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病臨牀治療的誤區

中醫臨牀治病,一般認爲按經驗結合中醫治病原則,辯證論治,然而如何治病,如何辯證,不應囿於臨牀經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以防走錯方向,走入誤區。下面是yjbys小編爲大家帶來的關於常見病臨牀治療的誤區的知識,歡迎閱讀。

常見病臨牀治療的誤區

  一、頸椎病、腰椎病不宜求速效

很多頸椎病、腰椎病,都是因爲局部氣血損耗或瘀滯,寒溼之邪留滯於局部,導致筋不柔而或縱或急,從而產生相應的病變;只有少數是真正因爲骨錯縫或者形體結構的自身改變(如椎間盤脫出等)而導致病變的,精通脈診與摸診的同道應該都會有同樣的感受。《金匱要略》裏,有“四肢九竅,血脈相傳,壅塞不通”的記載,就包括這一種情況。對這類疾病的治療宜緩不宜急,手法宜輕不宜重,很多人動不動就是小針刀、神經阻滯,甚至手術,這些都有點治過頭啦,個人主張內治與外治相結合,內以調虛祛寒溼瘀,外以正骨柔筋,順其氣血。

  二、產後病不可憑想象套用西醫思維

對於產後病,現在中醫臨牀都憑想象套用西醫思維,見痛止痛,見嘔止嘔,喜用補藥,想當然的認爲應該活血化瘀,將中醫的診斷拋在九霄雲外!《景嶽全書》說:“產後氣血俱去,誠多虛證,然有虛者,有不虛者,有全實者,凡此三者,但當隨證隨人,辨其虛實,以常法治療,不得執有誠心,概行大補,以致助邪。”對於產後病的研究,我查相關文獻,報道少之又少,尤其是應用中醫理論研究自然產、剖腹產後婦人體質差異的文章基本沒有,能找到的文獻也都是損傷經脈等等含糊解釋,對於具體的症狀體徵差異都沒有報道!剖腹產雖在中國早已有之,但是大規模的應用於臨牀,還是近幾十年的事,古人不可能有具體的研究及治療體會,而現在的中醫,又沒人會研究,總是想當然的套西醫,失去了中醫特色。

對於產後病的治療,不僅僅只是補虛化瘀,還有很多非常有特點的治療,比如產後病人中風發熱,治療上,單純祛風就會進一步損耗氣血,單純補虛又會導致風邪留滯,怎麼祛邪不傷正,這其實就是一個臨牀的竅門,當然,對於這個問題,古人早就有深刻的探討及治療原則,生化湯、小柴胡湯都是典型的方劑!

  三、慢性病治療宜緩調不宜峻攻

慢性病,其表裏、臟腑皆是虛實寒熱夾雜,一味的治療邪實,而不慮其正虛,或者一味的補虛而不慮其邪實,都是治療慢性病不可取的',臨牀上,很多病人,症狀稍一好轉,就覺得萬事大吉,不去看醫生而鬆懈治療,結果沒過幾天,又進醫院!很多的大夫,也爲求效果,喜用祛邪或者純補之法,雖能取得短暫效果,但是長遠治療下去,病不但不會治癒,反而會加重病情,進一步加快疾病傳變!慢性病的治療,宜在虛實寒熱中緩緩調理,不宜峻用攻邪之法,比如臨牀上常見的肝脾不和證而出現脅脹、易怒、眼睛發脹甚至紅腫、身體乏力、大便溏稀,如果單純使用疏肝清肝之法或者單純健脾,雖能迅速取效,但不可能完全治癒;如果能在疏肝與健脾中擇其輕重而緩緩調和,往往能水到渠成,收到很好的效果。此外,習慣性便祕也是臨牀上非常常見的病種,包括我前面說到的頸椎病、腰椎病,這些都要引起重視。

  四、發低燒宜儘早處理

現在西醫一致認爲,體溫38.5攝氏度以下不需要特殊處理。其實,這不是說不處理,而是西醫對這樣體溫以下的病沒有很好的處理辦法。對於這樣的疾病,中醫有足夠多的辦法進行處理,除開湯藥外,我臨牀常用的罐療、湯熨,都有很好的效果。

  五、胃痛不僅僅是止痛、腹滿不僅僅是行氣

一病之起,必有一病之因,不去運用自身理論體系進行診斷,而對症治療,雖時而能取得一定療效,但終不能治癒疾病,臨牀上,對於胃痛,有氣滯、食積、虛寒等區別,不去分析,而只會止痛,用藥能不打包圍戰嗎?對於腹滿也是,如果不去找到原因,治療可能就沒有方向。古人治病爲什麼就是簡簡單單幾味藥,如良附丸、金鈴子散、失笑散、枳實芍藥散等,都是很好的典範。

  六、小兒反覆感冒宜扶助中氣

臨牀上,小兒感冒是非常常見的病種。很多小兒,一次感冒沒好幾天,又進醫院輸上鹽水了。臨牀上中醫治療,對於感冒初起,也是祛邪爲主,很多小兒,一退燒一止咳就不治療了,結果越治越虛,感冒反覆發生。我臨牀上,對於小兒感冒的病人,都囑病人病癒後,間斷服用少許補中益氣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