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電影院》影片分析

《天堂電影院》這部影片,是一部緬懷電影歷史以及個人的情感歷程的懷舊之作。影片採用倒敘結構,以薩爾瓦多的視角展開回憶,因此一開篇就給人帶來一種綿長、悠 遠的懷舊氣息。這種倒敘的結構也確立了影片的兩條時間線索:一條是現實中的薩爾瓦多的生活流程,表現在影片中是短短的幾天;另一條是回憶中的歷史變遷、人 物成長的時間流程,表現在影片中是十幾年。這兩條線索交錯進行,而又以後者爲主。

《天堂電影院》影片分析

影片以(現實)中年薩爾瓦多回到寓所——> (回憶)童年託託看電影、放電影、影院着火——> (現實)中年薩爾瓦多在回憶——> (回憶)青年託託戀愛 ——> (現實)中年薩爾瓦多在回憶——> (回憶)青年託託參軍、離開故鄉——> (現實)中年薩爾瓦多回到故鄉的方式展開全片。

第一條時間線索上的敘事對第二條時間線索上的敘事互相照應,使得第二條時間線索的長度由可見的十幾年(童年—青年),潛在地延長爲幾十年(童年—中年)。

幾十年的時光,表現在文學作品中可能是:“三年過去了……暑假過去了……冬去春來……20年的光轉瞬即逝……”這些字眼。但是在電影中,時間的腳步必須化 爲觀衆看得見的畫面,也就是,最好用鏡頭來說話。《天堂電影院》一片的時間發展體現在銀幕上,主要是以下一些人物和時間的發展:

  薩爾瓦多的成長

因爲影片是一部半自傳性的作品,是在歷史的個人化書寫中再現一種文化的興衰起落,所以主人公薩爾瓦多的成長經歷是影片的故事主線,也是影片時間線索發展的 主要依據。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薩爾瓦多的成長經歷不是一個簡單的順敘的故事,而是以中年的薩爾瓦多回憶的敘事形式,在倒敘中完成。回憶這種敘事形式帶來 的好處是:節約影片篇幅、可以自由地對故事詳略進行取捨。我們根據自己的心理常識就知道,回憶是種跳躍性的思維,它會徘徊在那些給我們烙下深刻印記的事件上,而略過那些當時對自己來說是無關痛癢的事情。

在《天堂電影院》裏,薩爾瓦多的一生其實只展現爲幾件事,而且幾件事也是有詳有略:童年薩爾瓦多看電影(略)、學習放映電影(詳);青年薩爾瓦多拍紀錄片 (略)、戀愛(詳)、服兵役(略);中年薩爾瓦多回故鄉參加阿爾夫萊多的喪禮(詳)。至於童年的`小託託是如何成長爲青年的薩爾瓦多,離開故鄉的薩爾瓦多又 如何在羅馬創業,影片就沒有交代。這種省略,絲毫不給觀衆以跳躍、突兀或敘事不完整之感。其原因就在於,影片採用了回憶這一敘事形式,在回憶中,一切省略 或詳述都是有心理學依據的。

另外,《天堂電影院》一片在表現“時光飛逝”時,其鏡頭語言的運用也十分巧妙。以“託託服兵役”這一事件爲例,“軍隊生活”是薩爾瓦多青年時期爲時不短的一段生活經歷,但是導演只用了半分鐘的影片長度,就圓滿地展示完主人公這段毫無歡樂可言亦不值得鋪敘的時光。

鏡頭號 —— 景別 —— 拍攝角度 —— 內容 —— 音響效果

鏡頭1 特寫; 平攝、側面; 一對對軍人的穿軍靴的腳齊步走過; 軍樂

鏡頭2 特寫; 正面、稍仰; 薩爾瓦多向長官彙報:“第三營第九隊報告員迪維達準備完畢”;軍樂繼續

鏡頭3 特寫; 正面、平攝; 郵筒口,一隻手投入一封信;軍樂繼續

鏡頭4 中近景; 正面、平攝; 薩爾瓦多給故鄉的朋友打電話,得知伊蓮娜離開了小鎮;軍樂繼續

鏡頭5 全景; 俯攝; 薩爾瓦多蜷坐在牀邊,牀上的被沒有疊,有人進來將兩封信扔到他的牀上;軍樂繼續

鏡頭6 特寫; 俯攝; 兩封信上註明“地址不詳”,薩爾瓦多把它們放到枕頭下面,那裏已經有一打類似的信件;軍樂繼續

鏡頭7 近景; 正面平攝; 薩爾瓦多站在隊列的前方,舉槍瞄準、射擊; 軍樂、四聲槍響

這個段落過後,便是已經長出了鬍子的薩爾瓦多從部隊回到故鄉。七個鏡頭,簡潔流暢,讓時光飛逝而過,完滿地承擔了必要的敘事任務。

  天堂電影院的幾度興衰

建築的生命往往比人的生命更長久、更堅韌,即便是一座灰土破板的小屋,也可能是爺爺那一輩傳下來的。所以,人們常常能在建築的一些不起眼的變化中感覺到時 間的流逝。這種變化,可能只是改了一道柵欄,或者換了一扇門板。在《天堂電影院》中,電影院的興衰變化,同樣支撐了影片時間線索的發展,形象地展示時光流 逝、人事變遷。

具體地說,這座電影院的歷史是:看客盈門、座無虛席 ——> 一場大火、變成廢墟 ——> 重新修建、再創輝煌 ——> 年久失修、破舊漏雨 ——> 門可羅雀、被迫關閉 ——> 夷爲平地、改建停車場。

第一次變成廢墟,是因爲看電影的人太多(阿爾夫萊多爲了給進不了電影院的人在廣場上放電影,不留神讓放映機故障起火); 影院第二次變爲廢墟,卻是因爲沒有人要看電影了。天堂電影院這兩種不同意義上的衰落,折射出一種文化在人們的生活中從興盛走向衰落的過程,倏忽之間,一個 時代已成爲記憶。

  “戲中戲”的發展脈絡

在《天堂電影院》中,影院裏上映的影片,不僅是一個重要的道具,也是一個重要的敘事、表情的元素。導演通過一系列經典影片的片段表現了電影藝術的發展歷 程,這裏出現了讓·雷諾阿的《底層》、魯奇諾·維斯康迪的《大地在波動》、弗立茲·朗格的《狂怒》、約翰·福特的《關山飛渡》,還出現了卓別林、基頓、勞 萊爾、哈代、艾立克·馮·斯特勞亨、麗塔·海華茲等等曾經令無數影迷傾倒的影星們。他們順序地出現在電影銀幕上,好似歷史極富人情味地在從頭搬演。

如果把這些影片看作是一個整體的話,它的命運也隨着時代的發展經歷了有趣的變化:技術上由易燃膠片到不燃膠片到被電視、錄像帶取代;內容上從接吻鏡頭被刪 剪到出現接吻鏡頭到出現色情鏡頭,最後到接吻鏡頭被連接成片。從電影的命運變化上,觀衆也在回味着科學技術的發展、人的價值觀念的演變,時間的車輪不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