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樂發聲技巧

下文將會介紹聲樂中歌唱的發聲技巧,希望大家看後有所收穫。

聲樂發聲技巧

  一、以模仿打破神祕

聲樂教學的特點之一是聲樂學習的“ 樂器” 是聲帶與其他發聲器官, 它們存在於教師與學者的身體內, 有些器官是看不見、摸不着的。而大多數發聲器官是非隨意肌、半隨意肌, 它們不能完全受人的意願所支 配, 不是用腦子想明白就能做到的, 這也是聲樂學習的神祕之處。這一特點是聲樂教學中的重大難關。爲此, 初學者首先要把發聲器官在聲樂學習開始之前作爲基礎知識學習, 對這些器官的生理狀態要有一個基本的認識和了解, 以便在今後的訓練過程中便於對發聲器官功能的掌握和運用。其次, 在學習中要重視對教師正確聲音示範的模仿, 這是聲樂學習入門的必經之路。教師示範的用意, 是告訴學生技術操作的準確性。在技術性、實踐性很強的聲樂學習中, 這種示範與模仿顯得尤爲重要。因爲聲音的發出是一個很複雜的生理運動過程, 它不僅只是靠兩條聲帶就能發出美好、動聽的聲音的., 而是各有關生理器官的有機配合而獲得的。爲了使學生能抓住對聲音的具體感受, 只有通過教師自己正確的發聲示範。學生只有對教師正確聲音示範反覆聽取、反覆感覺, 才能使記憶的神經系統對反覆示範的聲音打上記號, 形成固定的感應和反映。當對自己發出的聲音( 模仿) 的感應與客觀( 示範) 的聲音相統一的時候, 模仿纔會正確。模仿開始階段必然是盲目的。只知其然, 不知其所以然, 即對發聲器官運動的規律全處於茫然, 到有意識地模仿時, 就已進入第二階段。此時開始記取自己的發聲感覺, 對發聲器官的運動及採取什麼樣的狀態有了具體感受, 但有時還不能運用自如。這個階段比較長, 切不能心急。進入第三階段時, 教師一般就不多示範,只要作一定手勢和說出術語, 學生就知道教師指的是那個發聲的有關部位, 並通過調整努力去做到, 就可以比較自由地發揮自己聲音理智的歌唱了。模仿的三個階段本身就是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過程, 就是從不自覺到自覺地對發聲器官進行掌握和控制的過程, 就是必然王國到達自由王國的必由之路, 同時也就打破了聲樂學習的神祕感!

  二、 歌唱發聲練習的步驟

歌唱發聲基本功的練習,一般按音域進展的規律,可分爲三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 以中聲區訓練爲基礎,掌握基本的發聲方法,調節和鍛鍊肌肉以適應歌唱技術的需要。無論哪一個聲部,都應該從中聲區開始訓練。練中聲區的音相對鞏固後再逐步 擴大音域,要知道聲樂學習要從基礎入手,中聲區是歌唱嗓音發展的基礎,基礎必須打得紮實,要記住“欲速則不達”的道理。 第二階段 是中聲區的基礎上,適當擴展音域,加強氣息與共鳴的配合訓練,練好過渡聲區(即換聲區的訓練),爲進入頭聲區的訓練打好基礎。第二階段的練習是關鍵的一 環,需要花費的時間相對也比較長,但千萬要有耐心和信心,不要急於唱高音,要沉得住氣,等這段音域鞏固後,再進入高聲區的練習。 第三階段 即高聲區的練習可以在比較鞏固上兩個階段的基礎上加強音量音高的訓練,進一步擴大音域,做較複雜的發聲練習,使各聲種達到理想的音高範圍。這了階級的練習 要特別注意高、中、低三個聲區的統一,音的過渡不要發生裂痕和疙瘩,重點是加強頭聲區的訓練,獲取高位置的頭腔共鳴,從而達到統一聲區的目標。這樣我們歌 唱發聲的樂器基本製造完畢,可以唱一般難度較大的歌曲了。

三、 歌唱發聲練習的起音 發聲練習開始的時候,必然會遇到如何起第一個音的問題,我們稱它爲歌唱時的“起音”或“起聲”。歌唱的起聲可分爲激起聲、軟起聲、舒起聲。

1、 激起聲 是當吸氣完畢後,胸腔保持不動,聲帶先自然閉合,然後,再以恰當的氣息衝擊聲帶使之振動發聲,這樣發出來的聲音結實有力,我們在發聲訓練如頓音、跳音的練 習中常常使用,也用這種方法糾正聲帶漏氣的毛病。此時與之相應的呼吸方法往往採用急吸急呼。

2、 軟起聲 軟起聲是聲帶在開始閉合的動作時,氣息也同時往外送,開聲門與氣息振動聲帶同時進行。這種方法氣息的衝擊力比較“激起聲”要柔和,發出的聲音比較平穩、舒 展。我們發聲訓練中也常常在練連音和長音中採用,同時也用“軟起聲”的發音方法來糾正喉音的毛病,與之相應的呼吸方法往往採用緩吸緩呼法。

3、 舒起聲 舒起聲是聲門先開,然後氣息再振動聲帶,它的特點是先出氣而後發聲,像嘆氣一樣。在勞動號子中,常常用到這種起聲法。在發聲訓練中,這種方法可用來糾正聲 音過於僵硬的毛病,在通俗唱法中使用較多,較口語化。總之,歌唱的起音首先要精神飽滿,全身協調,根據不同類型的練聲曲例來確定起音的方法,注意起音的音 量不要過分強,以舒適的mf或mp音量爲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