能力目標:欣賞作者所描繪的荷塘月色的美景,領悟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揣摩語言,體會語言的抒情性,學習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同時,學習本文比喻、擬人、通感等修辭手法的運用。

(3)過程與方法目標:在教師恰當的提升引導下,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語文課具有開放性。

  三、課時安排 兩課時

  四、教法分析

藉助多媒體課件的教學手段,採用:激趣——感知——品讀、賞析——討論——拓展延伸的教學模式,課前讓學生查找收集資料。倡導教師必要的牽引到放手,到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轉變,真正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教師適時的啓發點撥,使整個教學導之有序,從而構建師生間和諧平等互動的語文課堂。

  五、學法分析:

1、學情分析

學生從朱自清的《匆匆》、《春》到《威尼斯》,對語言美、意境美有所領會,但由於我們的學生認識問題膚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們的閱讀還停留在泛讀和初讀上,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審美能力尚在培養形成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他們的興趣引導學生進入特定的審美意境,培養學生具有寧靜的、適宜接納美的事物的心胸 。

2、學習方法:朗讀法、欣賞法、討論法、質疑法等指導學生如何鑑賞寫景抒情的散文,如何品析作品的語言,體會情景交融的優美意境。

教具的使用:收錄機、朗讀帶、多媒體課件

  六、教學過程分析

(一)激趣

1、 創設情境,導入課文。

在夏季的一個夜晚,月亮升高了,是一輪圓月,我們的主人公心情鬱悶,想散散心,於是想到荷塘去走一走。月光下的荷塘是那樣的美,荷塘上的月色也令人陶醉,那景色就像一幅靜謐、安詳、優美的圖畫。作者將這幅畫給我們描摹了下來,成爲一篇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我們讀他的文章就像看到了那幅畫一樣。那篇文章就是著名的《荷塘月色》,作者就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著名的詩人、散文家、學者、民主戰士朱自清先生。

2、簡介作者及時代背景

(二)感知

1、教師配樂範讀課文

學生聽讀,在交流聽讀的感受基礎上確定閱讀的感情基調,在老師指導朗讀方法後,再來齊讀重點段落。

2、 學生自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學生輕聲朗讀,配以輕音樂,對課文語言及課文內容最直接、真切的感知,也是學生自主與文章進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通過自讀,學生初步感知了作者的寫作意圖。這樣設計遵循漸進原理,由淺入深,爲品讀課文做好鋪墊。 教師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發現問題、獲取感受和認識,並用精練準確的語言加以概括。同時教師可提供以下問題供同學思考:

(a)文中所寫的景物有哪些?

(b)文中內容直接與題目相照應的段落有哪些?

(2)分組交流討論各自的認識及相關問題,教師巡迴指導,參與交流討論。

(3)教師主導,師生互答。

主導問題:

(a)、文中最能體現作者感情基調的句子是哪一句?

(b)、文中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這種感情是濃還是淡?作者感情發展的脈絡是怎樣的?(明確這些問題後,從4-5段切入)

(三)品讀--賞析

1、局部研討,欣賞朱自清筆下荷塘和月色的幽美,體會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高超技巧,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語言特色。

(1)學生朗讀4-5段,藉助圖片形象直觀的品味比喻、擬人、通感等修辭表達效果,體會語言的美。

(2)賞析月色下的荷塘,品味語言的妙處,體會景物特點。

荷葉,以亭亭的舞女的裙作比;寫荷花,以一粒粒明珠、星星、美人作比;寫荷香,把荷香若有若無、遠遠才能聞到的這種感覺與渺茫歌聲相通,作者就這樣抓住荷塘景物特點運用比喻、擬人、通感等修辭形象逼真的寫出景物形態美、動態美、靜態美。

此段作者集中筆墨描寫月下的荷塘,但已遠不是平日走過的荷塘了,而是作者心中的荷塘。通過這些景物作者表現了自己“出污泥而不染”的品質和潔身自好,不與黑暗勢力同流合污的情懷。景物描寫融進了作者的感情,景物便有了生命力。

(3)荷塘月光的賞析

1、在第四段分析基礎上由學生自由討論品味幾個動詞的妙用,再次明確通感修辭手法的作用。教師可出示課件幫助學生體會。經過探討,荷塘月光朦朧和諧美便也呈現於眼前

2、小結。教師總結本文語言的特點,點明在柔美和諧中透露出作者淡淡的喜悅之情。

(四)討論

重在理解作者情感, 在閱讀欣賞4—5段基礎上以討論形式完成教學內容。(課件展示)

討論一:

回想4—6段景物描寫的特點,思考爲什麼會有這樣的景物特點?找出表示作者心情的句子。理解作者情感

討論二:

結合時代背景思考作者“頗不寧靜”的心情緣於何?

討論三:

作者引用《採蓮賦》《西洲曲》中寫採蓮的事情,有什麼作用?

(五)拓展延伸

(語文學習要出於教材,但又不能侷限於教材,應向生活延伸,注重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引導)

課後練習

學習本文情景交融的寫作方法,寫一段景物描寫的文字,抒發自己的某種感情。

七、板書設計(略)

八、教學反思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散文的經典之作,其清新的語言、靈巧的構思、寫景狀物的高超技藝讓人歎服! 經常聽老師上《荷塘月色》的公開課,沒發現好的使人難忘的好課,自己上來也覺得無趣。一篇如此優美的抒情散文到了老師手裏怎麼就變樣、變味了呢?

抒情散文不好上,我想是許多老師一致的看法。原因不一:情感不好把握有之,分析不到位有之,不知從何講起有之,等等。而《荷塘月色》是衆多散文中比較難上的一篇,不好找突破口,我上課喜歡找突破口。你從文眼“這幾天心裏頗不寧靜”開始,但不好繼續講下去,想去開導學生,課堂死氣沉沉。你從作者行程開始,顯得單調膚淺。你從朗讀開始,課堂重點不突出。難,真的難。大多老師上公開課喜歡分析描寫荷香月色的那幾段,因爲比較好駕馭。

現細細想來,覺得有幾點值得我好好反思的。

1、語文教學要加強綜合,注重知識之間、能力之間以及知識、能力、情意之間的聯繫,重視積累、感悟、薰陶和培養語感,致力於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這節節課在這方面表現得十分突出,語文教學的多功能發揮得淋漓盡致。關鍵的語言文字放在特定的語境中理解、品味、鑑賞,感悟是靈動的,具個性色彩的;配樂朗誦,動畫欣賞隨文入境,營造美的氛圍。研究作者與創作背景,探究作品的寫作意圖與價值取向,把知識傳授、能力培養、智力發展與思想情操陶冶融爲一爐,發揮了語文的實用功能、發展功能、審美功能,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多方面獲得培養。

但學生互動稍顯不足,聽課老師多,學生有些緊張。引導還需要大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