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提沉在中國古典舞身韻訓練中作用及運用

摘 要:中國古典舞繼承了傳統戲曲和武術文化的精粹,提煉了東方神韻的審美特質,而雙人舞正是古典舞的一種舞臺表現方式。中國古典舞的身韻是中國古典舞的根本,是中國古典舞傳承之靈魂。“提沉”是中國古典舞身韻訓練的基礎,是呼吸與肢體完美配合的體現。“提沉”是一種呼吸的藝術,它在古典舞的傳承中佔有舉重若輕的地位。本文將對“提沉”這一舞蹈基本元素進行解讀,研究其作用和運用方式。

淺談提沉在中國古典舞身韻訓練中作用及運用

關鍵詞古典舞;身韻;“提沉”

1 中國古典舞的身韻

“中國古典舞”這一名詞最早是被歐陽予倩先生提出得。歐陽予倩先生既是一名博學多才的學者,有着深厚的中華文化底蘊,又是五四運動和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者和倡導者。他在對印度古典舞、韓國古典舞以及亞洲各個國家的傳統舞蹈研究之後,提出:中國在其民族基礎深厚,藝術資源豐富的條件下,也應有自己的古典舞。那麼,中國古代舞蹈藝術由於諸多歷史原因而沒有完整的保存下來,產生了斷代。目前唯一的,也是最好的方式,就是從現有的藝術種類中繼承傳統、吸取養分――從戲曲中學習中國古典舞……的先進觀念。戲曲舞蹈在歷史長河中源遠流長,不可避免地繼承了古代中國舞蹈的神韻及古典舞的訓練方法。所以,現在的古典舞只是古典文文藝的復興並不是純粹的古典舞。而我們現在談的古典舞則吸取了戲曲舞蹈中的規律性的東西。作爲一種藝術形式的戲曲,是對生活的表現,不是模仿而是變形,它把生活以唱、念、做、打的方式,以及手、眼、身、法、步的身段表現出來,運用這些舞蹈語彙進行表演和編排。而舞蹈中要注重的身韻也是從戲曲中繼承而來。身韻學習的基礎一是主幹動作能力的準備,即對提、沉、衝、靠、含、腆、移的基礎性認識,二是對身體的用力方法及運動路線,用力方法就是以腰爲軸,用腰帶出動作,經過提、沉、靠、含、移、衝等位置,就是他的運動路線。這只是身段的基礎訓練即“身”的意義。“韻”則是舞蹈的內涵所在。身與韻的有機結合,造就了現今的古典舞。身韻的出現使中國古典舞脫離了對古典戲曲的依附,超脫了古典戲曲的藝術範圍,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舞蹈表現形式和藝術特徵。

2 提沉是身韻之基礎

“身韻”是古典舞各具風格動律的基礎,而身韻的基礎是“提、沉、衝、靠、腆、移、旁提”等動律的元素,在這些動律的基本元素中,提沉是個元素的基礎,是貫穿一切動作的中心,是所有動作之原動力,也是身韻之根本。

中國古典舞最重要的便是氣的運用,氣是中國古典舞的動作的原動力。氣本身是人生理上每時每刻都要吞吐之物,但將氣息引入舞蹈之中後,它對動作的連接,動作的發力、動作的起伏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身韻之中對於提沉的訓練就是一種對呼吸的訓練過程。提沉是一種呼吸的藝術,是由身體內部深呼吸,從而帶動身體的一種律動。它是區別於人體的自然呼吸的,是一種具有嚴格規範的藝術性的呼吸訓練,同時也是身韻練習中最基礎的練習。

舞蹈就是將肢體動作賦予思想感情,在動作表現的過程中需要內在的氣息與感情達到一致。舞蹈動作的力量、動勢由氣息來控制,順力發力,發力於腰,而又於腰達於各個末梢。內部的呼吸必須從身體內部“丹田”開始,而後逐步向身體各個方向的關節傳遞,甚至每一塊肌肉羣,傳遞到身體的末梢神經及虛幻的意識空間的延伸。而提、沉則是身體的縱向律動,首先腰直平氣,以沉氣帶動脊椎垂直情況下一節一節逐層下壓,肩背肌肉放鬆與此同時向外擴,上半身呈自然微彎狀態,觸及地面的身體部位繼續用意識的狀態向下延伸,感覺像自己伸出了樹根一樣向下延伸,眼部也隨着氣息的下沉,由開到合。而“提”是在“沉”的基礎上,運用丹田作爲氣息初始點,深吸氣,氣沿着脊椎向上提,經過腹部、胸部,同時由運動的氣息帶動腰椎以上骨頭一節一節的直立,經過頸部、下頜、頭部。直至頭頂心繼續向上延續,感覺頭頂上虛幻的空間有自己精神的延伸,眼部肌肉也隨着氣息的上提而睜開,瞳孔以氣之力炯炯有神。[1]提與沉是完全相反的兩個動作,但二者又相互統一,提之前要有沉,沉之前也要有提,二者相輔相成、和諧統一。這就是跳好古典舞最基礎、最重要的因素。

3 提沉在身韻之中的作用及運用

在古典舞蹈的教學之中,身韻訓練包含着四個不同而又不可分割的四個方面,那就是“形、神、勁、律”。人們通常把“形”概括爲直接看到的肢體的動態、動作與動作之間的連接和身體姿態之間的轉換。身韻之中的“提、沉、衝、靠、含、腆、移、提旁”,主要是指以腰部爲中心的動律原則。身韻訓練的主要目的在於提高舞者的表演技巧,提高舞者的肢體的靈活性,使其在表演時可以隨心所欲的表現其所先要表達的內容與情感。在身韻的訓練上“提沉”的身影無處不在,無時不刻不在影響身韻的形。作爲呼吸的訓練集中體現“提沉”,在身韻的基本動力中佔首要的位置,並且貫穿於身韻之中。例如,在“提沉”基礎上斜移的動作就是“衝、靠”,“提沉”直接發展強化的結果就是“含、腆”,而“移”則是要先經過提,並在沉的過程中才能完成,而“旁提”就是在沉往上提的過程中,由身體從下向上移動勾勒弧線的運動過程。

身韻中針對其基本的動律元素“提沉”的訓練,其實是對貫穿運動的氣息的要求,這實際上也是對訓練意識的要求。氣息與外部運動相配合的第一步,是由提沉帶動的身體中段和頭部的上下運動,這種內外結合、以氣帶形的運動方式,要使身體隨着氣息的一張一弛而放鬆下來,再配合以不同的節奏以及身體方位的`不同變化。由此體驗到和認識到呼吸與身體的關係,並使之掌握呼吸與外部形態結合的方法。從而增強身體的表現能力,使動作的內涵更加深厚。要想使感情表達得更加細膩,就必須把握好古典舞特殊的身段、發揮出古典舞的韻味。

古典舞的韻,即神韻、內涵、精神、心意等。[2]舞蹈是一門藝術,藝術若無神韻便同沒有靈魂的人偶般沒有生命力,這樣的藝術既不能打動人也不能感染人。“驚者上提,氣者沉。”這是我國著名京劇演員錢寶森曾經說過的話。這句話及說明了氣息與舞蹈內在“韻”的關係。“提沉”之氣外部推動舞蹈的肢體形態,內在則形成獨特的舞蹈之“韻”。“提沉”講究氣息的平穩、均勻、氣息的綿長和氣力勁道的充足。“提沉”之力由腰發動直達神經的末梢,內在的呼吸的感覺也由身體中部貫穿至眼睛、手臂等末梢。兩者內外相合、相輔相成、和諧統一,從而達到增加舞蹈神韻功效,使舞者更能表達舞蹈蘊涵的意義。

身韻訓練中的“勁”是指舞蹈中的力量美,是對輕重、緩急、長短、強弱、剛柔等關係的力量的處理。而且這種力量的不同形態都是因呼吸調控的,即與“提沉”的呼吸方法息息相關,如上長、闊晨的動作都需要氣與力的上提,而下沉的動作則需要呼吸向下沉。

“律”則是身體根據音樂的節奏達到與音樂相契的一種律動,而這種律動的實現,則需要身體的高度靈活。“提沉”通過調節內在呼吸的韻律,從而達到調整身體的外部的律動。

4 結語

中國古典舞自戲曲中傳承到身法的技巧,根據自身的需要進行創新和發展。“提沉”就是古典舞的精華,其使內部氣息與外部形態有機結合在一起,達到內與外的統一,神與形的和諧,使古典舞蹈更具感染力和表現力。

參考文獻:

[1] 劉思伯.中國舞蹈藝術[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2.

[2] 馬雲霞.民族舞蹈技能訓練[M].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