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經典之《論語.爲政》賞析

國學《爲政》篇包括24章。本篇主要內容涉及孔子“爲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謀求官職和從政爲官的基本原則、學習與思考的關係、孔子本人學習和修養的過程、溫故而知新的學習方法,以及對孝、悌等道德範疇的進一步闡述。

國學經典之《論語.爲政》賞析

1.子曰:“爲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衆星共之。”

【釋義】孔子說:“(周君)以道德教化來治理政事,就會像北極星那樣,自己居於一定的方位,而羣星都會環繞在它的周圍。”

2.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釋義】孔子說:“《詩經》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它,就是‘思想純正’。”

3.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釋義】孔子說:“用法制禁令去引導百姓,使用刑法來約束他們,老百姓只是求得免於犯罪受懲,卻失去了廉恥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導百姓,使用禮制去統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僅會有羞恥之心,而且也就守規矩了。”

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釋義】孔子說:“我十五歲立志於學習;三十歲能夠自立;四十歲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歲懂得了天命;六十歲能正確對待各種言論,不覺得不順;七十歲能隨心所欲而不越出規矩。”

5.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釋義】孟懿子問什麼是孝,孔子說:“孝就是不要違背禮。”後來樊遲給孔子駕車,孔子告訴他:“孟孫問我什麼是孝,我回答他說不要違背禮。”樊遲說:“不要違背禮是什麼意思呢?”孔子說:“父母活着的時候,要按禮侍奉他們;父母去世後,要按禮埋葬他們、祭祀他們。”

6.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釋義】孟武伯向孔子請教孝道。孔子說:“對父母,要特別爲他們的疾病擔憂。(這樣做就可以算是盡孝了。)”

7.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釋義】子游問什麼是孝,孔子說:“如今所謂的孝,只是說能夠贍養父母便足夠了。然而,就是犬馬都能夠得到飼養。如果不存心孝敬父母,那麼贍養父母與飼養犬馬又有什麼區別呢?”

8.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爲孝乎?”

【釋義】子夏問什麼是孝,孔子說:“(當子女的要盡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對父母和顏悅色,僅僅是有了事情,兒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飯,讓父母吃,難道能認爲這樣就可以算是孝了嗎?”

9.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

【釋義】孔子說:“我整天給顏回講學,他從來不提反對意見和疑問,像個蠢人。等他退下之後,我考察他私下的言論,發現他對我所講授的內容有所發揮,可見顏回其實並不蠢。”

10.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釋義】孔子說:“(要了解一個人),應看他言行的動機,觀察他所走的道路,考察他安心幹什麼,這樣,這個人怎樣能隱藏得了呢?這個人怎樣能隱藏得了呢?”

11.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

【釋義】孔子說:“在溫習舊知識時,能有新體會、新發現、就可以當老師了。”

12.子曰:“君子不器。”

【釋義】孔子說:“君子不像器具那樣,(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

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釋義】子貢問怎樣做一個君子。孔子說:“對於你要說的話,先實行了,再說出來,(這就夠說是一個君子了)。”

我到過十三省,弟弟到過九省。小弟到過五省,老祖母只到過一省。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釋義】孔子說:“只讀書學習,而不思考問題,就會罔然無知而沒有收穫;只空想而不讀書學習,就會疑惑而不能肯定。“

今朝兒童節,散會歸來早。 糖果與豆莢,送給小寶寶。 豆莢自己種,滋味特別好。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

【釋義】孔子說:“由,我教給你怎樣做的話,你明白了嗎?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智慧啊!”

哀公問曰:“何爲則民服?”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釋義】魯哀公問:“怎樣才能使百姓服從呢?”孔子回答說:“把正直無私的人提拔起來,把邪惡不正的人置於一旁,老百姓就會服從了;把邪惡不正的人提拔起來,把正直無私的人置於一旁,老百姓就不會服從統治了。”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釋義】孔子說:“一個人不講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見義不爲,無勇也。”

【釋義】孔子說:“不是你應該祭的鬼神,你卻去祭它,這就是諂媚。見到應該挺身而出的事情,卻袖手旁觀,就是怯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