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登山中領悟出來的管理心得

50歲之後,我纔開始登山。高山上稀薄的氧氣,高原反應煎熬中的不眠之夜,撲面而來的獵獵寒風,來自世界不同角落的陌生人羣組成的團隊,令人忐忑不安的時刻存在着不確定的因素……所有的這些,讓我從登山中領悟到管理的魅力所在。

從登山中領悟出來的管理心得

美國沃頓商學院的MBAEMBA都有登山拓展活動這門課程。多年來大量的調查研究,使得哈佛亨利-B-雷林教授得出了這樣的一個結論:一個學生在商學院裏的成績和他將來的成功並無關係,即便是看上去短期內有些相關性,但是從長期的角度而言,根本是沒有任何關係的。學業上的成敗不等於事業上的成敗,更何況,生活之路漫漫,完成學業之後的人生還要有三分之二的路要走,跑在前面的人,可能會在以後的路程中黯然失色,而起步比較慢的人,往往會後來者居上,因爲在學業結束之後的40年或者是50年的路程之中,除了智力的因素之外,幫助你去實現成功夢想的還有很多,遺憾的是,那些因素卻是你在商學院中永遠學不到的。

  坦然面對,永不言敗

我並不是一個幸運兒,無論是在商場,還是在雪山,我都有過失敗的經歷,而且還不止一次。但是我堅信,即便是在行動上失敗了,從順境轉入到逆境,承受着巨大壓力的磨難,自己在心中仍然要常常默唸“永不言敗、永不放棄”。第一次登山失敗是2006年5月6日攀登西藏啓孜峯(海拔6201米),當我上氣不接下氣地爬到距頂峯不到50米的地方時,關門的時間到了。我清楚地知道,腳下的位置就是此次攀登的極限,儘管抱怨、不滿,但是我必須要去面對這一現實,我失望地望了望頂峯,從路繩上摘下上升器,將它掛在安全帶的主鎖上,轉身開始下撤。

任何一種失敗都是付出了代價的,假如你是這一失敗的蒙難者,唯一能使你受益的就是反思失敗的過程,從中找出能夠加以改善之處。即使是現在沒有用武之地,來日還是可以受益無窮的。回家後,我在總結失敗原因時意識到,啓孜峯領隊留給隊員的時間太少了。從海拔4700米的大本營爬到5500米的前進營地,上升了800米就用掉4個多小時,而從5500米的前進營地爬到6200米的頂峯,需要上升700米,給的時間是5小時,其中還需要使用上升器、安全鎖、冰稿等各種器材,每個人還穿着沉重的高山靴。如果那天能夠提前一到兩個小時出發的話,失敗是完全可能避免的。

兩個月之後,我去新疆攀登海拔7546米的慕士塔格峯。最後一個營地分別設在海拔6800米和6900米兩處,絕大多數人都選擇了6800米處的營地。儘管頭一天走得十分的吃力,爲了保證第二天有充足的時間用來登頂,我還是咬緊牙關往上多走了100米,住在6900米的營地。原計劃是早上8點鐘就要出發的,但是因爲天氣實在是太冷了,凍得人出不了帳篷,一直等到太陽照到帳篷口,我纔開始出發,時間是9點44分,比從6800米營地出發贏得了一個小時的時間。7月22日14點52分,我成功地登上了慕士塔格峯。一位山友在短信中這樣寫道:“攀登慕士塔格的成功是方法論的成功。”

多年來的管理實踐告訴我,方法比能力更加重要,行動比計劃更加重要。第二次失敗是2007年3月17日攀登雲南哈巴雪山(5396米)。狂風裹着雪,卷着沙,呼嘯而過,不到背風處,即便是一米遠的山友講話也會被風的呼嘯所淹沒。體重75公斤的我,被風吹得一個趔趄接着一個趔趄。儘管戴着防風帽和雪鏡,但是裸露出來的臉和耳朵,被風吹得生疼。風還在不停地變換方向,令人無所適從,當你張着大口呼吸的時候,風奪口而入,滿嘴都是雪和沙。

我向山頂望了望,湛藍湛藍的天空下,被白雪覆蓋的哈巴雪山頂峯近在咫尺,按照我們的攀登速度,兩個多小時之後就會站在頂峯。

但是問題是,再往前走的話就是亮冰,需要在登山鞋上綁上冰爪,手持冰鎬,才能前行,眼前這麼大的風,人在亮冰上行走最容易發生滑墜。3個多月之前,哈巴就曾發生過一起由於滑墜引起的山難,42歲的上海嚮導“老古董”在海拔5200米處跌落山崖死亡。早上5點半,我們從4100米的大本營出發,已經攀登了將近5個小時的時間,在狂風中行走體能消耗非常大。

我知道,作爲發起人,我面對眼前的狀況必須迅速做出決斷,是上,還是下。然而,我不忍心就這麼讓大家撤下去,如果再等一等,風也有可能會變小。躲在岩石背後的我們三人一直沉默着。而風速則依然不減,一陣狂過一陣。最終,我做出了下撤的決定。

在我們之前,曾經有一個新加坡的隊伍成功登頂了,走的是同一線路,由同一個嚮導領隊。僅僅是過了兩天時間,我們卻只能在海拔4900米處選擇下撤,原因是天氣這個至關重要的變量改變了。

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任何一座雪山都不簡單,不要說你以前曾經攀登過多麼高的山峯,有過多少次成功。即便是同樣一座山,時間不同,環境不同,自己的狀態不同,結果也就會截然不同。登山像管理,而不是像物理。物理的特點是,只要你按照某種定律去做的話,結果都是一致的。而管理則是恰好相反的,更多的是依靠實踐,依靠你自己由體驗沉澱而成的.經驗,所以管理首先是藝術,其次纔是科學。

  目標第一,行動第二

曾經有人問我,你的登山念頭是從哪裏來的?我說,始於2002年7月11日我對王石的一次採訪。當時,王石剛剛登頂北美最高峯的麥金利不久,在他看來:“那是一座讓攀登者很有成就感的雪山。”聽了王石攀登麥金利的故事之後,我便萌生了登山的念頭。不過,王石給我的建議是,先去登一下香山或者司馬臺長城。

香山的海拔高度只有557米,我就是從這樣一個高度開始起步的。說句實在話,剛開始登香山的時候我也是很吃力的,一路上要歇上好幾次。直到一口氣不歇地登上香山之後,我才又確定了新的目標——四姑娘山,那纔是真正意義上的雪山。

總結出自己的經驗,我認爲設定目標既是至關重要的,也是十分具有挑戰的,更是一件不斷完善和調整的事情。

挑戰自己,不斷攀登高峯的同時,我自己也在積極地去創業,而合作伙伴的選擇對於商業成功是至關重要的,創業中也會遇到高山缺氧,也會遇到暴風雪,面臨這些不確定問題時合作伙伴就會知難而退,不能和你共同去登上頂峯。因此,選擇合作的夥伴有可能是一種常態的事情,而不會一勞永逸。可以說,我的攀登過程其實就是一個合作伙伴的選擇過程,有的人在爬上四姑娘山就感到滿足了,而像金飛豹這樣的人,即便是完成了登上地球九大極點的壯舉後還在尋求更新更高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