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腿戳腳拳之起源

任何一個武術流派的產生都有其歷史作爲背景,作爲“北腿之傑”的戳腳亦是特定歷史時期的產物,所謂“時世造英雄”。戳腳流派的正式形成得益於清代(1813年)爆發的天理教(又稱八卦教)農民起義,其領袖人物之一的馮克善先生,就是戳腳門的主要創始人。

北腿戳腳拳之起源

關於戳腳的歷史源流,武林中有“創於宋,成於明,盛行於清”的說法。在宋代,自宋太祖創編32路長拳後,各種武術套路及門派逐漸興起。其十大門派中的“枝”,指的就是戳腳,相傳爲宋代道士鄧良所創。《辭海》中說:“戳腳,亦稱‘水滸門’,武術拳種。盛於明清,流行於我國北方,以腿功見長,並強調手腳並用……”戳腳“盛於明清”,則必創於明代以前。元代時,蒙古人怕漢人造反,嚴禁民間習武。綜合看來,戳腳創於宋代是可信的。

明代解除武禁,戳腳又有了較大的發展。有關戳腳的內容,在明初的《水滸傳》中已有記載。《水滸傳》第十七回《花和尚單打二龍山》中,描述了魯智深“一腳點翻”鄧龍的情節;第二十九回《武松醉打蔣門神》中,又詳細地描寫了武松使用“玉環步鴛鴦腳”的招法醉打蔣門神的精彩場面。魯智深用的“點腿”,就是戳腳中最基本的腿法。而今之“玉環步鴛鴦腳”,與書中描寫的動作名稱和實用技法是完全一致的。《辭海》中稱戳腳爲“水滸門”,是因《水滸傳》中衆好漢習練戳腳,精通戳腳的緣故。由此可見,明代時戳腳已經形成,並因此有了相當廣泛的影響,才被寫入文學作品之中。

編纂於清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的《藍移外史·靖逆記》記載:“馮克善,河南滑縣人,少猛鷙有臂力。曾從滑縣朱兆村人唐恆樂(人稱唐鬍子)習武技……嘉慶丁巳(1797年),有山東濟寧人王祥教馮克善拳法,克善盡得其術。庚午(1811年)春,牛亮臣見馮克善拳法中有‘八步’,亮臣日:‘我所習坎卦。’克善日:‘我所習離卦。’亮臣日:‘爾爲離,我爲坎,我二人離坎交宮,各習其所習可也。”’由此可見,天理教起義爆發前,馮克善即已從唐恆樂與王祥學拳,並盡得其術。

但後來有人根據這段記載認爲,馮克善習練的是八卦拳。這只是從上述馮克善與牛亮臣的對話中猜測出來的,並非歷史的真實。

據清《軍機處錄副奏摺》在嘉慶十九年(1814年)正月十二日的審訊中,馮克善曾供認:“我是河南滑縣人,於嘉慶十六年人離卦教。舊離卦頭王祥病故,因從我的人多,就推我爲離卦頭。”牛亮臣也在同一天的審訊中供認:“十三年正月後,始與林清認識,我聽他講教中真理,就人了他的坎卦教。”由此可以看出,馮所習的不是八卦拳,其“離卦”是指拜王祥爲師所加入的八卦教的一支。

那麼馮克善是怎樣創立戳腳門的呢?

1813年,在河南、河北、山東三省交界地區,以河南滑縣爲基地,爆發了天理教(又稱八卦教)農民起義。這是一場以推翻清王朝統治爲目的的農民起義。馮克善積極參加這次起義,是重要的首領之一,後來由於抵擋不住清軍的強大武裝,起義軍被清兵包圍。1813年10月23日,馮克善與其部將楊景(綽號飛狐)、唐有義不幸在河北獻縣被捕,緊接着李文成等起義軍主要領導人,也在司寨壯烈犧牲,起義失敗了。

在河北獻縣,馮克善楊景和唐有義越獄逃出,隱居於河北省饒陽縣段君道村段緒和(號老緒。據傳,當年曾參加天理教起義)處。起初,他們以少林寺雲遊僧傳授武藝的身份出現,馮僞稱楊、唐之師,經過段的聯繫,馮等三人先後在饒陽縣的'桑園、北官莊、前甫村、大官亭一帶授徒,後又擴展到深縣的馮莊、杏葉及蠡縣趙鍛莊等處專門傳授武藝。前後經歷了大約二十多年,在此期間,馮克善爲了躲避清政府的追捕,曾多次改名。在饒陽縣的北官莊一帶更名爲趙燦章(後人又稱其爲趙老燦);在蠡縣又改名爲馮凱克,字克敏。他們在各地所授武藝也不相同,在饒陽縣的桑園一帶傳授十二路華拳,在饒陽縣的北官莊、前甫村一帶,教戳腳的初級套路一八趟金剛架、八趟金剛錘、九枝子、哪吒拳,在深縣的馮莊、杏葉則教少林拳、八趟八翻手,在饒陽縣、深縣授拳大約七八年。1820年後,段緒和把馮等三人介紹給蠡縣趙鍛莊劉老尚,劉爲讓兒子學得武藝,就將馮等三人收留於家,讓他們專門教兒子習練武術。馮楊唐將較爲系統的戳腳武藝盡授給劉觀瀾及其兄劉攀貴,其弟劉桂馨,還有本縣的魏昌義、魏老方、高慶天等人,這段時間約十多年。這時戳腳已趨於完善,不僅有拳術,還有各種武術器械。

馮克善在楊景、唐有義的協同下,歷經二十餘年的授拳實踐,以古傳戳腳內容爲基礎,又借鑑了太極、地躺、八卦、形意等流派的內容,豐富、完善並發展了被後人譽爲“北腿之傑”的戳腳,形成了一個較大的拳系——戳腳門。其主要拳術有戳腳(又名九枝子、九番鴛鴦腳)、六合根、金剛錘、甲子錘、地行拳等;具有突出特色的器械有槍術:正把羅絲槍、左把羅絲槍、五護斷門槍、易手四門槍、二龍出水槍、絕命十三槍;刀術有大小崑崙刀、梅花落地刀、夜戰八方刀、八卦刀、絕命十三刀;劍術有文武三才劍、絕命十三劍;其它還有大刀,雙刀、鞭、鐗、錘、抓、鏜、鴛鴦鉞、鴛鴦盆等。

馮克善等人所授武藝,十分注重實用。諸如絕命十三槍、絕命十三刀、絕命十三劍等,就是完全講實用的招法,而且所保留的拳論均與兵法有着密切聯繫。

在授拳期間,他們經常潛入京師,給清朝統治者製造混亂,盜取達官顯貴和皇親國戚的金銀財寶,古玩玉器,救濟貧困徒衆。可見,馮克善等人在河北授拳不僅是爲躲避清兵追捕而隱姓埋名,也是抱有積蓄力量,等待時機再舉義旗的目的。

馮克善、楊景、唐有義在河北授拳二十餘年,後來被清政府覺察,又遭清兵搜捕,馮克善等人再次突圍出走。以後也曾回過饒陽、蠡縣,但都沒有停留太久。後來,唐有義死於北京,馮克善、楊景遠走去了峨嵋山,不知所終。

《戳腳門十三腳歌訣》雲:“十三腳恩師傳,漂泊江湖四十年;玉容師音難尋覓,祖祖輩輩念老燦。”

歷史發展至今,戳腳已廣爲流傳,形成了三個派支:河北蠡縣戳腳、遼寧瀋陽戳腳和北京戳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