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牀執業醫師醫學微生物《感染與抗感染免疫》考題

導語:抗感染免疫是機體抵抗病原生物及其有害產物,以維持生理穩定的功能。以下是關於這一知識點的相關考試,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更好地複習。

臨牀執業醫師醫學微生物《感染與抗感染免疫》考題

醫學微生物學-感染與抗感染免疫復習題

A型題

1.與細菌致病性無關的結構是下列哪

A.異染顆粒B.莢膜C.菌毛D.脂多糖E.鞭毛

2.哪項除外,均爲細菌產生的侵襲性酶?

A.溶菌酶B.透明質酸酶C. 血漿凝固酶D.膠原酶E.鏈激酶

3.細菌代謝產物中,與致病性無關的是

A.毒素B.血漿凝固酶C.熱原質D.細菌素E.透明質酸酶

4.與細菌侵襲力無關的物質是

A.莢膜B.菌毛C.血漿凝固酶D.芽胞E.透明質酸酶

5.細菌的侵襲力不包括下列哪一種能力?

A.粘附能力B. 抗吞噬能力C. 繁殖能力D. 擴散能力E.產生毒素能力

6.細菌致病性強弱主要取決於細菌的

A.形態B.基本結構和特殊結構C. 侵襲力和毒素

D.侵入機體的部位E.分解代謝產物

7.具有粘附作用的細菌結構是

A. 芽胞B.普通菌毛C.莢膜D.性菌毛E. 鞭毛

8.有助於細菌在體內擴散的物質是

A.普通菌毛B.細菌素C.脂磷壁酸D.內毒素E.透明質酸酶

9.細菌內毒素即革蘭氏陰性菌細胞壁的

A.芽孢B.肽聚糖C.O抗原D.莢膜多糖E.脂多糖

10.內毒素不具有的毒性作用是

A. DIC B.發熱C.休克D.食物中毒E.白細胞反應

11.關於內毒素的敘述,下列錯誤的一項是

A.來源於革蘭陰性菌B. 當菌體死亡裂解後釋放出來C.其化學成分是脂多糖

D.性質穩定,耐熱E. 能用甲醛脫毒製成類毒素

12.關於外毒素的敘述,下列錯誤的是

A.多由革蘭陽性菌產生

B.化學成分是蛋白質

C.耐熱,使用高壓蒸汽滅菌法仍不能將其破壞

D.經甲醛處理可製備成類毒素

E.可刺激機體產生抗毒素

13.外毒素的特點之一是

A.都是革蘭陽性菌產生的

B.受甲醛作用可製備成類毒素

C.多爲細菌裂解後釋放

D.化學組成是脂多糖

E.穩定性好,耐熱

14.細菌毒素中,毒性最強的是

A.金黃色葡萄球菌腸毒素B.紅疹毒素C.白喉外毒素

D.肉毒毒素E. 破傷風痙攣毒素

15.以神經毒素致病的細菌是

A.大腸桿菌B.霍亂弧菌C.肉毒梭菌D.乙型溶血性鏈球菌E.淋球菌

16.類毒素是

A.細菌經甲醛處理後的物質

B.內毒素經甲醛處理後脫毒而保持抗原性的物質

C.外毒素經甲醛處理後脫毒而保持抗原性的物質

D.抗毒素經甲醛處理後的物質

E.外毒素經甲醛處理後脫毒並改變了抗原性的物質

17.下述細菌中可引起菌血症的是

A.破傷風梭菌B.傷寒沙門菌C.大腸桿菌D.肉毒梭菌E.霍亂弧菌

18.帶菌者是指

A.體內帶有正常菌羣者

B.病原菌潛伏在體內,不向體外排菌者

C.體內帶有條件致病菌者

D.感染後,臨牀症狀明顯,並可傳染他人者

E感染後,臨牀症狀消失,但體內病原菌未被徹底清除,又不斷向體外排菌者

19.對機體非特異性免疫敘述,錯誤的是

A.在種系進化過程中逐漸形成B.與生具有,人皆有之C. 發揮作用快

D.與機體的組織結構和生理功能密切相關E.針對性強

20.不屬於正常體液與組織中的抗菌物質是

A. 抗生素B.溶菌酶C. 補體D.乙型溶素E.白細胞素

21.關於抗感染免疫的敘述,下列錯誤的是

A.完整的皮膚與粘膜屏障是抗感染的第一道防線

B.吞噬細胞和體液中的殺菌物質是抗感染的第二道防線.

C.體液免疫主要針對胞外寄生菌的感染

D.細胞免疫主要針對胞內寄生菌的感染

E.抗體與細菌結合可直接殺死病原菌

22.細菌不侵入血流,只有毒素侵入血流引起全身症狀爲

A.敗血症B. 毒血癥C. 菌血症D. 膿毒血癥E. 病毒血症

23.細菌由局部侵入血流經血流播散至遠部組織,但不在血中繁殖爲

A.敗血症B. 毒血癥C. 菌血症D. 膿毒血癥E. 病毒血症

24.細菌侵入血流並在其中大量繁殖,產生毒性代謝產物,引起機體嚴重損傷和全身中毒症狀爲

A. 敗血症B. 毒血癥C. 菌血症D. 膿毒血癥E. 病毒血症

25.化膿性細菌侵入血流大量繁殖,又播散到其他組織器官引起轉移性化膿性病竈爲

A.敗血症B. 毒血癥C. 菌血症D. 膿毒血癥E. 病毒血症

發揮局部抗感染的作用機制是

A.通過免疫調理作用增強免疫力

B.可激活補體旁路途徑

C.直接與病原體結合使之不能進入粘膜

D.直接破壞病原體使之失活

E.中和病原體的毒性作用

27.下列哪項是人類吞噬細胞殺菌的主要系統?

系統B.非MPO系統C.依氧系統D.非依氧系統E.以上都不是

28.參與調理吞噬作用的受體有

受體B.C3b受體受體受體 A受體

29.和鼻咽癌發生關係密切的病毒是

A. CMV D. EBV

30.檢查內基氏小體可診斷何種病毒感染

A.狂犬病病毒B.麻疹病毒C.乙型腦炎病毒

D.人類免疫缺陷病毒E.甲型肝炎病毒

31. 下列哪種病毒不引起病毒血症

B.脊髓灰質炎病毒C.乙型腦炎病毒

D.流感病毒E.水痘-帶狀皰疹病

32. 下列病毒感染中以隱性感染居多的是

A.麻疹B.狂犬病C.流感

D.脊髓灰質炎E.漢坦病毒

33. 在下列病毒中,能引起潛伏感染的是

C.狂犬病毒

V E.漢坦病毒

34. 呼吸道感染的病毒是

A.脊髓灰質炎病毒B.輪狀病毒

D.乙型腦炎病毒E.麻疹病毒

35. 糞-口途徑傳播的病毒是

D.流感病毒E.鼻病毒

36. 經節肢動物傳播的病毒是

A.風疹病毒  B.腺病毒   C.乙型腦炎病毒

D.狂犬病毒E.脊髓灰質炎

37. 下列哪種病毒不是經蟲媒感染

A.乙型腦炎病毒 B.森林腦炎病毒 C.登革熱病毒

D.狂犬病毒 E.黃熱病病毒

38. 下列除哪項外,均是經血液傳播的.病毒

D.乙型腦炎病毒E.人類嗜T細胞病毒

39. 不能經垂直感染的病毒是

C.風疹病毒

E.脊髓灰質炎病毒

40. 中和抗體抗病毒的機理是

A.直接殺傷病毒B.阻止病毒吸附和穿入C.阻止病毒脫殼

D. 阻止病毒核酸轉錄E. 阻止病毒核酸複製

41. 干擾素主要作用於病毒的

A.吸附B.穿入C.脫殼

D.生物合成E. 以上都不是

42. 下列關於干擾素的論述哪一條不正確

A.是一種非常有前途的生物製品

B.是一類具有多種調節功能的蛋白質

C.抗病毒範圍廣泛

D.受保護細胞產生抗病毒蛋白質

E.抗病毒作用無種屬特異性

43. 病毒免疫因素,下列哪項是錯誤的

A.中和抗體能阻止病毒吸附

B.分泌型IgA能阻止病毒從粘膜侵入

C.補體結合抗體能阻止病毒再感染

D.細胞免疫起主要作用

E.遲髮型變態反應有侷限病毒感染的作用

44. 關於干擾素的特性,下述哪項是錯誤的

A.有種屬特異性

B.病毒感染後早期出現

C.廣譜抗病毒作用

D.有直接殺病毒作用

E.屬非特異性免疫因素

45. 抗體對病毒的中和作用主要是

A.抑制病毒生物合成B.誘導干擾素產生C.阻止病毒與靶細胞相互作用

D.中和病毒毒素E.殺傷細胞內的病毒

46. 感染病毒的細胞在胞核或胞漿內存在可着色的斑塊狀結構稱

A.包涵體B.蝕斑C.空斑

D.極體E.異染顆粒

47. 有關病毒感染的描述正確的是

A.病毒在人羣個體間的相互傳播爲水平傳播,主要經皮膚和粘膜傳播

B.母親將病毒傳給其子女的感染爲垂直傳播

C.病毒感染細胞造成的免疫病理損傷僅限於Ⅳ型變態反應

D.慢發病毒感染就是病毒的慢性感染

E.以上均對

48. 病毒的致病因素是

A.內毒素B.外毒素C.侵襲力

D.表面結構E.以上均不對

49. 經垂直感染導致畸胎的病毒主要有

A.麻疹病毒B.風疹病毒C.流感病毒

D.乙腦病毒E.甲肝病毒

50. 下列病毒哪種易導致潛伏感染

A.出血熱病毒B.乙型肝炎病毒C.流感病毒

D. 脊髓灰質炎病毒E. 單純皰疹病毒

rtzman現象是一種動物實驗反應,以觀察細菌某種毒力因子的致病作用。種毒力因子是

A.外毒素B.內毒素C.抗毒素D.類毒素E.細菌素

52.黏附的關鍵機制是

A.菌細胞與特定器官黏附

B.菌細胞與特定組織黏附

C.菌細胞與特定宿主細胞結合

D.菌細胞與特定宿主細胞通過靜電吸引相結合

E.菌細胞的配體與宿主細胞表面受體相結合

53. 關於病原菌致病性的構成因素,敘述最全面的是

A.毒力+ 侵入部位+ 細菌數量B.毒素+ 侵襲力+ 侵入部位

C.侵襲力+ 侵入部位+ 細菌數量D.侵襲酶類+ 毒素+ 細菌數量

E.侵入部位+ 毒素+ 細菌表面結構

54. 關於病毒與腫瘤發生的關係,哪項組合是錯誤的

病毒—鼻咽癌B.漢坦病毒—肺癌

C.乙型肝炎病毒—原發性肝癌D.人乳頭瘤病毒—子宮頸癌

E.人嗜T細胞病毒—白血病

55. 哪項不是病毒感染對宿主細胞的直接作用

A.殺細胞感染B.細胞融合C.整合感染

D.形成包涵體E.繼發感染

56. 關於影響病毒致病作用的因素, 哪項是錯誤的

A.病毒對組織器官的親嗜性B.病毒對宿主細胞的殺傷作用

C.病毒引起的免疫性病理損傷D.機體接受抗生素的劑量與種類

E.機體對病毒的免疫力

57. 下列細菌屬於胞內菌,例外的是

A.結核分枝桿菌B.淋病奈瑟菌C.傷寒沙門菌

D.布氏桿菌E.嗜肺軍團菌

58. 抗細胞內寄生菌感染的主要免疫因素是

A.補體B.抗體細胞D.T細胞E.巨噬細胞

59. 抗胞外寄生菌感染的主要免疫因素是

A.補體B.抗體C. NK細胞D.T細胞E.巨噬細胞

60. 對於擾素(IFN)的敘述,正確的是

A.是病毒產生的一類分泌性蛋白

B.是病毒誘導細胞所產生的一類分泌性蛋白

C.淋巴細胞產生IFN不需要被誘導

D.T細胞和B細胞均可產生免疫干擾素(IFN-γ)

-γ抗病毒作用比較強

61. IFN-γ的產生細胞主要是

A.活化的T細胞B.活化的B細胞C.白細胞

D.成纖維細胞E.巨噬細胞

62. 病毒中和抗體是指

A.能中和毒素毒性作用的抗體B.針對病毒體某些表面抗原的抗體

C.針對病毒體內部抗原的抗體D.針對細胞受體的抗體

E.針對病毒神經氨酸酶的抗體

63. 關於干擾素抗病毒機制的敘述,錯誤的是

A.干擾素必須與細胞表面的受體結合,才能發揮作用

B.干擾素必須進入細胞內,才能發揮作用

C.細胞內基因需要被激活後才能產生抗病毒蛋白

D. 2’-5’A合成酶導致病毒mRNA的降解

E.蛋白激酶抑制病毒多肽鏈的合成

64. 促進深部真菌感染性疾病恢復的主要免疫因素是

抗體4+Th1細胞C.補體

E.中性粒細胞

65. 干擾素的作用特點中,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對病毒作用無特異性B對使用的機體有種屬特異性

C.病毒或PolyΙ:可誘導產生D.可受抗原刺激產生

E.於擾素的產生晚於抗體的產生

66. 關於胎盤球蛋白的敘述,錯誤的是

A.由健康產婦的胎盤和嬰兒臍帶中提取製備

B.主要含IgM

C.一般不會引起超敏反應

D.主要用於麻疹、甲型肝炎和脊髓灰質炎等病毒性疾病的緊急預防

E.免疫效果不如高效價的特異性免疫球蛋白

67. 應用干擾素誘生劑治療病毒性疾病的主要缺點是

A.合成困難B.誘生干擾素量少C.具有抗原性

D.反覆使用可產生耐受及毒性E.不能注射

68. 防止病毒血行擴散的最有效的物質是

,IgA ,IgA ,IgG

X型題

1. 細菌外毒素的特點是:

A.耐熱且抗原性強B.均由細菌合成後分泌至胞外C.經甲醛處理可脫毒成類毒素

D.引起特殊病變和臨牀表現E.可引起DIC

2. 細菌侵襲力由下列哪些因素構成?

A.粘附因子或粘附素B.菌毛和脂磷壁酸C.細菌的內、外毒素

D.細菌的侵襲性酶E.細菌的表面結構

3. 內毒素的毒性作用包括:

A.發熱反應B.神經毒作用 D.食物中毒E.細胞毒作用

4. 細菌致病性的強弱主要取決於細菌的:

A.基本結構B.特殊結構C.侵襲力D.毒素E.分解代謝產物

5. 與細菌侵襲力有關的結構有:

A.莢膜B.芽胞C.鞭毛D.菌毛E.包膜

6. 關於外毒素的特性,下列哪些是正確的?

A.均由革蘭陽性菌產生B.其毒性作用大致相同C.多數外毒素有A、B兩個亞單位D.均經

60℃30分鐘滅活E.不可用鱟試驗進行檢測

7. 關於細菌感染的敘述,下列哪些是正確的?

A.感染源係指病人、病畜和帶菌物品

B.內源性感染菌多屬體內正常菌羣

C.隱性感染者無臨牀表現,也無傳染性

D.感染源來自體內和體表的稱內源性感染

E.只要細菌有侵襲力即可引起機體感染

8. 隱性感染的特點爲:

A.無明顯臨牀症狀B.無傳染性C.產生亞臨牀感染

D.無特異免疫力產生E.感染率較低

9. 細菌致病性的含義包括:

A.細菌致病性質B.細菌致病的對象(宿主)C.細菌致病的能力

D.細菌致病的部位E.細菌致病的途徑

10. 細菌的毒力包括:

A.侵襲力B.內毒素C.類毒素D.外毒素E.粘附

11. 決定感染後果的因素有:

A.機體的免疫力B.細菌的毒力C.細菌的數量D.細菌的種類E.細菌的染色體

12. 細菌引起的全身感染包括:

A.毒血癥B.敗血症C.膿毒血癥D.菌血症E.內毒素血癥

13. 病毒感染細胞後可能出現的結果是:

A.殺死細胞B.細胞膜上出現新抗原C.形成包涵體

D.細胞轉化E.細胞增殖

14. 病毒的持續性感染包括:

A.慢性感染B.潛伏感染C.隱性感染

D.慢發病毒感染E.水平感染

15. 病毒侵入機體的三大門戶包括:

A.血流B.呼吸道C.消化道

D.皮膚粘膜E.神經纖維

16. 機體在抗病毒感染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A.干擾素B.中性粒細胞C.致敏T細胞

D.中和抗體E.抗毒素

17. 機體清除靶細胞的機制是:

的直接殺傷作用B.補體介導的溶細胞作用效應

D.Mφ及其細胞因子的作用細胞的殺傷作用

18. 感染後能獲得持久免疫力的病毒是:

A.麻疹病毒B.乙腦病毒C.腮腺炎病毒

D.脊髓灰質炎病毒E.鼻病毒

19. 病毒的特異性免疫是直接針對:

A.病毒表面成分

B.病毒在宿主細胞內合成的病毒蛋白

C.宿主細胞膜上的病毒特異性蛋白

D.病毒相關的酶類

E.病毒的核酸

20. 感染後獲得較持久免疫的因素包括:

A.產生病毒血症B.病毒型別單一C.病毒抗原性穩定

D.反覆發生感染E.對異型有交叉免疫力

21. 干擾素誘生的抗病毒蛋白包括:

A.蛋白激酶B.神經氨酸梅C.2′~5′A合成酶

D.脫氧胸嘧啶激酶E.磷酸二酯酶

22. 干擾素抗病毒作用的特點包括:

A.有種屬特異性B.間接作用C.發揮效應早

D.廣譜抗病毒作用E.低毒性

  參考答案

A型題:1.A.2.A.3.D.4.D.5.E.6.C.7.B.8.E.9.E.10.D.11.E.12.C.13.B.14.D.15.C.16.C. 17.B. 18.E.

19.E. 20.A. 21.E. 22.B. 23.C. 24.A. 25.D. 26.C. 27.A. 28.B 29.D 30.A 31.D 32.D 33.B

34.E 35.A 36.C 37.D 38.D 39.E 40.B 41.D 42.E 43.C 44.D 45.C 46.A

47.A 48.E 49.B 50.D 51. B 52. E 53. A 54.B 55.E 56.D 57.B 58.D 59.B

60.B 61.A 62.B 63.B 64.B 65.E 66.B 67. D 68.E

X型題: E

E E E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