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產業集羣競爭力問題研究 -以樂清電氣產業爲例

引導語:樂清電氣產業集羣是溫州傳統產業集羣的代表,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具有相當規模,並且在中國經濟轉型和世界經濟惡化的大環境下。下面是yjbys小編爲你帶來的優化產業生態鏈提高產業集羣競爭力問題研究 ——以樂清電氣產業爲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提高產業集羣競爭力問題研究 -以樂清電氣產業爲例

樂清電氣產業集羣產值達到1110億元,增長7.8%,集羣中規上企業總產值達750億元。其良好的發展態勢,有市場宏觀環境原因,也有企業微觀因素,但從產業集羣競爭力角度分析,其不斷優化的產業生態鏈起着直接的、關鍵性的作用。本文力求通過分析樂清電氣產業集羣在優化產業生態鏈方面的做法和經驗,尋找可供借鑑的方法和路徑,爲其他產業集羣轉型發展提供參考。

  一、主要做法與成效

  (一)頂層設計規劃引領

堅持規劃引領,融合產城聯動理念,樂清近幾年接連編制了一系列產業發展規劃,明確行業中長期發展戰略、近期發展目標、重點工作任務和保障措施等。2009年完成《樂清工業電氣集羣示範區轉型升級實施方案》和《樂清市電氣產業集羣“兩化”深度融合實驗區實施方案》的編制,明確了電氣產業未來發展的目標、重點領域和重點企業等;2012年編制了《樂清市工業強市建設規劃》,提出加快構建“2+3+X”現代產業結構,把電氣產業作爲重點支柱來培育扶持;2014年完成了《電氣產業提升發展方案(2014-2020年)》,加大電氣產業發展力度。

  (二)製造升級提質增效

從之前一味追求市場擴張,轉變到注重企業運行質量和效益的提升。龍頭企業率先示範,發揮自身的平臺優勢和融資優勢,在行業內部開展併購重組,例如金卡股份收購天信儀表,充分運用上市公司資源,展開戰略併購,實現了其業務範圍的快速拓展。一大批企業加快實施“機器換人”,推進“兩化深度融合”,實現智能製造,用強大的品牌效益和過硬的產品質量支持“溫州製造”,如人民電氣集團的人民高新技術工業園,建成後將成爲一個裝備現代化、生產自動化、產品智能化、管理信息化的新興工業園區。又如正泰電器在樂清北白象工業園投資的智能化數字車間項目,總投資達2.3億元,被列爲國家工信部2015年智能製造專項的項目,將徹底改變我國電力系統基礎元件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生產方式。

  (三)打造平臺強化支撐

市科技創新園、省級電氣工業設計基地、國家工業電氣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新世紀人才大廈、國際電氣城會展銷售中心、總部經濟園等項目相繼落地、推進。其中電氣工業設計基地已安排在樂清科技孵化器內落地,國家工業電氣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已投入運行。柳白新區核心區,中國電器城項目進展順利,再過幾年將變成一個集會展中心、銷售中心、物流中心、商務中心、科技服務中心、金融服務中心於一體的平臺。與之相呼應的智能裝備小鎮規劃面積2.96平方公里,三年投資50億元以上,按照產業、文化、旅遊“三位一體”的發展模式,着力打造以工業機器人和智能裝備製造產業爲核心的產業平臺。

  (四)多措並舉規範市場

強化行業內自律,簽署並嚴格執行《電氣行業提升發展倡議書》,鼓勵優質優價,引領行業健康發展。針對電氣產業存在的惡性低質低價競爭行爲和行業內無證照及假冒僞劣產品生產經營行爲,政府部門一方面幫助和指導行業協會積極建立行業自律規範公約、價格等級分類和監督協調等工作機制,一方面加大了部門監督檢查力度和頻次,依法從嚴從快查處各類違法經營行爲。通過從源頭上預防擾亂市場秩序的情況發生,企業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不斷增強。2015年,樂清全市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分別達7314件和5854件,發明專利授權量達到447件,分別佔全市的19.88%、21.6%和24.81%。

  (五)政策扶持優化服務

近年來,樂清市出臺一系列振興實體經濟的激勵政策,從效益激勵、稅收優惠、要素保障、企業整合重組、節能減排和科技創新等10個方面給予力度空前的政策激勵,助推項目落地和企業轉型升級,進一步凸顯工業電氣產業集羣轉型升級的戰略導向。同時配套出臺《關於千億電氣產業集羣提升發展的決定》多項產業培育專項扶持政策,設立專項資金,用於行業協會進行戰略規劃研究、實施行業自律、協助開展行業滾動提升等活動的補助獎勵和行業區域品牌建設、全鏈式配套協作、技術聯盟建設等方面的獎勵補助。加強督查考覈,印發《鎮街產業培育考覈辦法》和《2014年度樂清市打造千億電氣產業集羣職能部門考覈辦法》等,將產業培育提升發展列入鎮街、部門工作年度考績考覈,形成產業提升發展工作合力。

  二、存在的突出問題

  (一)集羣產業低端徘徊、突破較難

長期以來,樂清電氣產業集羣被低端鎖定,據不完全統計,低端、低價產品約佔樂清低壓電氣總量的70%左右。低端產品附加值低,同質化現象嚴重,導致企業在競爭中自相殘殺,相互壓價,過度低價競爭導致產品質量下降,使一些假冒僞劣產品充斥市場,嚴重影響集羣企業利潤和品牌形象。

  (二)自主創新能力不強、動力不足

樂清電氣產業集羣是農村工業化的產物,以縣域經濟和中小企業爲主,與中心城市相比創新資源不足;同時,由於知識產權保護不夠,互相模仿的問題難以根除,創新成果難以完全享有,自主創新風險較大,企業缺乏自主創新動力。羣內所擁有的技術專利大多爲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發明專利數量偏少,從而對核心競爭力的提升幫助不大。再加上龍頭企業與配套企業之間缺乏技術、信息、知識等方面的`共享和協同管理機制,難以實現產品設計、技術研發等方面的同步升級。

  (三)要素制約仍然突出

目前集羣發展最大制約的要素無外乎土地、人才、資金,幾乎每位受訪的企業家都會提到。工業用地緊張,同時一些企業拿地做工業地產投資,又進一步推高了地價。人力資源不足,特別是高端科技研發人才和工業設計人才嚴重缺乏,是制約集羣發展的另一個重要因素,而且相比其他要素,高端人才制約問題日趨突出。融資市場不成熟也是制約集羣發展的一大因素,目前基本還是以不動產抵押擔保爲主,股權融資、債券融資等依舊比較困難,上市難度更大。並且“兩鏈風險”問題較爲突出,後續處置壓力不容忽視。

  (四)集羣配套服務較爲滯後

政府層面沒有統一的發展指導服務機構,服務機構隸屬行業和部門多,管理分散,資源利用率低;市場化的中介服務機構專業化程度不高,規模小、設施差,服務能力有限,進而直接影響其產品競爭力。比如中國電氣文化節一直沒有專門的高檔次場館,及專業的會展承辦機構;集羣沒有大型物流園區配套,也缺乏大型的物流企業,物流主要依賴本地小型貨運站等。

  三、相關經驗與啓示

  (一)改善軟環境是產業鏈優化的基礎

產業集羣是具有內在聯繫能夠產生溢出效應的廣大企業有機結合的羣落,以專業化分工和協作爲基礎,其主體是同一產業或相關產業的企業。產業集羣的形成和發展有其自身的內在規律,培育產業集羣要營造相匹配或相適應的發展軟環境環境,要從觀念、制度、文化各方面創新,既要有敢冒風險、務實開拓的創業環境,也要有良好的市場競爭環境,以誠信、規範推動企業間的合作與協同,只有這樣才能彌補單個企業自身的不足,推動產業集羣的和諧發展。

  (二)加強創新是提升競爭力的關鍵

在高新技術突飛猛進的今天,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爲使產業集羣不斷髮展,既要立足區位比較優勢,堅持產業發展定力,破除要素制約瓶頸,加快完善產業配套,不斷夯實產業發展基礎,又要突破傳統發展路徑依賴,大力進行技術創新、制度創新,並使兩者深度融合,促進技術進步與產業結構調整,以形成獨具活力的產業集羣創新發展優勢,保持產業集羣的綜合競爭力。

  (三)龍頭企業是轉型升級的主力軍

從樂清電氣產業的發展實踐,及與我市其他產業集羣的橫向比較看,其大企業、大集團在引領產業集羣發展特徵尤爲突出。其經驗表明,龍頭企業在微觀層面的技術創新活動和一系列戰略性行爲,可以通過以其爲中心形成的內、外部產業生態鏈轉化爲集羣宏觀層面的產業升級能力,而產業升級所帶來的收益大部分又聚集於龍頭企業,爲其積累熊彼特式的壟斷創新利潤,從而帶動上下游企業羣體創新行爲,促使集羣進入一種良性循環的上升軌道。

  (四)優化機制是產業鏈合作的重要途徑

合作研發已被越來越多的企業所採納,不同企業能夠以相對少的資金、人才的投入更快地取得更爲先進的成果,以搶先獲得高附加值利潤。我市產業集羣中的企業之間、企業與公共服務平臺之間儘管也有合作,但由於缺乏良好的合作機制,特別是沒有形成基於產業鏈上下游配套的利益共享機制,不利於產業集羣創新能力的發揮、整體生產技術的提高和市場競爭力的提升,也難以成爲集羣創新發展的動力來源。

  (五)政府引導和扶持是集羣快速發展的保障

政府服務不是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最根本的條件,但卻是產業集羣發展的重要基礎。地方政府可以制定優惠的政策激勵產業的進入和形成,利用集聚的自發性引導產業集羣的發生並提供好公共服務。特別是從中長期戰略規劃和發展導向層面,政府的積極引導對集羣的長遠發展有着關鍵的支撐作用。此外,從產業平臺等硬件上創造條件,從企業的現代產權機制、融資渠道、人才吸引等軟環境上予以支持,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集羣內企業的發展動力並降低企業間的商務成本,促成更大規模企業集聚的產生。

  四、若干對策建議

  (一)大力培育“領軍型”龍頭企業

從電氣、鞋業、服裝等已有上市龍頭企業的產業集羣發展情況來看,上市龍頭企業能充分發揮區域輻射作用和行業帶頭作用,通過品牌示範效應,促進形成區域內產業新技術的溢出與反饋的良性機制,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協同發展。一方面重點扶持培育一批現有龍頭企業,努力實現各產業集羣企業上市新的突破。另一方面,還要努力形成龍頭企業的孵化、培養機制。溫州現有產業集羣的龍頭企業相當一部分仍是十幾、二十年以前培育的。各產業集羣應充分借鑑北京中關村、深圳、杭州等先進城市的經驗,加快探索綜合孵化器和專業孵化器相結合,科技成果轉化和龍頭企業成長相結合的企業孵化成長服務平臺和服務體系建設,活躍創業創新氛圍,增強產業創新發展能力,爲“領軍型”龍頭企業的產生營造優越的環境。

  (二)引導集羣產業鏈整合提升

目前溫州各產業集羣內的同質化競爭都很嚴重,必須引導中小企業循序漸進向產業鏈兩端拓展,大部分企業應以自己所能掌握的資源來判斷應該往“微笑曲線”哪端發展,而不是盲目轉型。尤其是在製造環節,要強化自己的工業設計能力和研發能力,既樹立稍高於同行的技術優勢,又提高自己的生產效率。一旦集羣中的部分企業不再只參與制造環節時,產業生態鏈也將變得更加完整、健康,整個產業集羣的競爭力也將大幅提升。同時,要引導企業向龍頭企業聚集,以當前經濟整體低迷和結構性調整爲契機,推動集羣企業整合重組,加快產業鏈整合提升。

  (三)推進集羣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

通過技術創新,可以憑藉資源使用效率提高和勞動生產率提升應對經濟要素投入增長的放緩和經濟潛在增長率的下降。制度創新則是通過一種新的組織方式和政策安排,活化經濟成分,重啓經濟活力,這雖然不是硬技術的突破,卻是軟實力的再造,同樣能夠開拓出新的發展空間。兩者的深度融合將進一步促進集羣的可持續發展。從我市各產業集羣現狀看,生產工藝和技術的瓶頸將隨着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和“機器換人”等兩化融合發展的大力推進而得以加快改善,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制約技術創新的主要原因在於人才、平臺和融資服務等高端要素的缺乏,及與之相對應的制度創新環境仍未形成,亟待通過加快建設新型創新平臺、再造創新環境等措施加以改善。

  (四)培育新一代“再創業創新”企業家隊伍

改革開放以來,老一代企業家締造了我市現有的產業格局,但產業集羣的轉型發展有賴於新一代企業的“再創業創新”。要組織實施“新一代企業家”培養工程,打造企業家隊伍梯次,在80後正在成長的企業接班人、90後嶄露頭角的創業者和接受過高等教育、掌握系統經營管理知識的企業高級管理人員中培養一批“新掌門人”,不斷提高他們的管理水平和把握市場的能力。注重引入外來優秀企業家人才,推動外地企業家來溫投資,形成本地企業家和外來企業家良性競爭、和諧發展的良好氛圍。強化政策扶持,優化已出臺的相關人才扶持政策,適當減少和科學設置評定標準,防止獎勵政策成爲“水中花鏡中月”。

  (五)運用第三方力量促進市場規範

鼓勵協會在政府支持下,積極開展行業質量自律和價格自律,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協調大企業(集團)達成共識,引導龍頭企業帶頭簽訂自律公約,開展自律自治。同時建立監督委員會,監督自律公約執行情況,並及時向政府相關部門通報違反行業自律擾亂市場競爭秩序,影響集羣發展、侵害企業合法利益的信息,並督促政府相關部門及時受理協會舉報,對違法行爲進行打擊,維護集羣的長遠利益,營造良好的發展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