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護師考試《小兒腹瀉病病因和臨牀表現》真題解析

導語:小兒腹瀉,是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腹瀉爲主的一組疾病。主要特點爲大便次數增多和性狀改變,可伴有發熱、嘔吐、腹痛等症狀及不同程度水、電解質、酸鹼平衡紊亂。下面小編帶着大家一起來看看在護士資格考試中出現過的真題內容吧。

主管護師考試《小兒腹瀉病病因和臨牀表現》真題解析

1.小兒腹瀉病是指?

A?病毒性腸炎 ?

B?餵養不當引起的腹瀉 ?

C?細菌性痢疾 ?

D?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腹瀉爲主的綜合徵

E?腸道外感染引起的腹瀉?

答案:D

17?小兒腹瀉發病率高的年齡組是(2004)?

A?<3個月 ?

B?3~5個月 ?

C?6個月~2歲?

D?3~4歲 ?

E?5~6歲?

答案:C(2004)

2.哪項不是導致小兒腹瀉病的內在因素?

A?消化系統發育不成熟 ?

B?消化道負擔過重 ?

C?腸道內感染 ?

D?血中免疫球蛋白及胃腸道分泌型IgA低?

E?胃內酸度低?

答案:C

5?嬰兒腹瀉重型與輕型的主要區別點是(2002)?

A?發熱、嘔吐的程度   ?

B?腹瀉,每日10餘次?

C?大便蛋花湯樣,混有粘液?

D?大便鏡檢有大量脂肪球?

E?有水及電解質紊亂?

①脫水:小兒脫水程度的試題在歷年考試中多次出現。由於吐瀉丟失體液和攝入量不足,使體液總量尤其是細胞外液量減少,導致不同程度(輕、中、重)脫水,由於腹瀉喪失的水和電解質的比例不盡相同,可造成等滲、低滲或高滲性脫水,以前兩者多見。

脫水的程度 常以丟失液體量佔體重的百分比來表示。因病人常有液體丟失的病史及脫水體徵,在臨牀如病人無近期的體重記錄,體重下降的百分比常可通過體檢及詢問病史估計。一般根據前囟、眼窩的凹陷與否、皮膚彈性、循環情況和尿量等臨牀表現綜合分析判斷。常將脫水程度分爲三度:

(1)輕度脫水:表示有3~5%體重減少或相當於30~50ml/kg體液的減少;

(2)中度脫水:表示有5~10%的體重減少或相當於體液丟失50~lOOml/kg;

(3)重度脫水:表示有10%以上的體重減少或相當於體液丟失100~120ml/kg。

中度與重度脫水的臨牀體徵常有重疊,有時使估計單位體重的液體丟失難以精確計算。

脫水的性質 脫水的性質常常反映了水和電解質的相對丟失量,臨牀常根據血清鈉及血漿滲透壓水平對其進行評估。血清電解質與血漿滲透壓常相互關聯,因爲滲透壓在很大的程度上取決於血清陽離子,即鈉離子。低滲性脫水時血清鈉低於130mmol/L;等滲性脫水時血 清鈉在130~150mmol/L;高滲性脫水時血清鈉大於150mmol/L。但在某些情況下,如發生在糖尿病病人存在酮症酸中毒時因血糖過高或在病人應用甘露醇後,血漿滲透壓異常增高,此時的高滲性脫水也可發生在血清鈉水平低於150mmol/L。臨牀上等滲性脫水最爲常見,其次爲低滲性脫水,高滲性脫水少見。

19?小兒符合中度等滲性脫水的是(2004)

A?失水量佔體重的6%,血清鈉155 mmol/L?

B?失水量佔體重的3%,血清鈉135 mmol//L?

C?失水量佔體重的7%,血清鈉120 mmol/L ?

D?失水量佔體重的8%,血清鈉140 mmol/L?

E?失水量佔體重的11%,血清鈉140 mmol/L?

答案:D(2004)?

3.低滲性脫水主要指?

A?血鉀低 ?

B?血鈣低 ?

C?血鎂低 ?

D?血鈉低 ?

E?血磷低?

答案:D

臨牀表現 在等滲性脫水,細胞內外無滲透壓梯度,細胞內容量保持原狀,臨牀表現視脫水的輕重而異,臨牀表現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細胞外容量的丟失量。應注意在嚴重營養不良兒往往對脫水程度估計過重。眼窩凹陷常被家長髮現,其恢復往往是補液後最早改善的體徵 之一。

(1)輕度脫水:患兒精神稍差,略有煩躁不安;體檢時見皮膚稍乾燥,彈性尚可,眼窩和前囟稍凹陷;哭時有淚,口脣粘膜略幹,尿量稍減少。

(2)中度脫水:患兒精神萎靡或煩躁不安;皮膚蒼白、乾燥、彈性較差,眼窩和前囟明顯凹陷,哭時淚少,口脣粘膜乾燥;四肢稍涼,尿量明顯減少。

(3)重度脫水:患兒呈重病容,精神極度萎靡,表情淡漠,昏睡甚至昏迷;皮膚髮灰或有花紋、彈性極差;眼窩和前囟深凹陷,眼閉不合,兩眼凝視,哭時無淚;口脣粘膜極乾燥。因血容量明顯減少可出現休克症狀即外周循環衰竭症狀,如心音低鈍、脈搏細速、血壓下降、四肢厥冷、尿極少甚至無尿。

18?嬰兒腹瀉重度脫水的主要診斷依據是?(2004)

A?皮膚彈性差 ?

B?哭無淚,尿量少 ?

C?眼眶及前囟凹陷?

D?外周循環衰竭

E?精神萎靡?

答案:D(2004)?

【助理】16?男,10個月,吐瀉1周,嗜睡、口渴、尿量減少,皮膚彈性差,前囟眼眶明顯凹陷,脈細速,四肢稍涼,測血鈉125 mmol/L,考慮爲(2002)?

A?低滲性脫水?

B?中度等滲性脫水?

C?中度高滲性脫水?

D?重度低滲性脫水?

E?重度等滲性脫水?

男,3歲。腹瀉4天,加重2天,稀水樣便每日十餘次,尿量減少。體檢:眼窩凹陷,皮膚彈性差,脈搏可捫及。查血鈉135mmol/L。其腹瀉脫水的程度與性質應是

A.輕度低滲性

B.輕度等滲性

C.中度高滲性

D.中度等滲性

E.重度低滲性

答案:D (2006)

7個月患兒,嘔吐腹瀉4天,大便10~15次/天,呈蛋花湯樣,尿量極少,皮膚彈性差,呈花紋狀,眼窩、前滷明顯凹陷,心音低鈍,四肢厥冷,大便鏡檢偶見白細胞,血清鈉爲124 mmol/l。3?該患兒的診斷爲?

A?中度等滲性脫水?

B?重度等滲性脫水?

C?中度低滲性脫水?

D?重度低滲性脫水?

E?重度高滲性脫水?

?答案:D

②代謝性酸中毒:由於腹瀉丟失大量鹼性物質;進食少和腸吸收不良,攝入熱量不足,體內脂肪的氧化增加,酮體生成增多(酮血癥);血容量減少,血液濃縮,組織灌注不良和缺氧,乳酸堆積(乳酸血癥);以及腎血流量不足,其排酸、保鈉功能低下使酸性代謝產物滯留體內。

③低鉀血癥:胃腸液中含鉀較多(腹瀉時大便中含鉀量約爲17.9 ±11.8mmol/L),嘔吐和腹瀉丟失大量鉀鹽;進食少,入量不足;腎臟保鉀功能比保鈉差.在缺鉀時仍有一定量的鉀繼續排出,在脫水未糾正前,由於血液濃縮,酸中毒時鉀由細胞內向細胞外轉移以及尿少而致鉀排出量減少等原因,鉀總量雖然減少,但血清鉀多數正常,隨着脫水、酸中毒被糾正、排尿後鉀排出增加以及大便繼續失鉀等因素使血鉀迅速下降,旋即出現不同程度的缺鉀症狀:如精神不振、無力、腹脹、心律紊亂、鹼中毒等。

女,2歲。腹瀉3天,診斷爲重型腹瀉,經靜脈補充有效量的3: 2:1液治療,脫水明顯糾正,尿量增加,但患兒仍有腹脹,精神差,肌張力低。首先需考慮 B

A.低鈉血癥

B.低鉀血癥

C.低鈣血癥

D.低鎂血癥

E.低氯血癥

答案:B

④低鈣和低鎂血癥:腹瀉患兒進食少,吸收不良,從大便丟失鈣、鎂,可使體內鈣鎂減少,活動性佝僂病和營養不良患兒更多見,脫水、酸中毒糾正後易出現低鈣症狀(手足搐搦和驚厥);極少數患搐搦或驚厥用鈣治療無效時應考慮有低鎂血癥可能。

4.患兒,男,7個月。因腹瀉一天,發熱39℃於9月13日入院。查體:精神可,無明顯脫水徵,咽紅,大便呈蛋花湯樣,脂肪球(+)。其引起腹瀉的最可能病因是?

A?細菌性痢疾 ?

B?進食過量或餵養不當 ?

C?病毒性腸炎 ?

D?生理性腹瀉 ?

E?致病性大腸桿菌腸炎?

21.不符合輪狀病毒腸炎的特點是(2001)?

A.夏季多見?

B.多見於6~24個月?

C.大便呈蛋花湯樣?

D.常出現脫水?

E.常伴有發熱?

答案:A(2001)

【助理】1?8個月嬰兒,於11月8日因嘔吐、水樣瀉、發熱、流涕2天入院,大便鏡檢白細胞1~3/HP,可見脂肪滴,大便pH偏酸性,可能的病原體是(1999)?

A?致病性大腸桿菌?

B?黴菌?

C?腺病毒?

D?金黃色葡萄球菌?

E?輪狀病毒?

(2)大腸桿菌腸炎:多發生在氣溫較高的季節,以5~8月份爲多。

1)致病性大腸桿菌腸炎:潛伏期l~2天,起病較緩。大便每日5~l0餘次,量中等,呈黃綠色或蛋花樣稀便伴較多粘液,有發黴臭味;鏡檢有少量白細胞。常伴嘔吐,輕症無發熱及全身症狀,嚴重者可伴發熱、脫水及電解質紊亂。病程約l~2周,體弱兒病程遷延。

2)產毒性大腸桿菌腸炎:潛伏期l~2天,起病較急。臨牀症狀與致病性大腸桿菌腸炎相似。特點:起病較急,重者腹瀉頻繁,大便量多, 呈蛋花湯樣,有腥臭味,鏡檢白細胞偶見,可發生脫水,電解質紊亂,酸中毒。屬自限性疾病,自然病程3~7天,亦可較長。

3)侵襲性大腸桿菌腸炎:潛伏期l8~24小時。起病急,腹瀉頻繁,大便呈粘凍狀,帶膿血。常伴噁心、嘔吐、高熱、腹痛和裏急後重,可出現嚴重的中毒症狀甚至休克。

4)出血性大腸桿菌腸炎:大便次數增多,開始爲黃色水樣便,後轉爲血水便,有特殊臭味;大便鏡檢有大量紅細胞,常無白細胞。伴腹痛,個別病例可伴發溶血尿毒綜合徵和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5)粘附性大腸桿菌腸炎:多見於嬰幼兒,發熱、腹瀉,大便爲黃色稀水狀。

(3)空腸彎曲菌腸炎:潛伏期約2~11天。全年均可發病,多見於夏季,可散發或暴發流行。6個月~2歲嬰幼兒發病率高,爲人畜共患的疾病,以侵襲性感染爲主。症狀與細菌性痢疾相似。

(4)耶爾森菌小腸結腸炎:多發生在冬春季節,可散發或暴發流行;動物是重要的傳染源,以糞-口途徑傳播爲主,常累及嬰兒和兒童。症狀因年齡而異,<5歲患兒以急性水瀉起病,可有粘液便、膿血便伴裏急後重,大便鏡檢有紅細胞、白細胞。>5歲患兒除腹瀉外,可伴發熱、頭痛、嘔吐、腹痛(多由腸繫膜淋巴結炎所致),甚至與闌尾炎相似,亦可引起咽痛和淋巴結炎。由產生腸毒素菌株引起者,可出現頻繁水瀉和脫水。嚴重病例可發生腸穿孔和腹膜炎。病程一般l~3周,少數可遷延數月。

(5)鼠傷寒沙門菌小腸結腸炎:全年均有發生,夏季發病率高,絕大多數患兒爲<2歲的嬰幼兒、新生兒和<1歲嬰兒尤易感染,常引起暴發流行。臨牀表現輕重不一,發病較急,有噁心、嘔吐、腹痛、腹瀉、腹脹、發熱;大便每天數次至數l0次,稀糊狀、帶有粘液甚至膿血,性質多變,有特殊臭味;鏡檢有紅、白細胞和膿細胞。嚴重者可出現脫水、酸中毒、全身中毒症狀,甚至發生休克;亦可引起敗血症、腦脊髓膜炎。病程遷延,有併發症者可長達數週。帶菌率高,部分患兒病後排菌可達2個月以上。

(6)抗生素誘發的腸炎:長期應用廣譜抗生素可使腸道菌羣失調,使腸道內耐藥的金葡菌、綠膿桿菌、變形桿菌、某些梭狀芽胞桿菌和白色念珠菌等大量繁殖引起腸炎。發病多在持續用藥二三週後,亦有短至數日者。體弱、嚴重的原發病、長期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或抗癌藥,或免疫功能低下者更易發病。嬰幼兒病情多較重。

1)金黃色葡萄球菌腸炎:原發性者少見。多繼發於使用大量抗生素後,病程與症狀常與菌羣失調的程度有關,有時繼發於慢性疾病的'基礎上。它是細菌侵襲腸壁和產生腸毒素所致。主要症狀爲腹瀉,輕症日瀉數次,停藥後即逐漸恢復:重症腹瀉頻繁,大便有腥臭味,呈黃或暗綠色,水樣,粘液較多,少數爲血便。可出現脫水、電解質紊亂和酸中毒。伴有腹痛和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狀如發熱、噁心、嘔吐、乏力、譫妄,甚至休克。大便鏡檢有大量膿細胞和成簇的革蘭陽性球菌,培養有金葡菌生長,凝固酶試驗陽性。

2)假膜性小腸結腸炎:由難辨梭狀芽胞桿菌(Clostridium difficile)引起。除萬古黴素和胃腸道外用的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外,幾乎各種抗生素均可誘發本病,可在用藥1周內或遲至停藥後4~6周發病。亦見於外科術後、腸梗阻、腸套疊、巨結腸和腎衰等衰弱患者。

主要症狀爲腹瀉,輕症每日大便數次,停抗生素後即很快痊癒。重症頻瀉,大便爲黃或黃綠色,水樣,可有假膜排出,少數大便帶血。可出現脫水、電解質紊亂和酸中毒。伴有腹痛、腹脹和中毒症狀,嚴重者可發生休克。對可疑病例可行直腸鏡和乙狀結腸鏡檢查。大便做厭氧菌培養、組織培養法檢測細胞毒素可協助確診。

(3)真菌性腸炎:常爲白色念珠菌所致,常伴鵝口瘡。大便次數增多,稀黃,泡沫較多,帶粘液,有時可見豆腐渣樣細塊(菌落),偶見血便,鏡檢可見真菌芽生細胞和假菌絲。做大便真菌培養進行鑑別。

(11~12題共用備選參考答案)?(2002)

A?致病性大腸桿菌腸炎?

B?輪狀病毒性腸炎?

C?生理性腹瀉?

D?細菌性痢疾?

E?金黃色葡萄球菌腸炎?

11?多繼發於長期使用廣譜抗生素?

答案: E?(2002)

12?多發生在秋、冬季 ?

答案: B?(2002)?

【助理】7個月患兒,嘔吐腹瀉4天,大便10~15次/天,呈蛋花湯樣,尿量極少,皮膚彈性差,呈花紋狀,眼窩、前滷明顯凹陷,心音低鈍,四肢厥冷,大便鏡檢偶見白細胞,血清鈉爲124 mmol/l。?該患兒腹瀉的病源可能是?

A?真菌?

B?金黃色葡萄球菌?

C?產毒型大腸桿菌?:

D?耶爾森菌?

E?綠膿桿菌?

分析:根據產毒性大腸桿菌腸炎的特點:起病較急,重者腹瀉頻繁,大便量多, 呈蛋花湯樣,有腥臭味,鏡檢白細胞偶見,可發生脫水,電解質紊亂,酸中毒。屬自限性疾病,自然病程3~7天,亦可較長。病原學診斷最可能是產毒性大腸桿菌腸炎。

(二)遷延性腹瀉 病程2周至2個月爲遷延性腹瀉,超過2個月爲慢性腹瀉。病因複雜,感染、過敏、酶缺陷、免疫缺陷、藥物因素、先天性畸形等均可引起。以急性感染性腹瀉未徹底治療、遷延不愈最爲常見。

  考題涉及的考點及練習題:

  小兒腹瀉病

定義:小兒腹瀉病或稱腹瀉病,是一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數增多和大便性狀改變爲特點的兒科常見病。6個月~2歲嬰幼兒發病率高,一歲以內約佔半數,是造成小兒營養不良、生長育障礙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病因

  (一)小兒腹瀉病的內在因素:

1.消化系統特點①消化系統發育不良,胃酸和消化酶分泌較少,對食物的耐受力差;②因生長髮育快,所需營養物質相對較多,消化道負擔較重,因此易於發生消化功能紊亂。

2.機體防禦功能較差①胃內酸度低,而且嬰兒胃排空較快,對進入胃內的細菌殺滅能力減弱;②血液中免疫球蛋白和胃腸道SIgA均較低;③正常腸道菌羣對入侵的致病微生物有拮抗作用,新生兒生後尚未建立正常腸道菌羣時或由於使用抗生素等引起腸道菌羣失調時,均易患腸道感染。

腸道內感染不是導致小兒腹瀉病的內在因素。

3.人工餵養 母乳中含有大量體液因子(SIgA、乳鐵蛋白等)、巨噬細胞和粒細胞等有很強的抗腸道感染作用。家畜乳中雖有上述某些成分,但在加熱過程中被破壞,而且人工餵養的食物和食具極易污染,故人工餵養兒腸道感染髮生率明顯高於母乳餵養兒。

  (二)感染因素

1.病毒感染 輪狀病毒(Rotavirus)是嬰幼兒秋冬季腹瀉的最常見病原;其次有腸道病毒(包括柯薩奇病毒、埃可病毒、腸道腺病毒)、諾伏克病毒、冠狀病毒、星狀和杯狀病毒等。諾沃克病毒(N0rmlk viras)多侵犯兒童及成人,與嬰幼兒腹瀉的關係不密切;其他病毒如腺病毒、埃可病毒、柯薩奇病毒、冠狀病毒、星狀病毒、嵌杯病毒屬(Calicivirus)等有時可引起腹瀉,但不是主要病原。

2.細菌感染(不包括法定傳染病)

(1)致腹瀉大腸肝菌:可引起各年齡組人羣腹瀉,尤其是嬰幼兒。已知的菌株可分爲5大組,具有不同的致病毒性和發病機制。①致病性大腸桿菌(enteropathogenic E coli,EPEC);②產毒性大腸桿菌(enterotoxigenic E coli,ETEC);③侵襲性大腸桿菌(enteroin—vasive E coli,EIEC);④出血性太腸桿菌(enterohemorrhagic E coli,EHEC);⑤粘附一集聚性大腸桿菌(enteroadherent—aggregative E coli)。

(2)空腸彎曲菌:與腸炎有關的彎曲菌有空腸型、結腸型和胎兒亞型3種,致病菌直接侵入空腸、迴腸和結腸粘膜,引起炎症性、侵襲性腹瀉,某些菌株亦能產生腸毒素。

(3)耶爾森菌:除侵襲小腸、結腸壁細胞外,併產生腸毒素,引起侵襲性和分泌性腹瀉。

(4)其他:沙門菌(主要爲鼠傷寒和其他非傷寒、副傷寒沙門菌)、嗜水氣單胞菌、難辨梭狀芽胞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變形桿菌等均可引起腹瀉。

3.真菌 致腹瀉的真菌有念珠菌、麴菌、毛黴菌,小兒以白色念珠菌多見。

4.寄生蟲 常見爲藍氏賈第鞭毛蟲、阿米巴原蟲和隱孢子蟲等。

  (三)非感染因素

1.食餌性腹瀉 多爲人工餵養兒,常因餵養不定時,飲食量不當,突然改變食物品種,或過早餵給大量澱粉或脂肪類食品引起。

2.症狀性腹瀉 如患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腎盂腎炎、皮膚感染或急性傳染病時,可由於發熱和病原體的毒素作用而併發腹瀉。

3.過敏性腹瀉 如對牛奶或大豆(豆漿)過敏而引起腹瀉,對牛奶過敏者較多。

4.其他 原發性或繼發性雙糖酶缺乏,活力降低(主要爲乳糖酶),腸道對糖的消化吸收不良,使乳糖積滯引起腹瀉;氣候突然變化、腹部受涼腸蠕動增加;天氣過熱消化液分泌減少等都可能誘發消化功能紊亂致腹瀉。

  二、臨牀表現

  (一)急性腹瀉(病程<2周)

1.腹瀉的共同臨牀表現

(1)輕型:常由飲食因素及腸道外感染引起。起病可急可緩,以胃腸道症狀爲主,食慾不振,偶有溢乳或嘔吐,大便次數增多及性狀改變;無脫水及全身中毒症狀,多在數日內痊癒。

(2)重型腹瀉:多爲腸道內感染昕致。常急性起病,也可由輕型逐漸加重轉變而來。除有較重的胃腸道症狀外,還有較明顯的脫水和電解質紊亂及發熱等全身中毒症狀,一般狀態較差,煩躁不安、精神萎靡、意識朦朧,甚至昏迷。

1)胃腸道症狀:食慾低下,常有嘔吐,嚴重者可吐咖啡色液體;腹瀉頻繁,大便每日10至數l0次,多爲黃色水樣或蛋花樣便,含有少量粘液,少數患兒也可有少量血便。

2)水、電解質及酸鹼平衡紊亂:

2.幾種類型腸炎的臨牀特點 注意:各種類型的腸炎的表現及診斷是歷年考試的重點。

(1)輪狀病毒腸炎:輪狀病毒是秋、冬季小兒腹瀉最常見的病原。本病多見於6~24個月的嬰幼兒,>4歲者少見。男多於女。潛伏期爲l~3天。起病急,常伴有發熱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狀,一般無明顯中毒症狀。患兒在病初即發生嘔吐,常先於腹瀉。大便次數增多,水樣或蛋花湯樣,無腥臭味。常出現脫水和酸中毒症狀。本病爲自限性疾病,數日後嘔吐漸停,腹瀉減輕,不餵乳類的患兒恢復更快。病程約3~8天,少數較長。大便鏡檢偶有少量白細胞,脂肪球(+)。感染後1~3天大便中即有大量病毒排出,最長可達6天。血清抗體一般在感染後3週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