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太極一章口訣

“太”,過於、極致、很之意;“極”無窮無盡。太極即無限之意,包括時間的無限和空間的無極。即宇宙是無窮無盡的。下面是跆拳道太極一章口訣,歡迎參考閱讀!

跆拳道太極一章口訣

太極品勢大多對稱,而且先防再攻,先左再右。

太極一章:

格擋+衝拳的組合,橫向爲自然步,縱向爲前弓步

演武線爲王字

橫向依次爲

下格擋衝拳(左右右左)

中格擋衝拳(左右右左)

上格擋+前踢衝拳(左右右左,衝拳與踢腿爲同側)

縱向依次爲

向前:前弓步下格擋衝拳(左右右左)

向後:前弓步單詞下格擋接後手衝拳(左右),順手順腳

  附:太極拳與太極文化

太極文化和文化太極,是一個層面上的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

教授太極拳,不是單單教拳套路,而稱爲傳播太極文化。如果只乾巴巴教授一套拳架子,沒有文化內涵還是博大精深的太極拳嗎?練體操領操員的領操口令一、二、三、四……練操者隨着口令手和腳機械的伸展和收縮,雖然手腳在動,但手和腳並不是一個整體運動,而太極拳也如此動作,無異於練太極操。體操是體操,太極拳是太極拳,同是肢體在動,但其質量和效益是截然不同的.。如果太極拳誕生至今從唐代李道子的太極拳理論《授祕歌》計算,也有千餘年的發展史。太極文化也隨着中華文明的發展從山野農村走向京都,進而越過長江,衝出亞洲,走向世界。吳圖南先生說得好,他說:“(太極文化)科學化,羣起研究,互相探討。成爲真善美的體育活動,推而廣之。漸及於全世界,全人羣,豈不偉歟!”這就顯示了太極文化的魅力。

文化太極決不是乾巴巴練一套拳架子。太極拳有其豐富的文化內涵。文化太極內涵諸如陰陽變化,舉動輕靈,上下相隨,內外相合,虛實變換,用意不用力,妙手空空等等。太極文化的內涵靠學練者對太極拳的認識和理解去悟,悟得是自己的功夫。怎麼去悟呢?由“着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修煉者的“着熟”很重要。先賢也提倡悟,從哪方面去悟呢?我在多年的太極拳修煉中,體驗出從研究拳理、心態調整、太極拳思維等三個方面去悟,是進入太極拳內功的準確通途。

第一條途徑:研究拳理

陳鑫、宋書銘兩位先賢,是清末民初跨朝代的太極大師、太極拳理論家。他們的拳論字字珠璣,燴炙人口,像“掤捋擠按世間稀,十個藝人十不知。果能粘連黏隨字,得其懷中不支離。”“輕靈活潑求懂勁,陰陽既濟無滯病”“無形無象,全體透空。”“萬象包羅易理中”(宋書銘)。“渾然無跡,妙手空空”,“一引一進,奇正相生”“柔中富剛,人所難防。”每日細玩太極圖,一開一合在吾身。“返真歸樸後,就是活神仙”;“其大無外,其小無內”;“秀巖處女,不可帶張狂氣,一片幽間之神,盡顯大雅風規。”(陳鑫)

研究拳理是每位深研家責無旁貸的神聖職責。陳鑫大師在學拳須知中,提到學拳先學讀書,書理明白,學拳就容易了。足見學拳明理多麼重要。

第二條途徑:心態調整

學練太極拳要有一個平和的心態,不能這山望着那山高,想經絡想血道,想這想那什麼拳也練不好。請重溫金庸先生關於習練太極拳的心法。金庸先生在(吳公澡《太極拳講義》)的跋中寫道:練太極拳,練的主要不是拳腳功夫,而是頭腦中、心靈中的功夫。如果說以智勝力,恐怕還是說得淺了,最高境界的太極拳,甚至不求發展頭腦中的“智”,而是修養一種沖淡平和的人生境界,不是以柔克剛,而是根本不求“克”。腦中時時存着一個克敵對手的念頭,恐怕練不到太極拳的上乘境界,甚至於,存着一個練到“上乘境界的念頭”去練拳,也就不能達到這個境界吧。

沒有平和安靜的心態練好太極拳是困難的,這是太極文化的特性。

第三條途徑:建立太極拳的思維方式

練太極拳要改變思維、改變觀念。以常人的思維,以常人的觀念很難領悟到太極拳的特性,通俗說,要逆向思維,才能練好太極拳。

太極拳有其自身的運動規律和運行軌跡,人類有人類的運動規律,和運行軌跡。因爲人類的主觀、主動隨時表露出來,這種主觀和主動是人類習慣性的生活規律。人類活動跟太極拳活動是不相容的。要習練太極拳,人類要放棄人類的運動規律和運行軌跡,服從於太極拳的運動規律和運行軌跡,不能主觀主動。練拳應用減法練拳,應被動練拳。減法被動練拳並不複雜,操作並不麻煩。練拳中,手的動作越少、越小,方可體驗到太極拳的真諦。因爲太極拳有“太極不用手,手到不要走”;“太極無手”之說。

主動、主觀永遠練不好太極拳。減法被動習練太極拳是太極文化之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