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考試中藥學考點

中西醫結合發軔於臨牀實踐,隨後逐漸演進爲有明確發展目標和獨特方法論的.學術體系。今天小編爲大家編輯整理了2017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考試中藥學考點,更多相關內容請關注應屆畢業生考試網。

2017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考試中藥學考點

 化溼藥

  第一節 概述(略)

  第二節 具體各藥

藿 香

化溼:溼滯中焦證。

解暑:暑月外感風寒、內傷生冷之惡寒發熱、頭痛脘悶、嘔惡吐瀉。

止嘔:溼濁中阻嘔吐。

注意:後下。

佩 蘭

化溼:溼滯中焦證。

解暑:暑溼證,溼溫初起。

善除中洲穢濁陳腐之氣。

蒼 術

燥溼健脾:①溼滯中焦證;②水溼、痰飲內停或溼熱內蘊諸證。

祛風散寒:風溼痹痛(配黃柏);表證夾溼

明目:夜盲症及眼目昏澀。

特點:一身上下內外之溼皆可除。

蒼朮配厚朴、橘皮:燥溼健脾,應用於溼滯中焦證。

蒼朮配黃柏:溼熱痹痛(下半身)。

厚 樸

燥溼消痰:溼滯中焦證兼氣滯。厚朴爲消除溼滯痞滿要藥。

下氣除滿:痰飲咳喘;腹脹,便祕,食積等。

特點:既能除無形之滿,如氣滯胸滿、腹滿;又能除有形之滿,如食積、便祕等。

砂仁、白豆蔻比較

砂仁、白豆蔻均善化溼行氣、溫中止嘔。

然砂仁兼止瀉、安胎,又善治溼滯或虛寒泄瀉,妊娠氣滯惡阻、胎動不安等證。

白豆蔻則多用於溼溫初起。

  利水滲溼藥

  第一節 概述(略)

  第二節 利水消腫藥

茯苓

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乾燥菌核。

利水消腫、滲溼:水腫、小便不利。

健脾:脾胃氣虛證。

安神:心脾兩虛之失眠、心悸、食少、乏力等。

注意:搗碎入煎劑。小便通利者慎服。

人蔘,白朮、甘草(四君子湯)

薏苡仁

利水消腫、滲溼:功似茯苓,又可直達足部,治療腳氣腫痛。

健脾止瀉:脾虛泄瀉(炒用)

祛溼除痹:溼痹筋脈拘攣,胸痹。

清熱排膿:肺癰、腸癰。

注意:孕婦慎服。

豬 苓

多孔菌科真菌豬苓的乾燥菌核。

利水消腫、滲溼(作用強於茯苓):水腫、小便不利,泄瀉,淋濁,帶下。

常與茯苓相須爲用。

無水溼者慎服。

澤 瀉

利水消腫、滲溼:水腫、小便不利,痰飲,泄瀉。

泄熱:泄腎與膀胱溼熱,治下焦溼熱之黃白帶下,小便淋濁。亦治相火偏亢之遺精盜汗。

腎虛精滑者慎服。

降血脂。

 第三節 利尿通淋藥

車前子

利尿通淋(甘而滑利,氣寒清熱,性專降泄。):①溼熱下注,小便淋瀝澀痛;②水腫、小便不利。

滲溼止瀉:暑溼泄瀉。

清肝明目:①肝經風熱目赤腫痛;②肝腎不足目暗昏花。

清肺化痰:肺熱咳嗽痰多。

注意:包煎。孕婦慎服。

車前草:兼能清熱解毒,止血。

滑 石

利尿通淋(質重而滑,淡能滲溼,寒能清熱。):溼熱下注,小便淋瀝澀痛及石淋。

清熱解暑:①暑熱煩渴; ②溼溫初起。

收溼斂瘡:溼瘡、溼疹、痱子。

注意:包煎。孕婦慎服。

甘草、滑石:治暑熱煩渴及溼瘡

木 通

利尿通淋:①溼熱下注,小便淋瀝澀痛;②腳氣腫脹、小便不利。

清瀉心火:口舌生瘡,心煩尿赤。

通經下乳:①血瘀經閉;②溼熱痹痛;③產後乳汁不通或乳少。

用量:3-6g。

馬兜鈴科關木通已被取締

現用木通科木通,毛茛科也可用。

通 草

甘、淡、微寒,性質平和。

利尿通淋:溼熱下注,小便淋瀝澀痛。

下乳:產後乳汁不通或乳少。

鑑別:

今之木通,古書稱爲“通草”;

今之通草,古書稱爲“通脫木” 。

石韋

利尿通淋:熱淋、石淋、血淋。善治石淋。

清肺止咳:肺熱咳喘。

涼血止血:血熱妄行所致的吐血、崩漏、衄血。

 第四節 利溼退黃藥

茵陳蒿

利溼退黃,解毒療瘡治黃疸要藥,又治溼溫,溼瘡,溼疹。

注意:血虛萎黃慎用。

配梔子、大黃應用於溼熱型黃疸

配附子、乾薑應用於寒溼型黃疸

金錢草

利溼退黃——溼熱黃疸。

利尿通淋—善治石淋(泌尿繫結石)肝膽結石。

解毒消腫—癰腫、惡瘡腫毒、毒蛇咬傷。

虎 杖

利溼退黃—溼熱黃疸,淋濁,帶下。

清熱解毒—癰瘡腫毒、燒燙傷、毒蛇咬傷。

散瘀止痛—血瘀閉經、痛經、跌打損傷、癥瘕。

化痰止咳—肺熱咳嗽。

瀉熱通便—熱結便祕。

注意:便溏者慎服。

配茵陳、金錢草治黃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