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護士資格證考試教材考點歸納

國家護士執業資格考試是評價申請護士執業資格者是否具備執業所必須的護理專業知識與工作能力的考試。下面是應屆畢業生小編爲大家搜索整理的2018護士資格證考試教材考點歸納,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18護士資格證考試教材考點歸納

 醫院內感染的預防和控制

  一、醫院內感染

(一)概念實際工作中,醫院內感染多使用狹義的概念,即住院病人在人院時不存在、也不處於潛伏期、是在住院期間遭受病原體侵襲而引起的任何診斷明確的感染或疾病,包括在住院期問的感染和在醫院內獲得而在院外發生的感染。

(二)分類醫院內感染按病原體的來源不同可分爲外源性感染和內源性感染兩類。

1.外源性感染(又稱交叉感染)指病原體來自於病人體外,通過直接或間接的途徑,傳播給病人所引起的感染。

2.內源性感染(又稱自身感染)指病原體來自於病人自身所引起的感染。在病人體內或體表定植、寄生的正常菌羣,正常情況下對人體無感染力而不致病;當人體的健康狀況不佳、免疫功能受損、正常菌羣移位,以及抗生素的不合理應用時,引起的機體感染。

(三)醫院內感染的主要原因

1.醫院內感染的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對消毒滅菌效果的監控;醫務人員對醫院內感染的嚴重性認識不足,未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及無菌技術。

2.環境污染嚴重,病原體來源廣泛。醫院是病原體’?[集的場所,如衛生設施不足或處理不當,感染機會會增加。

3.易感人羣增多。住院病人中的慢性疾病、惡性疾病、老年病人的比例增加、機體抵抗力減弱,而某些治療方法如化療等又可降低病人對感染的防禦能力。

4.抗生素的廣泛應用,導致病人正常菌羣失調,從而耐藥菌株增加,使內源性感染增加。

5.介人性診療手段的增多,使困器械污染、皮膚黏膜損傷所致感染的機會增多,如各種導管、穿刺針、內鏡等的使用。

 二、清潔、消毒和滅菌

(一)概念

1清潔指用物理方法清除物體表面的污垢、塵埃和有機物。

2.消毒指用物理或化學方法清除或殺滅除芽胞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使其數量減少達到無害化。

3.滅菌指用物理或化學方法殺滅所有微生物,包括致病的和非致病的,以及細菌的芽胞。

(二)消毒、滅菌的方法

1.物理消毒滅菌法

(1)熱力消毒滅菌法:利用熱力作用破壞微生物的蛋白質、核酸、細胞壁、細胞膜,導致其死亡,可分爲乾熱法和溼熱法。乾熱法是通過空氣傳導熱力,導熱較慢,因此乾熱滅菌所需的溫度較高,時間較長;溼熱法是通過水、水蒸氣及空氣傳導熱力,導熱較快,穿透力較強,因此溼熱滅菌所需溫度較低,時間較短。

1)燃燒法:屬於乾熱法。是一種簡單、迅速、徹底的滅菌方法。

①用途:a無保留價值的污染物品,如污染的紙張,破傷風、氣性壞疽等感染的敷料等;

b.金屬器械及搪瓷類物品急用且無條件用其他方法消毒時,銳利刀剪除外,以免鋒刃變鈍。

②方法:a.金屬器械可在火焰上燒灼20秒;b.搪瓷類容器可倒人少量95%乙醇,慢慢轉動使之分佈均勻,點火燃燒至熄滅。注意燃燒時不可中途添加乙醇,同時遠離易燃、易爆物品。

2)千烤法:利用特製的烤箱,熱力通過空氣對流和介質傳導進行滅菌,效果可靠。

①用途:用於油劑、粉劑、玻璃器皿、金屬製品、陶瓷製品等在高溫下不變質、不損壞、不蒸發的物品。

②方法:a.消毒:箱溫120~140~C,時間10~20分鐘。b.滅菌:箱溫160%,時間2小時;箱溫170℃,時間1小時;箱溫180℃,時間30分鐘。

3)煮沸消毒法:屬於溼熱法。

①用途:用於耐溼、耐高溫的搪瓷、金屬、玻璃、橡膠類物品,不能用於外科手術器械的滅菌。

②方法:先將物品刷洗乾淨,再將其全部浸沒水中,然後加熱煮沸,水沸開始計時,5~10分鐘可殺滅細菌繁殖體,15分鐘可將多數細菌芽胞殺滅,熱抗力極強的需更長時間(如破傷風桿菌芽胞需煮沸60分鐘纔可殺滅)。在水中加入碳酸氫鈉,配成濃度爲1%~2%的溶液時,沸點可達105'E,既可增強殺菌作用,又可去污防鏽。

注意事項:①物品需全部浸沒水中,物品蓋子打開,軸結打開,空腔導管預先灌水,各種大小及形狀相同的容器不能重疊;②玻璃類物品需用紗布包裹,並在冷水或溫水中放人;⑧橡膠

類物品需用紗布包好,水沸後放入;④如中途加入其他物品,需等再次水沸後開始計時;⑤高原地區氣壓低,沸點低,需適當延長煮沸時間,一般海拔每增高300m,煮沸時問延長2分鐘。

4)壓力蒸汽滅菌法:屬於溼熱法。是一種臨牀應用最廣、效果最爲可靠的首選滅菌方法,是利用高壓F的`高溫飽和蒸汽殺滅所有微生物及其芽胞。

①用途:用於耐高溫、耐高壓、耐潮溼的物品,如各種器械、敷料、搪瓷類、玻璃製品、橡膠類、某些藥品、溶液、細菌培養基等的滅菌。

②方法:常用的有手提式壓力蒸汽滅菌器、臥式壓力蒸汽滅菌器、預真空壓力蒸汽滅菌器。

手提式壓力蒸汽滅菌器:便於攜帶、使用方便、效果可靠,適用於基層醫療單位。

使用方法:a.隔層內加適量水,在消毒桶內放人需滅菌的物品,加蓋旋緊,直接加熱或通電;b打開放氣閥排盡鍋內冷空氣後關閉放氣閥;c壓力達103~137kPa,溫度達121~126':'C,保持20~30分鐘,可達到滅菌效果;d.關閉熱源,打開排氣閥,待壓力降至“0”時,可慢慢打開蓋子,取出物品。切忌突然打開蓋子,以防冷空氣大量進入,使蒸汽凝成水滴,導致物品受潮、玻璃類物品因驟然降溫而發生爆裂。

臥式壓力蒸汽滅菌器:其原理結構及工作參數同手提式壓力蒸汽滅菌器,不同之處在於熱源的供給是直接輸入蒸汽,且空間較大,可一次滅菌大量物品。操作人員要求經過專業培訓,

並持證上崗。

預真空壓力蒸汽滅菌器:利用機械抽真空;使滅菌櫃內形成負壓,飽和蒸汽可迅速穿透物品進行滅菌。工作參數:壓力達205k、Pa,溫度達132℃0;保持4~5分鐘即可達到滅菌效果。

③注意事項:a.物品滅菌前需洗淨擦乾或晾乾.b.滅菌包不宜過大、過緊:臥式壓力蒸汽滅菌器物品包不大於30cm×30cm~25c“;預真空壓力蒸汽滅菌器物品包不大於30cm~30c.m×50em;cj滅菌物品放置合理:滅菌包之間要留有空隙,以利於蒸汽進入,布類物品放在金屬、搪瓷物品上面,以免蒸汽遇冷凝成水滴而使包布潮溼;d.裝物品的容器應有孔,滅菌前將孔打

開,滅菌後關上;e.隨時觀察壓力、溫度情況;£滅菌物品乾燥後方可取出;g定期監測滅菌效果

④滅菌效果監測:a.物理監測法;將留點溫度計的水銀柱甩至50℃以下,放人需滅菌包內,待滅菌後檢查讀數是否達到滅菌溫度;lb..r化學監測法:是I臨牀廣泛使用的常規監測手段,利用化學指示卡或化學指示膠帶顏色的改變來進行,一般在121℃經20分鐘或132℃經4分鐘即可出現顏色或性狀的改變;:生物監測法:l是最可靠的監測方法,先將熱耐受力較強的非致病:陛嗜熱脂肪桿菌芽胞製成檢測菌株,經滅菌後再取出培養;若全部菌片均無細菌生長則表示達到滅菌效果。

(2)光照消毒法(又稱輻射消毒):主要是通過紫外線的殺菌作用,使菌體蛋白髮生光解、變性,導致細菌死亡。

1)日光暴曬法:利用日光的熱、乾燥、紫步卜線的作用來殺菌。

①用途:常用於牀墊、毛毯、書籍、_衣服等的消毒。

②方法:將物品放在陽光下直射,曝曬6小時可達到消毒效果,中間要定時翻動。

2)臭氧滅菌燈消毒法:利用臭氧強大的氧化作用進行殺菌

①用途:主要用於空氣、醫院污水、診療用水、物品表面的消毒

②方法:使用時應關閉門窗,人員離開房間,消毒結束後30分鐘方可進入。

(3)電離輻射滅菌法(又稱冷滅菌):利用放射性核素,co發射的1射線或電子加速器產生的高能電子柬穿透物品進行輻射滅菌。適用於不耐熱的物品滅菌,如橡膠、塑料、高分子聚合物(一次性注射器、輸液輸血器等)、精密醫療儀器、生物醫學制品、節育用具及金屬等。

(4)微波消毒滅菌法:微波是一種頻率高、波長短的電磁波,可使物品中的極化分子發生

極化,進行高速運動,互相摩擦、碰撞,使溫度迅速升高來達到消毒滅菌的效果。微波可殺滅細菌繁殖體、真菌、病毒、細菌芽胞、真菌孢子等各種微生物。常用於食品、餐具的處理,化驗單據、票證的消毒,醫療藥品、耐熱非金屬材料及器械的消毒滅菌。不能用於金屬物品的消毒。

(5)過濾除菌:採用生物潔淨技術,通過三級空氣過濾器;用合理的氣流方式除掉空氣中0.5~5“m的塵埃,以達到潔淨空氣的目的。用於手術室、燒傷病房、器官移植病房等。

化學消毒滅菌法化學消毒滅菌法是利用液體或氣體的化學藥物滲透到菌體內,使菌體蛋白凝固變性,細菌酶失去活陛:導數微生物代謝障礙而死亡;或破壞細胞膜結構,改變其通透性i導致細胞膜破裂、溶解,以達到消毒滅菌的目的。

1)待消毒的物品須先洗淨、擦乾。

2)根招不同物品的性能及每種微生物的特性,選擇恰當的消毒劑。

3)嚴格掌握消毒劑的有效濃度、使用方法及消毒時間

4)硝毒液中一般不放置紗亳:棉花等物,以免因吸附消毒劑而降低消毒效力。

5)消毒物品應全部浸沒在消毒液內,器械的軸結應打開、套蓋應掀開i管腔灌滿消毒液。

6)浸泡消毒後的物品使用前應先用無菌生理鹽水沖洗;氣體消毒後的物品使用前應待氣體散發後,以免殘留消毒劑刺激組織。

7)消毒劑應定期檢測,調整濃度,進行更換,易揮發的要加蓋。

(2)化學消毒劑的使用方法

1)浸泡法:物品洗淨擦乾後,完全浸沒在消毒液中,在標準濃度和有效時間內即可達到消毒滅菌的效果。常用於耐溼、不耐熱的物品,如銳利器械、精密器材等的消毒。

2)擦拭法:用標準濃度的消毒劑擦拭物品表面以達到消毒的目的。常用於桌椅、牆壁、地面等的消毒。

3)噴霧法:用噴霧器將標準濃度的消毒劑均勻地噴灑,在有效時間內達到消毒的目的。常用於空氣及牆壁、地面等物品表面的消毒。

4)燻蒸法:將消毒劑加熱或加入氧化劑使之汽化,在標準濃度和有效時間內達到消毒的目的。常用於室內空氣和不耐溼、不耐高溫物品的消毒。

①空氣消毒:將消毒劑加熱或加入氧化劑進行燻蒸,按規定時間關閉門窗,消毒完畢,打開門窗通風換氣。常用的消毒劑有:a.純乳酸:每立方米0.12m】,加等量水,時間30~120分鐘;b.食醋:每立方米5—10ml,加熱水1~2倍,時間30~120分鐘。

②物品消毒:常用甲醛消毒箱進行。

5)環氧乙烷氣體密閉消毒滅菌法:環氧乙烷氣體穿透力強,具有高效廣譜殺菌作用,爲滅菌劑。適用於電子儀器、光學儀器、醫療器械、化纖織物、皮毛、棉、塑料製品、書籍、一次性使用的診療用品等消毒滅菌。

使用方法:環氧乙烷易燃、易爆,對人體有害,消毒滅菌需密閉進行;少量物品可用丁基橡膠袋,大量物品需使用專用的滅菌容器,時間6小時,需專業培訓上崗。

(3)常用的化學消毒劑

1)過氧乙酸:爲滅菌劑。

①使用方法:可採用浸泡法、擦拭法、噴灑法。a.O.2%溶液用於皮膚消毒rb.O.02%r溶液用於黏膜沖洗消毒;c.浸泡消毒用O.2%~l%溶液,時間30~60分鐘;d.O.2%~04%溶液用於環境噴灑消毒。

②注意事項:a.對金屬及織物有腐蝕性,消毒後應及時沖洗乾淨;b.性能不穩定,須加蓋保存並現用現配;c.高溫易爆炸,須存放在陰涼通風處;d.溶液刺激性強,配製時需戴口罩及橡膠手套,使用時須注意防護。

2)戊二醛:爲滅菌劑。

①使用方法:常用浸泡法。2%戊二醛常用於浸泡不耐熱的醫療器械、精密儀器,如內鏡等,消毒時間20~45分鐘,滅菌時間lO小時。

②注意事項:a.對碳鋼類製品如手術刀片等有腐蝕性,使用前應加入O5%亞硝酸鈉防鏽Ib加強對濃度的測定,每週過濾一次,每2~3周更換一次消毒液;c.因對皮膚有刺激性,接觸時應戴橡膠手套,操作時防止濺人眼內及吸人體內;d.容易氧化分解,使殺菌力降低,宜現用現配;e.滅菌後的物品在使用前應用元菌蒸餾水沖洗。

3)含氯消毒劑:高濃度的含氯消毒劑爲高效消毒劑,低濃度的含氯消毒劑爲中效消毒劑。常用的有液氯、漂白粉、漂白粉精、次氯酸鈉及84消毒液。

①使用方法:常用於餐具、水、環境、疫源地等的消毒。a.浸泡法和擦拭法:含有效氯002aA的消毒液,用於被細菌繁殖體污染的物品,浸泡時物品應浸沒,容器應加蓋,時問10分鐘以上,不能浸泡的可進行擦拭;含有效氯0.20A,的消毒液,用於被肝炎病毒、結核桿菌、細菌

芽胞污染的物品,時間30分鐘以-E汕._噴灑法:一般物品表面用含有效氯O05%的消毒液均勻噴灑,時間30分鐘以上;被肝炎病毒、結核桿菌污染的物品表面,用含有效氯o.2%的消毒液均勻噴灑,時間60分鐘以上;c.乾粉消毒法:將排泄物5份加含氯消毒劑1份加以攪拌,放置2~6小時。

②注意事項:a.消毒液應保存在密閉容器中,放置陰涼、乾燥、避光處,以減少有效氯的喪失汕.因溶液不穩定,故應現配現用;c.消毒液有腐蝕性和漂白作用,不適用於金屬、有色織物及油漆傢俱的消毒。

4)過氧化氫:爲高效消毒劑

①使用方法:用於丙烯酸樹脂製成的外科埋置物、不耐熱的塑料製品、餐具、服裝、飲水等消毒,以及漱口、外科沖洗傷口等。,l可用浸泡法和擦拭法,3%’過氧化氫消毒時間爲30分鐘。

②注意事項:a.存放於陰涼、通風處,並在使用前測定有效含量.b稀釋液不穩定,應現用現配揖對金屬有腐蝕,對有色織物有漂白作用;d_溶液有刺激性,應防止濺人眼中和皮膚,黏膜上;e.受有機物影響,消毒被血液或膿液污染的物品,應適當延長消毒時間。

5)碘酊:爲中效消毒劑。

①使用方法:2%碘酊用於注射部位、手術j創面周圍等的皮膚消毒,作用1分鐘後,用75%乙醇脫碘。

②注意事項:a.刺激性強,不能用於黏膜消毒;b.皮膚對碘過敏者禁用∞對金屬有腐蝕性,不能浸泡金屬器械;d.保存需加蓋。

①使用方法:用於皮膚、物品表面、醫療器械的消毒。a.擦拭法:。75%,乙醇用於消毒皮膚或物品表面_b.浸泡法:75%乙醇用刁二浸泡消毒,時間5分鐘以上。

②注意事項:a.乙醇易揮發,應加蓋保存,並定期測定有效濃度;h乙醇濃度超過80%,

消毒效果會降低;c、乙醇有刺激性,不宜用於黏膜和創面的消毒;d.乙醇易燃,應注意加蓋並避火保存。

7)碘伏:爲中效消毒劑。

①使用方法:用於皮膚和黏膜等的消毒。a浸泡法j0.05%‘一O.1%碘伏溶液用於浸泡清洗並晾乾後的物品,時問30分鐘Ib.擦拭法:b.5%~2%碘伏溶液用於擦拭消毒部位,擦2遍,作用時間2—3分鐘;c沖洗法:O.05%碘伏溶液用於沖洗傷口黏膜和陰道黏膜,時間3~5分鐘,可達到消毒作用。

②注意事項:a.應保存在密閉容器中j置於陰涼、避光、防潮處;b.一對二價金屬有腐蝕性。故不用於相應金屬製品的消毒;。。碘伏應現用現配,因其稀釋後穩定性較差;d.如待消毒物品上存有大量有機物,應適當增加濃度,l延長作用時間。

8)氯己定:爲低效消毒劑

①使用方法:用於外科洗手消毒{手術部位的皮膚消毒和黏膜消毒等。a.擦拭法:4%氯己定乙醇溶液用於擦拭手術和注射部位皮膚,擦2遍,作用時間2分鐘b.沖洗法:0.05%——O1%氯己定水溶液用於沖洗陰道、膀胱、傷口黏膜創面,以預防和控制感染。

②注意事項:a.不可在肥皂和洗衣粉等陰離子表面活性劑前、後使用和混合使用b.一易受有機物影響,使用前應先進行消毒部位的清潔,帶污垢的不能使用。

 三、無菌技術

(一)概念.無菌技術是指在醫療護理操作過程中,保持無菌物品不被污染,防止一切

微生物侵入或傳播給他人的一系列操作技術和管理方法,是預防醫院內感染的一項重要的基本措施。

(二)原則

1.環境環境要寬敞,保持清潔,定期進行消毒。操作前半小時停止清掃及更換牀單等工作,減少走動,避免塵土飛揚。

2.工作人員要求着裝符合無菌操作要求。操作前要衣帽整潔、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必要時穿無菌衣,戴無菌手套。

3.操作首先要明確無菌區和非無菌區。

(1)操作者要面向無菌區;身體與無菌區保持一定距離;手臂保持在腰部水平以上或操作檯面以上;不跨越無菌區;不觸及無菌物品;不能面對無菌區說話、咳嗽、打噴嚏。

(2)取用無菌物品須使用無菌持物鉗(鑷);無菌物品一經取出,即使未用,也不得放回無菌容器;無菌物品在空氣中不得暴露過久;無菌物品疑有或已有污染時不可再用,應予以更換或重新滅菌。一套無菌物品僅供一位病人使用,以防交叉感染。

4.物品管理無菌物品與非無菌物品須分別放置,且有明顯標誌;無菌物品須存放在無菌包或無菌容器中,不可暴露在空氣中。無菌包或無菌容器外須標明物品名稱及滅菌日期,存放在清潔、於燥、固定的地方,並按日期先後順序排放。定期檢查無菌物品保存情況,在未被污染的情況下,有效期7天,一旦過期或受潮須重新滅菌。

(三)無菌技術基本操作法每項操作前護士均應着裝整齊,洗手、戴口罩,根據操作目的準備環境、備齊用物。

1.無菌持物鉗的使用法

(1)概念:用於夾取或傳遞無菌物品的鉗子或鑷子稱爲無菌持物鉗或無菌持物鑷。

(2)無菌持物鉗(鑷)的種類:臨牀常用的有卵圓鉗、三叉鉗和長、短鑷子。

1)卵圓鉗:用於夾取鉗、鑷、刀、剪、彎盤及治療碗等無菌物品。由於兩環平行緊貼,不能持重,故不能夾取較大無菌物品。

2)三叉鉗:用於夾取盆、盒、罐等較重的無菌物品。

3)鑷子:用於夾取棉球、棉籤、縫針、針頭、注射器等較小的無菌物品。

(3)無菌持物鉗(鑷)的存放

1)浸泡存放:將無菌持物鉗(鑷)浸泡在盛有消毒溶液的無菌廣口有蓋容器內,消毒液液麪需浸沒軸節以上2~3cm或鑷子1/2處。容器底部應墊無菌紗布。

2)乾燥存放:將無菌持物鉗(鑷)放置在無菌廣口有蓋的乾燥容器中。

注意:每個容器內只能放置一把無菌持物鉗(鑷),以避免使用時互相碰撞造成污染。

(4)無菌持物鉗(鑷)的使用法

1)開蓋:一手打開浸泡容器蓋,另一手持持物鉗。

2)取出:移鉗至容器中央並使前端閉合,保持前端向下取出無菌持物鉗,並在容器上方滴盡消毒液再使用。無菌持物鉗前端不可觸及容器口邊緣及消毒液液麪以上的容器內壁。

3)使用:始終保持無菌持物鉗前端向下,不可倒轉向上,以免消毒液倒流至鉗手柄後再向下反流污染鉗端。使用時無菌持物鉗(鑷)應保持在使用者胸、腹部水平移動,不可過高或過低,以免超出視線範圍造成污染。

4)放回:使用後立即閉合鉗端,垂直向下放回容器內,並打開軸節浸泡消毒。

(5)注意事項

1)無菌持物鉗只能用於夾取無菌物品,不能夾取油紗布或進行換藥、消毒等操作。

2)取放無菌持物鉗(鑷)時,手指不可觸摸其浸泡部位。

3)如取遠處無菌物品,應將無菌持物鉗(鑷)放入容器內一同搬移使用。

4)使用無菌持物鉗(鑷)後立即放回容器內,以防在空氣中暴露過久。

5)無菌持物鉗(鑷)如被污染或可疑污染時,不可放回容器內,應重新消毒滅菌。

6)無菌持物鉗(鑷)及其容器應定期消毒。浸泡存放時,一般病房每週更換一次,使用頻率較高的如手術室、門診換藥室、注射室等,應每日更換一次。乾燥存放應每4~6小時更換一次。

2.無菌容器的使用法

(1)概念:經滅菌處理的盛放並保持無菌物品無菌狀態的容器稱爲無菌容器。

(2)無菌容器的種類:常用的無菌容器有無菌盒、罐、貯槽等。

(3)無菌容器的使用

1)查對:檢查無菌物品的名稱及有效期。

2)打開蓋:手持無菌容器蓋的外面打開蓋,手不可觸及其蓋的內面。如放置在桌面上,蓋的內面應朝上。

3)夾取物品:使用無菌持物鉗(鑷)從無菌容器內取出無菌物品,無菌持物鉗及無菌物品

均不能觸及無菌容器的邊緣。

4)蓋蓋:使用完畢應立即手持無菌容器蓋的外面將蓋小心蓋嚴,以免容器內的無菌物品在空氣中暴露過久而造成污染。

(4)注意事項

1)移動無菌容器時,應托住容器底部,手不可觸及無菌容器內邊緣。

2)無菌物品一經從無菌容器中取出,雖未使用,也不可再放回無菌容器內。

3)無菌容器應定期滅菌,一般每週一次。

3.無菌溶液取用法

(1)操作要點

1)檢查:取無菌溶液瓶,覈對標籤(名稱、劑量、濃度、有效期),檢查瓶蓋有無鬆動,瓶壁有無裂痕,倒轉瓶體對光查看溶液有無沉澱、混濁、變色、絮狀物等。確保符合要求方可使用。

2)揭開鋁蓋,用兩拇指將瓶塞邊緣向上翻起,抽出一手捏住其邊緣拉出,消毒瓶口。

3)倒液:另一手握住溶液瓶籤,先倒少量溶液以沖洗瓶口,再由原處倒出溶液至無菌容器中。

4)蓋瓶塞:倒出液體後,如無菌溶液一次未用完,應立即塞好瓶塞、消毒、翻轉蓋好,註明開瓶日期及時間,24小時內可再使用。

(2)注意事項

1)倒溶液時,溶液瓶應與無菌容器保持一定距離,不可觸及無菌容器;也不可將無菌敷料或非無菌物品堵塞瓶口倒液,或伸人無菌瓶內蘸取溶液。

2)翻轉蓋瓶塞時,手不可觸及瓶塞蓋住瓶口的部分。

3)無菌溶液一經倒出,雖未使用,也不能倒回瓶內,以免污染瓶內液體。

4無菌包的使用法

(1)概念:無菌包是指用無菌包布包裹無菌物品,以保持其無菌狀態。

(2)無菌包的準備

1)無菌包布:選擇質厚、緻密、未脫脂的棉布製成雙層包布。

2)無菌包的包紮法:將待滅菌物品放置在包布中央,包好紮緊。在包外註明物品名稱和滅菌日期,粘貼化學指示膠帶。經滅菌處理後即成無菌包。

(3)無菌包的打開法

1)檢查:取出無菌包,先查看名稱、滅菌日期、化學指示膠帶,無菌包是否包緊,有無潮溼。確保符合要求方可使用。

2)打開包:將無菌包放在清潔、乾燥的平面上,解開繫帶卷放在包布角下,依次揭左、右角,最後打開內角。注意手只能接觸包布外面,不可觸及包布內面。

3)取物品:①用無菌鉗取出所需無菌物品,放在備好的無菌區域內;②如需取小包內全部物品,可將無菌包託在手上打開,另·手抓住包布四角準確地將包內物品放人無菌區域內。

4)包紮:如包內物品一次未用完,則按原摺痕包紮好,註明開包日期及時間,有效期爲24小時。

(4)注意事項:無菌包內無菌物品被污染或被浸溼,須重新滅菌。

5.鋪無菌盤法在清潔、乾燥的治療盤內,通過鋪無菌治療巾,形成無菌區域,可放置無菌物品,供治療和護理使用。

(1)操作要點

1)按無菌包的使用法打開無菌包,取出無菌治療巾。

2)將無菌治療巾雙摺鋪於治療盤上,再手持無菌治療巾上層下邊兩外面角,向上呈扇形摺疊,內面向外。

3)按需取無菌物品放人無菌區內。

4)手持無菌治療巾的外面覆蓋上層無菌巾,使上、下層邊緣對齊,開口側邊緣向上反折。

5)註明鋪無菌盤的名稱及時間。

(2)注意事項

1)鋪盤區域應保持清潔乾燥,鋪好的無菌盤也應保持乾燥,以免潮溼污染。

2)操作中不要跨越無菌區。

3)鋪好的無菌盤應儘快使用,有效期不得超過4小時。

6.無菌手套的使用

(I)戴無菌手套法

1)覈對:手套號碼、有效期,無菌手套包是否包紮緊、元潮溼。

2)打開手套包:按打開無菌包的方法打開手套包,取滑石粉塗抹雙手,注意避開無菌區。

3)取手套:一手掀開袋口外層,另一手持手套反折部分(手套內面),取出手套,對準手五指戴上;未戴手套的手掀開另一袋口外層,再將戴好手套的手指插入另一隻手套的反折面(手套外面),取出手套,同法戴好。雙手推擦使手指與手套貼合。取手套也可兩隻同時取出。

4)手套戴好後,即可進行操作,必要時用無菌生理鹽水沖洗掉手套外面的滑石粉;未操作時雙手置胸前,不町接觸工作服,以免污染。

(2)脫手套法

1)操作完畢,一手捏住另一手套的外口,將其翻轉脫下。

2)脫F手套的手,伸人另一手套的內口,將其翻轉脫下。

3)將手套放人醫用垃圾袋內處理。

(3)注意事項

1)手套外面爲無菌區,應保持其無菌。未戴手套的手不可觸及手套的外面,已戴手套的

手不可接觸未戴手套的手及手套的內面。

2)發現手套破損或不慎被污染,應立即更換。

3)不可用力強拉手套邊緣或手指部分,以免損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