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護士資格證中醫護理備考知識點

中醫護理是在中醫基本理論指導下的美容和護理工作,它是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應屆畢業生考試網小編爲大家整理了護士資格證中醫護理備考知識點,希望對大家備考有所幫助。

2018護士資格證中醫護理備考知識點

鍼灸護理的常規工作

一、患者入院後送至指定牀位,對年老、中風、行動不便的患者,應儘量提供方便的牀位。並向患者介紹病區環境和有關規章制度。測體溫、脈搏、呼吸、血壓、體重並通知醫師。

二、病室應保持清潔、安靜、空氣流通。根據病證調節相應的溫、溼度。治療護理操作時用屏風遮擋患者。

三、新入院患者每日測體溫、脈搏、呼吸3次,連續3日。體溫在37.5℃以上者,每日測4次,體溫達39℃以上者。每4小時測1次,待體溫恢復正常3日後改爲每日1次。每日記錄二便1次,每週測體重1次。

四、按醫囑給予分級護理。

五、24小時內留取三大常規標本送驗。

六、經常巡視病房,及時瞭解患者的生活起居、飲食、睡眠和精志等情況,並做好相應的護理。

七、密切觀察患者的神志、面色。舌象、脈象,皮膚、出汗、二便、體溫。呼吸等變化。若發現異常或病情突變,可先行應急處理後,立即報告醫師。

八、按醫囑給予相應飲食。掌握飲食宜忌。

九、針刺護理

1.鍼灸前做好準備和解釋工作,交待施術中的感覺和注意事項,消除患者的緊張心理。並使其體位舒適,做好保暖和體位固定的護理。

2.嚴格執行操作規程,注意觀察患者神色變化、效果和反應,如出現暈針、折針、彎針等現象,立即報告醫師,並及時採取相應措施。

3.嚴格掌握針刺禁忌症和禁忌部位,如皮膚有感染、潰瘍、瘢痕、皮疹處。腫瘤部位,有出血傾向及高度水腫者;胸背腰部不宜深刺等。

4.針後協助患者穿好衣服,安置舒適體位,並做好記錄。

5.嚴格執行查對制度和術後修針和針具倩諧消毒工作。

十、灸法護理

1.嚴格掌握禁忌症,凡實證、熱證、陰虛發熱證,以及面部、大血管和粘膜附近,孕婦胸腹部和腰能部均不宜灸。

2.施灸時嚴密觀察艾條燃燒情況。防止艾火灼傷皮膚、衣被,如有發生,應立即採取相應措施。

3、灸後局部起泡,小者無需處理。大者可用無菌注射器抽在泡爲液體並以消毒紗布覆蓋,防止感染。

4.施灸後,患者切忌當風,宜保暖,協助患者穿好衣服,記錄施灸腧穴、壯數。留針時間,以及有無反應等情況並簽名。

十一、遵醫囑按時準確給藥。根據病徵性質,在服藥時間、溫度、方法上應有所區別。服藥後觀察效果和反應,做好記錄。

十二、指導及協助患者進行肢體功能鍛鍊。

十三、各種病證的護理,可參照各科相應病證護理常規。

十四、做好消毒隔離工作,防止交叉感染。

十五、做好衛生宣教和出院指導。

 痙證的.辯證施護原則:

(1)邪壅經絡型:

①病室宜向陽、溫暖、安靜、溼度偏低、避免一切噪音,尤其是突然發生的強噪音,注意預防外感,避免對流風,勿使患者復感風、寒、溼邪而加重病情。

②注意觀察發痙的程度、緩急和頻率,可以爲痙的性質,病情的輕重,疾病的進退和預後提供重要的依據。如起病較緩,痙作次數少,程度輕,多表示病情輕,預後良好。若起病急,並伴有頸項強直,甚至角弓反張,發作頻繁,說明病情嚴重。

③本證型是風寒溼爲祟,患者有寒熱表現,除要定時測試體溫、脈搏、呼吸、血壓以及觀察舌象、脈象外,還需注意患者熱型、熱勢和發熱與發痙的關係,以鑑別引起痙證的原發病。

④中藥、飲食宜熱服,忌生冷油膩。可給有辛溫散寒作用的食物,如蔥、姜、韭等,以散寒溼,通經絡。

(2)熱甚發痙型:

①痙室宜設在陰面,室內應涼潤,使患者感到清爽,心靜。

②若病情較重者應住單間,以利於患者休息和治療。室內光線需暗,避免強光刺激,必要時裝飾雙層窗簾,用紗罩遮擋燈光,從而減少發痙次數。

③觀察和鑑別痙病和其它可以引起抽搐的病證。痙證常發生多種疾病的過程中,如外感病,或大下、大汗、失血之後,抽搐過後,繼續表現原發病的症狀。中風急性期也偶見抽搐,但以昏迷及肢體麻痹爲主;癇證的抽搐是突然發作,同時發出異常叫聲,口吐涎沫,發作後一如常人。痙病發作時,儘量避免打擾患者,應立即將其平臥,頭偏向一側,解開衣領鈕釦,使嘔吐物順利排出,確保呼吸通暢。抽搐較重者,可用裹以紗布的壓舌板塞入上下臼齒間,以防患者咬破舌頭。發作時,儘量避免不必要的操作,遵醫囑給患者使用鎮靜藥或針刺止痙,待抽搐中止後再集中操作。操作時動作要輕柔,防止再次引起發作。

④發作時可加設牀檔,以防患者墜牀跌傷。患者抽搐時,切忌強壓約束,以免造成骨折。

⑤在痙證發作時,應暫禁食,待痙止後再根據病情分別給以相宜飲食。如發痙數日不止,應及早鼻飼,以保證營養供給。

⑥對抽搐初停,尚易引起再發者,慎防進食引起再發,如已有保留鼻飼管,可以鼻飼管緩慢灌注。一般痙作初止者,食慾不佳,應給半流食或軟食。

⑦中藥和飲食宜偏涼服,飲食應以清淡性涼爲主,如新鮮水果蔬菜、西瓜、苦瓜、黃瓜、綠豆等。對熱極傷津者應鼓勵多飲水,也可給西瓜汁、藕汁、五汁飲等頻服,有生津止渴的作用。禁忌辛辣炙助火動風之品。

⑧痙證發作後,可針對病因採取護理措施,以防再發。首先應瀉熱,可用冰袋冷敷、酒精或中藥煎湯擦浴;針刺降溼,常用穴位爲大椎、曲池、合谷及十宣穴(放血);對便祕的患者,遵醫囑灌腸,可通腑瀉熱。

(3)陰血虧損型:

①病室應溫暖舒適,光線柔和,空氣新鮮,保證患者充分休息。

②在痙證發作進及剛發作後應絕對臥牀休息,以減少氣血的耗損,如穩定不發在三天以上者,其原發病的症狀也已減輕時,可考慮牀活動。

③患者常有緊張、恐懼心理,應耐心勸慰開導。

④痙後四肢活動不利,可採用按摩或鍼灸療法,以通經活絡。常用穴位有肩禺、曲池、合谷、外關、環跳、膝眼、承山、足三裏等。

⑤根據脾胃功能可給甘潤多汁的水果和清補食品,如雪梨、柑橘、百合、甲魚、鰻魚、淡菜、海蔘等,以補益精血,濡養筋脈。

⑥中藥宜溫服。

 因時制宜的中醫護理措施

因:根據。就是要根據四時氣候變化,隨時調護。根據不同季節氣候特點確定保健、養生、用藥、護理的原則稱爲因時制宜護理。

四時氣候變化是有春溫、夏熱、長夏溼、秋燥、冬寒等規律的,人體爲了適應氣候變化規律,在生理上則出現相應的改變。但氣候變化如果超過了人體的適應能力,或是由於人體的調節機能不能及時對自然界的氣候變化做出適應性調節時,就會發生疾病,所以在護理時就應根據季節的特點,採取不同的措施。

因時制宜除了對季節不同的護理外,還要注意病人晝夜間的不同變化而給予不同的護理。一般疾病都是晝輕夜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