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醫執業醫師考試重點梳理

中醫執業醫師資格考試的性質是行業准入考試,是評價申請中醫醫師資格者是否具備從事醫師工作所必須的專業知識與技能的考試。下面是應屆畢業生小編爲大家搜索整理了2017中醫執業醫師考試重點梳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17中醫執業醫師考試重點梳理

足少陽膽經

瞳子髎 【定位】目外眥外側0.5寸,眶骨外緣凹陷中。

率谷 【定位】耳尖直上,入髮際1.5寸。

頭臨泣 【定位】目正視,瞳孔與風池穴連線上,入前髮際0.5寸。

風池 【定位】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中,平風府穴。

肩井 【定位】肩上,大椎穴與肩峯連線的中點。

日月 【定位】乳頭直下,第七肋間隙。

環跳 【定位】側臥屈股,當股骨大轉子高點與骶管裂孔連線的外1/3與內2/3交界處。

風市 【定位】大腿外側正中,膕橫紋上7寸。或垂手直立時,中指尖下是穴。

陽陵泉 【定位】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中。

光明 【定位】外踝高點上5寸,腓骨前緣。

懸鐘 【定位】外踝高點上3寸,腓骨後緣。

丘墟 【定位】外踝前下方,趾長伸肌腱的外側凹陷中。

臨泣 【定位】第四、五跖骨結合部的前方凹陷處,足小趾伸肌腱的外側。

俠溪 【定位】足背,第四、五趾間紋頭上凹陷處。

足竅陰 【定位】第四趾外側趾甲根角旁0.1寸。

 足厥陰肝經

大敦 【定位】足大趾外側趾甲根角旁約0.1寸。

行間 【定位】足背,當第一、二趾間的趾蹼緣上方紋頭處。

太沖 【定位】足背,第一、二跖骨結合部之前凹陷中。

蠡溝 【定位】內踝尖上5寸,脛骨內側面的中央。

曲泉 【定位】屈膝,當膝內側橫紋頭上方,半腱肌、半膜肌止端前緣凹陷中。

章門 【定位】第十一肋遊離端下際。

期門 【定位】乳頭直下,第六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4寸。

 任脈

中極【定位】前正中線上,臍下4寸。

關元【定位】前正中線上,臍下3寸。

氣海【定位】前正中線上,臍下1.5寸。

神闕【定位】臍窩中央。

中脘【定位】前正中線上,臍上4寸;或臍與胸劍聯合連線的中點處。

膻中【定位】前正中線上,平第四肋間隙;或兩乳頭連線與前正中線的交點處。

天突【定位】胸骨上窩正中

廉泉【定位】微仰頭,在喉結上方,當舌骨體上緣的中點處。

  足太陽膀胱經

睛明 【主治】 ①目赤腫痛,流淚,視物不明,目眩,近視,夜盲,色盲等目疾;②急性腰扭傷,坐骨神經痛;③心動過速。

攢竹 【主治】 ①頭痛,眉棱骨痛;②眼瞼目閏 動,眼瞼下垂,口眼歪斜,目視不明,流淚,目赤腫痛;③呃逆。

天柱 【主治】 ①後頭痛,項強,肩背腰痛;②鼻塞;③癲狂癇,熱病。

風門 【主治】 ①感冒,咳嗽,發熱,頭痛;②項強,胸背痛。

肺俞 【主治】 ①咳嗽,氣喘,咯血等肺疾;②骨蒸潮熱,盜汗。

心俞 【主治】 ①心痛,驚悸,失眠,健忘,癲癇,盜汗等心與神志病變;②咳嗽,吐血。

膈俞 【主治】 ①嘔吐,呃逆,氣喘,吐血等上逆之症;②貧血;③癮疹,皮膚瘙癢;④潮熱,盜汗。

肝俞 【主治】 ①肝疾,脅痛,目疾;②癲狂癇;③脊背痛。

膽俞 【主治】 ①黃疸,口苦,脅痛等肝膽疾患;②肺癆,潮熱。

脾俞 【主治】 ①腹脹,納呆,嘔吐,腹瀉,痢疾,便血,水腫等脾胃疾患;②背痛。

胃俞 【主治】 胃脘痛,嘔吐,腹脹,腸鳴等胃疾。

腎俞 【主治】 ①腰痛;②遺尿,遺精,陽萎,月經不調,帶下等生殖泌尿系疾患。③耳鳴,耳聾。

大腸俞【主治】 ①腰腿痛;②腹脹,腹瀉,便祕。

膀胱俞【主治】 ①小便不利,遺尿;②腰骶痛;③腹瀉,便祕。

次髎 【主治】 ①月經不調,痛經,帶下等婦科疾患;②小便不利,遺精,疝氣;③腰骶痛,下肢痿痹。

委中 【主治】 ①腰背痛,下肢痿痹;②腹痛,急性吐瀉;③小便不利,遺尿;④丹毒。

志室 【主治】 ①遺精,陽萎,小便不利;②腰脊強痛。

秩邊 【主治】 ①腰骶痛,下肢痿痹;②小便不利,便祕,痔疾。

承山 【主治】 ①腰腿拘急、疼痛;②痔疾,便祕。

飛揚 【主治】 ①頭痛,目眩;②腰腿疼痛;③痔疾。

崑崙 【主治】 ①後頭痛,項強,腰骶疼痛,足踝腫痛;②癲癇;③滯產。

申脈 【主治】 ①頭痛,眩暈;②癲狂癇,失眠;③腰腿痠痛。

至陰 【主治】 ①胎位不正,滯產;②頭痛,目痛,鼻塞,鼻衄。

十四經脈主治概要

肺經: 本經腧穴主治咳、喘、咯血、咽喉痛等與肺臟有關的疾患,及經脈循行經過部位的'其他病症。

大腸經:本經腧穴主治頭面五官疾患、熱病、皮膚病、腸胃病、神志病等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胃經: 本經腧穴主治胃腸病、頭面五官病、神志病、皮膚病、熱病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脾經: 本經腧穴主治脾胃病、婦科、前陰病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心經: 本經腧穴主治心、胸、神志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小腸經:本經腧穴主治頭面五官病、熱病、神志病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膀胱經:本經腧穴主治頭面五官病,項、背、腰、下肢病症及神志病;位於背部兩條側線的背俞穴及其他腧穴主治相應的臟腑病症和有關的組織器官病症。

腎經: 本經腧穴主治婦科病、前陰病、腎臟病,以及與腎有關的肺、心、肝、腦病,咽喉、舌等經脈循行經過部位的其它病症。

心包經:本經腧穴主治心、心包、胸、胃、神志病,以及經脈循行經過部位的其它病症。

三焦經:本經腧穴主治頭、目、耳、頰、咽喉、胸脅病和熱病,以及經脈循行經過部位的其它病症。

膽經: 本經腧穴主治肝膽病,側頭、目、耳、咽喉、胸脅病,以及經脈循行經過部位的其它病症。

肝經: 本經腧穴主治肝、膽、脾、胃病,婦科病,少腹、前陰病,以及經脈循行經過部位的其它病症。

督脈: 本經腧穴主治神志病,熱病,腰骶、背、頭項等局部病症及相應的內臟病症。

任脈: 本經腧穴主治少腹、臍腹、胃脘、胸、頸、咽喉、頭面等局部病症和相應的內臟病症,部分腧穴有強壯作用或可治療神志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