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高職英語閱讀能力培養的策略

一、 引言

簡述高職英語閱讀能力培養的策略

由高職教育的目的和英語閱讀的特點決定了英語閱讀教學在高職英語教學中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高職院校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培養必定要從其自身的特點上着手,在能力、技巧和方式方法上尋找突破點。

二、 英語閱讀能力對於高職學生的重要性

英語閱讀不僅是英語學習的目的,而且是英語學習的主要手段和途徑。英語閱讀技能不僅是最重要的技能之一,也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學習技能之一。英語閱讀能力是發展其他語言技能的基礎和前提。

根據教育部高職高專英語教學的基本要求,對學生進行英語聽、說、讀、寫、譯等五方面能力的培訓和提高是高職英語教學的五大目標,而在這五項技能之中,讀是多數學生將來工作中運用得最多的一項技能,也是以英語爲媒介進行交流和獲取信息的最主要的形式。

三、 英語閱讀能力培養中的主要問題

英語閱讀能力在實際中的體現,首要的便是考試中面臨的閱讀理解。許多高職院校學生的英語基礎對比本科院校就顯得薄弱一些,在許多學生看來,即使他們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閱讀理解方面也很難有較大的改觀。通過分析和研究,發現學生們在以下四個方面存在薄弱環節:

(一)英語詞彙。針對於考試而言,大部分基礎的詞彙學生通過背誦和記憶都能掌握,而出現問題的便是生活中的不常用詞。很多學生對於詞彙記憶都存在理解誤區,認爲英語詞彙重在死記硬背。每一種語言都有其自身的來源和發展歷史,要想更瞭解一門外語,甚至是精通,就必定要先了解這門語言自身的歷史。

在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中,閱讀更注重的是對全文的理解,以及針對上下文對詞彙和翻譯的考點記憶。因此,不僅僅要對詞彙的本意進行記憶,還要了解其他的常用義,以便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下,能選擇正確的詞義進行理解和翻譯。

(二)語法結構。理解閱讀材料的時候,對於簡單的句子結構,學生能比較好的理解,但是一旦面臨長句,難句,許多學生就感到束手無策。此時,如果學生能準備的劃分句子的結構,找準主謂賓語,將長句化爲短句,分爲幾部分單獨理解,那麼長句和難句也不將再是高職學生的薄弱點。

(三)閱讀技巧。即使完全掌握詞彙和語法,也不能就說完善了學生的閱讀能力。閱讀能力一般是指的兩個方面,一個是理解能力,一個是閱讀速度。具備了一定的詞彙和語法知識之後,閱讀速度便成了許多高職學生的難點和弱點。而閱讀速度根據閱讀要求的不同也會有所側重,我們一般會採用以下三個方法來理解文章的整體意思:

1.淺層閱讀

要求在整體上了解文章的大意和輪廓。採取的是泛讀或略讀的方式,通過文章題目先對文章有一個大意的瞭解,然後快速瀏覽全文。

2.深層閱讀。要求在細節上抓住情節,掌握要點。採取的是精讀或細讀的方式,從段落結構到句子之間的.邏輯關係都要有詳盡的見解,從而掌握文章中事件的起因和發展趨勢,以及可能造成的結果;文章中各個人物之間的糾葛關係,以及從中透露出來的不同性格;作者的文章意圖以及其字句之間的深層含義。

3.重複閱讀。通過梳理,歸納和總結,再一次通讀全文或選取主要段落、詞句進行進一步的剖析理解,進一步理解文章所要表達的詞句意思以及最終目的。而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裏有效的閱讀文章,則需要從閱讀技巧上下工夫:

①快速瀏覽,抓住關鍵詞和句子主幹

在平時的閱讀中,並非一整篇文章都是閱讀所需要掌握的知識量,只有其中一部分是此次閱讀的重點。針對於高職學生的英語考試而言,先讀問題,再快速瀏覽全文,而後重點捕獲和問題相關的句子和段落纔是閱讀技巧中至關重要的一點。

②巧猜詞義

在閱讀的過程中,出現不認識的生詞,這是理所當然的情況。不論詞彙的基礎多麼紮實,總會遇到生詞。猜詞,便成爲英語閱讀中一項基本技能。但並非每一個生詞都是對於閱讀理解有用的信息,那麼如何進行詞義的猜測,什麼樣的詞彙纔對文章理解具有關鍵的作用?在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指導學生進行猜詞釋義的訓練。

1)篩除不具備關鍵意義的詞彙

基本上對於文章的理解,大部分的形容詞和副詞不具備太大左右文章的意義,而句子中的動詞一般具備了關鍵的意義。所以,首先就要做到將不影響文章理解的生詞篩除,避免花費過多的時間在無用的信息之上。

2)根據上下文內容來猜測詞義

英語的詞義不是孤立存在的,在仔細閱讀文章之後,可以利用上下文提供的情景和線索,進行合乎邏輯的綜合分析和推理。

3)根據構詞法猜測詞義

英語中的構詞法一般有三種:派生詞、轉化詞和合成詞。而構成詞彙的基本則是詞根。從生詞中找出詞根,瞭解英語詞彙中前綴,後綴和常用詞根的含義,便能通過構詞法猜測出大概含義。

4)通過對比關係來猜測詞義

這種情況尤其體現在中間有連詞的情況之下。比如兩詞之間使用了and,or,but之類的詞彙,可通過對比猜測其詞義。

結語

相對於本科院校學生的英語基礎,高職院校的學生基

礎更爲薄弱,教學的目的和方式也應有所不同,我們應該更加強調閱讀材料的應用性和實用性,才能使學生在生活和工作中能從中獲取更多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