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胃蛋白酶原檢測在胃部疾病診斷中的意義

PGⅠ主要由胃十二指腸潰瘍底腺的主細胞和頸黏液細胞分泌,血清PG含量反映了不同部位胃黏膜的形態和功能。下面是yjbys小編爲大家帶來的血清胃蛋白酶原檢測在胃部疾病診斷中的意義的知識,歡迎閱讀。

血清胃蛋白酶原檢測在胃部疾病診斷中的意義

PG是由胃部分泌的參與消化的胃黏膜特異性功能性蛋白酶即胃蛋白酶的無活性前體,分爲 PGⅠ、PGⅡ 2個亞羣。PGⅠ主要由胃十二指腸潰瘍底腺的主細胞和頸黏液細胞分泌,除來源於上述細胞外還來源於幽門腺及十二指腸腺,大部分PG進入胃腔,但也有少量PGⅠ透過胃黏膜毛細血管進入血液,可從血清中檢測到。血清PG含量反映了不同部位胃黏膜的形態和功能。有研究表明,胃黏膜不同部位的病變和嚴重程度,包括胃黏膜萎縮、潰瘍糜爛及惡變均與血清PGⅠ含量、PGⅠ/PGⅡ比值變化有關。有國內、外學者認爲聯合測定PGⅠ、PGⅡ及其比值可起到胃底腺黏膜血清學活檢的作用。但同時有研究也顯示血清PG含量在人羣中的分佈受到年齡及性別的影響,差異較大。在應用血清PGⅠ、PGⅡ作爲胃癌初篩指標時必須充分考慮不同人羣的差異和其偏態分佈特徵。

研究發現不同胃黏膜疾病患者的血清PG含量明顯高偏離正態分佈,可能與受檢人羣的年齡、性別、飲食及地區的差異以及胃黏膜的損傷程度有關,因而無法比較不同胃黏膜疾病患者血清PGⅠ、PGⅡ含量的變化與胃黏膜疾病的關係。然而不同的胃黏膜疾病患者血清PGⅠ/PGⅡ比值的`變化卻不受人羣差異的影響。因此,通過比較不同胃黏膜疾病患者的血清PGⅠ/PGⅡ比值對胃黏膜疾病初篩有一定的意義。Correa提出的腸型胃癌發生的多步驟假說,即從慢性非萎縮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腸化生→異型增生→腸型胃癌的病變過程。

PGⅠ/PGⅡ比值下降是萎縮性胃炎的標誌。萎縮性胃炎是胃癌的主要癌前病變。當發生萎縮性胃炎時,腺體和主細胞的數量減少,被幽門腺或腸上皮化生代替,引起PGⅠ分泌下降,而PGⅡ含量保持穩定,這可能與分泌PGⅡ的細胞分佈較廣有關。一些資料顯示,致癌因子使胚細胞中PG原基因受損突變,從而失去了分泌PGⅠ的能力,使PGⅠ分泌持續下降;而PGⅡ主要由成熟的腺細胞產生,與癌細胞的分化關係不大,故PGⅡ變化不明顯。因此,胃癌患者血清PGⅠ/PGⅡ比值明顯低於正常人羣。胃潰瘍患者血清PGⅠ/PGⅡ比值升高,但在癌變患者中PGⅠ/PGⅡ比值是降低的。因此,血清PGⅠ/PGⅡ比值明顯降低可作爲胃癌及癌前病變的一項血清學診斷指標。

綜上所述,檢測血清PGⅠ/PGⅡ比值的變化對胃部疾病的診斷具有多方面的臨牀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