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必須具備的職業心態

校長管理學校,要有懷仁的心態、謙和的心態、務實的心態、開放的心態、研究的心態、尚賢的心態、服務的心態、克己的心態等。擁有了這樣的心態,才能在領導和管理工作中,面對各種複雜的問題,從容不迫,運籌帷幄,凝聚智慧,和衷共濟,破困發展,在改革創新中辦好學校,成長爲教育專家。

校長必須具備的職業心態

  以敬畏的心態走進學校。

作爲一名校長,首先要擺正自己的位置,認清自己的角色,校長並非是權力授命的官長,他是一個專業分工的首席,一個團隊的價值引領者,一個爲學校和師生髮展承擔責任的工程師,面對自己的使命要懷有必要的職業敬畏。同時,任何一所學校,無論原先基礎狀況如何,都有獨特的文化積澱和辦學基因,教職工對校長充滿期待,都有渴望尊重、實現自我、辦好學校、發展共榮的願望。對校長特別是新任校長而言,接管一所學校,重要的不是去否定、批判甚至是顛覆,而是傾聽、繼承和發展,對學校抱有敬畏之心,敬畏學校精神,敬畏前任成就,敬畏師生關切,敬畏辦學追求。當年,蔡元培先生就職北大校長,當他的馬車進入北大校園,一名普通的校工向他行禮時,蔡先生急忙下車,畢恭畢敬地脫帽鞠躬還禮。蔡先生禮賢師生,民主治校,廣納英才,因而造就百年名校。蔡先生乃曠世師表,爲天下所尊崇。蔡先生尚且如此,所以無論校長有怎樣的威望和尊榮,走進一所學校,首先要學會敬畏,沒有任何理由以主宰的身份,妄自尊大、趾高氣揚、一言九鼎。因爲,只有真誠、謙虛和敬畏,才能贏取大家的尊敬和協力。也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把準學校的經脈,把大家的想法變成共同的願景,激活團隊的'智慧和力量,辦成一所讓社會、師生、家長滿意的學校。否則,一進學校就擺架子、逞威風,上來就失掉了民心,摧毀了團隊,管理還沒有開始,就已經失敗了。

  以包容的心態成就師生。

經濟學上的包容性增長理論,強調尊重、關懷、公平、共贏和共享的價值觀,對學校管理不失爲一種新的啓發,學校同樣需要包容性發展的理念。靠什麼力量來發展學校?積極的要素可能很多,但最直接、最關鍵、最具持久力的,應當是源於學校內生的力量,靠師生本身來激發和實現。從某種意義上說,只有教師的發展,纔會有學生的發展,只有師生的發展,纔會有學校的發展。所以,梅貽琦先生講,大學者,非大樓之謂也,乃大師之謂也。春暉中學因其有了經亨頤、朱自清、豐子愷、朱光潛等名師碩彥,因而英才輩出、名滿天下。但名師不是天生俱來、橫空出世的,也不是靠升學成績、名譽稱號包裝而迅速躥紅的投機暴發戶,他需要成長的空氣、環境和土壤。真正的名師,並不在於某節課堂多麼精彩、技法多麼嫺熟、光環多麼炫目,名師的普世價值在於其育人的貢獻、淵博的學識、樂道的精神、專業的建樹、超羣的智慧、執著的探索、崇高的品格,如章太炎,如劉文典,如黃侃,如傅斯年,正因其如此,名師往往具有與衆不同的個性,甚至特立獨行,他們堅守知識分子的操守,專注學術教學研究,不擅處理關係或者不願場合交際,敢於發表不同的見解主張,與世俗的急功近利、投機逢迎格格不入,因而常常備受爭議,不爲當道者所賞識。培養名師,就要有識才之眼、容才之量、用才之道,創造寬鬆的環境、專業研究的自由和資源支持的保障,重要的是,給足時間和信任,而不是規定要求一年之內達到什麼名次、出多少課題、獲多少獎,換取所謂效率的虛長。普林斯頓大學允許安德魯・懷爾斯九年不出一篇論文,潛心研究費馬猜想,最終攻克了世界難題,這樣的管理讓人尊敬。其實,何止是名師,任何一位教師的發展,都不可能一夜成就,需要在長期的學習探索思考中積累智慧、歷練成長,每個人的成長經歷和個性品格又必然不同,不能指望用一種模式、一個制度、一個時限,就能培養出優秀的教師團隊。這樣的發展過程,校長沒有包容的心態和科學的管理是很難實現的。學生同樣如此,每個學生有不同的潛能才質、不同的興趣愛好、不同的學習方式、不同的思維方法、不同的人生規劃,更需要一種“允公允能”的包容心態來管理學校,始終堅守教育的精神,恪守教育的規律,創造適合學生髮展的教育,才能真正促進學生健康全面而富有個性地發展,才能像哈佛那樣,“讓每一顆金子都閃閃發光”。

  用道德的心態管理學校。

仁者愛人,校長是教師羣體的精英,首先應當是道德的模範。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縱觀古今君國吏治,無不以賢德而興、失德敗亡。教育是育人的事業,校長治校,尤應以德爲先。建章立制、決策議事、推行改革、學校管理、聘任用人等,都要從道德的立場出發,堅持公平正義、民主公正、以人爲本,才能凝聚團隊智慧和力量,增強公信力和執行力,學校發展纔會有動力之基、智力之源。道德的心態還表現在對師生的尊重和關懷上,面對師生的困難,校長能夠熱誠幫助解決;工作出現問題和失誤,校長能夠主動擔責,不隨意推卸給下屬;面對晉職、榮譽和獎勵,校長不爭不搶,給做出貢獻、應該獲得的人;辦事公道正派,對教職工一視同仁,不偏愛不冷遇任何人;培養骨幹,用人唯賢,不拉幫結派、排除異己;善於虛懷納諫,倡導實話實說,能夠聽進不同甚至反對的聲音,反思管理失誤,不打擊報復;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尊重教職工勞動貢獻,讓想幹事的有機會,能幹事的有舞臺,幹成事的有地位,不讓老實人吃虧等。道德的心態是陽光的心態,用達觀的態度、尊重的管理、實幹的精神,鼓舞士氣,弘揚正氣,則一呼百應,衆志成城。相反,心理陰暗,心胸狹小,專寵親信,攬功推過,粗暴管理,必定難成正果。“小成靠聰明,大成靠道德”,先賢之言,後世之師。曾經聽說在一所學校,新任校長在班子會上,一語雷人:“人性本惡,所有人都會偷懶,千萬不要相信教師,不逼不行”。於是,全部推翻學校原先的做法,制定了220多項新規定,推行所謂精細化管理,嚴格管控教師,監督教師,檢查教師,不厭其煩地用各種條框考覈教師,強令加班加點、題海訓練、追求分數,結果雖然在一段時間內,考試成績有了明顯提升,但終究難以爲繼,教師不堪重壓,人心渙散,怨聲載道。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位校長卻通過與政府部門、上級領導某些裙帶關係,得到了提拔,引發了更多的社會非議。這樣的學校管理和校長管理,不能不令人深思。

  以理性的心態推進改革。

改革是當今最時髦的熱詞。在社會改革的大背景下,民衆對教育的關注更加強烈,教育改革的呼聲越來越高。沒有改革就沒有發展,靠改革激發教育活力,靠改革提高教育質量,靠改革促進教育公平,教育改革是時勢必然。於是,機制改革、課程改革、教學改革、培訓改革、考試改革、評價改革等各種教育改革如火如荼開展起來。毫無疑問,我國的教育改革取得了巨大成效,特別是在樹立教育價值觀、實施素質教育、新課程改革、現代化教育技術應用、教育管理機制體制改革、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促進教育公平等方面的綜合改革,改革成果舉世矚目,開創了教育發展的新紀元。同時,在學校層面也充斥着大量僞科學、反科學的“假改革”,有的學校選拔尖子組建所謂的奧賽班、校中校;有的學校給學生戴綠領巾;有的學校搶時間壓作業不說,還在午飯後設立一節午課;有的學校以軍事化管理爲名,推行所謂的封閉式管理,把學生關鎖在教學樓上,晚自習結束纔開鎖放人;有的學校打着改革旗號,集中校長權力,搞一言堂,甚至通過制定各種條規律令,整治教師;有的校長剝奪教師研究成果,集中榮譽成果包裝自己,爲自己撈取政治資本;有的學校不顧實際和師生教學個性,強令推行一些所謂的教學模式,限定教師講課時間不準超過15分鐘等,足以引起反思和警惕。面對改革,校長有必要保持理性的心態,改革改什麼,爲什麼改,依據什麼改,怎麼改,相關利益羣體的認可度和支持度如何,怎麼規避改革的風險,如何評估改革的效益,如何矯正改革的偏差等,這些,都必須理性思考和統籌分析。儘管不同的學校有不同的現實背景,有不同的改革思路,有不同的組織文化,但是,改革必須遵循底線和原則:(1)道德原則,改革必須基於道德的前提,一切違背公共道德的改革都是不正當的。(2)法治原則,任何改革不能與法律法規衝突,並以法律法規爲依據。(3)科學原則,教育不同於企業、機關和其他組織,有獨特的規律和特點,改革應當符合教育規律、教學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要有利於師生和學校的可持續發展。(4)民主原則,教育改革必須堅持民主決策,最大限度地達成共識和認同,才能形成自覺和動力,堅決要避免和防止個別領導拍腦袋式的改革。(5)兼顧均衡原則,改革往往是利益格局的調整,是對傳統常規的揚棄,必然會帶來一切不適應,改革設計要充分考慮不同羣體利益方的要求和接受度,不能冒進改革激化矛盾。(6)創新原則,改革不可能一帆風順,必須做好問題預測和風險對策,用改革的思路解決新的問題,堅持與時俱進,不斷超越和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