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減輕藥物副作用

當發生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時,大家對長期用藥都非常抗拒,認爲藥物的副作用對身體傷害大,古人云「是藥三分毒」,說的就是藥物的副作用很難完全避免。需要長期用藥的慢性疾病患者,應該怎樣看待藥物的副作用,又應該怎樣處理它呢?下面是yjbys小編爲大家帶來的如何減輕藥物副作用的知識,歡迎閱讀。

如何減輕藥物副作用

  有無毒無副作用的藥物嗎?

嚴格來說,所有的藥,包括化學藥、中藥、中成藥都有副作用,只是不一定每個人每次使用都會表現出來。

宣傳某類藥沒有副作用是不負責任的。

  藥物副作用有大小之分嗎?

從簡單的直觀印象角度,是存在副作用大的藥和副作用小的藥的,比如糖皮質激素和乳酸菌素片放一起比較,糖皮質激素無疑是副作用更大的那個。

但是在用藥的時候,肯定不能單純按照副作用大小來選擇藥物,糖皮質激素能控制很多更加嚴重的'疾病,這些疾病是乳酸菌素片束手無策的。

在治療疾病選擇藥物的時候,醫生會綜合考慮,遵循「獲益大於風險」原則。

  治療作用大於藥物副作用

藥物都是有副作用的,也就是說都是有風險的,當疾病的風險大於藥物的風險的時候,使用藥物就是值得的。

所以,糖皮質激素副作用是不小,但在一些疾病的情況下,如果不用激素,疾病對患者的危害更大,這時候,糖皮質激素的副作用就不是主要該考慮的事情了,而要以治療、控制疾病爲主。

如果治療同種疾病、藥效接近的情況下,我們當然應該首選副作用小的藥物。

然而,擔心藥物有副作用而不敢用藥,這是因噎廢食。

  藥物副作用可以減輕嗎?

可以。

事實上,從藥物的設計、研究和開發階段,科學工作者就已經爲減輕藥物副作用進行了大量的工作:

比如爲了減少藥物對胃黏膜的刺激,將藥物設計成腸溶片;

比如爲了掩蓋藥物的不良氣味,將其製成膠囊;

比如爲了服藥更方便,同時減小藥物濃度的波動,將藥物設計成控釋片、緩釋片等。

當我們服藥的時候,就更應該關注藥物的副作用了,在用藥前應該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的【不良反應】一欄。如果某藥物的說明書裏說,這種藥有可能引起低血鉀,用藥的時候就應該定期監測血鉀。

此外,嚴格遵醫囑服藥也能幫助我們減輕藥物的副作用,比如前面提到的糖皮質激素,如果醫生交代一天的藥早上一次服完,我們就遵醫囑執行,這樣對機體正常激素的分泌功能影響最小。

  身體不適不一定是藥物副作用

不少長期服藥的患者,容易把身體上出現的各種不適症狀,都和藥物副作用聯繫起來,要麼輕易停藥,要麼就不理會這些不舒服。

這兩種認知都有偏頗,我們應該瞭解藥物的副作用,控制它、和它共存,而不是抗拒它、否認它、害怕它。

  有些藥物的副作用是可以避免的。

像 ACEI 類的降壓藥(一般叫某某普利),一些患者服用後會出現乾咳,如果不能耐受的話,可以詢問醫生是否可以換用 ARB 類的降壓藥(一般叫某某沙坦),很多人換藥後該副作用明顯緩解。

  有些藥物副作用是可以採取手段減輕的。

糖皮質激素能夠增加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導致消化性潰瘍風險升高,醫生會給有些大劑量、長期使用激素的人一些抑制胃酸分泌的藥物,來降低消化性潰瘍發生的風險。

  有些藥物副作用一旦出現,是應該立即停藥並換藥的。

有時候,藥物副作用和疾病導致的身體不適很難區分。

有些降壓藥的副作用有頭暈,然而我們血壓高的時候也可能會頭暈,或者血壓低的時候也會頭暈,那麼在口服降壓藥的過程中出現了頭暈,到底是哪種頭暈呢?這時候,就應該找個血壓計量一量。

當然,有些副作用的鑑別不是我們自己在家裏能夠完成的,它可能需要專業的設備(比如抽血化驗)或者專業人士判斷,所以定期複診也很重要的。

有些不適雖然感覺並不嚴重,但實際上並非如此,比如一些藥物吃了以後出現「乏力」,很多人認爲既然是生病,還吃了藥,有乏力再正常不過,但其實這種乏力可能是由於低血鉀導致的,如果不瞭解原因,不採取措施,長期下去,也可能導致嚴重後果。

  長期用藥,怎麼減輕藥物副作用?

治療、控制慢性疾病的藥物,一般都是處方藥,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不要自診自治,不要隨意購買藥品。

避免使用渠道不正的、不合法的藥品,更不要以食品或保健品代替藥品使用。

在醫生開出藥物之後,要詳細瞭解服藥方法和主要副作用,並瞭解清楚在用藥期間應該怎樣監測這些副作用。

在使用藥品的過程中出現不適,應該及時就診。

總體而言,我們應該正確認識它藥物的副作用,並且盡力減少它的影響。不要因爲害怕副作用而耽誤疾病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