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數學《認識面積》評課稿的範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説課稿編寫工作,藉助説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快來參考説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數學《認識面積》評課稿,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年級數學《認識面積》評課稿的範文

三年級數學《認識面積》評課稿 篇1

數學知識的學習有時是枯燥的,特別對低年級的學生來説。在本節課中,劉敏老師從學生身邊常見的平面圖形入手,接着創設了問題情境,驅動了學生饒有興趣地投入到新課的學習中來。劉老師的這節課學生興趣高漲,進行了充分的活動,並且在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等方法,讓學生自主探索,在充分的體驗中,感悟到了面積的實際含義。教學過程比較好地體現了新課標的“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全過程”這一理念。具體説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優點。

一、概念的掌握比較紮實

在課的開始,劉老師通過讓學生摸數學書、桌子、黑板表面、鉛筆盒蓋的面,直觀感受物體表面的大小,再讓學生比較黑板面和數學書面的大小,通過比較引出面積的含義。接着再讓學生通過練習説一説什麼是數學書、課桌面、鉛筆盒蓋的大小,鞏固學生對面積概念的理解。隨後又讓學生自己選擇周圍物體並比較他們面積的大小。通過學生動手操作、觀察、自主説一説周圍物體表面的面積,和比較物體面積的大小,讓學生充分感知並且初步理解面積的概念。

二、體驗策略的多樣性,感知用正方形進行測量的優點

劉老師先讓學生猜一猜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激發矛盾。再引導學生藉助老師提供的`學具,同桌合作交流,自主選擇工具進行測量比較。讓學生體驗比較面積大小策略的多樣性,初步感知用正方形進行測量比較的優點。這一環節是整節課教學的難點,這裏放手讓學生充分自由發揮,學生可以將兩個圖形重疊後,再進行觀察;可以用方格子擺一擺數一數;還可以用長方形紙條擺一擺數一數……最後通過“你覺得哪種方法更好些”的問題的爭論,讓學生初步感知用正方形擺或畫正方形格子的方法比較的優點。

三年級數學《認識面積》評課稿 篇2

xxx老師所執教的《認識面積》一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國小數學三年級下冊第71——72頁內容。

“面積的認識”是在學生初步認識周長的基礎上進行的一節幾何概念教學課,從長度到面積,是空間認識發展上的一次飛躍,為面積單位教學及以後學習其他平面圖形的面積提供了思維基礎。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夠感受到物體表面和封閉圖形有大有小,但是要上升到數學的認識,尚需要豐富大量的表象和大量的實踐操作,以達到對知識的理解的目的。為此,xxx老師較準確的制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結合具體實例和畫圖活動,認識圖形面積的含義。

過程與方法目標:

經歷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通過探索、交流、比較、評價等學習過程,得到用估測解決問題的經驗。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觀察、操作等實踐活動,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讓學生在學習中體會面積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在合作交流中,感受成功的喜悦,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和探索數學的興趣。

本節課xx老師準確地把握了數學課程標準要求的內涵,充分體現了“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這一新課程理念,根據學生的實際創造性的使用教材,設計科學合理的教學環節。將枯燥的幾何概念課上的得生動、有趣。課堂教學呈現如下幾個亮點:

亮點一注重知識性和情趣性的統一

課堂教學必須要傳授知識。有的教師在傳授知識時學生被動接受,而有的教師在傳授知識時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參與,其間的奧妙全在一個“趣”字。為此,我們提倡“知情”統一的課堂,要儘可能選取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學習材料,組織生動活潑、趣味盎然的教學活動。本節課,鄭老師在導入環節巧妙的引入學生喜歡的動物,小兔子作為導入手段,通過小兔子比較貪吃想吃更大片的樹葉來引出面積這個本節課的重點知識點。這樣的導入方式不僅能在課堂的開始就抓住學生的注意力,還能提高學生學習本節課的慾望。

亮點二:注重“生活味”和“數學味”的統一

如果説生活的“味”是親切自然、豐富多彩的,那麼數學的“味”則是抽象嚴謹、精煉深刻的。數學教學應使“生活味”與“數學味”有機融合。本節課,鄭老師選取了大量生活中的物體(樹葉、字典等),並以學生的學習環境為主陣地,讓學生找一找身邊的物體,如:黑板,課桌,課本等物體,通過摸一摸這些物體的面感受物體面的存在等活動,把間接的數學知識與直接的生活經驗緊密結合起來,初步建立“面”的概念。在這裏,生活是形式,數學是本質。

亮點三:注重基礎性和發展性的統一

對國小生而言,概念教學可以適當地淡化它的定義,而要注重感知和體驗,在豐富和堅實的基礎上主動建構。本節課,鄭老師首先通過若干個大小區別明顯的物體的面,比如課本和課桌的面,給學生的感官以強烈的刺激,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面的大小上來。在學生積累了較為豐富的感性認識後引入面積概念,然後通過説一説、找一找、摸一摸等學習活動讓學生領悟概念的內涵,拓展概念的外延。鄭老師在教學設計中充分運用小組合作等方法,然後通過動手實踐、操作驗證自己的猜測,在相互啟發、相互碰撞中形成多樣化的比較面積大小的方法,如在比較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大小的時候,讓學生自己選擇是通過填充三角形,圓形或者正方形來比較兩個面積的大小等等,使同學們自己在操作過程中體會到選擇正方形是最方便也最容易的一種方法。學生在全面、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的同時,也受到數學思想方法的薰陶,培養思維的靈活性。不同的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獲得不同的發展。

亮點四:注重現實性與創造性的統一

在告訴我們兩個圖形所用的方格個數,猜猜哪個圖形面積大這一環節用讓學生充分地感受到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當然,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鄭老師在課堂教學時,也存在一些不足:

1.作為一名新教師,板書書寫欠規範。

2.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比較兩個圖形的面積大小以後,應當讓學生充分展示他們的思維過程,老師沒有把這樣的機會放手給學生。

3.本節課運用了多種教學方法,如果把重疊法也用到本節課中,那麼這節課將更加完美了。

以上是我對這節課的簡單評價。如有不妥之處,還請各位領導指正。謝謝。