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AT必備Verbal滿分備考心經

verbal拿了滿分. 其中確實有幸運的成分. 我沒有碰到一題GWD裏的爭議題, 考試的時候每一題都有十足的把握, 與ETS心意相通. 我的材料其實少而又少, 原則就是: 精做題, 做精題. 對我而言, 考試的過程是一個把信息簡化的過程

GMAT必備Verbal滿分備考心經

  語法

  材料: OG + GWD

語法到最後是我的最強項. 我曾經讀完OG後做大全, 但感覺效果不好, 於是又重新回到OG. 如果我告訴你我OG讀了幾遍, 你一定不相信: 19遍. OG我從來沒有離過手, 在遠行的日子裏, OG也隨着我四處漂泊. 我曾經跟一個G友說: OG是我的初戀, 我把他的缺點也愛了進去. 在枯燥的, 一遍又一遍的反覆閱讀過程中, 你會愛上他, 也能領悟ETS的精意. 我到最後看到任何一題都可以背出ETS的解釋, 從corrective到effective. 做GWD, 我語法幾乎不錯. 考試時, 每一道語法題我都能看見OG的影子, 好象按照ETS的思路給考題提供標準答案.

平時複習SC的方法絕對不是考試時做題的方法. 平時字斟句酌就是爲了培養一種條件反射的能力, 到考試時迅速排除. 我模考做GWD語法的平均時間不會超過30秒一題. 前10題裏的語法我會故意放慢速度, 逐一看過, 但到後面, 特別是20題以後, 不會多於30秒. 考試時候的方法就是前3詞, 尾3詞, 再中間. 很多題目都可以靠這6個詞解決, 大概只要20秒, 因爲分別2/3split以後就只剩下一個了。我在考場上做的語法題, 特別是前面的, 都很長, 我基本上都在30秒解決 (前10題除外). 其實語法點就那些, again, 把信息簡化. 看透出題思路, 靠排除 對症下藥. 當然, 這樣的方法總會有例外, 但我覺得花再多的時間也許可以找出爲數不多的錯誤, 但margin不高. 很幸運的是, 我考試的題目沒有特別反常規的思路.

  邏輯

  材料: OG + GWD + FEIFEI 135

複習剛開始, 我覺得邏輯是我的致命傷. 天生不是理科出身, 缺乏邏輯思維. 後來發現GMAT的邏輯思維要求並不很高, 思維的嚴密性遠不及LSAT. 我做feifei的目的是提高自己的邏輯常規思維, 如果你的邏輯思路可以應對GMAT, 其實不做也罷, 我後來也再沒有複習過feifei, 那種感覺培養起來以後就可以應付GMAT了.

“無關”在GMAT的邏輯裏是最有用的一樣法寶. 其實OG205道邏輯解釋通篇都在告訴你什麼是無關, 仔細閱讀就能掌握ETS的思維方式. 我在考場上做邏輯相當快, 比做GWD還快, 因爲無關選項都很明顯. 對我而言, 邏輯題的難度並不在提幹本身, 而是在選項. 如果選項無關的很明顯, 提幹再難也不怕 但如果選項很迷惑, 我花的'時間就比較久. 無關有以下幾種類型: 1) 無故牽扯集合以外的樣本 2) 無故將完整的集合分成子集加以比較 3) 無故牽扯提幹以外的時間範疇 4)直接與結論無關. 還有要注意的就是在邏輯裏一些很模糊的詞, 如果出現就要注意, 雖然有時侯是正確選項, 但因爲這些詞比較不具代表性或比較主觀, 應引起重視. 概念模糊的詞: some, many, certain; 主觀: willing to, interested, aware.

從一開始做邏輯, 我就逼迫自己讀完提幹, 腦子裏要把前因後果抽象成一句話. 如果不這樣, 讀完一道邏輯題, 似乎都讀懂了, 可根本就不知道題目的來龍去脈, 如何做題! 我之所以能回憶起比較多的邏輯JJ, 而且能夠把它們簡單的陳述出來, 離不開平時的操練, 能夠把複雜的東西簡化是做邏輯的一種能力. 其實GWD的邏輯, 大部分題目如果讀懂了, 試着用最簡單的方式表達, 誰都能做對. 到後來, 我已經形成了條件反射, 就是邊讀邊理出前因後果 (邏輯的結論很重要), 然後選項是否無關自然很清楚.

  閱讀

  材料: OG + GWD

閱讀是我的強項. 個人背景: 我在美國一所不錯的大學念本科, 英語基礎不錯, 平時的閱讀量相當大. 自認爲閱讀應該不是問題. 可剛開始做OG, 正確率卻上不去. 總結了一下, 發現原因在於GMAT的閱讀要求的是精度, 而我一般讀教材都是泛讀. 我上的課進度非常快, 幾乎一節刻就是一個章節, 每本書最少也是600頁, 而且都是那種大開面的, 根本沒有時間細讀. 基本上就是翻一下提綱, 挑幾個例子看, 然後就做題, 碰到不會做的題目再回去看書. 平時專業課考試看長case也是匆匆而過, 沒有什麼tricky的題目, 不象GMAT迷惑選項比比皆是. GMAT的閱讀是要靠技巧的, 歸結一點: anticipate the change. 不要被作者牽着走, 要感覺出作者行文即將發生的變化. 我再重申一次: 簡化信息. 一篇閱讀, 特別是長閱讀, 沒有訓練之前, 通常讀着讀着, 慢慢的我就會lost my concentration. 雖然讀懂了, 卻好象是在讀報紙, 有口無心. 要時刻集中精神, 培養短時間內的記憶能力. 無論作者做了多少引申, 都要屹立不動, 時刻知道自己的track在哪裏. 牢牢把握行文的骨幹, 任何時候你都能體會作者即將做出的轉折啓承. 我認爲憑OG和GWD, 閱讀材料其實已經足夠了, 好好利用, 足夠培養出很好的閱讀技巧. 練到想吐還不夠, 要吐到習慣. 我在考場上幾乎知道ETS下一句話要說什麼, 會怎麼說. 把信息簡化, 隨着邏輯的思路走, 想忘掉都很難.

  數學

  材料: OG(DS) + FEIFEI + GWD + JJ + 陳向東

數學沒有拿到滿分, 給國人丟臉, 也沒有什麼發言權. 在美國唸了本科, 用計算器用的腦子生鏽, 雖然高等代數是我必修課, 但跟那些美國人在一起, 聽他們提着弱智的問題, 自己也變的很弱智. 所以數學不敢掉以輕心. 我feifei做了3遍, OG(DS)做了一遍, 把錯題看了一下. GWD數學就當模考做, 因爲不想只做verbal --- 以此培養自己的抗疲勞能力. 陳向東的書我用來當參考書, 如果概念模糊就翻一下, 複習強化. 另外, 我整理了今年7月上半月的JJ, 幫助很大, 做題速度一下子就上去了. 去年8月和今年8月的JJ我總共做了2遍, 到最後熟到看了題目就知道答案. 可數學還是沒拿到滿分. 遺憾? 是有一些, 但我盡了全力, 這就夠了.

  AWA

  AWA的分數, 6分. 春風得意馬蹄急.

我的作文開始並沒有很用心準備. 自認爲做了無數的presentations, 寫了無數的reports, 交了無數的projects應該沒有問題. 可後來聽說在美國考GMAT, AWA的評分會比較嚴, 而且身邊一個NN的美國人AWA只拿了5分, 就不敢矇混過關了. 但總的來講, 作文是我各部分裏花的時間最少的.

我沒有參考模版, 而是自己做了一個, 借鑑了七宗罪, 但基本上全部改寫, issue更是改頭換面. 我有個比較特別的方法, 就是首段和尾段全部固定. 很多人建議首段要提供正文的map, 尾段要重申上面的內容. 我並不這麼想. 首先, 要在30分鐘內寫出500字的文章已經不容易, 還要爲了改寫冥思苦想, 得不償失; 但如果不改寫, 語言的貧乏一定不能獨樹一幟. 所以我兩篇文章的首段和尾段在模版裏就已經完全固定, 只不過首段把問題restate一下, 這個工作量不算什麼. 我在考場上先把頭和尾完成, 而且保證沒有錯字, 這樣就可以一心寫正文. AWA內容的豐富性非常重要. 我的argument和issue正文都各寫了4段. 首尾兩段 (總共150個字左右) 在5分鐘內解決之後, 中間內容的填充就比較從容. 另外, 各段我先不展開, 只是一些理論的東西, 萬一時間不夠也可以獨立成段, 而且看起來內容還是很多樣. 時間還多就聯繫題目說明並拓展. 我一直寫到只剩下5分鐘, 再檢查拼寫. 兩篇essay都有500字以上.

作文還是要靠準備和練習. 英語是我的第二語言, 比寫作我肯定比不過美國人, 但他們AWA的分數滿分卻不多, 所以我們並不處在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