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臨牀檢驗醫師考試考前衝刺試題及答案

試題一:

2017臨牀檢驗醫師考試考前衝刺試題及答案

1.在幹細胞培養中,加入EP後可形成下列何種集落( )

—G

—M

—E

—Meg

—GM

2.下述不符合血細胞發育過程中形態演變規律的是( )

A.胞體由大到小

B.染色質由粗糙至細緻

C.核仁從有到無

D.顆粒從無至有

E.核膜由不明顯到明顯

3.區別中性中幼、中性晚幼和中性桿狀核粒細胞時,最重要的標誌是( )

A.胞體直徑的大小

B.染色質粗細情況

C.胞漿中顆粒的多少

D.胞核的凹陷程度

E.胞核的形狀

4.原紅與原粒的區別時,不符合原紅的特點的是( )

A.胞體大,可見突起

B.染色質粗粒狀

C.核仁暗藍色,界限模糊

D.胞漿呈均勻淡藍色

E.胞核圓形、居中或稍偏於一旁

5.巨核細胞胞體較大,核分葉,無核仁,漿內充滿紫紅色顆粒,周邊無血小板形成,符合下列哪種巨核細胞的特點( )

A.幼稚型

B.顆粒型

C.產血小板型

D.裸核型

E.原始巨核細胞

6.關於骨髓穿刺正確的說法是( )

A.抽出骨髓的瞬間有特殊感覺

B.鏡下見到漿細胞、組織嗜鹼細胞

α1有髓粒和脂肪滴

D.幹抽時建議做骨髓活檢

E.鏡下可見尼曼一匹克細胞

7.下列哪項不屬正常骨髓象特徵( )

A.有核細胞增生活躍

B.見到少量的網狀細胞和肥大細胞等骨髓成分

C.全片(1.5cm×)有30個巨核細胞

D.粒紅比值爲l0:1

E.幼紅細胞佔有核細胞的20%,以中、晚幼紅細胞爲主

8.最適宜用於鑑別原粒和原淋的細胞化學染色是( )

A.過氧化物酶

B.糖原染色

C.鹼性磷酸酶

D.α-丁酸萘酚酯酶和氟化鈉抑制試驗

E.酸性磷酸酶

小組命名的AML—M2標誌染色體畸變是( )

A.t(9;22)

B.t(15;17)

C.t(8;21)

D.t(8;22)

E.t(1;19)

10.最適宜用來鑑別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和急性粒細胞白血病的細胞化學染色是( )

A.過氧化物酶

B.糖原

C.鹼性磷酸酶

D.α-丁酸萘酚酯酶和氟化鈉抑制試驗

E.酸性磷酸酶

11.最適宜用來鑑別慢性粒細胞白血病與類白血病反應的細胞化學染色是( )

A.過氧化物酶

B.糖原

C.鹼性磷酸酶

D.α-丁酸萘酚酯酶和氟化鈉抑制試驗

E.酸性磷酸酶

12.最適宜用來識別原始粒細胞的白細胞分化抗原(CD)的是( )

33

3

9

41

44

13.關於氯乙酸AS—D萘酚酯酶染色,下列概念不正確的是( )

A.其活性隨粒細胞的成熟而增強

B.淋巴細胞、漿細胞和幼紅細胞均呈陰性

C.單核細胞爲陰性,個別呈弱陽性

D.急性粒細胞白血病原始細胞多呈陽性

E.原粒細胞爲陰性反應或陽性反應,自早幼細胞至成熟中性粒細胞均爲陽性反應

14.在pH6.5磷酸鹽緩衝液中,泳向陽極的血紅蛋白爲( )

15.冷凝集素測定不增高的疾病爲( )

A.人支原體肺炎

B.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

C.多發性骨髓瘤

D.再生障礙性貧血

E.肝硬化

在2週歲後的正常參考範圍是( )

A.<2%

B.<5%

C.<10%

D.<20%

E.<25%

17.對凝血酶敏感的凝血因子包括( )

A.FⅠ、FⅤ、FⅧ、FⅩⅧ

B.FⅢ、FⅣ

C.FⅡ、FⅦ、FⅨ、FⅩ

D.FⅡ、FⅢ、FⅣ、FⅦ

E.FⅠ、FⅢ、FⅤ、FⅧ

18.關於凝血酶時間(TT)的敘述,下列哪項是錯誤的( )

A.正常人TT爲l6~18秒

B.在被檢血漿中加入標準凝血酶溶液,測定其凝固時間即TT

C.又稱凝血酶凝固時間(TCT)

D.主要反映凝血過程第一階段有無異常

E.若超過正常對照3秒以上即爲異常

19.能夠鑑別原發性纖溶和繼發性纖溶的檢查項目是( )

B.纖維蛋白原定量測定

C.D-聚體測定

定量測定

20.紅斑狼瘡因子(LE因子)屬於( )

型抗核抗體

型抗核抗體

抗體

型抗核抗體

型抗體

21.患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時,血塗片可發現較多的細胞是( )

A.大單核細胞

B.中性粒細胞中毒變性

C.異型淋巴細胞

D.幼稚單核細胞

E.幼稚粒細胞

22.凝血時間測定主要用以反映( )

A.外源性凝血系統的凝血功能

B.內源性凝血系統的凝血功能

C.纖維蛋白溶解系統狀態

D.抗凝血系統功能

E.纖維蛋白溶解系統抑制物含量

23.出血時間測定延長可見於( )

A.Ⅷ、Ⅸ、Ⅺ因子缺乏

B.凝血酶原、纖維蛋白原減少

C.止血初期缺陷

D.Ⅻ因子活化

E.毛細血管脆性增加

24.體內抗凝血系統包括( )

A.血管內皮的完整性

B.單核吞噬細胞的清除功能

C.抗凝血酶產生

D.肝素的'合成

E.上述4項共同作用

25.纖維蛋白溶解過程可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 )

A.前活化素轉變爲活化素

B.血漿素原轉變爲血漿素

C.纖維蛋白形成纖維蛋白降解產物

D.僅:巨球蛋白對凝血酶滅活

E.抗活化素抑制血漿活化素

26.纖維蛋白系統抑制物有( )

A.血漿活化素

B.組織活化素

C.抗血漿素

D.抗活化素和組織活化素

E.α1-抗胰蛋白酶

27.外源性凝血系統的起動因子( )

A.Ⅺ因子

B.V因子

C.Ⅲ因子

D.Ⅱ因子

E.Ⅻ因子

28.出血時間延長可見於下列疾病,但哪項除外( )

A.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B.血小板無力症

C.血友病

D.血管性假血友病

E.抗凝物質過多

29.凝血酶原時間延長可見於下述疾病,但哪項除外( )

A.嚴重肝病

B.維生素K缺乏症

C.纖維蛋白原缺乏

D.阻塞性黃疸

E.血友病

30.檢查內源性凝血系統的試驗不包括( )

A.凝血酶原時間

B.凝血時間

C.血漿復鈣時間

D.簡易凝血活酶生成試驗

E.凝血酶原消耗試驗

1.C解析:紅細胞生成素EP可刺激造血多能幹細胞,使形成紅細胞系統的祖細胞,在幹細胞培養中加入了EP後可形成BFU—E和CFU—E兩種集落。

2.B解析:血細胞發育過程形態演變規律中染色質變化爲:由細緻到粗糙,由疏鬆到緊密。3.D解析:中性晚幼粒細胞胞核明顯凹陷,但其凹陷程度一般不超過核假設直徑的一半;中性中幼粒細胞胞核橢圓形或一側開始扁平,佔細胞2/3~1/2;中性桿狀核粒細胞胞核凹陷程度超過假設直徑的一半,核徑最

窄處大於最寬處1/3以上。

4.D解析:原紅胞漿的特點:量少,深藍色,不透明,有油畫藍感。

5.B

6.D解析:幹抽是指多部位每次穿刺均抽不出骨髓液,此時應建議骨骼活檢。

7.D解析:正常骨髓象粒紅比例爲3~4:1。

8.A解析:過氧化物酶染色鑑別原粒和原淋:原粒呈陽性反應,原淋呈陰性反應。

9.C

10.D解析:急性單核細胞白細胞病:單核系細胞大多α-丁酸萘酚酯酶染色呈陽性,陽性反應能被氟化鈉抑制;急性粒細胞白血病:原粒細胞一般呈陰性。

11.C解析:慢性粒細胞白血病:鹼性磷酸酶(NAP)積分值明顯減低;常爲0,緩解時NAP積分值上升至正常;類白血病反應時NAP積分值明顯增高。

12.A

13.A解析:氯乙酸AS—D萘酚酯酶染色,原粒細胞爲陰性或陽性反應,自早幼粒細胞至成熟中性粒細胞均爲陽性反應,酶活性並不隨細胞的成熟而增強。

14.A解析:pH6.5TEB緩衝液醋酸纖維素膜電泳主要用於HbH和HbBarts的檢出,HbH等電點爲5.6,在pH6.5緩衝液中電泳時泳向陽極,HbBarts則在點樣點不動,而其他血紅蛋白都向陰極移動。

15.D解析:冷凝集素爲IgM類完全抗體,在低溫時,可使自身紅細胞、O型紅細胞或與受檢查血型相同的紅細胞發生凝集,凝集反應的高峯在0~4℃,當溫度回升到37℃時,凝集消失,陽性常見於冷凝集素綜合徵、支原體肺炎、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瘧疾、肝硬化、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等也可增高,但<1:1000。

7.A

18.D解析:若TT延長則提示血中FDP或肝素抗凝血酶等抗凝物質增高,或纖維蛋白原小於750mg/L。

19.C解析:D-二聚體在繼發纖溶症爲陽性或增高;而原發纖溶症爲陰性、不升高;在DIC時,爲陽性或增高,是診斷DIC的重要依據。

20.A解析:紅斑狼瘡患者的血液和其他體液中,存在着紅斑狼瘡因子,,在低溫下性能穩定,壽命長達2個月以上,但溫度達65℃以上時即被破壞。

21.C解析: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是由EB病毒引起的急性或亞急性良性淋巴細胞增多性傳染病,WBC正常或輕度增高,早期以中性粒細胞增多爲主,隨後以淋巴細胞增多爲主,異型淋巴細胞在發病4~5天出現,7~10天達高峯,多數>10%~20%,l~2個月後消退。

22.B解析:凝血時間測定是測定血液離體後,Ⅻ因子被異物表面所活化,在血小板因子及Ca2+的參與下,經過一系列反應生成纖維蛋白而凝固,即爲凝血時間。用以反映內源性凝血系統的凝血功能。

23.C解析:出血時間延長表示止血初期缺陷,可見於:血管結構或功能異常、血小板量及功能異常、血管性假血友病、嚴重的凝血功能障礙。

24.E解析:在生理情況下,血管壁也可發生侷限性損傷,也可有某些促凝物質或促血小板凝集物質進入血液,激發血管內凝血,導致纖維蛋白沉澱,但機體尚有一系列抗凝措施可以阻止凝血進行,清除活化的凝血因子或使已形成的纖維蛋白溶解。機體的抗凝血系統包括血管內皮的完整性、單核吞噬細胞的清除功能、抗凝血酶產生、肝素的合成。

25.A解析:纖維蛋白溶解過程可分爲三個階段:(1)前活化素轉變爲活化素;(2)纖溶酶原轉變爲纖溶酶;(3)形成纖維蛋白降解產物。

26.E解析:纖維蛋白系統抑制物:(1)抗活化素可抑制血漿活化素及組織活化素活化,阻礙纖溶酶原變爲纖溶酶;(2)抗纖溶酶物質有兩種,一種爲緩慢的抗纖溶酶,屬於α1一胰蛋白抑制物,可與纖溶酶結合成無活性複合物。另一種爲快速作用的抗纖溶酶,屬於α1一巨球蛋白,爲纖溶酶的競爭抑制物。

27.C解析:組織損傷後所釋放的組織因子,即因子Ⅲ,進入血液後,其磷脂部分與鈣離子及Ⅶa形成複合物,從而激活因子Ⅹ變爲Ⅹa,啓動外源性凝血系統。

28.C解析:出血時問延長表示初期止血缺陷,可見於:血管結構功能異常,如血小板減

少性紫癜;血小板量和功能異常,如血小板無力症;血管性假血友病;嚴重的凝血功能障礙,但一般凝血因子缺乏,BT並不延長。血友病是一組遺傳性因子Ⅷ、Ⅸ基因缺陷、突變、缺失、插入等導致內源性凝血途徑激活凝血酶原功能發生障礙所引起的出血性疾病。

29.E解析:凝血酶原時問延長主要見於因子Ⅱ、Ⅴ、Ⅶ、Ⅹ減少及纖維蛋白原明顯減少和血中抗凝物質增多。如肝臟病(肝臟是合成上述凝血因子的場所)、維生素K缺乏(因子Ⅱ、Ⅶ、Ⅹ合成需要維生素K)、使用雙香豆素(維生素K拮抗劑)和肝素等抗凝物質以後、DIC(凝血因子消耗,抗凝物增加)。血友病患者APTY延長,BT、PT、TY均正常。

30.A解析:凝血酶原時間測定PT是在受檢血漿中加入過量的組織凝血活酶和鈣離子,使凝血酶原變成凝血酶,後者使纖維蛋白原轉變爲纖維蛋白,觀察血漿凝固所需的時間即爲凝血酶原時間。PT是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統最常用的篩選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