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端午節的風俗

賽龍舟、包糉子、掛艾草……每年端午,人們所熟知的傳統習俗都會重複上演。昨日,南寧揚美古鎮、壇洛下楞村等地羣衆,都自發組織了隆重的龍舟競賽及相關民俗活動,歡度端午佳節。

廣西端午節的風俗

不過,過端午的習俗在廣西各個地方,又都呈現不一樣的特色。看看曾居住在廣西各地的老人,聽他們聊聊自己記憶中的端午都是怎麼過的。

  桂林平樂

  正午時分房前屋後 灑雄黃酒

從小在桂林平樂長大的潘女士,幾年前纔來到南寧定居。她告訴記者,每年端午,平樂一帶的居民也會家家戶戶忙着包糉子。不過,他們包的糉子與大家常見的有所不同。“甜的、鹹的都有,材料均取自天然的植物藥草。”潘女士說,甜糉就是當地人俗稱的“灰水糉”。包甜糉必須採用當地人所說的“黃金柴”,或將稻草燃燒成灰,泡水過濾後製作而成。“只有取用這兩種材料,煮熟的糉子纔會呈現金黃的色澤,鹼性也較強。”至於當地的鹹糉,多用花生、綠豆、板栗、黑芝麻混合糯米,在當中包裹一塊排骨或一塊五花肉包制而成。

潘女士說,自她懂事至今,端午到來,家家戶戶都會在自家門上掛艾葉。老輩人說艾葉可以辟邪;現在的年輕一輩則認爲艾葉具有驅風祛溼的作用,有益於健康。

“此外,端午節當天正午時分,老人們還會在房前屋後灑些雄黃酒。”潘女士回憶道,歷年端午節前夕,人們都會自行採購雄黃、米酒泡製雄黃酒。因爲祖輩大多依山而居,山上蛇蟲較多,爲了防止蛇蟲進屋,當地人習慣在端午這天將泡好的雄黃酒繞屋噴灑一圈,這一習俗也因此流傳至今。

  壇洛下楞

  放河燈上天橋 狂歡一整天

在下楞村,端午節賽龍舟的習俗已延續數百年,除此之外,當地還有許多獨具特色的節日習俗。

盧嬸年輕的時候嫁到下楞村,至今已在村裏生活了30多年。她說,在下楞村生活,首先要學會每一個下楞婦女都要掌握的技能,就是製作河燈。每年到了端午節,龍舟賽事過後,家家戶戶都會以巷子爲單位,老老少少乘上船,到河裏放河燈。“用藍色、紅色、青色等顏色的彩紙,疊成四角形的河燈,中間放上蠟燭。夜晚點燃蠟燭之後,將河燈小心置放於水面,就叫點河燈。”

盧嬸說,端午節前,村裏每條巷子的婦女們都圍坐在一起做河燈,每個巷子大約製作兩三百盞,到了夜晚,河面上星星點點,非常漂亮。下楞村人認爲,他們祖輩依水而居,河燈能爲他們祈福、保平安。

另外,端午的夜晚,下楞村人還會集中在空曠處,請來道公,在事先搭好的“天橋”上做法,當地俗稱“上天橋”。其實,“天橋”就是以一些桌子搭建而成的金字塔狀結構的架子,村民們圍繞着“天橋”敲鑼打鼓,熱鬧非凡。

  邕城街坊

  取回“龍船水” 煮飯熬藥洗澡

家住邊陽街的老南寧老農說,住在邕江邊一帶的街坊,小時候過端午都有這樣的印象,就是在端午當天清晨去邕江取“龍舟水”(也有居民稱“龍船水”),取回之後用來煮飯、熬藥、洗澡。不過,現在的年輕人很少有人延續這一風俗了。

不過,很多老南寧還是習慣在端午這天買回一些藥草,回家用水燒開,再給全家人洗浴。“我們小時候一直是這麼過來的,現在有了兒子、孫子,也希望他們遵從這一習俗。”永寧街一位阿姨對記者說,正因爲有了這樣的習俗,每到端午,各個農貿市場、菜市以及大街小巷,纔會有那麼多銷售藥草的商販。他們銷售的.,大都是鮮艾草、菖蒲、銀花藤、野菊花、麻柳樹葉、桉樹葉、九節楓、活麻、柳樹枝、野薄荷,以及桑葉等植物的葉莖,大家認爲這樣的“草藥浴”可以解暑鎮痛、散風清熱,用在孩子身上可以去溼氣、預防長痱子。

  百色靖西

  五月初五 趕藥市購買草藥

  已在南寧定居多年的冷女士,老家在百色市靖西縣。她告訴記者,最近幾年,靖西縣的端午藥市已經發展爲一個規模盛大的節日,很多人不遠千里慕名前去採購草藥。

冷女士說,在她的記憶中,每年端午,家鄉都有一番別樣的景象。其中靖西一帶的壯族羣衆,除了做“牛角”糉粑紀念屈原之外,當天還有一個非常熱鬧的風俗街日——趕藥市。這一天,四面八方的羣衆挑着一擔擔中草藥彙集圩鎮。僅在縣城,藥攤就擺滿市場和附近街頭。趕藥市的男女老少成千上萬,現場人頭攢動、人聲鼎沸。

“我們小時候就常跟着長輩一起趕藥市,所以也能辨識不少藥草。”冷女士說,當地端午趕藥市的習俗已經延續數百上千年,因此,每逢端午,靖西縣遠近村醫藥農,以及周邊德保、那坡、田東、田陽、右江區、天等、大新乃至雲南、越南等地的民間醫生和羣衆,也會將自採自種的各種中草藥,或各種藥用動物、礦物等運至靖西出售,在集市上,可以見到許多奇珍異草。

“隨着時代變遷,現在的藥市早已不再只是單純買賣藥草了,而是發展成了一個民間藥材交流大會,以及民間醫學交流的一個大舞臺。”冷女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