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喉嚨的作用

爲什麼衆多聲樂家們都會強調打開喉嚨呢?打開喉嚨到底有什麼作用呢?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打開喉嚨的作用

 一、打開喉嚨,深呼吸的支持纔有可能

吳其輝先生曾這樣說:“要學好唱,首要的就是要打開喉嚨。喉嚨開得比較好,位置才能上得去,共鳴位置比較好,這時呼吸才能下得來。如果喉嚨打不開,聲音也出不來,氣息下沉從何談起,氣再‘下沉’上面還堵着哩!”吳先生的這段話進一步地告訴我們,打開喉嚨與呼吸和共鳴位置之間的關係,尤其是打開喉嚨以後對於深呼吸的積極作用。前面我們曾講過,歌唱的二要素之間是相輔相成,互爲因果的。它們是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是缺一不可的。喉嚨在歌唱發聲這個樂器中,既是發聲器官又是呼吸器官。打開了喉嚨既是疏通了呼吸通道,也是建立起了發聲通道:在歌唱的呼吸活動中,喉頭如果僵硬緊張,氣就只能吸到胸腔的兩側上端和前部。吸氣淺、氣息的容量小,而且只能被胸腔所控制,不能發揮肋肌,腹肌和橫膈膜協同控制氣息的作用,所發出的聲音逼緊、音色蒼白無力。所以,打開喉嚨是獲得良好的呼吸支持的必要前提。許多在歌唱呼吸方面屢屢不得法者,一旦從打開喉嚨的角度人手,問題便迎刃而解。這樣的例子是很多的?

  二、打開喉嚨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共鳴管的作用

我們曾談過,喉嚨是由軟骨作支架,由肌肉和黏膜組成的管狀體。我們打開喉嚨,主要是使喉、口、鼻整個咽腔形成一個適合發聲共鳴的管道,我們稱之爲歌唱發聲的共鳴管。歌唱時音量的大小,音色的好壞,音域的寬窄與這個共鳴管連同頭腔中的各個竇和胸腔所起的作用是密切相關的。

意大利聲樂家巴拉說:“歌唱好比風吹旗杆,旗杆不動,旗幟嘩嘩飄揚。”穩定的.喉頭就如“旗杆”牢固的根基一樣,爲了保持共鳴管長度不變,在深呼吸的支持下,由最下方的聲帶產生的基音在共鳴管內得以“嘩嘩飄揚”。歌者便可由此獲得最大的共鳴和音量,使得音色更加豐滿、圓潤。這也是美聲唱法與其他唱法在發聲技法上的最大區別。

  三、打開喉嚨,是聲帶機能調節的重要保證

打開喉嚨不只是爲了獲得良好的共鳴,也是使聲帶不受干擾地進行正常調節的保證。“打哈欠”是一種已被普遍採用的打開喉嚨的教學方法。但是,聲樂教師們都知道,要使學生掌握的並不是打哈欠本身,而是利用這種方法打開喉嚨時,發出具有聲帶邊緣機能振動的聲音來。也就是常被稱作“高位置”的聲音。

時常碰到這樣的學生,在練習打開喉嚨時,連聲門也一起打開,反過來學“關閉”時,卻又連喉嚨一起關閉,常常搞得自己苦惱不堪。這裏有一個步驟問題。首先,對於喉嚨較緊的學生來說,必須通過一系列的手法:如打哈欠,吸氣等來體會打開喉嚨的狀態。此時,學生必須着重體會正確的“打開”狀態,並加以記憶,保持住它,這個時候就不必顧忌發出的聲音如何,因爲聲音在這時是次要的。第二步,在對喉嚨的打開有了一定的感受之後,就要拉緊聲帶打開喉嚨去追求共鳴了。此時學生必須明白:在聲帶機能未調節到符合歌唱的要求之前,喉嚨打得再開,也不會獲得理想的有豐富共鳴的聲音。因爲打開喉嚨的共鳴管道只起擴大和美化聲音的作用,本身沒有發聲的功能。此時打開喉嚨就要以堅實“關閉”的聲門爲前提。

凡接觸過聲樂的人都知道,歌唱發聲的基音,來自於氣息作用下的聲帶振動。歌唱時音高的變化,是隨聲帶振動的幅度和頻率的變化而變化的。即越往高音唱,聲帶越是在局部和邊緣振動,振動頻率越快。而越往低音唱,聲帶振動的長度和範圍越大,振動頻率越慢:這和絃樂演奏中把位的變換是一樣的道理。而絃樂演奏中固定不變的共鳴箱的作用,恰如我們歌唱中穩定打開的喉嚨之於聲帶發聲的作用一樣。我們也時常看到有些技術純熟的歌者,在打開喉嚨的狀態中,無論怎樣唱高音和低音都不會產生喉音。這就證明了,喉嚨打開之後,不僅僅能得到共鳴,同時也爲聲區上下自如、音質純淨,爲聲帶不受干擾地進行正常的調節提供了必要的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