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業藥師考點:小兒不同發育階段的用藥特點

導語:對於嬰幼兒來說,有很多藥物是他們不能吃的。藥物的吸收和注射液不是每個年齡段的孩子都能接受同樣的劑量的、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相關的內容吧。

執業藥師考點:小兒不同發育階段的用藥特點

  一 小兒不同發育階段的用藥特點

  (一)新生兒用藥特點

1藥物的吸收

局部用藥方面:局部用藥透皮吸收快而多。

口服用藥方面:胃腸道吸收可因個體差異或藥物性質不同而有很大差別。

注射給藥方面:皮下或肌肉注射可因周圍循環不足而影響吸收分佈,一般新生兒不採用。

靜脈給藥方面:吸收快,藥效可靠,但必須考慮到液體容量、藥物製劑和靜脈輸注液體的理化性質以及輸注的速度。

2給藥的'分佈

新生兒總體液量較成人高,水溶性藥物在細胞外液稀釋後濃度降低,排出也較慢。血漿蛋白結合率的影響:新生兒血漿蛋白結合力低。

3藥物的代謝

酶的影響

新生兒酶系統尚不成熟和完備,某些藥物代謝酶分泌量少且活性不足,諸如水解作用、氧化作用和還原作用等生化反應均低下。

氯黴素引起灰嬰綜合症

新生黴素引起高膽紅素血癥

磺胺類、呋喃類引起新生兒出現溶血

4藥物的排泄

腎功能影響

新生兒腎臟有效循環血量及腎小球過濾率較成人低30%~40%。一般新生兒用藥量宜少,間隔應適當延長。

  (二)嬰幼兒期用藥特點

1. 口服給藥 : 口服時以糖漿劑爲宜 ; 油類藥應注意 , 絕不能給睡熟、哭吵或掙扎的嬰兒喂藥 , 以免引起油脂吸入性肺炎 ; 混懸劑在使用前應充分搖勻。

2. 注射給藥 : 由於嬰兒吞嚥能力差 , 且大多數不肯配合家長自願服藥 , 在必要時或對垂危病兒採用注射方法 , 但肌內注射可因局部血液循環不足而影響藥物吸收 , 故常用靜脈注射和靜脈點滴。

3. 服用腸溶片或控釋片時,不能壓碎,否則其療效下降,造成刺激,引起噁心、嘔吐。

4. 嬰幼兒期神經系統發育未成熟,患病後常有煩躁不安、高熱、驚厥,可適當加用鎮靜劑,對鎮靜劑的用量,年齡愈小,耐受力愈大, 劑量可相對偏大。但是,嬰幼兒對嗎啡、哌替啶等麻醉藥品易引起呼吸抑制,不宜應用。氨茶鹼雖然不屬於興奮劑 , 但卻有興奮神經系統的作用 , 使用時也應謹慎。

  (三) 兒童期用藥特點

1. 兒童正處在生長髮育階段 ,新陳代謝旺盛,對一般藥物的排泄比較快。

2. 注意預防水電解質平衡紊亂 : 兒童對水及電解質的代謝功能還較差, 如長期或大量應用酸鹼類藥物 , 更易引起平衡失調,應用利尿劑後也易出現低鈉、低鉀現象,故應間歇給藥,且劑量不宜過大。

3. 激素類藥物應慎用 : 一般情況下儘量避免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如可的鬆、潑尼鬆( 強的鬆 ) 等 ; 雄激素的長期應用常使骨骼閉合過早,影響小兒生長和發育。

4. 骨和牙齒髮育易受藥物影響,如四環素可引起牙袖質發育不良和牙齒着色變黃。孕婦、授乳婦女及8歲以下兒童禁用四環素類抗生素。

  二、小兒用藥注意事項

  1嚴格掌握劑量,注意間隔時間

  2根據小兒特點,選好給藥途徑

一般來說 , 能吃奶的或耐受經鼻飼給藥的嬰幼兒 , 經胃腸給藥較安全 , 應儘量採用口服給藥。新生兒皮下注射容量很小 , 藥物可損害周圍組織且吸收不良,故不適用於新生兒。早產兒皮膚很薄 , 多次肌肉注射可發生神經損傷 , 最好不用。較大的嬰幼兒 ,循環較好,可用肌肉注射。嬰幼兒靜脈給藥 , 一定要按規定速度滴注 ,切不可過快過急。要防止藥物滲出引起組織壞死。不斷變換注射部位 ,防止反覆應用同一血管引起血栓靜脈炎。另外 ,還要注意嬰幼兒皮膚角化層薄 , 藥物很易透皮吸收 , 甚至中毒。因此外用藥的用藥時間不要太長 。

  3小兒禁用的藥物

早產兒、新生兒禁用:苯海拉明

新生兒禁用:氯黴素、磺胺藥、去甲萬古黴素、呋喃妥因、對乙酰氨基酚

嬰幼兒禁用:苯丙胺、氟哌啶醇、甲氧氯普胺、羥嗪、依他尼酸、酚酞、噻嘧啶

六個月以下幼兒禁用:地西泮、硫噴妥鈉

1歲以下幼兒禁用:嗎啡

2歲以下幼兒禁用:芬太尼、丙磺舒

3歲以下幼兒禁用:左旋多巴

8歲以下兒童禁用:四環素類

14歲以下兒童禁用:吲哚美辛

18歲以下兒童禁用:氯喹諾酮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